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泉州市2005—2009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5—2009年泉州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和全市疫情汇编材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全市共报告50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126//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6月;男性病例数多于女性,职业方面以农民最多,占全部病例的38%;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5~45岁。结论近年泉州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对高发地区和发病率上升较快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监测,采取以灭鼠和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海林市1997-2008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林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林市1997~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8年海林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164.02/10万,年平均死亡率0.27/10万。发病率前五位传染病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淋病、细菌性痢疾,五种疾病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88.36%。死亡率前三位传染病是流行性出血热、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占传染病总死亡数的92.86%。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淋病、细菌性痢疾是海林市的主要传染病;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性传播疾病、布病、麻疹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市自1963年起报告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病例以来,至1982年共发病46例。现将我市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发病率与死亡率 60年代我市出血热的发病率为0.0947/10万,占发病总数的6.52%;70年代发病率为0.0774/10万,占发病总数的21.74%;近三年发病率为0.2803/10万,占发病总数的71.74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05-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出血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2005-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2005-2014年累计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364例,其中死亡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0.316/10万,历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4年发病率达0.558/10万.10年来全市10个区中共有9个区有病例报告,南山区年均发病率最高,达0.545/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1-6月份,占63.5%;病例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81.3%;职业分布以家务、待业和工人为主,占全部病例的49.2%.结论 深圳市存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出血热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蓬莱市1956-199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蓬莱市1956-199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疫情动态分布,为有效控制流脑流行、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蓬莱市1956-1995年流脑发病报告资料和流脑防治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56年以来,蓬莱市流脑共报告6705例,死亡3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8.39/10万,死亡率为1.95/10万,病死率为5.09%。第一个阶段从1956-1977年,为自然感染的计划免疫前期阶段,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期间共出现4次大的流行高峰,年平均发病率为65.54/10万,死亡率为3.47/10万,病死率为5.29%。第二个阶段为1978-1995年计划免疫时期,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态势,年平均发病率为10.71/10万,死亡率为0.4/10万,分别比计划免疫前期下降了83.66%、88.47%。全市12个乡镇均有发病,局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爆发或散发。1982年开始大规模流脑菌苗预防接种,使流脑的发病率逐年稳步下降至1995年的0.41/10万。但是流脑的发病季节没有明显改变,2-4月份占全年发病的84.15%。结论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蓬莱市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提示加强疫情监测和预测预报,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流脑疫苗的接种率和覆盖率,推广接种A+c群流脑疫苗,提高人群C群流脑的抗体,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长安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HFRS在长安区的高发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长安区2005~2013年的HFRS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长安区HFRS年平均发病率为30.94/10万,死亡率为0.33/10万,病死率为1.07%,2013年发病率降至9.52/10万。HFRS发病呈季节性升高,秋冬季占72.40%;平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0~69岁年龄组平均发病率最高,达56.64/10万;男女性别比为3.10∶1;农民占发病总数的65.77%;各乡街HFRS发病率不同。结论 2005~2013年长安区HFRS年平均发病率仍高于陕西省同期水平。加强宣传教育、高危人群的预防接种、监测、灭鼠等综合防控措施,该病可能会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胶南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方法对胶南市2002~2008年HFRS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市年平均发病率为7.90/10万,死亡率为0.34/10万,病死率为4.30%。季节发病呈双峰型,以秋冬季为主。在19处镇、区和街道办事处中,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以青壮年农民为主,男女之比为4.08∶1。结论我市2002~2008年出血热发病较前7年有所下降,但仍属出血热高发地区,灭鼠、高危人群预防接种是预防出血热发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渭南市2010-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渭南市2010-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渭南市出血热年平均发病率为7.12/10万,临渭区、华县、蒲城县、华阴市等老疫区发病数较多;发病以16~60岁组人群为主,60~岁组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20.74%,16岁以下人群也有病例发生(3.12%);职业以农民为主(82.42%),学生次之(6.56%);男、女比例为3.09∶1。结论渭南市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加强高危地区防鼠、灭鼠,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减少新发病例。下一步需要解决的是16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问题,以切实保障这一群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营口市1985~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营口市1985~2007年营1:3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出血热疫情。结果:1985-2007年营口市累计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90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81/10万,死亡13例,病死率为1.43%。病例主要集中在周边农村地区,每年3-6月和10~12月为流行高峰,年龄以加~55岁人群为主,占82.14%:男女之比为4.78: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54.69%。结论:根据疫情分析结果,加强发病发生集中地区的监测和灭鼠工作,坚持宣传与免疫并举的工作策略,针对重点人群采用不同的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梧州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里迦  黄贵彪 《广西医学》2009,31(10):1526-1528
目的分析梧州市近年传染病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疫情网络报告数据。结果20cr7年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报告23种12498例,死亡68例,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13.84/10万、2.25/10万、0.83%。乙类发病率271.92/10万,与2006年相比下降3.46%;丙类发病率141.92/10万,与2006年相比增长19.27%。发病以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梅毒为多。结论2007年梧州市传染病发病形势整体平稳,麻疹、狂犬病发病数上升,AIDS感染增多,出现流行性出血热罕见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蓬莱市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和分布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2年蓬莱市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蓬莱市自然疫源性疾病共发生8种183例,死亡16例,年均发病率为4.54/10万,病死率为8.74%,发病前三位的依次是肾综合症出血热(HFRS)、发热伴血少板减少综合征(SFTS)、恙虫病等,狂犬病、布鲁氏菌病偶有散发或输入性传染.大多发生于4~10月之间,占83.06%.病例以35~64岁之间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9.4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66∶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1.97%.结论 蓬莱市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重点破坏农村劳动力.因此,应加强疫情监测、免疫接种,提高诊疗技术和疑似病例筛查,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开展防鼠灭鼠、动物疫情监测、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9-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2009-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福田区2009-2011年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7例,无死亡病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34/10万、0.50/10万和0.53/10万.在辖区大部分街道均有病例报告,以沙头街道报告病例最多,占总病例的47.06%(8/17).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但以冬、春季发病较为集中,1-4月发病11例,占总发病人数64.71%.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2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5岁以上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青壮年发病为主;无明显的职业分布特征.结论 深圳福田区流行性出血热以散发为主,近三年病例数有增高趋势,应做好防鼠、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海市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特征,评价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临海市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情况,防治监测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007年共上报流行性出血热病人32例,年发病率为2.81/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呈高度分散性,多见于农村;具有明显的秋冬季高峰,男性多于女性(24:8),多见于青壮年,占87.50%,农民多见,占78.13%。结论采取疫苗接种、灭鼠和环境整理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14.
潍坊市历史上为出血热高发区,2001年我市有三县市区列为全省出血热重点管理县。为此,我市制定《潍坊市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和《潍坊市流行性出血热重点管理县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我市出血热防治工作,全市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2004年,全市共报告出血热病例685例,报告发病率8.12/10万,比去年上升9.08%,发病数居全省第一。为全面了解我市2004年出血热疫情上升因素,2005年3月开展对全市2004年上报的出血疫情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胡建国  李十月  陈建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48-549,554
目的:了解麻疹疫苗在湖北黄石市应用以来,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黄石市1998-2004年麻疹国家法定疫情统计资料,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市1998—2004年共报告麻疹病例741例,发病率为0.80/10万-10.78/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4.23/10万,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在发病者中男女发病之比为1.23:1。发病年龄以4-7岁为高发年龄组,累积发病244例,占发病总数的32.93%。职业分布以中小学生为主,共343例,占发病总数的46.29%。每年发病高峰集中分布在4—7月,冬季发病人数较少。全市三个地区都有病例报告,以C区发病率最高,为5.40/10万,其发病人数占总数的49.52%。结论:黄石市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中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亦有成人病例;麻疹发病季节性高峰向春夏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1年深圳市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及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1年深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48102例,年均发病率为234.3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占总病例数的56.89%;全市8个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龙岗区(558.68/10万),最低为宝安区(59.67/10万),各地区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病主要集中在6岁以下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94.1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5.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01)。245名重症病例中,1—4岁年龄组发病数较多,占重症病例总数的88.57%;仍以散居儿童为主,占重症病例总数的86.12%;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病例主要以EV71感染为主。两年间,共报告暴发疫情189起,报告高峰期出现在4—6月,幼托机构是高发场所。结论深圳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季节差异,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发病。  相似文献   

17.
沈红  刘毅 《医学动物防制》2013,(12):1328-1330
目的分析十堰市麻疹疫情流行特点和规律,探讨加速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为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麻疹疫情资料及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2005—2012年共报告病例1303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94/10万。2005—2011年麻疹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2012年迅速下降,发病率降至最低,不同年度间发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443.052,P〈0.01)。8个县(市、区)中,茅箭区年均发病率最高,超过10/10万,其次为房县7.82/10万,竹山县最低为1.08/10万。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3—6月份,共发病850例,占病例总数的65.23%。发病最小年龄3月龄,最大年龄65岁,1一岁年龄组病例最多占31.62%,其次为〈1岁年龄组,占25.63%,15~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少,占4.99%。结论十堰市近年来麻疹疫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个别县(市、区)疫情形势严峻,需要继续加强监测;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加强人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流动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的管理等,根据各县(市、区)实际情况,适时开展针对性较强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提高人群免疫保护水平,将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州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广州市1983~2008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结果1983~2008年广州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在0.04~1.41之间,死亡率在0~0.07之间,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2007年全市发病91例,发病率为0.8443/10万(91/1004.58万),2008年全市共发病69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0.6777/10万(69/1018.20万),发病率较2007年下降了19.73%,检测疑似出血热患者血清891份,检出阳性126份,抗体阳性检出率14.14%(126/891),采集健康人群血清标本447份,未检出阳性标本,在五个区县级市进行了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有效布笼2751次,捕捉小兽数量501只,平均鼠密度为18.21%。结论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做好疫情监测和流动人口管理,科学防鼠灭鼠,开展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保留前免疫是预防疫情发生、防止疫情扩散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灭鼠防病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兰州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特点,开展城区大面积灭鼠活动,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疫情;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和粉迹法等;鼠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及人群血清特异性抗体IgG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1994-2005年兰州市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6例,其中5例为外地感染,1例为本地感染。疫源地鼠密度18.03%,鼠间带毒率10.94%,人群隐性感染率2.53%。0.05‰溴敌隆玉米毒饵现场灭鼠效果96.81%。2004年灭鼠前城区鼠密度32.65%,灭鼠后鼠密度1.65%,灭鼠后与灭鼠前相比鼠密度下降94.95%;2005年灭鼠前城区有鼠房间阳性率20.86%。灭鼠后阳性率1.68%,灭鼠后与灭鼠前相比,阳性率下降91.93%。结论2004年兰州市首次报告1例本地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城关区被判定为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城区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采用化学防治法开展灭鼠防病活动,使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加强监测,采取灭鼠、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措施,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广西少数民族居住较多的河池市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更好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市下辖11个市县区2004年-2012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市在过去的9年中疫情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共15816例,人群发病率为20.17-81.89/10万,年均发病率为46.85/10万;每年存在2个流行高峰,分别为6月和11月;在校学生病例占总病例的66.57%,0岁~7岁幼儿随着年龄的增加病例数不断增多,占总病例数的44.30%,到7岁儿童病例数达到一个高峰,占总病例数的10.31%;全市各市县区每年均有病例报告,但以金城江区病例数最多,年均人群发病率为131.96/10万。结论河池市属于广西腮腺炎流行较严重的市,加强儿童及学生腮腺炎疫苗接种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