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藏匿药物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妹青 《现代护理》2006,12(4):355-356
因拒绝治疗或畏惧药物副作用而对抗精神病药物进行藏匿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是一种常见现象,不仅影响病人的正常治疗,而且少数病人利用积累的藏药量进行服药自杀。笔者通过4年调查统计发现,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藏药发生率达到5.6%,且服用不同类别的抗精神药病人和单一用药、联合用药的病人其藏药发生率有较大差异(P〈0.05,或P〈0.01);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23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藏药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藏药行为与性别、文化程度、病种无关(P>0.05),而与年龄、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服药态度有关。30岁以下者较30岁以上者藏药行为较高(P<0.01);否认有病者较承认有病者藏药行为明显增高(P<0.01);被动服药者较主动服药者藏药行为明显增高(P<0.01)。提示,对于新入院、年轻及被动服药精神病病人应给予密切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3.
围手术期护理访视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择期手术患围手术期护理访视的效果。方法:对326例择期手术患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4例,施行围手术期护理访视,对照组162例,按传统方式对患进行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急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生理指标比较差分有显性(P<0.0l,P<0.05),两组患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访视可提高患的遵医行为,缩短手术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初期的影响。方法将新入院的142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1例,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系统的健康教育,观察4w。于入院时及干预4w末采用住院护理观察量表及自拟问卷评估患者的基本状况。结果住院护理观察量表测评,入院时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教育4w末观察组总积极因素分显著升高,总消极因素分显著下降,病情总估计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遵医服药行为、掌握相关知识、对疾病的认识态度、对护士的满意度等方面的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初期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加速病情改善,缩短疗程,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精神病患者的藏药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杜绝患者藏药。方法给患者发药时认真仔细观察。结果精神病患者的藏药方式多种多样,如果不认真仔细地观察监督服药,无自知力的精神病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很低。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发药时必须监管其服药到胃,确保药物疗效及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Orem自我护理理论对男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预防脑血管病发生或再次发生。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男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将Orem自护理论应用到用药指导中,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和服药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各项生理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完全依从率69.23%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62,P<0.05)。观察组3个月后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3例(6.0%),明显低于对照组7例(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4,P<0.05)。结论 Orem自护理论有助于患者参与到护理中来,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患者2年随访观察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阎艳丽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3276-3277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高血压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36例患,随机分面:研究组(70例),对照组(66例),进行临床对照分析,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加入运动疗法,运动前及运动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分别观察患的血压,用药情况,随访两年内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于运动后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停药率与减量服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疗法加药物疗法较单纯药物疗法在减低血压,改善症状,减少用药,降低并发症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精神病病人藏药行为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3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藏药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藏药行为与性别、文化程度、病种无关(P〉0.05),而与年龄、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服药态度有关。30岁以下者较30岁以上者藏药行为较高(P〈0.01);否认有病者较承认有病者藏药行为明显增高(P〈0.01);被动服药者较主动服药者藏药行为明显增高(P〈0.01)。提示,对于新入院、年轻及被动服药精神病人应给予密切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药单剂量包装发药在冠心病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2011年1月住院的10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药按传统方法发放,由药房药剂师按照医嘱,把住院患者当天需服用的口服药按早、中、晚、睡前等不同时段,分别摆在相对应不同颜色的药杯里,护士核对药物无误,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将2011年2—6月住院的10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药房药剂师按照医嘱把住院患者当天需服用的口服药单剂量包装发药,药袋上标注病区、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医嘱类型,服药时间等详细信息,护士核对药物无误,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比较两组患者服药缺陷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服药方式及服药时间错误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漏服药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口服药单剂量包装发药应用于冠心病老年患者,能更好地保障其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85例男性精神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42例)及研究组(143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期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8周后恐惧感、自卑失落感等各类症状,住院后自我感觉项目观察对照表及护士观察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恐惧感、自卑失落感、焦虑、抑郁、孤僻独处、睡眠障碍、吸烟不守规定、生活自理差、烧烫伤、伤人毁物、行为紊乱、自杀自伤、外走、拒药藏药、暴饮暴食、误食误饮、拒食、体位性低血压与跌倒、吞咽困难与噎食、药物不良反应等各类症状出现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被尊重感、被爱护感、安全感、口腔卫生良好、皮肤保洁良好、自信心增强、生活兴趣提高、配合治疗、主动参加工娱活动、主动参加康复训练、对护理满意度等自我感觉情况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等方面评分更高,而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等方面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精神科工作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利于建立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层面去评估和照顾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化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输液的患儿12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强型护理,注意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患儿依从及家属配合情况和患儿以及家属内心活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依从率及家属配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出现恐惧、哭闹、烦躁等现象以及家属出现担心、紧张、忧虑等心理状态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加强儿科门诊输液室护患沟通技巧,能够增进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并减轻患儿及家属负面心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有藏药行为的精神病患进行调查分析,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记录100例藏药患的住院次数、住院时间、藏药方式、藏药部位、藏药原因,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藏药发生率与住院次数有关,藏药方式与住院时间有关。结论:针对患不同的住院次数与住院时间采取不同的护理与干预措施,可有效阻止及预防患的藏药现象。  相似文献   

13.
季萌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23):2223-2224
目的 调查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藏药行为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观察941例普通精神科治疗与康复病房住院患者1周的服药情况,对64例有藏药行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和比较.结果 普通精神科病房住院患者的藏药率为6.8%;治疗和康复病房患者的藏药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15,P<0.05),治疗病房患者藏药率高于康复病房;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藏药率最高(58例,占90.6%),藏药部位以舌下/齿缝最多(49例,占76.6%),藏药原因与精神症状相关最多(44例,占68.8%);年龄大于50岁、初中及以上文化、病程大于15年以及住院次数1~2次的患者发生藏药比例较高.结论 精神病患者发生藏药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针对患者不同的临床特征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预防和制止藏药行为发生、保证精神药物发挥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因拒绝治疗或畏惧药物副作用而对抗精神病药物进行藏匿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是一种常见现象,不仅影响病人的正常治疗,而且少数病人利用积累的藏药量进行服药自杀.笔者通过4年调查统计发现,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藏药发生率达到5.6%,且服用不同类别的抗精神药病人和单一用药、联合用药的病人其藏药发生率有较大差异(P<0.05,或P<0.01);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在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管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住院房颤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并发症情况及再次栓塞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研究组患者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率及华法林抗凝同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房颤动抗凝管理量表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服药依从性、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出血并发症及再次栓塞事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赵爽 《护理学报》2014,(15):56-57
回顾分析43例精神科患者在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加量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提出护理对策。护理措施包括:护士掌握当天增加药量的患者名单,提前做好预见性护理;将首次住院的患者床位安排靠近护士站,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身体状况及内心活动,重点关注其精神症状以及用药前后症状的变化;发药时注意检查患者的口腔及杯子,防止藏药、吐药,做好服药的护理;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入。认为精神科患者由于症状及疾病的影响,大多数不会主动诉说身体的不适,需要护士细心观察和反复询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化健康教育,观察1个月,随访1a。干预前后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定康复效果,统计随访期间服药依从性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 P<0.05或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出院后随访1个月、1 a观察组服药完全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1 a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促进患者临床康复,预防病情复发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正常产褥期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二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医护矛盾发生率,以及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和护理质量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医护矛盾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妇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得分为(93.18±2.7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6±4.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正常产褥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产妇自我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矛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109例确诊为糖尿病并发症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5例。2组均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特定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后遵医行为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效果、服药依从性、遵医行为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增强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治疗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在临床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家庭病床精神病患者服药状况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60例家庭病床精神病患者存在的服药问题,并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6个月.干预6个月末对上述内容再次调查,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患者主要存在的服药问题依次为:藏药(36.67%)、药物保管不当(33.33%)、拒绝服药(30.00%)、漏服(25.00%)、吐药(1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护理干预后患者藏药、拒绝服药、吐药、漏服、药物管理不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解决家庭病床患者的服药问题,提高遵医行为,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