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市18岁以下人群血脂水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18岁以下人群血脂水平的现状,为以后该人群的血脂水平跟踪提供数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广州市1390例(男/女=701/689)18岁以下人群,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总胆固醇(TC)异常率为7.1%(98/1390),甘油三酯(TG)升高率为6.3%(88/139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率为8.8%(122/139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率为7.1%(99/1390);TC、HDL—C、LDL—C与年龄存在正相关,TG与年龄存在负相关;TC、HDL—C、LDL—C、TG、年龄这5项之间呈显著性相关,性别与这些指标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本调查结果示广州市18岁以下人群中,绝大部分血脂水平处于正常状态,但也有一定比例的青少年存在血脂异常状况,该调查数据对日后的该人群血脂水平跟踪调查有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荞麦与血糖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荞麦产区和非荞麦产区961名居民清晨空腹静脉采血资料的分析得出,食用荞麦人群的血糖水平(X=3.90±1.12)低于非食用荞麦人群的血糖水平(X=4.59±1.11),两人群的血糖异常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分别为1.9%、7.3%)。提示荞麦的食用可影响人体的血糖水平,荞麦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和糖尿病病人食疗食品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食用荞麦与血糖和糖尿病关系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食用荞麦与血糖及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 ,对主食荞麦与非荞麦区人群进行血糖水平和糖尿病患病率调查 ;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方法测血糖 ;糖尿病诊断采用 WHO建议用于流行病学工作标准。结果 :主食荞麦区人群平均血糖水平为 3.90± 1.12 m mol/ L,非主食荞麦区人群平均血糖水平为 4 .5 6± 1.11mm ol/ L,差别显著(P<0 .0 1) ;糖尿病患病率主食荞麦区为 0 .95 % ,非主食荞麦区为 1.4 2 %。结论 :主食荞麦区人群血糖水平和糖尿病患病率均低于非主食荞麦区人群 ,荞麦有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4.
食用荞麦对血糖、血脂及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荞麦的食用对血糖、血脂和血压的影响 ,为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 ,对食用荞麦人群和非食用荞麦人群 1 5岁及以上居民血糖、血脂水平及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食用荞麦人群的血糖水平男性为 (3 83± 1 2 9)mmo/L、女性为 (3 96± 0 96)mmo/L ,均比非食用荞麦人群男性 (4 63± 1 1 1 )mmo/L、女性 (4 56± 1 1 9)mmo/L低 (P <0 0 1 ) ;血脂水平男性血清胆固醇为 (3 79± 1 0 4 )mmo/L、低密度脂蛋白为 (1 94± 0 96)mmo/L ;女性高、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 (1 56± 0 44)mmo/L、(2 0 4± 1 0 6)mmo/L ;与非食用荞麦人群中男 :血清胆固醇为 (4 0 8± 1 46)mmo/L、低密度脂蛋白 (2 2 5± 1 1 5)mmo/L ;女 :高、低密度脂蛋白 (1 45±0 39)mmo/L、(2 1 8± 0 89)mmo/L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P <0 0 5)。同时两组人群血糖和血脂的偏高率也存在差异 (P<0 0 5)。食用荞麦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1 9 53 % ,标化患病率 1 8 2 1 % )低于非食用荞麦人群 (2 2 1 0 % ,标化患病率2 3 34 % ) (P <0 0 5)。 [结论 ]荞麦具有一定的降血糖、降血脂和降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技人员血脂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科技人员的血脂水平及其与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中国科学院的2万余名科技人员进行了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病史的阳性率,分析有无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病史的两部分人群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及血脂异常 的检出率。结果:科技人员血脂水平较高,有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病中者的TC、TG、LDL-C的水平高于无这些疾病史的对照人群,其中TC、TG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些心血管病患者的HDL-C低于对照人群(P<0.01);有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病史者的高TC、TG、LDL-C和你HDL-C的检出率谪于对照人群,特别是有冠心病病史者(P<0.01)。有无这些心血管疾病中我的两部分人群的血脂水平有部分重叠,即使无这些疾病中的科技人员的血脂异常的比例也较高。结论:北京科技人员人群的血脂异常的比例较高,较高水平TG、TG和LDL-C及较低水平的HDL-C是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腰围(WC)与血脂水平及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于2008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地区40~79岁的居民5205人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脂等测量,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老年腹型肥胖人群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腹型肥胖人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腹型肥胖人群;中老年女性腹型肥胖人群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非腹型肥胖人群。中老年腹型肥胖人群高TG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非腹型肥胖人群;中老年女性腹型肥胖人群高TC血症患病率高于非腹型肥胖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老年人群TG、LDL—C、HDL—C水平及中老年女性人群TC水平,中老年人群高TG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及中老年女性人群高TC血症患病率均与WC相关,是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进行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的干预,尤对腹型肥胖人群加强干预,对于脂代谢异常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餐后血脂、LDL氧化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餐后血脂代谢情况,方法:对11例冠心病患(冠心病组)和15例健康(对照组)予低脂饮食2周后进食脂肪餐。于餐后、餐后2、4、6、8h采用血,检测血TG、TC、LDL-C、HDL-C、LPO及LDL-C的氧化活性 LPO-LDL-C。结果:冠心病组餐前TG(P<0.001)、LDL-C(P<0.01)极显高于对照组,HDL-C(P<0.001)极显低于对照组,LPO(P<0.001)、LDL-LPO-C(P<0.01)均极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餐后各点TG(P<001)极显高于对照组,HDL-C(P<0.001)极显低于对照组,LPO(P<0.001)、LDL-LPO-C(P<0.001)极显高于对照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餐后血脂(TG-AUC)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冠心病组餐后8h的TG值(P<0.005)显高于餐前,餐后各时段LDL-LPO-C(P<0.001)极显高于餐前,对照组餐后各时段LDL-LPO-C(P<0.001)极显高于餐前。结论冠心病患存在餐后高血脂、餐后高血脂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冠病患餐后LDL-C代谢异常,对氧化剂敏感性增强,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肥胖儿童少年身体指标及血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东  华琦 《中国校医》1996,10(6):413-415
本文对81名肥胖和正常儿童少年的几项身体指标(包括肥胖度、BMI、体围、皮褶厚度)及血脂作了检测。结果表明:儿童少年肥胖各项身体指标均显著增加;肥胖儿TC、TG、LDL,-C、LDL,-C/HCL,-C、Al显著升高,且与肥胖程度正相关,HDL,-C/TC:显著降低且与肥胖程度负相关;脂肪分布与血脂变化密切相关。结果提示肥胖可影响血脂水平,肥胖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高。BMI可作为评价肥胖的较好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血脂及脂蛋白水平进行评价分析,了解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血脂及脂蛋白水平的变化趋势,提供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血脂及脂蛋白的正常参考值。方法测定310例大理白族老年人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C)、高密度脂蛋白胆目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目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l)、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同时与各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并与文献资料及现用参考值做比较。结果大理地区白族老年人Tc、TG、LDL—c明显低于当地汉族老年人。TC、LDL—C随着增龄呈逐渐增高趋势;白族老年人ApoAl极显著高于汉族老年人和成年人;ApoB显著高于白族成年人;白族老年女性TC、HDL—C显著高于白族老年男性;ApoAl、ApoB的水平在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理白族老年人血脂及脂蛋白水平存在年龄、性别的差异,与汉族对照组比较血脂及脂蛋白也存在着差异;大理白族老年人的血脂及脂蛋白测定值均明显高于教科书中的成人参考值,建议各地区、各实验室应建立各自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血脂及脂蛋白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脂变化特点。方法267例疑诊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病史、实验室检查及CAG分三组:冠脉正常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非急性心肌梗死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化验血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早期(发病24-36h内)血脂水平已出现明显变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均下降。与冠脉正常组相比。TC、TG、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急性心肌梗死组相比,TC、LDL—C、Apo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脂TC、HDL—C、LDL—C、ApoA降低,不应以此时的水平作依据,而应早期积极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