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突发性耳聋1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永志  方琦 《华夏医学》2004,17(6):967-969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14例(134耳)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听力曲线形状、听力损失程度列项分组,对治疗前后听力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各组间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年轻人突聋治愈率高于老年人,越早治疗听力预后越好,早治疗优于晚治疗,听力损失严重者听力恢复较差,尤其是全聋者预后更差,听力曲线呈上升型或平坦型者较下降型或全聋型理想。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突聋治愈率的关键.听力曲线图可为突聋预后做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1992年2月~1995年5月对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行右旋糖酐及高能合剂治疗后进行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文资料为我科治疗,经省第一、二人民医院行电测听检查后,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共20例,19例为单侧耳,其中男12例、女7例,1例为双侧耳,女性;患者年龄7~60岁,17例为突然患病,3例为外伤;治疗前全聋者6例,高者警者3例,低音聋者2例,听力曲线呈平坦型者9例;17例言语频串(500~2000Hz)听力损失50分贝;12例有耳鸣,其中低音调者8例,高音调者4例;6N有眩晕,其中2例为位置性眩晕;18例做前庭功能检查;2例有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耳聋的分型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分型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影响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间我科收治的498例(526耳)突发性耳聋的病例资料。按照患者的听力曲线将其分为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和全聋型4种类型。每种类型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498例(526耳),男女比例为0.95∶1;年龄13~86岁,平均年龄(45.39±15.78)岁。根据听力曲线分型:低中频下降型91耳(17.30%),中高频下降型74耳(14.07%),平坦型191耳(36.31%),全聋型170耳(32.32%)。各种类型的总有效率:低中频型总有效率最高,为70.33%;中高频型总有效率最低,为35.14%;平坦型50.26%,全聋型5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18,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77,95%CI=0.965~0.989,P=0.000)、突发性耳聋分型(OR=0.977,95%CI=0.180~0.748,0.372~1.199,0.300~0.963,P=0.035)、患耳(OR=0.977,95%CI=0.450~0.989,0.161~0.628,P=0.002)、发病至干预时间(OR=0.977,95%CI=0.925~0.967,P=0.000)与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相关。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预后与年龄、突发性耳聋分型、患耳、发病至干预时间、高血压有关。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聋患者疗效差异大,低中频下降型疗效最好,全聋型、平坦型次之,中高频下降型疗效不佳。根据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曲线进行分型,进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业军  刘建设 《当代医学》2021,27(30):101-103
目的 分析全聋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76例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眩晕分为眩晕组(n=82)和非眩晕组(n=9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全聋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患耳数、诱因、耳鸣、耳闷胀感、伴随基础疾病、家族遗传及中耳CT、1.5MR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情绪心理、前庭功能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 d后,眩晕组眩晕恢复正常62例,其中46例听力明显提高,仍伴眩晕22例,其中9例听力明显提高,眩晕恢复正常组听力明显提高占比高于眩晕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眩晕与全聋性突发性聋密切相关,改善眩晕可明显提高患者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突聋122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9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突聋病因可能是病毒性正理为或听神经炎,患者年龄,治疗方法在疗效上无差别,有眩晕症状、原有一耳突聋未恢复,重度聋、全聋、脑干电位反应测听无反应者预后差,中度聋平坦型听力曲线者预后及疗效较好,脑干电位反应测听值可作为预测患者听力恢复或突聋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背景]探讨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348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伴眩晕及体位试验结果分为突发性聋伴BPPV组(62例)、突发性聋伴眩晕非BPPV组(66例)和突发性聋不伴眩晕组(220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力改善情况及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BPPV的疗效.结果见,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多为全聋型及平坦下降型,多累及后半规管;突发性聋不伴眩晕组听力有效改善率明显高于突发性聋伴BPPV组(P<0.05);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经1~3次复位治疗后均可痊愈.[讨论] BPPV可能是影响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恢复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125例突发性聋(突聋)住院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突聋发病高峰在每年第一季度,高发年龄为40~59岁,听力开始恢复时间为(7.52±4.68)d,治愈时间为(13.19±3.55)d。突聋疗效与发病天数、听力损失程度、听阈曲线类型、是否伴有眩晕症状有关。突聋在发病1周内开始治疗、听力损失程度轻、听阈曲线呈上坡型或平坦型、不伴眩晕、经治疗1周内听力即有改善者,疗效好,预后佳;而发病在22d以上、听力损失在91dB以上、听阈曲线呈下坡型或岛状型、伴有眩晕、在治疗15d以上听力仍无改善者,疗效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规范化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791例(791耳)采用中医规范化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耳别、病程、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伴随症状(耳鸣、耳堵、眩晕)和既往治疗史对疗效的影响。【结果】(1)总体疗效方面:791例患者中,痊愈179例,显效115例,有效141例,无效356例,痊愈率为22.63%,总有效率为54.99%。(2)疗效的影响因素方面:老年患者的疗效较中青年患者差;病程越短则疗效越好;耳聋程度越轻则痊愈的可能性越大;听力曲线为低频下降型、平坦型、高频下降型、全聋型者,其痊愈率依次降低;伴有眩晕者的痊愈率较无眩晕者低;既往经过西医治疗无效患者的疗效较未经过任何治疗患者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医规范化治疗突发性聋具有一定的疗效,而患者的年龄、病程、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眩晕、既往有无治疗史等因素对疗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经西医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运用中医综合治疗仍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202例突发性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202例突发性聋,用扩张血管药维生素B_1及高压氧治疗,有效率为52.6%,7d内治疗有效率为74.5%。听力曲线恢复在用药后2周接近固定,3周大部完全固定;谷、峰型及上升型听力曲线恢复好,全聋及下降型最差,平坦型居中;年龄、性别及是否合并前庭症状与预后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收治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伴眩晕患者通过采用视频眼震电图( VNG )诊断后,对患者前庭功能的影响。 方法 择取突聋患者 180 例,时间选择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根据有无眩晕分为同等人数 2 组,对照组(非眩晕)与观察组(眩晕)。全部开展 VNG 及纯音听力测试检测,对 2 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比对比高、中、低频型、全聋型、平坦型听力曲线人数和前庭功能情况。 结果 VNG 检查后与对照组前庭功能正常比例相对比,观察组显著偏低,( P<0.05 );听力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通力损失重度比例相比,观察组显著偏高,对照组通力损失轻度比例相比,观察组显著偏低,( P<0.05 )。 与高、中、低频型、平坦型听力曲线前庭功能异常率相比较,全聋型显著偏高,( P<0.05 );而经过冷热异常实验其结果指出,高、中、低频型、平坦型及全聋型听力曲线相比,( P<0.05 )。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显著偏低,( P<0.05 )。 结论 存在突聋伴眩晕患者存在十分显著的前庭功能损伤,通过给予 VNG 诊断能够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不同听力曲线分型突发性聋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自2009年1月~2014年12月对268例突发性聋患者及5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按照听力曲线将突发性聋患者分为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及全聋型等四个组别,并对比分析总分值及各个因子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值在健康对照组、低中频下降型组、中高频下降型组、平坦型组及全聋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递增趋势;各组间总分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个因子评分在健康对照组、低中频下降型组、中高频下降型组、平坦型组及全聋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抑郁、焦虑2个因子差异性更大(H100),且呈递增趋势。低中频下降型组及中高频下降型组中,单纯耳聋患者、耳聋合并耳鸣患者、耳聋合并耳鸣眩晕患者三者间的SCL-90总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坦型组及全聋型组中,单纯耳聋患者、耳聋合并耳鸣患者、耳聋合并耳鸣眩晕患者三者间的SCL-90总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递增趋势。结论突发性聋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听力曲线不同,其影响不同,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平坦型及全聋型患者中,其生活质量依次呈递减趋势。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及全聋型患者中,产生抑郁、焦虑的可能性依次增大。耳鸣、眩晕症状对不同听力曲线类型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不同,其低中频下降型及中高频下降型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但对平坦型及全聋型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将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80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本组共80例(84耳),男43例,女37例。4例双侧突聋。年龄17~68岁。本组病人伴耳鸣75例(79耳),伴眩晕7例。病人发病到就医时间3天以内44例,4~7天17例,8~14天5例,15天以上14例。二、病人就诊时纯音测听曲线(采用 MAD-SONOB822听力计),其听力测定数值取5个周波数平均值(250~4000赫,并由专人在同一隔音室测试)其听力曲线测试结果为:听力损失程度在39dB 以下者为12耳,40~59dB 者为41耳,60~89dB 者为25耳,90dB 以上者为6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症状患者的临床特征、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伴眩晕组)和同期治疗的75例突发性耳聋不伴眩晕患者(不伴眩晕组)的临床资料,分析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的MRI影像学特点及影响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听力损失程度及临床疗效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伴眩晕组的85只患耳中,23只患耳(27.06%)存在膜迷路积水,图像显示前庭信号减弱;62只患耳(72.94%)未见明显积水征象。临床转归分析结果显示,眩晕持续时间越长、听力损失程度越重、听力曲线分型为全聋型,患者治疗有效率越低(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听力损失程度较高;MRI图像特征为前庭信号减弱,可见膜迷路积水;患者的临床转归与眩晕持续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曲线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4.
单侧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听力的关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孟新  李兵  李素芳 《重庆医学》2003,32(3):325-326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76例单侧耳突发性聋,治疗前病程在10d以内,同一治疗方案及疗程,观察伴或不伴眩晕患者的疗效。结果:突发性聋伴眩晕者多表现为重度或高频听力损失,此两组听力损失型伴或不伴眩晕疗效均不满意,而不伴眩晕者多表现为低频或平坦型听力损失,且大多可以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预后无相关性,疗效与治疗起始听力损失的曲线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青  李曰戟  关丽琴 《河北医学》2010,16(11):1355-1358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发病时间、年龄、是否伴发眩晕、耳聋类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听力损失程度、病程长短、发病年龄不同以及有无伴随眩晕和各种听力曲线类型的11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上以扩张周围血管、神经营养药为主,辅助以吸氧治疗,观察上述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病程小于3d内就治的轻中重度耳聋患者有效率92.1%;起病3-7d就治者有效率为86.3%;7d-1月就治者有效率为46.4%。从年龄上看,45岁之内者有效率83.3%;46-60岁者有效率70.0%;大于60岁以上者有效率33.3%。伴有眩晕者有效率42.8%;不伴眩晕者有效率86.5%。听力曲线平坦型的有效率73.8%,上升型的有效率100%,下降型的有效率62.9%,全聋型有效率27.8%,其他型的有效率66.7%。结论: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开始治疗时间成正比,越早疗效越好、反之越差。中青年患者治疗效果佳。不伴眩晕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伴眩晕者。听力曲线呈上升型的预后较好,全聋型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及疗程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聋患者185例(228耳)的临床资料,分别就性别、年龄、耳侧、伴随症状、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损伤频率平均听阈及疗程对总有效率的影响,筛选出相关因素后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8耳中无效144耳,有效31耳,显效23耳,痊愈30耳,总有效率为36.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损伤频率平均听阈及疗程均与总有效率密切相关(P<0.05),而与耳侧及眩晕、耳鸣及耳闷等伴随症状无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疗程与总有效率有相关性(P<0.05),而听力损伤频率平均听阈与总有效率无关(P>0.05)。结论女性患者预后优于男性患者;随着年龄增大、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延长,总有效率呈下降趋势;低频下降型预后最好,平坦下降型、全聋型次之,高频下降型最差。早期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而对第1疗程无效者,宜再继续治疗2个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的预后与常见影响因素的关系,为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突发性聋患者的病历。治疗方法包括:改善微循环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神经营养类药物、高压氧治疗。对于伴有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疗程2~4周。统计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发病至初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有眩晕与耳鸣等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痊愈30例,显效48例,痊愈率为24.19%,痊愈、显效率为62.90%。年龄<60岁各组与61~75岁组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病程<7d、7~14d、>14d的3组疗效比较均差异显著(均P<0.05)。初诊听力损失轻、中度与重、极重度疗效差异显著(P<0.05)。初诊听力曲线上升型、平坦型与下降型的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伴耳鸣或(和)眩晕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伴耳鸣或(和)眩晕的患者(P<0.01)。结论:>60岁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显著下降;发病后初诊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发病>14d就诊疗效明显不佳;初诊听力曲线为平坦型和上升型、不伴耳鸣或(和)眩晕的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聋(SHL)通常是指原因不明的感直神经性听力下降。我院自1990年开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SHL6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突发性聋病人共102人.其中男63人,女39入,年龄最大70岁,最小12岁,同时伴有眩晕者16人。听力曲线呈高频下降18人,低频下降者46人,平坦型32人,全聋者6人,平均听力小于90dB者11人,病程最短的4小时,最长2个月。将突发性聋病人随机分为丹参治疗组用人,和维脑路通对照组34入,两组间的年龄、性别、病程及听力受损情况相仿,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治疗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初诊时间,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有无眩晕,发病耳别,听力损伤类型及分级等可能与突发性耳聋预后相关的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初诊时间越短、听力损伤程度越轻、不伴有眩晕和听力曲线分型为上升型者预后较好。结论应根据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发病时间、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及是否伴有眩晕分析患者的预后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突发性聋伴眩晕四种听力类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与血管损伤因素相关检查的临床价值及意义,了解血管因素在突发性聋伴眩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聋伴眩晕病例,按听力曲线类型分成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全频下降型、全聋型4组,分析其颅多普勒(TCD)、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MRI检查结果异常的分布情况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突发性聋伴眩晕病例中全聋型占35.7%、高频听力下降型24.5%,低频听力下降型20.4%,平坦下降型19.4%.血管相关检查结果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异常检出率为83.7%,MRI为67.3%,颈部彩超为52.0%,TCD为17.3%.低频下降型患者血管相关检查异常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发性聋伴眩晕病人中,低频下降型血管因素影响较小.同型半胱氨酸和MRI检查是突发性聋伴眩晕病人血管损伤性因素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