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allenberg氏1985年首先报告延髓外侧综合征典型病例,并剖检证实为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曾命名为“Wallen berg年综合征”及“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后来经血管造影,解剖学研究及尸检证实小脑后下动脉变异较多,此综合征往往也由椎动脉病变引起,病因除血栓形成或心源性脑栓塞外,还可有出血、癌肿转移和动脉瘤等.因其病变部位在延髓背外侧,故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我院1961~1983年曾收治6例,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瓦伦伯(Wallenberg)氏综合征,其病变部位在延髓背外侧部,故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该部血液由小脑后下动脉供应,病因多为血栓所致,因此,又称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小脑后下动脉在解剖上正常的变异较多,此综合征也可由椎动脉病变引起。我院于1983-1988年曾收治7例,现综合文献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5例,女2例,年龄49~81岁,病变位于左侧者6例,右侧者1例,全部病例意识清醒,病情摘要见附表。讨论一、Wallenberg氏综合征为较少见的一种脑干综合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1)交叉性麻木:病灶侧面部痛温觉障碍,病灶  相似文献   

3.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1895年首先由Wallenberg 提出典型完整报告,故亦称“Wallenberg 综合征”。现将我们临床所见7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延髓背外侧损害,系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较少见,由于小脑后下动脉解剖变异多,该动脉病变后出现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变,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典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主要由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所致,是脑干梗死的特殊类型[1]。但由于小脑后下动脉变异较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重不一,且患者多无明显偏瘫,误诊率较高。我们临床工作上误诊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杜贇  张桂莲 《当代医学》2011,17(32):52-53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变血管部位及性质及临床表现,探讨二者关系。方法将5例临床确诊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人行头颅MRI检查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60%病例并非是小脑后下动脉闭塞而是椎动脉狭窄。结论血管病变部位及性质是决定本病临床表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延髓外侧综合征1895年由Wallenberg首次报道,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经病理证实为供应延髓外侧及小脑后下部的小脑后下动脉血栓所致。随着磁共振成像(MRI)在临床的应用,本病报道渐多。但其临床与影像的相关性报道少见。现将34例临床与影像报告如下,并作对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8.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多见于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现将经磁共振(MRI)证实的3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男,72岁。晨起突然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旋转、声音嘶哑、饮水呛、站立不稳、向左侧倾倒7天入院。查体:左侧霍纳氏征,左软腭低、运动差,  相似文献   

9.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由Wallenberg于1895年首次报告,经尸体解剖证实为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所致,故又称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现对我院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31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典型的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的病例是1895年由Wallenberg首先报告的。因此,又称为Wallenberg综合征。由于病变部位在延髄外侧也称为延髄外侧综合征(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此后,国外有不少报导,例如1952年Lewis等报导了28例。但国内报告的例数不多,计有1956年张、陈二氏报告的二例,1958年王、刘二氏报告的4例,1962年上海一医神经病学教研组报告的10例。现将我们教研室自1963~1979年共见的30例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Wallenberg综合征,又名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实际Wallenberg综合征只有一部分为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并见于椎动脉梗塞及延髓背外侧梗塞存在。本文结合本院4例病人,参考文献,力图评价CT、MRI在诊断Wallenberg综合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常见的延髓综合征为W allenberg,病变定位于延髓背外侧,通常由于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引起,更常见于椎动脉。而Jackson综合征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延髓综合征,多系脊髓前动脉闭塞所致。我院曾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女患,72岁。因突发眩晕、呕吐,右侧肢体活动受限4天,于2006  相似文献   

13.
延髓外侧综合征多数是小脑后下动脉阻塞引起,主要表现为交叉性感觉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Honer氏综合征、舌咽和迷走神经麻痹和眩晕、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病人的言语、吞咽、平衡障碍以及感觉功能.因此,加强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广西区江滨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诊治延髓外侧综合征4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姜志莹  孙锋 《海南医学》2007,18(6):74-74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或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老年人多由血栓形成引起,而中青年人多为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引起,实际上本综合征并非小脑后下动脉本身闭塞,而是小脑后下动脉分出处附近的椎动脉闭塞引起.我院从2002年1月-2006年11月共收治了28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此症患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895年由Wallenberg首先报道,主要指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所致延髓背外侧部损害,使此处神经核团和传导束受累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近年来由于影像学的发展,对Wallenberg综合征的病因及病变部位有了新的认识。现对26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红安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9):1468-1469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MS)是由于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或椎动脉闭塞,多由于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或椎动脉闭塞,延髓背外侧部损害使此处神经核团和传导束出现的一组临床表现的总称。临床表现有突然头晕、交叉性感觉障碍、Horner征、球麻痹及共济失调等一系列症状。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经我科诊治该病患者26例,资料完整,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7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7例均急性起病,以共济失调、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Horner征、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临床表现。MRI检查24例示延髓背外侧梗死及血管病变;24例行血管检查,其中4例不同程度椎动脉病变2,例显示小脑后下动脉闭塞,1例示椎动脉闭塞伴同侧小脑后下动脉狭窄。均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以延髓背外侧局部血供不足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MRI对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助于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18.
<正>延髓外侧综合征1895年由Wallenberg首次报道,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经病理证实为供应延髓外侧及小脑后下动脉血栓所致[1]。但最近的资料否定该动脉对延髓背外侧区供血的优势作用,认为其对延髓供血区范围差异很大,约50%不供应延髓背外侧区[2]。延髓形状狭窄,内部结构复杂,是维持人体生命功能的重要部位。临床上,延髓最多见的病变是缺血性血管病,由于受累的血管不同,引起一些相应的综合征,其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是延  相似文献   

19.
<正> 延髓外侧或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或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临床并不罕见,国内已有报告。我院收治14例。临床资料14例中男9例,女5例,年龄为35—72岁。右侧8例,左侧6例。主要症状体征为眩晕13例,恶心、呕吐11例,吞咽困难13例,同侧软腭麻痹13例,霍纳(Horner)征13例和小脑共  相似文献   

20.
Analysisof10casesofwalenbergsyndrome延髓外侧综合征,即Walenberg综合征,多见于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头颅CT不易发现病灶,但有其独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我科1986年以来收治1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