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郑淑芳  时丽芳  于健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7):1094-1097
  目的  研究SNCG和CXCR4在胃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不同组织中SNCG和CXCR4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SNCG和CXCR4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 < 0.01);胃癌组织中SNCG mRNA的表达量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5,P < 0.01),CXCR4mRNA的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1);胃癌组织中SNCG mRNA与CXCR4 mRNA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346,P < 0.05)。  结论  SNCG和CXCR4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人卵巢癌组织中PGRMC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1)基因表达情况,探讨PGRMC1基因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不同病变卵巢组织蜡块中PGRMC1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以TBP(TATA box binding protein)为内源性对照基因,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10例正常新鲜卵巢组织和30例新鲜卵巢癌组织中PGRMC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采用免疫染色强度加着色面积的积分标准判断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正常卵巢(0.20±0.71)及卵巢良性肿瘤组(0.75±1.12)相比,卵巢交界性肿瘤中PGRMC1蛋白表达(3.60±1.14)和卵巢癌(7.30±2.12)显著增高(P < 0.01)。实时定量PCR方法证实卵巢癌组PGRMC1 mRNA表达(3.526±1.386)显著高于良性卵巢病变组(0.936±0.725)(P < 0.01),是良性卵巢病变组织表达的3.51倍。PGRMC1蛋白阳性表达的卵巢组织中,正常卵巢组MVD为(18.6±6.7)条;良性卵巢病变组MVD为(20.9±7.9)条;交界性卵巢肿瘤组MVD为(22.4±4.7)条;卵巢癌组MVD为(28.4±8.1)条,卵巢癌组与正常卵巢组、良性卵巢肿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PGRMC1高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能促进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王红兵  陈卫昌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3):1423-1426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情况,探讨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0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10例正常胃组织中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完全甲基化率为46.7%(14/30),部分甲基化率为30.0%(9/30),总甲基化率为76.7%(23/30),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中该基因的甲基化率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0例正常胃组织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甲基化(0/10)。30例胃癌组织中ERCC1蛋白阴性表达率为70.0%(21/30),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中蛋白阴性表达率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例正常胃组织中ERCC1蛋白均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发生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其ERCC1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胃癌组织中未发生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其ERCC1蛋白表达率。  结论  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呈负相关,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蛋白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明  李强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5):332-336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微血管生成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和意义。  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72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NRP-1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中CD105标记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统计分析胃癌组织中NRP-1 mRNA、VEGF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MVD之间的关系。  结果  胃癌组织中NRP-1 mRNA、VEGF mRNA的表达及MVD计数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NRP-1 mRNA表达和VEGF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58,P<0.01),NRP-1 mRNA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 0.52,P<0.01),VEGF mRNA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74,P<0.01)。  结论  Neuropilin-1及VEGF的高表达促进了肿瘤微血管生成且与胃癌的进展密切相关,表达存在协同作用,两者的联合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胃癌侵袭性及进展,并对指导肿瘤抗血管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Bmi-1、PTEN和E-Cadherin的表达,探讨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  方法  用Western blot检测Bmi-1在5对结直肠癌和癌旁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mi-1、PTEN和E-Cadherin mRNA在28对结直肠癌和癌旁活检组织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mi-1、PTEN和E-Cadherin在28例结直肠癌石蜡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结果  Bmi-1蛋白在5例结直肠癌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Bmi-1 mRNA在89.3%(25/28)的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TEN和E-Cadherin mRNA在82.1%(23/28)的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统计学分析发现Bmi-1和PTEN及E-Cad? herin的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28例结直肠石蜡组织中,Bmi-1、PTEN和E-Cadherin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92.9%(26/28)、46.4%(13/28)和82.1%(23/28),统计学分析发现Bmi-1和PTEN及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本研究发现Bmi-1和PTEN及E-Cadherin之间呈负相关,从组织水平证实Bmi-1对PTEN及E-Cadherin的调控关系,为Bmi-1作为预测结直肠癌发生及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及治疗新靶点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RIZ1基因mRNA及蛋白在人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方法  以48例人食管鳞癌组织、相应癌旁及正常组织为研究对象, Real-time PCR法检测RIZ1基因mRNA表达情况; 55例癌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IZ1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人食管鳞癌组织中RIZ1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组织(P < 0.01), 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也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组织(P < 0.01), 但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67)。RIZ1蛋白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9.1%(16/55), 在正常食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6.4%(42/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人食管鳞癌组织中RIZ1基因不仅在mRNA转录水平, 而且在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低。提示RIZ1表达降低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 RIZ1在食管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到抑制作用。RIZI可能是食管鳞癌的潜在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探索NF-κB在胃癌标本中的表达情况, 并结合HP感染状态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探讨NF-κB与HP感染状态对胃癌的发生、发展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随机选取的70例胃癌石蜡标本及56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 Q-PCR方法检测8例活体标本(胃癌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 其中4例HP+、4例HP-)中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 通过Western blot分析8例活体标本中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NF-κB蛋白在HP+胃癌和HP+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2.50%和26.32%(χ2=24.867, P<0.05);NF-κB蛋白在HP+和HP-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2.50%和53.33%(χ2=6.94, P < 0.05) NF-κB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0.00%(49/70), 与胃癌的转移、浸润相关, 与病理学分级、肿瘤大小无关。活体标本中, HP+胃癌组织中NF-κB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非癌组织, 而在HP-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相应的非癌组织没有差异。  结论  NF-κB蛋白在HP+胃癌中高表达, 而在HP-胃癌、HP+和HP-的癌旁组织中均为低表达NF-κB蛋白的表达与HP+胃癌发展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CDH8(protocadherin 8)基因在人胃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甲基转移酶1(Dnmt1)表达之间的关系,分析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取6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距癌组织5 cm以上),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CDH8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状态;以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PCDH8基因蛋白及Dnm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中PCDH8甲基化率为55.0%(33/60),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CDH8的甲基化率为3.3%(2/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6,P〈0.001),PCDH8甲基化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及TNM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P〈0.001)。PCDH8蛋白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90.0%)明显高于胃癌组织(11.7%)(χ2=73.65,P〈0.001),Dnmt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3.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的表达率(5.0%)(χ2=58.79,P〈0.001)。胃癌组织中PCDH8蛋白与Dnmt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544,P〈0.001)。结论PCDH8基因甲基化及Dnmt1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MCL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晖  吉晓霞  陆丽峰  石莺  凌晖  苏琦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4):1399-1402
目的:MCL1(myeloid cell leukemia-1)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本文从临床样本和细胞水平检测胃癌组织中MCL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MCL1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胃黏膜、癌旁胃黏膜和胃癌组织芯片中MCL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CL1蛋白在人胃癌BGC823、SGC7901、MKN28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L1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的胞浆,着色呈黄色至棕黄色;正常胃黏膜、癌旁胃黏膜、胃癌中MCL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18%(4/22)、54.17%(26/48)、83.33%(75/90);MCL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胃黏膜及正常胃粘膜,癌旁胃黏膜与正常胃粘膜MCL1蛋白表达亦具有明显差异(P〈0.05);MCL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伴淋巴结转移组为93.48%(43/46),无淋巴结转移组为72.72%(32/4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S-P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L1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MCL1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DAC6与P21WAF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0例胃癌、30例癌前病变组及32例正常胃黏膜组中HDAC6及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  结果   HDAC6组织表达阳性率在胃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对照组依次降低,分别为65.0%,43.3%,15.6%(P < 0.01),P21WAF1组织表达阳性率在胃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对照组依次升高,分别为45.0%,63.3%和81.3%(P < 0.01)。HDAC6的表达在分化程度越低、分期越高和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显著升高(P < 0.05);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则相反,在分化程度越低、分期越高和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显著降低(P < 0.05)。胃癌组织中HDAC6与P21WAF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95,P < 0.01);癌前病变黏膜组织中HDAC6与P21WAF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1,P < 0.05)。  结论   HDAC6与P21WAF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有关。HDAC6可能通过下调P21WAF1的表达,导致并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HDAC6和P21WAF1可能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及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a2+依赖的膜结合蛋7(CPNE7)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CPNE7在胃癌及癌旁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兰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2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TM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PNE7的表达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CPNE7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PNE7在胃癌细胞(MKN45/AGS/HGC-27)和人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PNE7蛋白及其mRNA水平在胃癌中高于癌旁组织(P<0.05),CPNE7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P<0.001)、T分期(P=0.012)、N分期(P=0.01)以及有无淋巴结浸润(P=0.005)和Lauren’s分型(P=0.007)显著相关,与年龄(P=0.37)、性别(P=0.121)、分化程度(P=0.15)、有无转移(P=0.835)、血管浸润(P=0.2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Ihedgehog信号通路分子Glil与转录因子Foxml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临床胃癌病理标本70例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30例,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1i1与Foxml蛋白在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RT-PCR检测两者mRNA在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  结果  Glil和Foxml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低表达或者不表达, Glil和Foxml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Gllil在胃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 而Foxml在胃癌中的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 两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且Glil和FoXnl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97, P < 0.05)。  结论  Glil和FoXnll在胃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两者的正相关说明在胃癌的发生中两者有协同及相互调节的作用j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成为胃癌检测、判断预后的指标, 对新药物的开发及对胃癌化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蛋白(TGFBIp/βig-h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方法  收集15例胰腺癌术后的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4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 提取胰腺组织标本总RNA, 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胰腺组织标本TGFBIp mRNA水平; 应用Western blot检测TGFBIp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胰腺癌组织TGFBIp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胰腺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P < 0.01)。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胰腺癌组织中, TGFBI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组织中TGFBI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组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TGFBIp高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其可能的调控机制及生物学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Gadd45α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和阴性胃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来探讨其对胃癌发生的意义,为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选取的70例不同HP感染状态的胃癌及56例癌旁正常组织的石蜡标本中Gadd45α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Gadd45α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各项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反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选取的8对胃癌活体标本中Gadd45α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Gadd45α蛋白在HP+胃癌、HP-胃癌和HP+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是77.5%、46.67%和34.2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dd45α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4.29%(45/70),与肿瘤大小相关。胃癌组织中Gadd45α蛋白的表达与HP感染状态呈正相关(rs=0.318),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在HP+胃癌组织活体标本中Gadd45α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大多高于相应的非癌组织。结论:Gadd45α蛋白在胃癌(尤其HP+胃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胃癌(尤其HP+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对其表达水平的检测有益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其预后的早期预测。在胃癌组织中,Gadd45α蛋白与HP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提示两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相互作用,通过对HP+胃癌患者的抗HP治疗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癌中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Src的激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c-Src的激活形式p-Src(Y419)癌基因蛋白在123例胃癌组织, 56例相应的癌旁组织及8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并分析c-Src激活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p-Src(Y419)在胃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0.4%, 38.0%和14.2%, 有显著性差异(P < 0.01)。p-Src(Y419)蛋白表达强弱与胃癌肿块直径的大小、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显著相关(P < 0.05); p-Src(Y419)蛋白表达范围、积分与胃癌直径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pTNM分期相关(P < 0.05); 多因素分析p-Src(Y419)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相关。胃癌预后单因素分析提示p-Src(Y419)表达强度、表达范围及积分是胃癌2年生存期的预后影响因素, 多因素分析提示p-Src(Y419)蛋白表达强度是胃癌2年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Src在胃癌组织中明显激活, 与胃癌肿块的大小、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浸润深度、pTNM分期相关。c-Src激活是胃癌2年生存期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可能成为胃癌新的预后分子标记及继赫赛汀之后的又一胃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肖炜明  吴克艳  龚卫娟  卜平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1):1623-1625,1634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CD1a+树突状细胞密度和VEGF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并探究其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D1a+DCs、VEGF的表达。  结果  胃癌组织中CD1a+DCs浸润密度略低于癌旁组织(P > 0.05),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胃癌中CD1a+DCs密度与浸润深度、肿瘤分化、TNM分期程度有关(P < 0.05)。胃癌组织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 0.01), 胃癌中VEGF的表达与肿块大小(P < 0.05)、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程度有关(P < 0.01)。CD1a+DCs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3.08, P < 0.01)。  结论  CD1a+DCs随着胃癌恶性程度增加和肿瘤的进展而减少; VEGF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 VEGF的表达随着胃癌的进展而增高, 对其表达与检测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李培  李莲  郭燕  郑红  宋丰举  刘奔  陈可欣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2):1426-1431
  目的  miRNA能通过转录后调节靶基因的表达量,并在致癌过程中发挥抑癌或促癌作用。研究发现miR-30家族在人类肿瘤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参与维持干细胞特性的上皮细胞间质化过程,本研究主要识别miR-30家族与肝细胞肝癌的关系。  方法  应用qRT-PCR实验方法检测93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30c,miR-30b和miR-30e表达水平,另对121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癌组织进行miR-30家族的表达及CD90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检测,分析miR-30家族与CD90在肝细胞肝癌中的相关性。  结果  本研究发现miR-30c(P < 0.001)、miR-30b(P=0.004)和miR-30e(P < 0.001)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CD90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7)。MiR-30c(P=0.032)和miR-30e(P=0.015)在CD90阴性表达的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D90阳性表达的患者。  结论  miR-30家族在肝细胞肝癌中可作为抑癌miRNA,并通过调节CD90蛋白来发挥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