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川畸病拟诊者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预先制定本组川畸病早期治疗方案,对住院期间最后确诊为川畸病的66例入选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加以总结分析。结果依据预先制定的早期治疗方案,本组66例除人院时即已确诊者9例外,住院期间拟诊者57例早期加服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时平均病程为5.98天,明显短于住院期66例最终确诊时平均病程9.58天,其中在病程7天内加服阿司匹林者51例,明显多于病程7天内早期确诊者15例。本组拟诊者57例中无一例在急性期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者,其发生率较按传统方案治疗的相关报道率低。结论对不完全性川畸病拟诊者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使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下降,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的方法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川畸病冠状动脉病变超声监测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川畸病的二维超声表现。结果 14例川畸病患儿所有的冠状动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表现为:①14例川畸病患儿8例冠脉内径扩张,2例冠状动脉瘤形成;②14例川畸病患儿均有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③合并二—三尖瓣返流6例(轻—中度返流),2例一过性心功能降低。结论 川畸病冠状动脉损害对诊断具有相对的特异性,而超声心动图对川畸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川畸病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畸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MCL S) ,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全身血管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发热伴发疹 ,球结膜及口腔粘膜充血 ,颈部淋巴结肿大及恢复期指趾端特异性膜状脱皮。该病可引起冠状动脉损害 ,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对冠状动脉的损害 ,但急性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可进一步降低对冠状动脉的损害。我科 1999~ 2 0 0 1年收治川畸病 5 6例 ,其中 36例患儿予 IVIG治疗 ,取得明显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 2 0 0 1年 ,诊断 MCL S 5 6例 ,均符合1984年日本川畸病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随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策略。方法:对2006年12月~2009年12月住院的不典型川崎病28例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过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入院时28例患儿中17例具备包括持续发热在内的川畸病3条诊断指标,11例具备包括持续发热在内的川崎病4条诊断指标及外周血WBC、CRP、血小板增高,血沉增快;28例在恢复期均出现指(趾)端脱皮,其中12例有冠状动脉扩张,均无冠状动脉瘤的形成。结论:对持续发热5d以上,具有包括发热在内的3条或4条诊断指标,同时具备外周血WBC、CRP、血沉、血小板增高,提示川崎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使达不到川畸病的诊断标准,亦应及早应用丙种球蛋白,以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畸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惠莉 《安徽医药》2006,10(8):621-621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畸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0~2005年50例川畸病患儿根据治疗情况分为两组: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常规组)20例。分别观察退热时间、热程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及热程明显短于常规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早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畸病,能使体温迅速降低,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19例发热伴皮肤或粘膜改变的病人进行早期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9例中3~5天内发现冠状动脉扩张9例,冠状动脉瘤5例。结论对疑似川畸病的不典型病例宜尽时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利于早期接受正确治疗,减轻或终止冠脉的继续损伤。  相似文献   

7.
蒋丽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2):130-131
<正>川畸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性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最重要的危害是冠状动脉损伤引起的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的形成,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科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川畸病患者5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日本1984年9月修订的川畸病诊断标准。现将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川崎病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川崎病的声像图特征为:(1)冠状动脉内径正常,血管壁回声增粗增强,内膜毛糙不平整;(2)冠状动脉管壁回声增厚增强、管壁变窄;(3)冠状动脉轻度扩张,管壁回声不均匀增粗增强;(4)冠状动脉明显扩张.冠状动脉瘤形成。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国平 《淮海医药》2010,28(3):231-232
目的分析儿童川畸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过程。方法通过回顾病案记录,对儿童川畸病的临床特点、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应用、临床转归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川畸病患儿82例,男52例,女30例,男女比例为1.7∶1。不完全型川畸病9例,出现5例对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无反应,改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结论川畸病小婴儿男性更易患病,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最为严重,临床上对于具有多个高危因素的患儿应给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小儿川畸病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畸病(KD)是一种迄今病因尚未明了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大、中血管.其中冠状动脉血管炎引起的冠脉瘤和冠脉狭窄最为严重,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50例川畸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川崎病(KD)的辅助检查分析,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方法:对吕梁市人民医院儿科200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的98例川崎病患儿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98例川崎病中异常冠状动脉32例,其中冠状动脉测定内径正常,但动脉壁增厚,回声增强者5例,冠状动脉内径扩张者24例,冠状动脉瘤3例,均有血沉增快,血小板增多。结论:川崎病易合并冠状动脉损害,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而不典型病例较多,故结合辅助检查早期诊断、及时适当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小儿川崎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46例患儿中,心血管系统损害共32例,占69.56%,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心脏扩大、心肌损害、心肌缺血,血液系统损害43例,占93.47%;呼吸系统损害39例,占84.78%;消化系统损害25例,占54.34%;泌尿系统损害9例,占19.56%。结论小儿川崎病并发症发生率高,常并发多系统损害,及早诊断,合理治疗,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延长,慢性合并症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肾脏是糖尿病损害的靶器官之一。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对4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以探讨其在糖尿病早期肾脏功能的损害。一、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从普查对象2080人中确诊NIDDM44例;其中男33例,女11例;年龄37~66岁,平均53.26±6.18岁。以上病例排除继发性糖尿病。20例对照组为正常人的尿液标本,男10例,女10例;年龄24~70岁,平均47.80±12.22岁。(二…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6年11月至1997年3月采用米雅利桑爱儿A颗粒剂(简称米雅A)治疗小儿急性腹泻7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急性腹泻患儿140名,诊断标准按1992年4月北京会议试行的标准,随机分两组,治疗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34个月,平均年龄10个月。病情轻型32例,中型36例,重型2例。就诊前平均病程为1.65天。对照组70例,男34例,女36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32个月,平均年龄11个月。其中轻型38例,中型对例,重型1例,平均病程1.58天。两组病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治疗组给米雅A口服,年龄2至1…  相似文献   

15.
付启科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79-3480
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升高的趋势,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可减少病残率,对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自2002年1月~2005年6月本科运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32例急性脑梗死.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为我科2002年1月~2005年6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病程2小时~7天。入选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灯盏细辛注射液)和对照组(川芎嗪注射液),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45~78岁,平均62岁。糖尿病患者17例,高血压患者11例。高脂血症患者4例。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NCLS)。临床除有高热、皮疹等热性病症外,主要累及冠状动脉和中心动脉。肾功能不全是川畸病罕见的临床表现[1,2,5]。经检索,迄今仅报道 6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将我们收治川崎病伴血尿、肾功能改变1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 男性,6岁,发热、流涕、咳嗽,前来就诊,第二天躯干部出现红斑血疹,逐渐蔓延至四肢,并累及手掌和足底,随后体温高达40.4℃,唇干伴皲裂,轻度上腹部隐痛。发热第五天入院。体检:体温39.5℃,结膜充血,唇红皲裂伴脱皮,杨梅舌不显,双侧颈部们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KD)的临床、治疗及预后等,以提高对儿童川崎病的认识。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于我院住院并确诊为川崎病的59例患儿的临床特点、相关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典型川崎病52例(88.14%),不典型川崎病7例(11.86%),男女之比为1.7:1,出现冠脉损害15例(25.42%),其中一过性冠脉扩张13例(22.03%),冠状动脉瘤形成2例(3.39%),合并非心血管系统并发症37例,包括下呼吸道感染25例(42.37%),肝功能损害30例(so.85%),泌尿系损害4例(6.78%)。(2)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有显著疗效。结论(1)KD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男多于女;(2)KD冠脉并发症多以一过性冠脉扩张为主;(3)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及预后好;(4)对丙种球蛋白耐药者加用甲强龙冲击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彭图元 《华夏医药》2002,6(3):99-100
目的:探讨咱崎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本病警惕,及时发现病例,防止冠状动脉瘤,降低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经过及治疗情况,重点总结其六项主症及心血管系统改变,43中:(1)发热持续5天以上100%;(2)皮疹100%。(3)双侧眼结膜充血100%。(4)辱皲裂93.7%,杨梅舌100%。(5)颈淋巴结肿大79.3%。(6)四肢皮肤潮红脱皮88.4%。心电图改变86.9%,二维超声心动图提示冠状动脉受累37.2%。43例均用阿斯匹林30.50mg/kg.d,21例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结果:本组病例治愈41例,6例冠状脉瘤患儿定期随访,其中4例冠状动脉瘤完全消失。结论:通过认识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时诊断对治疗和预防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自治疗川崎病(K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儿分为3组:A组46例,单服阿司匹林;B组32例,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用3天,C组30例,予丙种球蛋白mg/kg单剂静脉滴注。B、C两组均同时联用阿斯司林,方法同A组。3组患儿其他用药基本一致。观察其退热时间、冠状动脉病变(CAD)发生率及其恢复时间。结果:A组517均退热时间(4.6±1.4)天,C曲的发生率为39.1%(18/46),CAD平均恢复时间为(149.7±16.5)天;B组平均退热时间(2.0±0.4)天,CAD发生率为18.8%(6/32),CAD平均恢复时间(81.5±22.5)天;C组病例平均退热时间(1.0±1.2)天,CAD的发生率为20.0%(6/30),CAD平均恢复时间为(60.3±13.8)天。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自治疗KD能减少CAD的发生率,减少CAD的恢复时间,同时能减少KD的退热时间,且1g/kg单剂静脉滴注较400mg/(kg·d)连用3天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恙虫病致肺损害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本地恙虫病的发病规律及其肺部损害的特点。方法:统计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本院的恙虫病致肺损害病人46例资料,寻找其临床特点。结果:5-9月为发病高峰期。所有病例均有高热。咳嗽者30例(65.2%),伴咳痰者12例(26%),重症者有气促、紫绀。有 肺部罗音的26例(56.5%)。X线胸片表现为两肺纹理增粗、模糊的22例(47.8%),支气管肺炎样改变的18例(39%)。伴多器官损害的8例,7例治愈,死亡1例,死于ARDS。入本院前误诊率100%,到本院2d内未确诊者32.6%。结论:近3年本院恙虫病收住率是前3年的4.2倍,重症病例多,伴肺部损害多。延误治疗可引起死亡,应认清其特点,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