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逆和胃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胃食管反流患者69例随机分成两组。中药治疗组以降逆和胃方治疗,奥美拉唑为西药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24h食管pH监测情况、胃食管反流的症状积分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降逆和胃方治疗后患者长时间反流次数、pH<4的反流时间以及pH<4的反流总百分时间均明显下降(P<0.05);胃食管反流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5);肺通气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1)。结论:降逆和胃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胃食管反流病有着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清胃降逆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清胃降逆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症状积分及胃镜检查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糜烂性食管炎患者胃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胃降逆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调胃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22例,治疗组予以调胃降逆汤,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调胃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平肝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治疗组应用中药配方颗粒平肝降逆方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优于对照组的83.3%(P0.05);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2.6%和70.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肝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中降逆汤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诊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温中降逆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0%,对照组有效率72.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胃郁热证评分、食管黏膜内镜评分、RDQ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中降逆汤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降逆和胃方对肝胃郁热证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门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内服中草药自拟方;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两组共观察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86.67%和73.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逆和胃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可靠,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证治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的胃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产生的症状及并发症 ,约半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 ,称反流性食管炎。但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前者有较明显的反酸、烧心、胸痛等表现 ;后者仅有食物咽下困难、呃逆、嗳气等非特异性的表现。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抑酸剂联合胃肠动力药物 ,但只一时取效 ,易于反复。中医药治疗有很大优势。考中医文献无胃食管反流病及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名记载 ,但根据其临床表现 ,将其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疏肝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予中药汤剂疏肝降逆汤口服治疗,治疗组25例予以埃索美拉唑40mg,qd,吗丁啉10mg,Tid口服。[结果]治疗组35例,治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疏肝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疏肝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予中药汤剂疏肝降逆汤口服治疗,治疗组25例予以埃索美拉唑40mg,qd,吗丁啉10mg,Tid口服。[结果]治疗组35例,治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疏肝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常熟市中医院针灸科胃食管反流专病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为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治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 整理2019年6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常熟市中医院针灸科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资料,对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辨证分型、病性证素、舌苔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病例253例,典型症状中反酸占77.87%,烧心占50.59%;非典型症状中咽喉异物感频数最多,占51.38%;症状部位上头面五官部症状最多,占21.09%,胃部及食管段次之;中医证型中脾胃虚弱(中虚气逆)证最多,占39.13%,病性证素中气虚最多,高达83.40%;舌苔以胖大舌、紫暗舌、少苔为主;通督降逆法治疗此病愈显率为66.41%。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以中年人居多,咽喉异物感是最常见的非典型症状,诊断上应重视头面五官及咽喉部等食管外症状,脾胃虚弱是最常见的证型和病因,治疗上勿犯虚虚实实之误,通督降逆针刺法对此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结果发现,33例患者血浆 cAMP 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且两年以上组低于两年以内组,空腹血糖150mg/dl 以上组低于150mg/dl 以内组,表明病程越长,病情越重,降低越明显,与中医"久病多虚"的气阴两虚证改变颇相一致。22例24小时尿17-OHCS、17-KS、VMA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11例血清 IgG 降低,IgA、IgM 明显增高,提示此型糖尿病与肾上腺皮质、髓质功能增强以及体液免疫功能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3.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5.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16.
六版《医古文》教材课文《东垣老人传》云 :“其明效大验 ,具载别书。”课文的注释云 :“别书 ,指《元史·李杲传》。”对此 ,我表示怀疑。  查《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1718页 :作者砚弥坚 ,原名贤 ,元德安庆人。生于公元 12 12年 ,卒于公元 12 89年 ,享年 78岁。其卒年距离元朝覆灭的洪武元年 (136 8)还有 80年。中国历史上 ,各朝代史书一般都是后一朝代人编修的 ,本朝不修史。《元史》就是在明代编著的。明洪武元年 ,即 136 8年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编修元史。第二年 ,由宋濂等人领衔开局编写。《元史》记事起于 12 0 6年蒙古孛尔只斤·铁…  相似文献   

17.
运用五运六气学说分析庚辰年的气候特点为金运太过,全年气候干燥少雨,凡阴虚,血虚体质者应注意保养津液。  相似文献   

18.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从“升陷汤”浅析大气下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汲取《内经》之旨,参仲景、嘉言之说,于临床实践中升华理论,系统的阐述了“大气下陷”理论的内涵,并于此基础上创设升阳益气举陷法以及升陷汤诸方,发前人之说,补前人之未备,并用大气理论指导临床辨证,积累了宝贵的诊疗经验。本文研习张氏对“大气下陷”理论的认识,参合导师陈宝贵诸医案,从大气的渊源、生理功能、病因病机、主证、脉象及治疗、临床应用等方面浅析“大气下陷”理论。  相似文献   

20.
紫菀,女菀,白菀,山紫菀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兵  万德光 《中药材》1995,18(12):635-636
经考证:本草所载紫菀,与今所用紫菀Aster tataricus L.f.基本一致。女菀即今所用菀苑Turczaninowia fastigiata(Fisch)DC.,曾作紫菀的代用品。白菀有两种观点:《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等以为是“紫菀之色白者也”;《新修本草》等以为即是女菀。山紫菀在古本草上未见其名,但《图经本草》对紫菀的描述及《证类本草》上“解州紫苑”图的地上部分,与今所用橐吾属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