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对吸入性损伤后大鼠肺水清除及怖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致伤埘照绀、EGF组和EGF联合LMWH组。正常对照组不做致伤处理,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其余3组致伤后分别于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EGF液、EGF和LMWH混合液。各组大鼠气管内淌入的液体总量均为2ml/kg。各组大鼠分别于致伤72h后取右肺做肺组织干湿比,左肺做组织病删切片和Brdu免疫组化观察肺卜皮细胞的增生情况。结果显微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绀大鼠忡组织结卡句正常。敛伤对照组肺泡壁破坏严重,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粒细胞聚集,肺含水芾升高。EGF组和EGF联合LMWH组的上述病埋变化较轻,Brdu标记的肺上皮细胞数增多,忡禽水量降低。与EGF组相比,EGF联合LMWH组肺泡壁较完整,有较多增生的肺上皮细胞(P〈0.05),且肺含水量下降(P〈0.05)。结论LMWH与EGF联合气管内给药可以减轻吸入性损伤后引起的肺水肿,促进肺上皮细胞增牛,有利于伤后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持续气道内给药联合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治疗吸入性损伤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黑龙江省医院烧伤科收治的24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致急性肺损伤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补液抗休克、创面处理、营养支持、抗感染和气道管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溶液持续气道内滴入(100 AxaIU/kg,1次/d)联合静脉滴注乌司他丁(10万U/次,3次/d)治疗2周。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评估2组患者总体病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2组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患者血气指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液pH值及氧合指数)进行测定,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病死率。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12.1±3.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7.3±4.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血浆TNF-α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浆TNF-α和CRP分别为(4.3±0.4)、(10.1±3.7)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3.1±4.2)、(26.6±4.4) μg/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2、3.34,P值均小于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液pH值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血液pH值分别为7.43±0.06、7.38±0.2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P>0.05);治疗组的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分别为(91.4±4.1) mmHg(1 mmHg=0.133 kPa)、351.2±31.5,明显高于对照组[(73.6±3.8) mmHg、286.3±21.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5、2.56,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为(35.1±3.9) 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41.8±3.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病死率为8.33%(1/12),与对照组[25.00%(3/12)]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P<0.05)。 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持续气道内给药联合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治疗吸入性损伤可明显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n=40)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12d,对照组(n=38)应用银杏叶注射液静滴12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恢复及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C)评分.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均未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或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n=40)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12d,对照组(n=38)应用银杏叶注射液静滴12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恢复及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C)评分.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均未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或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大剂量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早期气道灌洗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应用纤支镜进行早期气道灌洗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证实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2l例重度吸入损伤病人应用纤支镜进行早期气道灌洗,观察患者氧合和相关肺力学指标,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早期气道灌洗(伤后3~11h)后,氧合相关指标PaO2有明显增高,PaCO2变化不大;(A-a)D02和RI明显降低,肺力学相关指标吸气时的AV/Ap逐步升高。结论 在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气道灌洗有利于清除残留致伤物质及气道内炎症介质,能改善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氧合和顺应性,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应用纤支镜进行早期气道灌洗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证实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通过21例重度吸入损伤病人应用纤支镜进行早期气道灌洗,观察患者氧合和相关肺力学指标,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早期气道灌洗(伤后3~11h)后,氧合相关指标PaO2有明显增高,PaCO2变化不大;(A-a)DO2和RI明显降低,肺力学相关指标吸气时的△V/△P逐步升高.结论在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气道灌洗有利于清除残留致伤物质及气道内炎症介质,能改善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氧合和顺应性,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0.4 ml,腹壁皮下注射,12 h 1次,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对于脑梗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90例符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病例均予常规治疗,口服阿斯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他汀类调脂药物以及硝酸盐类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7d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5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以做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抗凝药物,值得推广.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仅能够降低心绞痛的复发机率,还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的应用效果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18例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并增加常规的雾化吸入、吸痰、翻身、扣背等护理方法,清除气道坏死组织及分泌物,观察伤后2周内气道灌洗前后病人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动脉血气分析结果(PH值、PaO2、PaCO2)及其痰液性状.结果 病人予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后痰液稀薄易咳出,SpO2显著升高,PaO2显著升高,PH值降低,HR及R减慢,与气道灌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能显著改善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发绀、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等症状,并能预测病情发展及预后,制定治疗措施,提高护理效果,对挽救病人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骨科大手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岁以上骨盆及下肢大手术病人68例,平均年龄52岁,骨盆骨折内固定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16例,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21例,股骨下端骨折内固定15例,胫骨上端骨折内固定12例。术后6h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3000IU皮下注射,以后每132次3000IU皮下注射,7~10d停药。观察切口引流量及性状,监测术后血小板变化。结果术后出血量无明显增加。髋部手术后引流量约100—500ml,股骨及胫骨骨折50-200ml(平均85m1),血小板未见明显减少。术后有5例患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2例,股骨下端骨折1例,胫骨上端骨折1例,均在出院4周后发生,经溶栓后均好转。1例髋臼骨折术后6周肺栓塞死亡。结论低分子肝素在骨科手术后应用是安全的,能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且不引起术后出血增多。 相似文献
11.
12.
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TIA临床及血液变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部分TIA患者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 ,治疗效果差 ,容易发生脑梗死 ,称为重症TIA ,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近2年我们运用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TIA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8年3月至2000年3月TIA住院患者共173例。TIA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标准。重症TIA诊断标准为 (1)TIA每周发作≥3次或/和 (2)每次发作持续时间≥30min。男116例 ,女57例。发病年龄47~71岁 ,平均61.8±10.7岁。1.2研究设计患者入院时随机分为治疗组… 相似文献
13.
自1999年5月至2000年4月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给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UAP)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1)符合WHO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2)无活动性出血疾病及出血倾向者。入选54例 ,其中初发型UAP19例 ,恶化劳力型UAP25例 ,梗塞后心绞痛7例 ,卧位型心绞痛3例。男36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47.8岁。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 ,对照组27例 ,行双盲对照及安慰剂试验。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阿斯匹林0.15g。每日1次。治疗组给予LMWH50…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治疗病毒感染的新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是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体,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近期,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低分子肝素具有抗病毒感染的作用,它主要通过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与细胞发生黏附,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这将为开发新的毒副作用较低的抗病毒药物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就低分子肝素抗病毒感染机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病毒是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体,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近期,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低分子肝素具有抗病毒感染的作用,它主要通过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与细胞发生黏附,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这将为开发新的毒副作用较低的抗病毒药物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就低分子肝素抗病毒感染机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30例采用常规治疗,不加抗凝药,设为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针剂5000u腹部皮下注射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前后检测纤溶酶原和凝血因子X活性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纤溶酶原、凝血因子X活性、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明确,有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32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U iH q12h;对照组32例,给予硝酸异山梨醇酯10mg加10%葡萄糖250ml ivdrip gd;疗程7d。结果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儿,根据其气道损伤的病理变化,实施气管切开或插管,或运用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结合烧伤皮肤创面植皮术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治愈13例,其中轻度吸人性损伤治愈4例,中度4例,重度5例。死亡5例,其中4例重度,1例中度。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可提高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患儿的治疗效果。皮肤烧伤面积大小和创面修复早晚是影响吸入性损伤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观察。方法 72例UAP患者随机分成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入选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日;硝酸异山梨醇酯10mg,口服2次/日)加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2500U(合肥兆峰科大药业公司生产),1次/12h,连续5天,无需监测APTT及调整剂量,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绞痛治疗5天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低分子肝素治疗组病人的临床症状心绞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且无严重出血并发症;而对照组有效率70.7%,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以低分子肝素治疗UAP疗效更有效、可靠,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低剂量组(100μg/kg)、中剂量组(150μg/kg)和高剂量组(200μg/kg)共计5组,气管内分别滴入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EGF(50μg/ml、75μg/ml、100μg/ml)2ml/kg,12h后腹腔注射BrdU(100mg/kg),观察吸入性损伤大鼠致伤后72h的血气分析、肺系数、大体及病理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分类计数和蛋白浓度等指标,观察EGF的治疗作用;并进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GF对气道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随EGF剂量增加,PH呈上升趋势,PaO2呈上升趋势,PaCO2呈下降趋势,趋近正常;与NS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肺系数和BALF中蛋白浓度指标随EGF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中、高剂量组肺系数[(0.445±0.054),(0.403±0.029)]和蛋白浓度[(25.911±18.694),(18.836±15.678)]下降明显;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治疗组与NS组相比细胞总数、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明显降低;红细胞、上皮细胞在中、高剂量组中明显降低;低、中、高剂量组肺上皮细胞标记指数随剂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高剂量组(6.891±1.005)与NS组和低剂量组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性EGF可清除肺水肿,抑制气道炎症,促进损伤上皮的增殖和修复,恢复上皮形态和功能的完整性,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