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角     
正常情况下机体为什么对自身组织不发生免疫应答?答:关于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组织不产生免疫应答的解释很多,其中以Burnet的无性细胞系选择学说(也称克隆排除学说)较为合理,该学说认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免疫活性细胞(淋巴细胞)通过基因突变和交换,能够形成多种多样可识别各  相似文献   

2.
免疫(Immunity)是由机体多细胞克隆、多分子间相互刺激、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一种网络反应,目的在于保持机体的纯一性。免疫应答反应的本质是识别“自我”和“非我”,排斥和消灭进入机体的抗原,清除自身恶变细胞的生理过程。根据Bumet克隆选择学说,具有抗自身反应的淋巴细胞克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被清除或抑制,正常机体内不存在针对自身组织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泛指机体免疫效应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等)或免疫效应分子(补体、抗体、细胞因子等),针对自身组织或细胞产生病理免疫应答反应,导致自身组织损伤的一大类疾病。目前,AID的诊断需根据临床症状的一种或多种高效价的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确定,检测自身抗体的方法有多种,但免疫荧光法仍是检测自身抗体的经典方法。利用Hep-2细胞及灵长类肝组织基质联合检测,通过免疫荧光法,对不同抗原的抗体在不同的生物基质上同时检测时,获得较高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4.
烫伤对大鼠T,B淋巴细胞功能影响及免疫调节剂对其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不同免疫调节剂对烫伤大鼠T、B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本文采用3H-TdR掺入法、极限稀释液体微培养法和溶血空斑试验,分别测定了各组烫伤大鼠伤后第5、10天时各项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1)烫伤后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率、T细胞克隆形成率及抗体形成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2)伤后立即应用免疫调节剂,可明显改善烫伤大鼠的上述免疫指标,使其受损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3)  相似文献   

5.
免疫网络学说对ABO血型反定型试剂研制的理论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Jerne根据现代免疫学对抗体分子独特型的认识,在Burnet“克隆选择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免疫网络学说”,认为任何抗体分子和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上均存在独特型,独特型可被体内另外一些淋巴细胞识别而诱发产生抗独特型抗体。以独特型与抗独特型的相互识别为基础,免疫系统内构成“网络”联系,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Jerne的网络学说强调了免疫系统是各个细胞克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构成的对立统一整体,它对免疫学理论研究以及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的实际应用都具有重大意义。用抗原免疫动物可产生抗体(Abl),用Abl免疫动物可产生抗独特型抗体(Ab2),Ab2免疫动物后可产生抗抗独特型抗体(Ab3)……Ab2的结合位点表现外来抗原或自身抗原决定簇的内在构象,即“内影像”,Ab3具有Ab1的“内影像”,因此,Ab2具有模拟抗原功能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机体内白细胞介素2(IL-2)是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扁桃体淋巴细胞、脾细胞、骨髓细胞和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产生。研究表明,产生IL-2的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主要是CD4细胞(辅助T细胞,Th)。IL-2是机体复杂免疫网络中起调节作用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体内对IL-2起应答的靶细胞膜上可表达相应的受体,释入血液形成可溶性IL-2受体(sIL-2R),它能与IL-2结合而使之活性下降,从而导致免疫抑制作用[1]。本文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中sIL-2R、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探讨sIL-2R、T淋巴细胞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  相似文献   

7.
37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免疫指标测定邓安梅仲人前张玲珍屠小卿孔宪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全军临床免疫中心,上海200003)关键词自身免疫缺陷病免疫指标在自身免疫缺陷病(AIDS)中,主要的特点是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的浸润和自身抗体的损伤效...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种由于循环血液中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增多,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而引起的常见出血性疾病。目前多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Lys)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的新成员之一,作为一种淋巴细胞的共刺激因子,它能促进活化的B细胞增殖和分化,在体外能促进B淋巴瘤细胞的快速生长,并能部分抑制FasL-Fas的促凋亡作用。BLyS转染细胞株(如Raji和COS7等)的增殖活性亦明显增加,表明BLyS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如果BLyS缺乏可导致免疫功能(特别是体液免疫功能)低下,那么BLyS过表达则可能导致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LIGHT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新成员之一,通过其相应的受体HVEM/TR2、LTβR和TR6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包括阻断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对细胞的单纯疱疹病毒攻击介导物(herpesvirus entry mediator,HVEM)依赖性攻击、诱导和调节肿瘤细胞凋亡、刺激T淋巴细胞增生、参与调节淋巴器官生成、T细胞共刺激、树突状细胞活化以及诱导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等,在机体的自身免疫、肿瘤免疫及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都起到重要的参与作用。现对LIGHT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AS相关心血管疾病在未来数年中仍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但它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传统的学说有损伤应答学说和脂质渗入学说,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免疫炎症有关。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作为树突状细胞的亚群之一,具有介导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功能,已证实参与多种感染性、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涉及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EB病毒(EBV)感染是与SLE发病相关的环境因素之一。EBV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诱发SLE:EBV感染B淋巴细胞后引起B淋巴细胞的增殖,B淋巴细胞中EBV抗原的表达在基因易感人群中诱发SLE;EBV感染的B淋巴细胞成为产生自身抗体的细胞;SLE的自身抗原与EBV的一些蛋白如EBV核抗原1(EBNA-1)、EBV核抗原2(EBNA-2)存在同源性,针对病毒抗原的抗体能与自身抗原发生交叉反应从而诱发SLE。已发现与正常人相比,SLE患者血清中抗EBV-抗体滴度及阳性率显著升高,但以往的抗体检测不能反映体内EBV的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2.
112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免疫分型标准及其意义,了解成人AL抗原表达规律和免疫亚型分布情况。方法 细胞膜抗原采用单克隆抗体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胞浆内抗原采用单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型标准试用抗体积分系统。结果 (1)未分化型占0.9%;单纯型占51.8%,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占34.8%,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占13.4%,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占3.6%;变异型占38.4%,其中髓系占27.7%,淋巴细胞系占10.7%;混合型占8.9%。(2)AL患者CD34阳性占50%,M3患者HLA-DR均为阴性,AML变异型伴CD7阳性最常见,然后依次为CD10阳性,CD19阳性、CD20阳性,B-ALL变异型依次为CD13阳性,CD33阳性,CD7阳性,T-ALL变异型依次为CD33阳性,CD10阳性,CD19阳性,混合型以B淋巴细胞和随细胞系共同表达最多(70%),其次为T、B、髓细胞系共表达(20%)及T细胞系和髓细胞系共表达(10%)。结论 本方法直接准确地反映成人AL免疫分型特点,特别是采用数字化分型指标。简洁、客观、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3.
慢性淋巴细胞系统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国内慢性淋巴细胞系统折血病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单参数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了163例慢性淋巴细胞系统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结果:71.8%(117/163)患者共表达CD5和B细胞标志。采用WHO引用的计分系统,将病例分为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毛细胞白血病(HCL)和其他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典型的B-CLL表达CD5、CD23、CD20、CD19、HLA-DR,但仍有部分患者表达CD22、CD11c、CD25和FMC7。CD103似为HCL最特异的标志。但仅仅依靠免疫表型难以鉴别非典型B-CLL、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和外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检查将有助于鉴别诊断。以同一标本中残存的正常淋巴细胞为内参照,计算前向角光散射(FSC)指数和抗原表达指数,可定量地表示细胞的大小和抗原表达的强度,使不同的标本具有可比性。结论:免疫表型分析是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系统白血病非常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459-1459
答:淋巴结是淋巴液的滤器,也是具有免疫活性的T、B淋巴细胞移居和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免疫效应细胞,即致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场所。其功能即:(1)具有过滤作用,可以杀灭、清除进入淋巴液中的病原体、毒素和肿瘤细胞等异物,起到净化淋巴液的作用;(2)足淋巴细胞储留、增殖的场所。成熟的T、B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迁至淋巴结内相应的Ⅸ域储留、增殖。  相似文献   

15.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病理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对造血微环境方面的研究揭示AA患者造血微环境成分的异常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其骨髓基质细胞与淋巴细胞间的异常相互作用为免疫致病学说增添了新的内容并拓展了研究方向。AA免疫紊乱并非仅限于淋巴细胞,骨髓微环境成分亦参与其异常免疫反应。对骨髓微环境的研究不仅为AA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提供了新的方法,而且也能为其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的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组织和脏器的损伤。本文对延边地区SLE患者进行ANA(抗核抗体)、ds—DNA(抗双链-DNA)抗体及ENA多肽抗体谱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诱导而来的内皮细胞的免疫调控能力,将人骨髓MSC在体外经VEGF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并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和检测细胞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观察其免疫调控能力。结果表明:MSC在向内皮细胞分化的体系中生长迅速,诱导后的细胞经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能在Matrigel上形成毛细血管样网状结构。细胞表面标记无明显改变,即CD73、CD105、HLA—ABC仍阳性,CD34、CD80、CD86、HLA—DR、CD31仍为阴性。由MSC诱导分化而来的内皮细胞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随内皮细胞加入量的增多而增强。结论:由骨髓MSC来源的内皮细胞对T淋巴细胞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间充质干细胞对移植免疫效应细胞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由于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和对异基因活化的淋巴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在移植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MSC对移植免疫细胞调节,诸如MSC在移植免疫调节中的作用,MSC对细胞免疫的调节(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细胞凋亡和MSC对淋巴细胞的调节机制),MSC对DC免疫调节作用和MSC对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等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734-1734
免疫应答是指抗原进入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变化。其中包括抗原呈递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以及免疫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成熟,进而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的记忆性,其主要作用是识别并排除非己异物或改变的自身成分,从而产生生理性免疫保护作用引起病理性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20.
细胞内细胞因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的一种现象,其对一定条件下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自稳性调节具重要意义。当自身免疫异常时,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会攻击表达靶抗原的组织或器官,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AID)。至今已有30余种疾病被列为AID,但对AI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主要是各种内外因素打破机体免疫系统的自身耐受,通过自身过度免疫应答引起组织或器官损伤。这些因素可能包括机体内在因素(如遗传背景、自身抗原发生改变等)和外在因素(如发生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超抗原或非特异性T、B细胞多克隆刺激剂作用等)。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AID研究日益深入。特别是近年新技术的应用、新的特异性标志物的发现、发病免疫机理的深入探讨、新的靶分子或位点的寻找都为AID研究带来了新契机,同时也有利于改进和提高AID临床诊断和治疗。对AI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技术和诊断指标进展见参考文献,在此仅重点阐述近几年与AID密切相关的细胞内细胞因子(Intracellular cytokine,ICK)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