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年龄在≥60岁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9例,女2例,发病季节多为春季;8例患者有前驱感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7例,腹泻1例;肢体无力和麻木为常见的首发症状;肌力下降、感觉障碍、腱反射低下、脑神经损害等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呼吸肌麻痹也较常见,是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9例患者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症,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合并症;肌电图神经传导减慢和脑脊液蛋白一细胞分离较常见。2例患者死亡,5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结论老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脑神经损害常见,合并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胰腺疾病特别是急性胰腺炎常并发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胸膜和肺的损害。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121例,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7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46例,均符合2003年12月上海《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标准,合并呼吸系统损害28例,占23%。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有机磷中毒是内科常见急症。中间综合征是急性有机磷中毒经积极救治,急性胆碱能危象消失后,迟发性周围性神经病变出现之前,出现的一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部分患者表现为晚发性呼吸肌麻痹。若对其认识不足.不能及时救治,病死率极高。我院近3年来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315例,其中27例符合中间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肾脏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肾脏损害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328例SAP患者并发肾脏损害147例(合并肾脏损害组),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0例,未并发肾脏损害181例(元合并肾脏损害组)。对SAP并发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SAP发病后72h内为发生肾脏损害的高峰期,患者的年龄、CT评分、APACHEⅡ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时间、是否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高脂血症为危险因素;合并肾脏损害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腹腔间室综合征、休克及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预后不良。结论 SAP并发肾脏损害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与血流动力学紊乱、胰酶释放、炎症介质、细胞因子以及SAP合并MODS有密切关系,早期液体复苏、控制病情发展、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是预防SAP并发肾脏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317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省1996~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格林-巴利综合征(GBS)317例,其中男性发病是女性的1.5倍,以2~3岁儿童发病较多。该病呈夏、秋季高峰。临床主要特征为发热,肌痛,感觉异常,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呈对称性麻痹,以下肢多见,麻痹多从远端开始,有69.4%的病例能够康复,病死率为6.0%。  相似文献   

6.
原丽  刘芳  冯玉景 《中国保健》2008,16(8):342-343
球麻痹主要是指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9、10对脑神经)从延髓发出,有共同的起始核,又有密切的周围通路.临床上常同时受累,出现构音障碍及吞咽障碍等软腭、咽喉肌麻痹的症状,称为延髓麻痹.  相似文献   

7.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血清淀粉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清淀粉酶增高似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且提示呼吸肌麻痹时对胰腺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应注意保护。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30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多伴有肝损害,主要表现为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各种转氨酶的升高。其发生机制与急性胰腺炎时释放的各种酶类、毒性物质的侵袭、胆道感染或梗阻、氧自由基的损害和肝血流动力学、前列腺素代谢紊乱等有关。肝功能受损程度可通过肝功能全套、超声及肝炎系列检测等检查得以了解,并可与其他疾病相区别。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时肝损害是可逆的,常不需特殊处理,通过治疗原发病,短期内均能自行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季节分布特征,进一步构建时间序列模型,为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早期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甘肃省2012—202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信息,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报告发病数进行描述,使用聚类和时间序列模型对病例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结果:2012—2021年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年发病数变化趋势较为平稳,月发病数从2月开始出现大幅上升,6月和10月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以每月发病例数为单位可将月份聚为3类,第1类为4月、5月,第2类为1月、2月,第3类为其他月份;预测出未来1年的发病例数与前10年的发病例数基本一致。结论: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病呈现夏秋季高发,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较好拟合了2012—2021年每月发病例数,并预测2022年各月发病例数,可以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监测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又称急性格林—巴利综合症(GBS),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常累及脑神经,主要病理特征是周围神经及神经根脱髓鞘和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反应。现将我院自2005~2009年共收治的16例AIDP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膜炎/脑炎症候群(AMES)是一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引起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感染性疾病。起病急,病程凶险,病死率高,常留有严重后遗症,多发生于〈15岁儿童。  相似文献   

12.
龚爱清 《健康大视野》2005,13(12):82-82
目的了解中药保留灌肠对胰腺炎肠麻痹的影响。方法对45例合并肠麻痹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行中药保留灌肠护理.结果45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肠麻痹患者恢复肛门自主排气、排便平均时间为11.4h,平均住院天数12d。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能促进急性胰腺炎合并肠麻痹患者的肠蠕动尽早恢复,帮助患者排除肠道积气积便,缓解腹部症状及体征,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中间综合征(intermediate syndrome,IMS)是急性有机磷中毒经积极救治.急性胆碱能危象消失后,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出现之前出现的一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中重度中毒患者,发生率约7%左右,由于发病隐袭,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患者晚期以呼吸肌麻痹为主。若对其认识不足,未能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本组35例全都符合INS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雄黄(硫化砷)毒性较低,但其在燃烧中遇水可生成属高毒性的物质砷化氢。砷化氢能直接损害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壁,也可作用于血管舒缩中枢,使血管壁平滑肌麻痹,通透性增加引起急骤的血管内溶血,急性肾功能损害。2002年11月我院肾内科成功抢救了1例在雄黄燃烧后的车间工作1h而致急性砷化氢中毒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分析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季节分布特征,进一步构建时间序列模型,为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病例的早期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甘肃省 2012—2021年急性 弛缓性麻痹病例信息,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报告发病数进行描述,使用聚类和时间序列模型对病 例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结果:2012—2021年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年发病数变化趋势较为平稳,月发病数从2月 开始出现大幅上升,6月和10月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以每月发病例数为单位可将月份聚为3类,第1类为4月、5月,第2 类为1月、2月,第3类为其他月份;预测出未来1年的发病例数与前10年的发病例数基本一致。结论: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 痹病例发病呈现夏秋季高发,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较好拟合了2012—2021年每月发病例数,并预测2022年各月 发病例数,可以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监测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轻度急性中毒性肾病38例分析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业病防治研究所(132021)王敬钦,修志民在抢救急性中毒过程中,常遇到某些急性中毒病人出现肾脏损害,尿中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为探讨轻度急性中毒性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作者对符合上述改变的3...  相似文献   

17.
胃轻瘫综合征简称胃轻瘫征也称胃无力、胃麻痹,是一种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相关检查未发现上消化道或上腹部有器质性病变。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根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胃轻瘫起病急,病程一般不超过3个月,临床上少见。慢性胃轻瘫临床上多见,起病缓慢,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常达数月甚至10余年。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一甲胺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甲胺(monomethylanune,MMA)是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化础地,人们在MMA运输、生产、使用和管道维修过程中,稍有不慎,即可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因MMA是一种高水溶性、碱性程度强于氨的刺激性气体,故急性MMA中毒是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常伴有眼和皮肤灼伤。  相似文献   

19.
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应急救援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急性化学中毒事故是指一种或数种化学物质释放的意外事件,在短时期或较长时间内损害人体健康和/或危害环境,使机体引起中毒病变,化学损伤,乃至残废或死亡,常危及群体发病造成环境公害,给国家和民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国内外高科技的生产发展,化学工业也突飞猛进,而化学品的自身特性及高温、高压、特殊反应等生产要求,在生产、储运、使用中稍有疏忽或处理不当,常易引起爆炸、火灾和泄漏而造成中毒事故。现将上海和化工系统发生急性化学中毒的现状及有关案例报告如下:1急性化学中毒的现状据上海卫生部门统计[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肾脏损害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328例SAP患者并发肾脏损害147例(合并肾脏损害组),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0例,未并发肾脏损害181例(无合并肾脏损害组).对SAP并发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SAP发病后72 h内为发生肾脏损害的高峰期,患者的年龄、CT评分、APACHEⅡ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时间、是否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高脂血症为危险因素;合并肾脏损害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腹腔间室综合征、休克及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预后不良.结论 SAP并发肾脏损害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与血流动力学紊乱、胰酶释放、炎症介质、细胞因子以及SAP合并MODS有密切关系,早期液体复苏、控制病情发展、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是预防SAP并发肾脏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