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本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几种标记物在恶性间皮瘤及肺腺癌诊断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评价。30例肺腺癌对癌胚抗原(CEA)以及22例肺腺癌对分泌成分(SC)呈现了阳性反应。而所有恶性间皮瘤(8例)对CEA和SC则呈现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朱瑞萍 《实用全科医学》2010,8(6):685-686,F0003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指标calretinin、vimentin、CK5/6、AE1/AE3、EMA、CEA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肺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和25例肺腺癌中calretinin、vimentin、CK5/6、AE1/AE3、EMA、CEA的表达情况。结果calretinin、EMA、CEA、vimentin在恶性胸膜间皮瘤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皮瘤最敏感的抗体是vimentin和AE1/AE3,而特异性最高的抗体是calretinin。在肺腺癌中,敏感性最高的抗体是AE1/AE3,其次是EMA、CEA,特异性最高的抗体是CEA。结论calretinin、vimentin、CEA一组抗体兼具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恶性间皮瘤和肺腺癌鉴别诊断中的首选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检查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肺腺癌的诊断鉴别作用。方法收集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17例以及肺腺癌患者33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疾病患者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D141、WT1、calretinin、EMA、CK5/6、B72.3、Ber-EP4、AE1/AE3、CEA的表达依次为82.4%、58.8%、58.8%、58.8%、64.7%、0.0%、5.9%、82.4%、0.0%,与肺腺癌的3.0%、9.1%、0.0%、97.0%、9.1%、72.7%、63.6%、100.0%、9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病变间Moc-31与HBME-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检查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肺腺癌的诊断鉴别具有重要意义,以calretinin、CD141、WT-1、CEA与B72.3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恶性间皮瘤进行免疫组化的对比性研究,以进一步评价它们在恶性间皮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对22例恶性间皮瘤和20例对照组腺癌组织进行EMA、CEA、CK、vimentin、间皮细胞(M-cell)等5种单克隆抗体的标记。结果 恶性间皮瘤的阳性率分别为 M-cell 91%,CEA 9%,vimentin 73%,CK82%,EMA64%;而腺癌的阳性率为分别为M-cell5%,CEA 85%,vimentin 15%,CK100%,EMA 100%。结论 在恶性间皮瘤和腺癌的鉴别诊断中,M-cell和CEA是较理想的标记物,尤其是M-cell,CEA和vimentin三种抗体联合应用更具有价值。而在恶性间皮瘤和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中,还应联合使用CK和EMA。  相似文献   

5.
6.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超微结构形态测量其微绒毛、桥粒有助于胸膜恶性间皮瘤和转移性肺腺癌的鉴别。16例胸膜恶性间皮瘤平均微绒毛长宽比值(L/W)为11.76。相反,10例转移性肺腺癌平均微绒毛L/W为5.22,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01)。本文测量了16例恶性间皮瘤和10例转移性肺腺癌的桥粒长度,两组平均桥粒长度差异不十分显著,但是,所有16恶性间皮瘤的桥粒长度均有大于1.5μm,相反,10例转移性肺腺癌无1例桥粒长度超过1.5μm,表明恶性间皮瘤具有长的桥粒,而转移性肺腺癌则缺乏长的桥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应用于胸腔积液病理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和常规细胞涂片检测,检测患者的CK7、CD15、MOC-31、BerEP4、TTF-1、CEA、Calretinin、WT-1、CK5/6、Desmin等指标表达,对鉴别诊断肺腺癌和间皮病变的相关免疫标记组化进行筛选.结果 两组胸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相比,P<0.05.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分型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符合率高达96.67%,经过组合性抗体检测发现,间皮病变呈现Calretinin、WT-1、CK5/6、Desmin指标高表达,而肺腺癌则呈现CK7、CD15、MOC-31、BerEP4、TTF-1、CEA指标高表达,显示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明显优于常规细胞涂片检测(P<0.01).结论 在适当的抗体组合下,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对肺腺癌和间皮瘤等恶性胸腔积液具有非常的病理鉴别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诊断胸水转移性肺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先后采用常规细胞涂片法和免疫组化法对100例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进行诊断,观察比较2种方法对胸水转移性肺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常规细胞涂片法诊断胸水转移性肺腺癌63例,恶性间皮瘤37例;免疫组化法诊断胸水转移性肺腺癌85例,恶性间皮瘤15例,2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2.4%、100%、76.0%和97.7%、100%、98.0%。2种方法诊断灵敏度和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法在诊断胸水转移性肺腺癌方面优于常规细胞涂片法,可作为临床诊断胸水转移性肺腺癌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9.
叶见波  韦海明  周祥祯 《广西医学》2009,31(12):1795-1796
目的评价免疫细胞化学标记对浆膜腔积液中的腺癌细胞、间皮瘤和增生间皮细胞的细胞学鉴别诊断的价值,找出用于诊断的合适抗体。方法选择48例浆膜腔积液标本首先做常规HE染色,然后分成2组:腺癌组25例,间皮组23例,同时进行薄层细胞涂片法(rIP)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癌胚抗原(CEA)、广谱细胞角蛋白(CK)、钙视网膜素(Cal)、间皮细胞(MC)的表达。结果腺癌组CEA表达阳性率92%(23/25),CK96%(24/25),Cal8%(2/25),MC4%(1/25)。间皮纽阳性率分别为8.69%(2/23)、86.95%(20/23)、82.61%(19/23)、91.30%(21/23)。CEA和CK在腺癌细胞中特异性分别为92%和75%。MC和Cal在间皮组中特异性分别为92.23%和92%。结论传统细胞学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标记CEA、Cal、MC能有效鉴别诊断腺癌细胞、间皮瘤和增生间皮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分析1例纵隔恶性间皮瘤临床病理特点,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恶性间皮瘤呈双向分化,在梭形细胞间质中有片状、灶状或巢状上皮细胞团,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CK(+)、Vimenin(+)、Desmin(+)、NSE(+)、CD99(+)、CEA(+)、MYOD1(+)。结论纵隔恶性间皮瘤预后差,临床易误诊,其组织形态复杂,应与纵隔转移癌、恶性神经鞘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1.
杨红敏  李振芬 《中外医疗》2014,33(1):179-179,181
目的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收集82例胸腔积液患者,分别行常规细胞涂片和细胞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胸腔积液病理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常规细胞学涂片的阳性率5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CK7是腺癌较为特异性的抗体,而CR是间皮性肿瘤细胞较为特异性的抗体,各抗体在腺癌细胞和间皮细胞均有交叉表达。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切片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中重要的意义.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可有效鉴别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瘤。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参考,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张继贤  赵莺  卢韶华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9):1053-1054,1066,1081
目的探讨D2-40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与肺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对31例MPM、30例肺腺癌及11例良性间皮细胞增生标本进行D2-4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D2-40在MPM细胞阳性表达率为80.6%(25/31),其中上皮型表达率为88%(22/25);在良性间皮细胞表达率为54.5%(6/11),2例肺腺癌D2-40局部弱阳性表达,胞膜染色是D2-40表达的主要特征。D2-40在MPM和肺腺癌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与良性增生的间皮细胞中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D2-40是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恶性间皮瘤诊断的标记物,可用于上皮型间皮瘤与肺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中恶性间皮瘤与转移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6例浆膜腔恶性间皮瘤、36例浆膜腔转移癌,采取涂片法与细胞蜡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浆膜腔恶性间皮瘤与浆膜腔转移癌在形态上存在差异,浆膜腔恶性间皮瘤高表达MC(100%)、Vimentin(100%),与浆膜腔转移癌相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膜腔转移癌高表达CEA(83.3%),与浆膜腔恶性间皮瘤相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同时高表达EMA、P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涂片法与细胞蜡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浆膜腔积液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醛缩酶A(ALDO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恶性胸腔积液部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未经抗炎或类固醇激素治疗的65例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恶性组)和1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组)胸水。ELISA法检测胸水中ALDOA浓度,化学发光法检测胸水中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恶性组ALDOA、CEA、LDH浓度分别为(46.75±21.39)ng/mL、(82.24±56.63)ng/mL和(755.76±382.54)U/L,结核组分别为(23.92±17.21)ng/mL、(2.55±1.67)ng/mL和(388.37±163.87)U/L,恶性组ALDOA、CEA、LDH浓度均明显高于结核组(均P〈0.01)。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中ALDOA浓度分别为:腺癌(71.65±32.09)ng/mL,小细胞肺癌(22.43±18.23)ng/mL,鳞癌(19.16±13.85)ng/mL,腺癌组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CEA浓度分别为:腺癌(112.40±62.71)ng/mL,小细胞肺癌(62.45±54.78)ng/mL,鳞癌(71.87±52.4)ng/mL,腺癌组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LDH浓度分别为:腺癌(661.81±328.93)U/L,小细胞肺癌(737.62±315.41)U/L,鳞癌(767.85±503.28)U/L,腺癌组与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和结核组患者胸水中ALDOA与CEA、LDH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或0.05)。结论ALDOA、CEA、LDH表达水平在恶性胸腔积液中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其中肺腺癌胸腔积液ALDOA、CEA水平明显高于另两种病理类型。不论恶性胸腔积液或结核性胸腔积液,ALDOA均与CEA、LDH水平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3例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表型结果。结果:3例均有明显形态学特征,镜下见肿瘤由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立方上皮样细胞,其中纤维组织和血管轴心构成乳头,其大小和形态较一致。核呈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均细,核仁不明显,无核分裂像;胞质中等量,嗜伊红色。部分乳头表面上皮样细胞呈巢状及片状增生并向间质中相互吻合,形成索状、梁状、腺样和迷路样结构,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CK(+),Vimentin(+),CEA(-),Carleton(+),KiK-67阳性细胞约10%。结论: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潜能的间皮瘤,可被误诊为恶性间皮瘤、转移性腺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腺瘤样瘤等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胸腹水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胸腹水离心沉淀。细胞蜡块切片联合7种抗体(CEA、EMA、Vimentin、Calretinin、CK7、CK20、CK18)做LSAB法,其结果与32例病理确诊病例及HE涂片对照。结果:32例胸腹水中,免疫组化诊断26例为恶性肿瘤(25例腺癌,1例间皮瘤),5例非肿瘤性及1例胃癌伴腹水诊断为增生的间皮,与病理诊断相符,与16例HE涂片诊断一致,明确了16例疑难涂片诊断。讨论:联合使用CEA、EMA、Vimentin对鉴别胸腹水恶性上皮肿瘤细胞与间皮细胞、间皮瘤有用,CK7/CK20组合可提示肿瘤原发部位,CK7、CK18确定肺腺癌有参考价值,Calretinin阳性极可能为间皮及其肿瘤。免疫组化对提高细胞学诊断水平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钟玲 《广州医药》2021,52(2):66-69,83
目的 探讨Napsin A、TTF-1和CK7在恶性胸水细胞蜡块中的表达及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已确诊为恶性胸水且行Napsin A、TTF-1及CK7免疫组化标记,并收集患者的血清和胸水CEA,将患者按组织来源分为肺腺癌组和非肺腺癌组,比较Napsin A、TTF-1、CK7、血清CEA和胸水CEA在两组中的...  相似文献   

19.
章文华  周虹  李丹丹  孙丽娟  徐如君 《浙江医学》2015,37(18):1501-1504,1509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鉴别肺腺癌与间皮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具有细胞 异型性的胸腔积液标本共 112 例,每例均制备细胞涂片与细胞块切片行 HE 染色,再选用细胞角蛋白 7(CK7)、癌胚抗原(CEA)、甲状 腺转录因子 -1(TTF-1)、细胞角蛋白 5/6(CK5/6)、钙结合蛋白(CR)等 5 种免疫标记对细胞块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 3 种检测方 法的阳性检出率及不同免疫标记诊断肺腺癌与间皮病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结果 对恶性胸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细胞涂片 HE 染 色仅 49.3%,细胞块切片 HE 染色为 69.9%,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达 95.9%。CK7、CEA、TTF-1 在肺腺癌中高表达,CK5/6、CR 在 间皮病变中高表达。TTF-1、CK7、CEA 三者中任意两者(+)且 CK5/6 或 CR(-)对肺腺癌诊断的灵敏度达 100.0%,特异度达 96.8%。 CK5/6 或 CR(+)且 CK7、CEA、TTF-1 三者中任意两者(-)对间皮病变诊断的灵敏度达 100.0%,特异度达 98.6%。 结论 细胞块切 片免疫组化染色与细胞涂片 HE 染色相比可明显提高胸腔积液标本的阳性检出率,选择特异性免疫标记并将其合理搭配,利用不同标 记的互补与反证作用可有效鉴别肺腺癌与间皮病变,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 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5/6(CK5/6)和P63 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探讨这2 种检测方法联合 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致恶性胸腔积液及在分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TCT 对703 例胸 腔积液进行细胞学涂片,筛选出疑似肿瘤细胞和肿瘤细胞标本281 例;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确诊为 NSCLC 恶性胸腔积液的137 例患者进行肺腺癌、鳞癌分型诊断;最后采用ROC 曲线计算其曲线下面积,进 一步判断该指标是否具有诊断价值。结果 初筛703 例胸腔积液,137 例为NSCLC 所致的恶性积液,其中肺 腺癌110 例、肺鳞癌25 例、肺腺鳞癌2 例。CK5/6、P63、TTF-1 及CK7 在肺鳞癌和肺腺癌致恶性胸腔积 液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K5/6 在肺鳞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中敏感性、 特异性分别为92.86%(95% CI :0.64,0.99)和89.58%(95% CI :0.77,0.99);P63 在肺鳞癌致恶性胸腔积液 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67%(95% CI :0.60,0.99)和72.73%(95% CI :0.54,0.86)。TTF-1 在肺腺癌 致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18%(95% CI :0.77,0.93)和90.63%(95% CI :0.74,0.98); CK7 在肺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23%(95% CI :0.83,0.98)和75.00%(95% CI : 0.41,0.93)。TTF-1 和CK7 诊断肺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 和0.774 ; CK5/6 和P63 诊断肺鳞癌致恶性胸腔积液的(AUC)分别为0.805 和0.755。结论 TTF-1 和CK7、CK5/6 和P63 分别对肺腺癌、鳞癌致恶性胸腔积液有重要的诊断价值,TCT 联合免疫组织化学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 鉴别诊断及NSCLC 致恶性胸腔积液的分型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