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采取袋鼠式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袋鼠式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5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其中平均住院时间、达到出生体重的平均时间以及完全达到肠内喂养的平均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出现的喂养不耐受情况采取袋鼠式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效果显著,特别是对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住院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喂养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温箱遮光造成黑暗环境;鸟巢围拢患儿安置合适体位;非营养性吸吮;生后5d内注射泵微量喂养,5~7d后重力鼻饲胃管喂养,适量加奶,逐渐过渡到常规经口喂养的方法。结果干预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腹胀消失时问短,胃内储留量少,体重增长较对照组明显,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箱遮光、合适体位、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逐渐过渡到常规经口喂养的方法,会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力喂养联合抚触防治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本院收治的150例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鼻饲组、重力组和联合组。鼻饲组:50例,采用常规间断鼻饲喂养;重力组:50例,采用常规重力喂养;联合组:50例,采用重力喂养,并给予抚触护理。对比分析三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出生体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完全肠内营养时间。结果鼻饲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高于重力组和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7,P=0.026;χ2=6.828,P=0.009);鼻饲组出生体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均明显长于比重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1,P<0.001;t=1.783,P=0.039;t=2.079,P=0.020);重力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2,P=0.002;t=2.054,P=0.021)。结论重力喂养联合抚触可有效改善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现状,缩短患儿出生体重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3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加以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周,观察比较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至出生体重的天数。[结果]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4例(21.1%),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11例(55.0%),观察组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8.07d±1.67d)明显短于对照组(9.74d±1.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有效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促进低体重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过程中喂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将80例接受N-CPAP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通便或灌肠和腹部按摩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体重变化情况及胎粪排尽时间。[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发生腹胀、胃残余量>30%及禁食>2次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胎粪排尽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对行N-CPAP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早期实施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通便或灌肠和腹部按摩等护理措施,可减少早产儿在接受N-CPAP过程中所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将143例患儿按1min Apgar评分、孕周、出生体重分别分为3组,记录胃肠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结果]出生时1min Apgar评分越低、孕周越小、体重越轻的新生儿发生胃肠喂养不耐受的几率越大.[结论]早期微量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联合应用可以保证早产儿在住院早期的营养需求,而个性化的喂养方案有利于早产儿早日实现全肠道喂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针对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低出生体重CHD患儿11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术后均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成立肠内营养小组,根据循证结果制定集束化管理措施并实施,比较两组营养支持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实际完成研究57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经鼻喂养持续时间、呼吸机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每日热量供给明显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提升低体重CHD患儿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10月入住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的1273例新生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例发生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9.61%,其中足月儿的发生率为6.77%(n=69),早产儿发生率为20.87%(n=53);73.77%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主要症状发生的时间为开奶后的第一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与其出生体重、胎龄呈现负相关,与窒息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开奶后的第一周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发期;窒息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性因素,出生体重、胎龄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保护性因素。护理人员可在此基础上预见性的甄别喂养不耐受的高危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袁丹丹 《妇幼护理》2022,2(1):152-154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新生儿肠内喂养误吸应用及对患儿误吸率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5-2020.8收治的需要给予肠内喂养的新生儿86例研究,运用随机分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和实验两组,每组43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误吸率、存活率以及病死率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患儿家属整体满意度更高,组间相较P<0.05。结论:在预防新生儿肠内喂养误吸应用以及对患儿误吸率影响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与间歇鼻饲注入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影响。方法:将76例VLBWI患儿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肠内营养支持采用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采用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比较两组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天数、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喂养后身高、体质量、头围、血红蛋白(Hb)、甘油三酯(TG)、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儿24 h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更有助于改善VLBWI的体格发育和营养状态,患儿肠胃功能恢复效率更高,喂养不耐受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量喂养联合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将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给予微量喂养联合培菲康,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喂养耐受性、达完全肠内喂养时间、经皮胆红素值进行观察监测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完全肠内喂养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喂养耐受性较对照组明显强,减少了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量喂养联合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可以促进早产儿胃肠道成熟,改善喂养不耐受,减少喂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93例,根据其是否伴有喂养不耐受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为喂养不耐受患儿32例,对照组为非喂养不耐受患儿61例,对两组患者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时间、有无宫内窘迫以及是否使用氨茶碱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上述因素与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关系。观察组在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时间、有无宫内窘迫以及是否使用氨茶碱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众多因素相关,采取早开奶、尽可能提高新生儿出生胎龄及体重、减少缺氧窒息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抚触法、非营养性吸吮法联合应用的“三合一”护理法对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同质胃肠外营养加微量配方奶肠内喂养,对照组同时给予抚触法、非营养性吸吮法辅助喂养;干预组给予“三合一”护理法辅助喂养,即按规定程序将音乐疗法、抚触法、非营养性吸吮法结合进行应用。比较两组喂养效果。结果干预组采用“三合一”护理法,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所用时间(2.9±2.1)d,体质量增长(17.8±7.9)g,胃肠外营养时间为(7.7±3.1)d,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17.4±6.3)d,住院时间(19.6±5.9)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85,9.001,7.061,11.047,17.438,14.225;P<0.05)。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5,P<0.01)。结论“三合一”护理法可以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肠内喂养效果更为优质,有效提高常规抚触法、非营养性吸吮法的作用,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腹内压与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我科收治的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肠内营养前和肠内营养后3 d测量腹内压,记录腹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反流、便秘、胃肠道出血的肠内营养过程中喂养不耐受情况,分析腹内压与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中发生喂养不耐受51(72.86%)例,其中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和腹泻占比分别为52.86%,45.71%;相关性分析显示,腹内压与喂养不耐受呈正相关(P<0.05)。结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存在正相关。当肠内营养前3 d腹内压≥11 mmHg时,护理人员应警惕即将发生喂养不耐受,并针对性给予相应预防干预措施,保证胃肠道营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重组对早产低体重儿营养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择适宜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2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重组护理流程干预,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护理。评价两组喂养相关指标及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3 d±3.7 d,对照组11.8d±3.9 d;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实验组12.1 d±5.2 d,对照组15.9 d±5.7 d;鼻胃管留置时间,实验组12.6 d±6.5 d,对照组16.4 d±8.7 d;胃残留的发生情况:实验组18例,对照组43例;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重组护理流程干预早产低体重儿能加快其生长发育水平,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治疗中的作用,以探寻新的治疗新生NEC的方法。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诊治的NEC患儿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在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治疗组开奶初期应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对照组开奶初期应用早产儿配方奶粉。通过观察两组患儿开奶后喂养耐受情况、住院天数、出院体重评价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再次开奶达到全肠内喂养时间等来了解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在新生儿NEC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治疗组患儿达到全肠内喂养时间[(10.1±1.2)d]和住院时间[(41±3.2)d]均短于对照组[(17.3±1.9)d和(49±5.3)d,P均<0.05],喂养不耐受次数少于对照组[(1.3±0.2)次vs(2.1±0.3)次,P<0.05];治疗组患儿出院体重评价EUGR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6%vs 67.4%,P>0.05)。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可应用在新生儿NEC的恢复期开奶中,效果优于早产儿配方奶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不同时段开始肠内营养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2016年两年间入住本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的57例经体外循环的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入选本研究。2015年的28例患儿为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24 h开始肠内营养;2016年的29例患儿为加速肠内营养组,术后6 h开始肠内营养。回顾性收集两组患儿营养相关实验室指标、术后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加速肠内营养组的出室白蛋白量、出室前白蛋白量高于早期肠内营养组,并且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体重增长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6 h开始肠内营养方案与术后24 h开始肠内营养方案相比,可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促进患儿康复,可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早产极低出血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8例.2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温箱保暖;对照组按早产儿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为早产儿营造一个接近子宫内温暖、安静、黑暗的环境,提供鸟巢式体位支持,每天进行2次抚触,观察2组恢复到出生体重日龄、每天体重增长、增加奶量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的情况、每天平均睡眠时间.结果 观察组恢复到出生体重日龄显著短于对照组,每天体重增长和增加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每天平均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01),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产儿出生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维持其正常生理状况稳定,延长睡眠时间,有利于胃肠消化吸收、减少喂养不耐受性,促进生活发育,体重增长,预后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对症处理和静脉营养;实验组30例,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同对照组,同时施加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灌肠及腹部按摩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胎粪排尽时间、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体重增长情况、血清胆红素值和光疗时间.[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减少,在胎粪排尽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出生14 d体重增长明显,生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血清胆红素值明显降低,光疗时间显著缩短.[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是早产儿胃肠道功能护理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产新生儿肺炎患儿红细胞输注量影响因素及其对喂养不耐受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72例输注红细胞治疗的早产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红细胞输注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早产新生儿肺炎患儿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红细胞输注量对早产新生儿肺炎患儿喂养不耐受的预测价值。结果 早产新生儿肺炎患儿红细胞输注量均值为(76.19±26.03)mL。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采血量和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是早产新生儿肺炎患儿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B=-1.930、-6.215、1.041、-0.249,P<0.05)。早产新生儿肺炎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9.5%。喂养不耐受组患儿红细胞输注量多于非喂养不耐受组(P<0.05)。ROC分析显示,红细胞输注量预测喂养不耐受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结论 胎龄、出生体重、采血量和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是早产新生儿肺炎患儿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早产新生儿肺炎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红细胞输注量对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临床上尽量减少医源性失血,减少输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