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健康人排便习惯多为每天1~2次或每1~2天排一次,粪便多成形或软便.少数健康人的排便次数可达每天3次或每3天排一次.粪便半成形或呈腊肠样硬便。虽然排便间隔或次数不同,但只要大便不稀.不干燥硬结.排便时不费力,都属于正常状态。如果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并伴明显排便困难,就是便秘。  相似文献   

2.
<正>便秘是指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1]。60岁以上且长期或慢性功能性便秘称为老年习惯性便秘,也可称为结肠性便秘和直肠性便秘。  相似文献   

3.
过去,便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很多年轻人也受到了慢性便秘的困扰。那么什么是便秘呢?健康人排便习惯大多是1天排1~2次或者1~2天排1次,粪便多为成形便或软便。一般来讲,如果每周排便〈2~3次,粪便硬如羊粪,且大便量极少,排出困难,  相似文献   

4.
便秘是指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以致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可提示便秘存在。如果每天均排大便,但排便困难且排便后仍有残便感,或伴有腹胀,也应纳入便秘的范围。便秘对身体的危害便秘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可直接引起或加重肛门直肠疾病。如直肠炎、肛裂、痔、直肠脱垂等。用力排便对一些器官如心脏、脑血管等带来负担,严重的带来危害,甚至危及生命。便秘时,粪便潴留,有害物  相似文献   

5.
便秘就是粪便干结,或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判断便秘的因素应该包括三个:一是每周大便的次数是否少于2次;二是排便是否困难;三是大便的性状有没有改变,是不是存在干燥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严格说来,便秘不是一种疾病,只是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上要给便秘下一确发的定义也较困难。从排便次数看,有人认为,每日3次到每3日1次排便都可视为正常。如果3日无大便,或者每周排便少于2次,则被认为是便秘。从排便量看,个体差异也大,直接与饮食量多少相关,一般每日正常排便量在35克~350克,当少于35克时,则被认为有便秘的存在。简单说来,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坚硬、排便困难或用力排不出、无便意感等症状频繁出现,即可认为是便秘。  相似文献   

7.
便秘是一种以少(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大便量少)、硬(大便干硬)、难(排便不畅或排便困难)为特征的个体排便习惯改变,常伴腹胀等症状,便秘严重者可致全身不适,烦躁不安.为了解恶性肿瘤患者便秘发生情况,现对我院2006年1~12月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便秘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慢性便秘则是指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患者便秘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便秘是一种以少(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大便量少)、硬(大便干硬)、难(排便不畅或排便困难)为特征的个体排便习惯改变,常伴腹胀等症状,便秘严重者可致全身不适,烦躁不安。为了解恶性肿瘤患者便秘发生情况,现对我院2006年1~12月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便秘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便秘的饮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人每1-2天排一次大便,大便成形,质地柔软,容易排出。如果粪便在肠腔中停留时间过长(超过3天),大便干结,排出费力,不易排尽,就称为便秘。便秘包含排便间隔时间过长和排便困难两个方面,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且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这是由于人到中老年后排便功能减退,器质性疾病的发生率增高,同时膳食纤维摄入减少,活动减少等所致。便秘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还会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如心绞痛、脑出血  相似文献   

11.
<正>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或者2~3天排便1次,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少于2次。便秘并不是单纯的一种疾病,通常是一些急慢性疾病的症状,但有时它往往成为患者的主要痛苦。如何在不长期依靠药物下维持人们较为正常的排便习惯,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便秘多数属于单纯功能性便秘,除适当活动以外,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饮食调理改善症状,其目的是养成良好习惯,利用食物因素增加粪量,刺激肠蠕动增强排便能力。  相似文献   

12.
便秘是因粪便在肠腔内存留时间过长,其水分过量吸收,导致粪便过于干燥,以致排出困难。便秘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正常情况下,食物经过胃肠道消化、吸收,其残渣形成粪便排出,常需24—48小时。所以,健康成人每天排1次成形的大便。排便习惯个体差异较大,有隔2~3天1次者,也有每天排便2~3次者。确定是否便秘应和平常排便习惯相比,如果排便次数确实比以前减少,且粪便干燥硬结,才能算作便秘。  相似文献   

13.
许山鹰 《健康》2013,(11):8-9
便秘是一种症状,可能每个人都遇到过,只不过有偶尔、经常、持续之不同。一般来讲,便秘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大便次数少,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第二是大便干结,硬呈球状;第三是排便困难、费力,排便时间延长;第四是排便不尽,便后仍有便意,不管是以上一种还是多种表现,都属于便秘。当然每个人的排便规律是不尽相同的,有些人可能是4—5天才排便一次,但是没有粪便干结、排出不畅等不适症状应不属便秘范畴。  相似文献   

14.
1概述 便秘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具有排便频率减少(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排便困难和粪便干结等情况.正常人排便习惯不一,部分正常人习惯于隔数天排便一次而并无异常,故不能以排便1次/d作为正常排便的标准.习惯性便秘又称为单纯性便秘,属于功能性便秘,其发生的原因有:①精神神经因素影响;②肠道紧张性降低;③结肠运动功能失调;④药物影响;⑤食物缺乏纤维素;⑤腹肌及盆肌的张力不足.  相似文献   

15.
张丹静 《保健医苑》2021,(11):24-26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常少于2次,并且出现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常伴随腹痛、腹胀.调查显示,约1/3的老年人会发生便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加. 老年人长期便秘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痔疮、腹股沟疝等疾患,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症状.此外,若用力排便,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便秘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而造成的粪便干结坚硬和排便不畅,次数减少,排便后没有满意的畅快感或排便时间虽不延长但大便坚硬,排便困难者,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提示存在便秘[1-2]。老年人便秘大多是慢  相似文献   

17.
便秘是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疑难病症之一,老年人以慢性功能性便秘多见,常表现为排便次数一周内少于3次,大便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患者不仅有腹胀不适,食欲不振,心烦失眠等症状,严重便秘的老年人还可发生粪便嵌顿、痔疮肛裂,甚至诱发心绞痛和脑血管意外,从而危及其健康和生命.对于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约1/3的老年人出现便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便秘与胃肠动力减弱、活动减少及饮食结构少纤维素等有关,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粪便硬结或排便困难。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可减少老年人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学认为:凡大便不通,或粪便坚硬有便意而排出困难,或排便间隔时间长达2-3天以上一次,或粪便虽软但解而不畅等均属便秘.据我国有关部门对部分城市居民调查,城市中具有各种便秘症状的患者占人群总数的46%,其中女性便秘患者占便秘患者的64%以上.  相似文献   

20.
便秘是指大便经常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者。便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大肠的蠕动功能失调,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而使粪便过于干燥、坚硬所致。其临床表现为:大便秘结,排出困难,经常三五天或七八天才排便一次,有时甚至更久。便秘日久,常可引起腰部胀满,甚则酸痛,食欲不振,头晕头痛,睡眠不佳,长期便秘,还可引起痔疮,便血、肛裂等。保持大便通畅,使肠胃清洁,减少粪便毒素吸收,可延缓衰老,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