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EB病毒对人胚鼻咽上皮细胞的转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观察EBV和/或促癌物四癸酸佛波醇二酯(TPA)对其的转化作用,以人胚鼻咽上皮作体外原代组织培养,采用自B95-8细胞分离的EB病毒直接感染或结合TPA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胚鼻咽上皮细胞,着重观察感染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集落形成率;并采用PCR扩增法探讨EB病毒是否直接进入鼻咽上皮细胞。结果显示:单独EB病毒或灭活(56℃,30分钟)EB病毒加TPA感染时,病毒不能进入细胞导致表型改变;活性EB病毒结合TPA同时处理或先用EB病毒后用TPA处理时,EB病毒能直接进入细胞并导致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增高(P<0.05)。从而表明EB病毒体外能部分转化人胚鼻咽上皮细胞,其转化作用依赖于TPA的存在和病毒基因组的完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对鼻咽癌细胞系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EBV直接感染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EBV-LMP1和bcl-2蛋白的表达;用MTT法测定鼻咽癌细胞系的生长能力;用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检测癌细胞凋亡。结果:感染EBV的鼻咽癌细胞系(E-CNE1)的EBV-LMP1表达阳性,生长能力较未感染EBV的CNE1明显增强(P<0.01),2种鼻咽癌细胞系均无凋亡发生,而均仅有2%~3%的细胞表达bcl-2蛋白。结论:EBV感染和LMP1表达可促进鼻咽癌细胞生长,但对鼻咽癌细胞的bcl-2表达和细胞凋亡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EB病毒感染对鼻咽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对鼻咽癌细胞系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EBV直接感染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EBV-LMP1和bcl-2蛋白的表达;用MTT法测定鼻咽癌细胞系的生长能力;用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检测癌细胞凋亡。结果:感染EBV的鼻咽癌细胞系(E-CNE1)的EBV-LMP1表达阳性,生长能力较未感染EBV的CNE1明显增强(P<0.01),2种鼻咽癌细胞系均无凋亡发生,而均仅有2%~3%的细胞表达bcl-2蛋白。结论:EBV感染和LMP1表达可促进鼻咽癌细胞生长,但对鼻咽癌细胞的bcl-2表达和细胞凋亡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EB病毒与相关肿瘤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psteinBarr 病毒(EBV) ,是一种DNA 肿瘤病毒。感染人类,可以引起鼻咽癌、Burkitt 淋巴瘤,也与胃癌、肺癌、淋巴上皮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就EBV 与这些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肺癌中EB病毒的原位杂交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观察EB病毒在肺癌组织中的分布并探讨EB病毒感染与肺癌的关系,对87例肺癌组织中经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52例EB病毒阳性的石蜡包埋组织,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定位检测。癌组织及癌旁肺组织原位杂交EB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7.9%(33/87)和11.5%(IO/87);中、低分化癌与高分化癌EB病毒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强阳性病例均为分化较差的肿瘤;累及胸膜、肋骨、隔肌的肺癌,其EB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未侵及者;随着EB病毒感染的加重,淋巴细胞浸润增多。结果表明:EB病毒感染与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肺癌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中EBV-LMP-1、Fas/Fas-L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B病毒、Fas/Fas-L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HNL和1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中的CD8、EB病毒编码的隐伏膜蛋白(EBV-LMP-1)、Fas、Fas-L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LMP-1、Fas/Fas-L在HNL的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EBV-LMP-1的表达与Fas/Fas-L呈正相关(P<0·05)。结论EB病毒是HNL的发病原因之一,Fas/Fas-L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为引起EB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Epstein-Barr病毒(EBV)及其介导的细胞永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pstein- Barr病毒 (EBV)因其与众多肿瘤的相关性以及其在体外能使 B淋巴细胞永生化形成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L CL s)的特性而成为近年来细胞永生化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 ,EBV主要是通过其潜伏蛋白激活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的途径而使细胞永生化的 ,但是病毒蛋白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无定论。本文综述了 EBV生物学特性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并以 L CL s为切入点初步探讨了 EBV介导的细胞永生化。  相似文献   

8.
B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了解我国非免疫缺陷相关B淋巴瘤是否与EBV有关,我们采用EBVencodedsmallRNA(EBER-1)原位杂交对127例非免疫缺陷相关B淋巴瘤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中8例瘤细胞核内有EBER-1的表达(中心母细胞型4例;淋巴浆细胞样型、浆细胞型、免疫母细胞型和不能分型的高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各1例),检出率为6.3%。这一结果与欧美的情况一致(5%左右).但明显低于我国何杰金病(82%)及T淋巴细胞(62%)的检出率,因此提示EBV在非免疫缺陷B淋巴瘤发病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主要致病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抗体检测在儿童EB病毒相关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20例病例的EBV特异性抗体及抗体亲合力.结果:在120例儿童EBV感染患儿中,以血液系统疾病为多,其次是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入院时血清EBV抗体反应存在多种类型,抗EBV-CA-IgM阳性率达90.8%,随着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为检测鼻咽癌高发区何杰金病中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DNA及其表达产物──潜伏感染膜蛋白的存在及探讨其意义,采用热启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LSAB免疫组化法结合微波处理技术,检测了选自鼻咽癌高发区的40例何杰金病、20例淋巴结良性病变存档标本中的EBVDNA和潜伏感染膜蛋白(LMP1)。结果显示:65%的何杰金病中EBVDNA阳性,淋巴结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也达50.0%(10例/20例),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LMP1只在何杰金病肿瘤细胞中表达,其检出率为52.5%(21例/40例)。20岁以下何杰金病中EBVDNA和LMP1的检出率分别为84.6%(11例/13例)和76.9%(10例/13例),皆明显高于20岁以上年龄组(分别为14例/25例,56.0%和10例/25例,40.0%)P<0.05。本结果表明:鼻咽癌高发区半数以上何杰金病肿瘤细胞中有EBV潜伏感染,并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提示青少年何杰金病和EBV潜伏感染并表达LMP1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制备纯化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非结构蛋白1(NS1),制备其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抗体的特异性.方法 将纯化的NS1蛋白免疫BALB/c小鼠,聚乙二醇(PEG)处理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ELISA筛选和亚克隆得2株NS1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命名为NS1B、NS1E.利用ELISA测定NS1...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EB病毒潜伏膜蛋白基因(BNLF1) 在转基因小鼠染色体上的整合。结果:在转基因小鼠的单条染色体上检测到了杂交信号,检出率为38 .3 % ,表明该转基因已以单位点、多拷贝的形式稳定整合于转基因小鼠的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EBVLMP-1基因在SUNE-1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整合于SUNE-1染色体的LMP-1基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PCR方法初步验证部分LMP-1基因发生缺失;DNA测序进一步确定LMP-1基因的缺失情况。结果:LMP-1基因在SUNE-1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有完整与缺失两种情况;其缺失发生于其两个内含子部分。结论:整合于SUNE-1染色体DNA上的EBVLMP-1,有部分发生了内含子 1与 2的完全缺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人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同时扩增对抗EB病毒(EBV)和巨细胞病毒(CMV)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利用人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通过EBV感染转化成B成淋巴细胞细胞株(BLCL),再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CMV蛋白基因pp65导入BLCL,用这种细胞体外刺激同一供者脐带血的CBMC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CTL),经[51Cr]释放实验(CRA)检测产生的CTL的杀伤功能。结果: 经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检测,我们获得了同时表达EBV和CMV特异性抗原的抗原递呈细胞BLCLpp6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LCLpp65细胞表达CMVpp65抗原的阳性率高达95%。CRA结果证实,用BLCLpp65刺激产生的CTL同时对EBV和CMV都有细胞毒作用。用免疫磁珠法将CD4+和CD8+ T细胞分离后再进行CRA,表明特异性的细胞毒性作用主要是CD8+ CTL介导的。结论:BLCLpp65是很好的抗原递呈细胞,在体外能同时表达EBV和CMV蛋白抗原,用其刺激血清病毒抗体阴性的CBMC,能够扩增出同时针对EBV和CMV的特异性CTL,其中CD8+CTL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表达对鼻咽癌细胞系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LMP1蛋白的表达;用MTT法测定鼻咽癌细胞系的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L-CNE1的OD值明显高于LMP1阴性的鼻咽癌细胞系V-CNE1和CNE1(P<0.001)。L-CNE1细胞系的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和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与V-CNE1和CNE1细胞系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而V-CNE1与CNE1细胞系之间各期细胞百分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BV-LMP1表达可使鼻咽癌细胞系细胞周期分布改变和增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CR2稳定表达的HOS-CR2、HOS-CD4CR2细胞系,研究细胞中MAPKs的活化和细胞增殖变化,阐明经CR2的信号传导、CR2的表达对HIV-gp160等所致的CD4+细胞的影响.方法用哺乳动物细胞稳定转染法建立稳定表达CR2的HOS-CR2、HOS-CD4CR2细胞系,细胞经磁珠阳性纯化后,用FACS和Western blot对CR2的表达进行鉴定.用PMA、10% NHS、HIV-gp160等处理细胞后,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的MAPKs的活化水平;用Cell Titer 96 Aqueous One Solution Reagent检测和分析处理后细胞的增殖差异.结果 FACS检测和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表明CR2表达的阳性率高达96%以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所建HOS-CR2、HOS-CD4CR2细胞系的CR2的表达水平与Raji细胞相近;细胞经PMA、预先激活补体的10% NHS处理细胞,发现在处理10 min时ERK、JNK、P38的活化达高峰;PD98059、Wortmanin和抗-CR2能阻断ERK、JNK、P38的活化.HIV-gp160、预先激活补体的10% NHS能相应激活HOS-CR2, HOS-CD4 和HOS-CD4CR2细胞ERK、JNK、P38,这些激活均可被相应的抗体所阻断;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HIV-gp160能抑制细胞增殖(P<0.01),CR2的表达能加重HIV-gp160所致的细胞增殖抑制(P<0.01).结论磁珠阳性纯化法可浓集稳定表达靶基因的细胞,提高阳性率和表达水平.刺激因素可经由CR2激活MAPKs,CR2的表达促进HIV-gp160所诱导的细胞死亡,与HIV感染所致的CD4+细胞缺损密切相关,CD4+细胞缺失机制的阐明将有助于AIDS致病机制和防治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患者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白介素-2、白介素-6、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在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36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清IL-2、IL-6、IL-8和TNF水平的检测。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IL-6、IL-8和TNF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IL-2水平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结论:血清IL-2、IL-6、IL-8和TNF水平的变化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相互作用,观察其浓度的变化对探讨其发病机理、预防和指导用药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技术是目前研究体内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最好方法,该技术不仅可以检测体内反式因子与DNA的动态作用,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在研究人巨细胞病毒及其他病毒的基因调控和病毒蛋白与宿主细胞DNA相互作用方面,该技术亦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该技术研究表明,人巨细胞病毒IE1-72和IE2-86蛋白对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可能是调控病毒转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GF-Ⅱ、IL-2、IL-10和TNF-α含量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和酶免法对6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IGF-Ⅱ、IL-2、IL-10和TNF-α水平检测,并与30例正常健康儿作比较。结果:治疗前血清IGF-Ⅱ、TNF-α水平非常显著高于正常儿组(P〈0.01),而IL-2、IL-10则显著低于正常儿组(P〈0.01),经治疗后7d,血清IGF-Ⅱ、IL-2、IL-10和TNF-α则与正常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IGF-Ⅱ、IL-2、IL-10和TNF-α水平的变化对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在人群中普遍易感, 其感染可累及血液、呼吸、泌尿、消化、神经等全身多个系统, 亦在相关肿瘤、自身免疫病等疾病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作为一种DNA病毒, EBV可被固有免疫应答中的DNA识别受体感知, 触发下游一系列免疫应答。DNA识别通路由DNA感受器、接头分子及下游效应信号组成。双链DNA感受器主要包括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样受体(absent in melanoma 2-like receptors, ALRs)、环状GMP-AMP合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 cGAS)等;接头分子主要是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 STING)和含有caspase招募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ASC);下游免疫效应主要包括Ⅰ型IFN、炎性小体及促炎细胞因子等。作为一种疱疹病毒科的双链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