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硬膜下血肿头颅CT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老年人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保守治疗,第1天(入院当天)、第2天、第3天及第15天动态复查头颅CT。结果 第1天,12例硬膜下血肿均呈高-等密度影,中线有移位和环池有受压;第2天,硬膜下血肿有吸收,中线移位和环池受压有缓解;第3天,硬膜下血肿大部分吸收,中线移位和环池受压明显的缓解;第15天,12例中有8例硬膜下血肿基本吸收,4例继发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行微创钻孔硬膜下亚急性血肿冲洗外引流术治疗后血肿消失。本组无死亡病例,出院后随访2~6个月平均3个月,12例GOS评分15分,复查头部CT硬膜下血肿均消失。结论 老年人急性硬膜下血肿演变有其独特的特点,动态头颅CT检查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预后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预后的因素。方法术后3个月,113例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F组)和预后不良组(non-F组),对其术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F组的年龄低于non—F组(P<0.05),GCS评分低于后者(P<0.01);瞳孔光反射阳性率和中脑周围池开放率高于后者(P<0.05).而伴随的脑挫伤、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P<0.05)及中线移位程度(P<0.01)低于后者。结论年龄、GCS评分、瞳孔对光反射和中脑周围池形态、中线移位程度及伴随颅内损伤的复杂、严重程度与ASDH病人预后有关,而瞳孔变化和CT影像学所提示的征象是反映ASDH病人预后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术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术前时间、双侧瞳孔变化、基底池形态、脑疝、血肿体积、血肿厚度、中线移位、围手术期血压11个相关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9例患者术后继发脑梗死,发生率为30. 5%。对相关指标行χ~2检验显示,术前GCS评分、术前时间、脑疝、术前瞳孔变化、中线移位、基底池形态、血肿体积、围手术期血压8个指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而性别、年龄、血肿厚度无统计学意义。将上述8个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基底池形态(P=0. 005,OR=4. 606)和GCS评分(P=0. 01,OR=3. 026)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GCS评分、双侧瞳孔改变、基底池形态、血肿大小、中线移位、脑疝、术前时间及围手术期血压与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有关;其中术前GCS评分和基底池形态是术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手术病人手术结果与术前诸多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148例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并输入EXCEL表格。将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是否急诊气管切开、血肿量及类型、中线移位程度等分析指标以及手术结果(以GOS表示)赋值量化后用SPSS11.0统计包进行一系列统计学处理,得出有意义指标及多元回归方程。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手术预后与血肿量大小、中线移位程度、入院时GCS评分、硬膜下血肿存在与否、硬膜外血肿存在与否、是否存在脑肿胀有关。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手术预后仅与入院时GCS评分、硬膜下血肿存在与否、血肿量大小、是否合并脑肿胀显著相关。结论临床颅脑损伤手术结果与多因素有关,它们之间并非互相独立而是彼此影响的。但临床工作中更应注意入院时GCS评分、硬膜下血肿存在与否、血肿量大小、是否合并脑肿胀这4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半球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其早期行开颅减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本组199例急性外伤性半球脑肿胀患者均早期(伤后24h内)行开颅减压术,选取年龄、性别、受伤距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瞳孔变化、病理反射、头颅CT显示硬膜下血肿厚度及中线结构移位程度等8个临床指标作为影响因素,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各影响因素与急性外伤性半球脑肿胀患者术后半年GOS评分的关系。结果术后随访6~24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73例,中度残疾45例,重度残疾36例,植物生存14例,死亡31例。术后发生癫痫34例,脑积水23例,切口感染2例。术前GCS评分、CT显示血肿厚度和瞳孔变化三个因素对急性外伤性半球脑肿胀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急性外伤性半球脑肿胀早期行开颅减压术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术前GCS评分、CT显示血肿厚度和瞳孔变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两种手术策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并探讨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32例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血肿量、中线移位程度、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前GCS评分,及术后24小时GCS评分,并对存活患者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了随访,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统计分析显示血肿量、血肿破入脑室、中线移位大于10mm、术前GCS评分和手术时机5个变量均与预后相关,而与年龄、术后24 h的GCS评分以及手术方式无显著关系。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均是治疗丘脑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患者预后与血肿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中线移位程度、术前GCS评分和手术时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后颅窝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4例外伤性后颅窝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手术治疗19例,保守治疗5例。14例预后不良,10例预后良好。其中GCS>8分组中预后不良者25.0%(3/12),而GCS≤8分组中预后不良者91.7%(11/12)。结论GCS评分、血肿量、中脑周围池和第四脑室改变、幕上脑积水与外伤性后颅窝硬膜下血肿患者的预后有关,其中GCS评分是影响其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影响基底节出血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基底节出血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57例经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糖、C-反应蛋白(CRP)水平、出血量、中线移位、脑室出血]与其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GCS评分、血糖、血肿量中线移位及脑室出血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 ~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GCS评分、血肿量及脑室出血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 <0.05 ~0.005).结论 影响基底节出血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有年龄、GCS评分、出血量及脑室出血.  相似文献   

9.
幕上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多采取急症手术处理,很少保守治疗。但在CT时代,许多幕上急性硬膜下较小的血肿采用保守治疗也获得了满意结果,仅有少数仍需手术清除血肿。Mathew等报道保守治疗适应症为:(1)伤后格拉斯哥记分(GCS)≥13;(2)CT检查无其他颅内血肿或水肿;(3)脑中线结构移位<10mm;(4)基底池无受压消失。本文作者报道31例幕上急性硬膜下血肿(SDHs)保守治疗结果,并就本法治疗的适应症进行了讨论。 作者于1985~1992年中,对收治的300例外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的1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160例患者中,术后复发14例(8.75%),复发时间15天~12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49)、血肿体积(P=0.004)、术前中线移位(P=0.019)及血肿厚度(P=0.024)与术后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血肿体积(P=0.008)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因素有许多,血肿体积可作为评估复发因素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8—2013-08收治的150例颅脑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受伤至入院时间、血肿量、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中线移位、颅脑损伤类型及硬膜下血肿、并发症(高钠血症)等相关指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影响颅脑外伤患者预后情况的各种因素。结果颅脑外伤患者预后良好率80.50%(120/150);致残率19.50%(29/150),GCS为最大的影响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均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且各因素均存在相互作用,患者受伤后,应及时入院,及早采取相关治疗措施,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性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间的138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硬膜下积液分为积液组和非积液组,通过单因素t检验、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影响因素。结果 138例患者中,85例患者发生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为6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环池受压、术前是否合并脑疝、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骨瓣的前后径大小、骨瓣的最高径大小、去骨瓣减压的侧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和中线移位大于5 mm、皮层切开、硬膜下血肿、骨瓣边缘距中线距离小于2 mm有明显关联。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中线移位大于5 mm和皮层切开是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性硬膜下积液和中线移位大于5mm、皮层切开有明显关联,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像学伴有"漩涡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伴有"漩涡征",将其资料与同期不伴有"漩涡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漩涡征组与非漩涡征组病人在硬膜外血肿体积≥30 ml、中线移位≥5 mm、入院GCS评分、受伤至入院时间和预后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年龄、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漩涡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治疗,才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AEDH)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并发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安康市中心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48例年龄≥60岁老年AED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瞳孔反应、血肿量、中线移位、环池受压等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了解各因素与AEDH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出血量、脑中线移位以及脑疝和脑室积血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28例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的32例经单因素分析,与患者的年龄、术前GCS评分、年龄、脑内血肿量、脑出血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关系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GCS评分、血肿量及脑室积血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影响基底节出血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有年龄、GCS评分、出血量及脑室积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分析其死亡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765例SICH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并根据治疗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497例)和死亡组(268例),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276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2.54∶1,50岁以上患者是20~50岁患者的2.48倍;第四季度发病率分别是一、二、三季度的1.85、1.88、1.61倍;凌晨发病率分别是上午、下午和晚上的1.69、1.65、1.39倍。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沿海地区、脑出血家族史、入院GCS评分、脑干出血、血肿体积、中线移位≥5 mm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本地区SICH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第四季度和凌晨发病率较高,重视沿海地区和脑出血家族史人员,结合入院GCS评分、出血体积和中线移位情况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7.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HICH)病人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6月以来42例HICH病例,从入院时年龄、临床表现、GCS评分、平均动脉压、CT检查、手术干预时间等多因素来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年龄、GCS、呼吸和瞳孔的改变(脑疝)、合并症、中线移位和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平均动脉压、手术干预的时间与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综合分析多种量化因素,能前瞻性预测HICH病人的预后,指导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机制及其促进因素。方法对我科过去3年收治的9例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8例,女1例,年龄40~78岁。入院时GCS评分〉9分,均于伤后3h内CT证实急性硬膜下血肿。血肿量约10~35ml。保守治疗,头颅CT动态观察。血肿于伤后8h内消散者5例,8~24h者2例,24~72h者2例。结论血液的重新分布及脑脊液的冲洗致血液的稀释扩散共同导致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有助于血肿快速消散的因素有脑萎缩、单纯硬膜下血肿伴蛛网膜撕裂、脑组织的弹性及适当增高的颅内压、颅骨或颅底骨折伴硬脑膜撕裂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纯颅脑损伤(TBI)病人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36例单纯TBI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并发凝血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136例中,并发凝血病51例,其中纤维蛋白原异常率最高(29.4%),其次是国际标准化比值(19.1%)。GCS评分≤8分、血糖水平≥20.1 mmol/L、中线移位、硬膜下血肿、脑室内出血是单纯TBI发生凝血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BI入院后建议密切监测凝血功能、血糖,及时完善CT、MRI等检查,对于Fib和INR异常、血糖升高、中线移位、硬膜下血肿、脑室内出血的TBI病人,应注意防治TBI相关性凝血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术后复发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218例慢性硬膜下钻孔手术病例,收集相关资料,建立EXCEL表格并完成相关分析,找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血肿厚度、有无分隔或脑萎缩、术后中线移位程度、手术前后中线变化值、术后积气程度及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6种因素是导致复发的原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硬膜下病人应采用个体化、综合化治疗方案,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