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型糖尿病全天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漂移幅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日内不同时间的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糖漂移幅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2年12月至200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新诊断T2DM患者60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持续3d的血糖监测并分析日内不同时点、时段的血糖水平、HbA1c、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及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之间的关系。结果(1)他DM患者HbA1c与全天8次血糖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0.70,P均〈0.01),与PPGE不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空腹及中、晚餐后2h血糖进入最后的方程(校正R^2=0.566,P〈0.01)。(2)HbA1c与全天不同时段的平均血糖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7~0.74,P均〈0.01),晚餐前1h、晚餐后2~3h及晨3:00~6:00时间段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其独立影响因素。(3)CGMS所示的日内平均血糖水平与HbA1c相关性最强(r=0.81,P〈0.01)。(4)MAGE与HbA1c不相关(P〉0.05),三餐PPGE及晨3:00的血糖水平为影响MAGE的独立参与因素(校正R^2=0.427,P〈0.01)。结论T2DM患者HbA1c与全天平均血糖水平的关系最密切,而日内血糖的漂移变化主要归因于餐后及夜间血糖的漂移。因此,他DM的血糖监测及干预治疗应针对全天血糖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相关性,为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05~2011-05收治的1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与HbAl c的相关性。结果经Pearson分析显示,HbAlc与日内血糖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GMS能详细显示日内血糖波动情况,HbAlc能反映日内整体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2DM患者24小时动态血糖变化与HbA1C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HbA1c水平将578名T2DM患者分为4个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患者全天血糖。结果组内分析显示,仅在7.5%≤HbA1c〈10.0%组及HbA1c≥10.0%组内HbA1c水平和高血糖曲线下面积、高血糖持续时间、平均血糖及血糖波动幅度呈正相关;仅在HbA1c〈6.5%组内HbA1c水平和空腹状态低血糖曲线下面积及持续时间呈负相关。结论当HbA1c处于不同区间内时,HbA1c水平与高血糖及低皿糖暴露、平均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幅度的相关性不同。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与动态血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动态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159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动态血糖监测,并测定HbA1c,按HbA1c水平高低依次分为A、B、C组,分析动态血糖及动态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与HbA1c的相关性。结果平均血糖、空腹、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血糖平均值、SDBG与HbA1c均呈正相关(r=0.746、0.731、0.550、0.543、0.475、0.658,P均〈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bA1c与动态血糖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波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准确评价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状况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目前糖尿病筛选、血糖控制、疗效评估的有效检测指标,但其能否真实、全面地反映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呢?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泗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将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47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接受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检查,分析2型糖尿病与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1、13.959、19.553,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各项血脂水平均比对照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80、13.003、3.283、5.624,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均存在明显相关性(r=0.342、0.376、0.332、0.276、0.308、0.364、0.323、0.213、0.387、-0.226、-0.232、-0.33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蛋白、血糖、血脂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为糖尿病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市委门诊部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分组,HbA1c≥7.0%的98例患者为观察组,HbA1c<7.0%的10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脂水平,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TG(4.41±0.42)mmol/L、TC(5.29±1.21)mmol/L、LDL-C(3.59±0.64)mmol/L、空腹血糖(8.89±1.71)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4±0.3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20、7.396、9.728、8.619、31.470,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空腹血糖以及TG、TC、LDL-C等血脂指标成正比(r=0.891、0.764、0.861、0.643,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空腹血糖、血脂指标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非禁食血糖作为老年2型糖尿病控制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禁食血浆葡萄糖(PG)作为老年2型糖尿病(DM)控制指标的价值。方法:依据患糖化血红蛋白(GHbAlc)水平将60例老年2型M分为三组:控制良好组,控制尚可组及控制不良组,患在一天内采 集早餐前(7:30)、午餐前(11:00)、午餐后(14:00)及午餐后长时间(17:00)血标本测定PG并分别为GHbAlc作相关分析,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组中仅午餐后长时间的PC在正常范围,低于其他时间点之PG,差异非常显(P<0.01),三组患早餐前、午餐前、午餐后及午餐后长时间PG均与GHbAlc呈显线性相关,但多数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午餐后长时间PG与GHbAlc呈显相关。结论:非禁食PG作为老年2型DM控制指标在敏感性及特异性方面优禁食P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CGM)技术探讨不同糖代谢人群24 h平均血糖水平(MB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并初步建立不同HbA1c水平其相对应的MBG值.方法 选取2007年8月至2010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受试者318人,其中正常糖调节组115名、糖调节受损组57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组146例.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的诊断采用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诊断标准.测量各组生化指标,并行OGTT,测定糖负荷后2 h血糖(2 h PG).采用CGM系统估算MBG水平,高压液相法测定HbA1c水平,分析MBG与HbA1c间的关系.统计学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线性模型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318例研究对象中总体HbA1c水平为(6.6±1.5)%,MBG水平为(7.3±2.3)mmol/L.(2)MBG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848,P〈0.01),其回归方程为MBG=1.252×HbA1c-0.992(R^2= 0.718,P〈0.01),即HbA1c每升高1%,MBG相应升高1.252 mmol/L.HbA1c=6.5%时,对应的MBG值为7.1 mmol/L.HbA1c=7.0%时,对应的MBG值为7.8 mmol/L.(3)仅包括14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MBG和HbA1c之间的关系与总人群的结果一致(r=0.788,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MBG=1.255×HbA1c-0.886(R2=0.621,P〈0.01).当HbA1c= 6.5%时,MBG对应值为7.3 mmol/L.HbA1c=7.0%时,对应的MBG值为7.9 mmol/L.结论 初步建立了各HbA1c水平其相应的MBG值,为深入开展中国人群平均血糖与HbA1c转换关系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1.
Twenty‐four‐hour variations in blood glucose level in Japanese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based on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下载免费PDF全文
Maiko Hajime Yosuke Okada Hiroko Mori Takashi Otsuka Mayuko Kawaguchi Megumi Miyazaki Fumi Kuno Kei Sugai Satomi Sonoda Kenichi Tanaka Akira Kurozumi Manabu Narisawa Keiichi Torimoto Tadashi Arao Yoshiya Tanaka 《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2018,9(1):75-82
12.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变化的特征。方法选取2002-11~2004-1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2例新诊断T2DM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其治疗前后均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2~3周治疗后,糖代谢紊乱明显缓解。22例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糖值[(12.7±2.4)mmol/L对(7.3±0.9)mmol/L];日内血糖最高值[19.5±2.3)mmol/L对(11.0±1.7)mmol/L];血糖漂移最大幅度[(12.1±3.1)mmol/L对(7.1±2.0)mmol/L]。餐前及餐后的平均血糖水平及上述血糖参数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治疗后血糖>7.8mmol/L及11.1mmol/L的时间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29(6~64)%对99(37~100)%,3(0~28)%对72(13~100)%,P均<0.001)]。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评估T2DM血糖漂移变化的特征,有助于更有效地控制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毛细血管血糖对评估血糖控制的相对价值。方法检测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7个时点毛细血管血糖(3餐前、3餐后2hN睡前),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糖的关系。结果对平均血糖和HbA1c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平均血糖和7个时点血糖与HbA1c均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87及0.50~0.86,均为P〈0.01),午餐后2h血糖、晚餐后2h血糖和睡前血糖与HbA1c具有更好的相关性。结论午餐后2h、晚餐后2h及睡前血糖在预测血糖控制方面优于其他时间点的血糖,在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时,可作为HbA1c的一个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医疗费用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中国大城市 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的血糖 (PG)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及其控制情况 ,以及影响患者医疗费用的因素。 方法 对国内 11个大城市的T2DM患者抽样调查 ,收集其疾病控制和治疗费用数据 ,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调查的 1111例T2DM患者中 ,门诊 6 5 8例 ,住院 4 5 3例 ,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分析患者的HbA1c和PG控制情况 ,用多因素模型分析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6 8%患者的空腹血糖 (FPG)没有得到很好控制 ( >7.0mmol/L) ,4 2 %的HbA1c控制效果不佳 ( >7.5 % )。门诊医疗费用的多因素分析中医院级别 (P <0 .0 0 1)、并发症 (P<0 .0 0 1)和末次空腹静脉血糖控制水平 (P <0 .0 5 )是影响患者就诊费用的主要因素。住院医疗费用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住院天数 (P <0 .0 0 1)、医院级别、并发症 (P <0 .0 0 1)、家庭人均收入是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 结论 中国大城市中 5 0 %左右T2DM患者按照 ( 2 0 0 2年的治疗情况 )PG和HbA1c控制效果不佳 ,并发症和PG控制效果不好是T2DM患者医疗费增多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的相关性,为临床全面评价GA和HbA1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住院的6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第2天测定静脉空腹血糖(FPG)、HbA1c、GA、空腹C肽(FCP)及餐后2h血糖(2hPBG)、餐后2hC肽(2hCP)等。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研究对象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采用MAGE和SDBG评估研究对象的血糖波动程度,采用CGM中连续48h的平均血糖水平(MBG)评估整体血糖水平。结果(1)660例研究对象中男346例、女314例。年龄(66±6)岁,糖尿病病程[8.0(4.0~13.8)]年,HbA1c为[8.2(6.7~9.6)]%,GA为[21.1(17.6~25.9)]%,MAGE为[5.3(3.9~7.2)]mmol/L,SDBG为[2.1(1.6~2.7)]mmol/L,MBG为[8.6(7.3~10.1)]mmol/L。(2)单相关分析GA与HbA1c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0.836,P<0.01)。GA与FPG、2hPBG、MBG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4,0.670,0.650,均P<0.01);HbA1c与FPG、2hPBG、MBG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3,0.634,0.661,均P<0.01)。(3)单相关分析GA与MAGE、SDBG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5,0.529,均P<0.01);HbA1c与MAGE、SDBG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7、0.495,均P<0.01)。(4)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GA水平与血糖波动参数MAGE和SDBG水平独立相关。结论与HbA1c相比,GA能更好地反映餐后血糖的水平及血糖的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17.
What is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of the day to HbA1c in Type 1 diabe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IMS: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of the day to HbA(1c) in Type 1 diabetes. METHODS: Consecutive home blood glucose records (n = 146) from 71 Type 1 diabetic patients who were on an intensive diabetes therapy programme were examined. Each home blood glucose record included six daily blood glucose profiles over 2 month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ycaemic values at each time point and HbA(1c) measured at the end of each record period was analysed. RESULTS: Significant linear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HbA(1c) and glycaemia at each time point of the day (ranged from 0.413 to 0.593), the strongest being with predinner glycaemia (r = 0.593; P = 0.000). Total daily glycaemia, mean preprandial and mean postprandial glycaemia were also significant and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HbA(1c) (r = 0.701; r = 0.686; r = 0.620, respectively; P < 0.0001).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redinner, prebreakfast and post-breakfast glycaemia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and independently with HbA(1c). The model accounted for 47.8% of the variance in HbA(1c). CONCLUSIONS: Our study shows that among individual time points, prebreakfast and predinner are those with more influence on HbA(1c) in Type 1 diabete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post breakfast. It also confirms that preprandial glycaemia better predicts overall glycaemic control in Type 1 diabetes than postprandial glycaemi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