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在ICU镇静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0 引言  ICU的患者 ,由于对环境产生恐惧、烦躁以及与呼吸机不同步等原因使患者所面临的身体和心理应激是影响其康复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因此必要的镇静治疗必不可少 .以前常用的镇静药存在有不少缺点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是两种近年来新应用于临床的静脉麻醉药和苯二氮 卓艹 类药 ,我们将其用于危重病患者 ,比较两者的效果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选择在 ICU接受治疗的患者 32例 ,用药前清醒、烦躁 .将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异丙酚组 17(男 13,女 4)例 ,年龄 (4 8.5± 13.7)岁 ,体质量 (6 8.5± 13.6 ) kg;咪唑安定组15 (男 13,…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对ICU机械通气病人镇静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择异丙酚(异丙酚组)和异丙酚、咪唑安定复合(复合组)镇静的患者各21例,均为急性呼吸衰竭需立即机械通气的ICU病人,两组均先行镇静诱导,然后改用输液泵持续静注,记录药物起效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药物起效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后苏醒时间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清醒后再入睡者异丙酚组为0例,复合组2例(P〈0.05);停药后出现恶心者异丙酚组为1例;复合组为4例;异丙酚组有3例出现血压下降,2例出现心率减慢。结论复合组与异丙酚组用于ICU危重病人的镇静都能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但前者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丙泊酚用于ICU患者机械通气时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在ICU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咪唑安定组和丙泊酚组.观察两组患者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和停药后清醒时间以及NBP、H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镇静效果佳,但在药物起效时间和达到满意深度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呈显著差异,停药后苏醒时间两组存在显著差异.丙泊酚组较咪唑安定组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的发生率高.结论:咪唑安定和丙泊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都能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丙泊酚起效快,苏醒时间短,适用于短时间、心血管功能较好的患者.咪唑安定多适合需要长时间镇静、心血管功能较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用于ICU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在ICU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135例,随机分为三组。咪唑安定组45例,先静注咪唑安定0.1mg/kg行镇静诱导,然后持续静注咪唑安定0.03~0.2mg/kg/h,苏醒前停用。异丙酚组45例,先静注异丙酚1.5mg/kg行镇静诱导,后改用异丙酚1~4mg/kg/h持续静注,苏醒前停用。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组45例。先静注异丙酚1.5mg/kg行镇静诱导,再以咪唑安定0.03~0.2mg/kg/h持续静注,维持平稳的镇静效果,苏醒前1小时改用异丙酚1--4mg/kg/h静注后停用。三组患者均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约2~3级。结果药物起效时间咪唑安定组61.2±11.2s,异丙酚组28.2±7.7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镇静时间咪唑安定组26.6±4.8h,异丙酚组25.8±5.5h,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组26.8±5.2h。停药后苏醒时间咪唑安定组123±26min,异丙酚组23.2±14.2min,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组25.6±12.3min,后两者分别与前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咪唑安定组(33±16)min,异丙酚组(24±13)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停药苏醒后再入睡者,咪唑安定组3例,异丙酚0例。咪唑安定组有3例出现血压下降,2例出现心率减慢,异丙酚组有6例出现血压下降。4例出现心率减慢,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组有5例出现血压下降,4例出现心率减慢。结论咪唑安定和异丙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都能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异丙酚镇静起效快,苏醒时间短,适用于短时间镇静治疗(小于12h)。咪唑安定和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适用于12h以上镇静治疗,后者起效快,苏醒时间短,价格比单用异丙酚便宜。  相似文献   

6.
异丙酚、咪唑安定用于ICU机械通气病人的镇静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异丙酚、咪唑安定用于ICU机械通气病人的镇静效果。方法:诱导量:异丙酚组(P组)0.8~1.4mg/kg,咪唑安定组(M组)0.05~0.1mg/kg;维持量:P组0.5~3mg.kg-1.h-1,M组0.03~0.13mg.kg-1.h-1。结果:两组病人镇静效果佳,但在药物起效时间和达到满意深度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多适合镇静时间短、心血管功能较好的病人,咪唑安定多适合需要长时间镇静、心血管功能较差或不全的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对SNAP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成年经蝶垂体手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均主诉入睡困难,按0.1mg/kg的剂量给予咪唑安定静脉注射。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5、15、30、45、60、90、120和180min监测并记录SNAP指数、Ramsay量表和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比较各时间点SNAP指数的差异,进行SNAP指数与Ramsay和RA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后,SNAP指数逐渐降低,于给药后30min降低至最低水平。随时间延长,SNAP指数逐渐恢复至给药前基础值。给药后5min至90min的SNAP指数明显低于给药前基础水平(P<0.05)。SNAP指数与Ramsay和RASS评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76和0.741(P<0.05)。结论SNAP指数与临床常用主观镇静评分之间相关性良好,SNAP指数能反映患者应用咪唑安定后镇静深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王柏磊  叶雨 《河北医学》2012,18(11):1605-1607
目的:评价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为危重病人镇静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ICU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分别给予负荷量后改为维持量.丙泊酚组先静注丙泊酚1.0mg/kg行镇静诱导,再改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注,咪唑安定组先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镇静诱导,再改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注,两组均根据Ramsay分级标准,通过调整用量控制患者于Ramsay评分Ⅲ-Ⅴ级.分别记录起效时间,维持镇静的剂量及苏醒时间,停药后再入睡和恶心等情况及两组药物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结果: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均能达到ICU病人所需的镇静效果.丙泊酚组较咪唑安定组苏醒时间快,且苏醒后再入睡和恶心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咪唑安定.但丙泊酚组镇静期间有心率减慢、低血压的情况.结论:丙泊酚的镇静作用优于咪唑安定,但需长时间镇静、心血管功能较差或不全的患者更宜用咪唑安定.  相似文献   

9.
咪唑安定在PICU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在PICU镇静的适应症和效果。方法:对入住PICU年龄1月~1 0岁的危重患儿,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负荷量0 .1mg/kg作为镇静诱导,然后予维持量(1~5 ) μg/ (kg·min) ,用5 %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稀释后持续静脉泵入。如果惊厥不能控制,则每5分钟增加维持量1 μg/ (kg·min) ,根据每个患儿临床需要达到的镇静程度,一般维持在清醒镇静程度到深度镇静。用药期间检测心率、呼吸、血压和经皮氧饱和度。每(2~4 )小时评价镇静程度。结果:共6 0例,男37例,女2 3例,机械通气1 0例。同时与其他镇静药物合用2 8例(46 .6 %) ,5 8例达到镇静(2~5 )级,有效率96 .6 7%,用药持续(1~5 )天,全部病例未发生任何副作用。机械通气病例镇静后氧合和通气明显改善,心率和经皮氧饱和度明显改善。结论:咪唑安定适用于PICU危重患儿的镇静,能提高机械通气的效率,控制患儿烦躁和焦虑状况,降低使病情恶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在电子胃镜检查中的镇静作用,评价其可行性、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 462例准备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镇静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后1min开始检查,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耐受程度,并进行镇静分级与评分,记录不良反应,术后对患者进行遗忘率调查及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镇静组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操作,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患者的满意度达91.9%。结论: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在电子胃镜检查过程中是安全可靠的,可使患者更好地与医生配合,同时可使患者遗忘不良记忆。  相似文献   

11.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芬太尼对于镇静ICU病房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64例行机械通气的ICU危重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单纯采用咪达唑仑镇静,实验组则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镇静。两组患者维持镇静Ramsay评分3~5分,观察比较两组的镇静效果和呼吸循环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镇静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均得到改善,但是组间各呼吸循环功能指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相比单用咪达唑仑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在ICU镇静作用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在ICU进行治疗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治疗,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啶治疗,对两组镇静作用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镇静效率为80.33%,对照组为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NRS评分为1.65,对照组为3.65;研究组静推芬太尼次数为1.20,对照组为2.26两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啶镇痛、镇静效果显著,血流动力稳定,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赵帅  李娟  季清娜 《中国医药导报》2012,(31):95-96,1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将80例使用机械通气的术后重症患者分为Y组(右美托咪定组,42例)和M组(咪达唑仑组,38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根据Prince-Henry疼痛评分调整芬太尼用量,使患者疼痛评分≤3分。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0.08~0.10 mg/(kg.h)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2~0.6μg/(kg.h)持续泵入,维持Ramsay镇静评分为3~4分。连续记录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无创平均动脉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及镇静镇痛评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芬太尼用量、总镇静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及谵妄、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总镇静时间、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恶心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Y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397.36±100.55)μg/(kg.h)vs(217.48±94.83)μg/(kg.h)](P<0.05),停药后苏醒时间Y组短于M组[(0.23±0.05)min vs(10.21±0.76)min](P<0.05),Y组谵妄发生率低于M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易唤醒谵妄发生率低,可减少芬太尼用量,治疗剂量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ICU镇静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的临床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两组病人应用不同剂量持续泵入,以观察其镇静深度,及其对Map、HR、R-R的影响.结果 ≤5 mg/h(泵入)组Rmasay指数3~4,对Map 、HR、R-R影响不明显.>5 mg组Rmasay指数>4,对Map、HR、R-R有明显影响(P<0.01),个别出现呼吸抑制.结论 咪达唑仑是ICU中较实用的镇静剂,半衰期短.停药时逐渐减量,无反跳及欣快感,烦燥作用轻.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Rmasay指数在3~4.以免对血压、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合用在ICU患者镇静中的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ICU机械通气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组)45例,对照组(芬太尼组)4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药物起效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及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合用于ICU患者镇静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在ICU镇静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腹部手术后保留气管插管转入ICU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20例)和咪达唑仑组(M组,20例).D组予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μg/kg经中心静脉泵注射20min,每1h依据Ramsay评分调整药物泵入剂量为0.2~0.7μg/(kg.h);M组予咪达唑仑负荷剂量0.05mg/kg静脉1min推注完,根据不同镇静程度维持剂量为0.02~0.1mg/(kg.h).每2h进行疼痛数字评分(NRS),当NRS评分〉4分时,加用芬太尼1μg/kg.达到脱机条件者拔出气管导管.比较2组患者的镇静效率,芬太尼用量,停药后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心血管事件及谵妄发生率.结果D组镇静效率明显高于M组(P〈0.05);与M组比较,D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停药后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用药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ICU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好,易唤醒,可缩短拔管时间,且血流动力学稳定,谵妄发生率低,是较理想的ICU镇静剂.  相似文献   

17.
何世柏  王利平 《中外医疗》2016,(27):118-120
目的:评估在ICU内危急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中运用咪达唑仑+吗啡的效果及其有关情况。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5月一2016年5月因患有危急重症而进入该院ICU接受诊疗的73例患者,随机将其划分作对照、实验两组,对照组36例予以咪达唑仑+曲马多实施镇痛镇静性治疗,实验组37例予以咪达唑仑+吗啡实施镇痛镇静性治疗,经探究两种用药法的运用情况,比对两组镇静镇痛方面的疗效。结果实验组37例在用药治疗48 h后的VAS、Ra-masay评估分是(2.1±0.84)分、(5.2±0.29)分,优越于对照组36例的(3.9±1.28)分、(2.9±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病例持续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是(4.5±1.12)、(6.1±1.43)d,优越于对照组的(7.1±1.15)、(9.8±2.39)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危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当中选用吗啡+咪达唑仑联治方法,既能获得较佳成效,又可减少人工通气及住院天数,值得进一步推荐及运用。  相似文献   

18.
彭瑞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9):862-864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时镇静催眠效应的影响。方法:ASAI-II级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单纯丙泊酚组,B组为咪唑安定0.04 mg/kg 丙泊酚组,C组为咪唑安定0.06 mg/kg 丙泊酚组。A组直接靶控输注丙泊酚,B组和C组分别输注咪唑安定0.04 mg/kg或0.06 mg/kg,8 min后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记录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为1、2、3、4、5 ug/ml时BIS值和OAA/S评分,并记录OAA/S评分达到4、3、2、1时丙泊酚效应部位深度和BIS值。结果:①随丙泊酚浓度升高3组患者BIS值和OAA/S评分逐渐下降。②相同丙泊酚浓度时BIS值和OAA/S评分随咪唑安定剂量增加呈降低趋势。③B、C二组患者OAA/S评分达到3、2、1所需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均显著降低于A组。达到相同OAA/S评分C组所需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显著低于B组。结论:预先给予咪唑安定能显著降低丙泊酚靶控浓度以达到需要的镇静深度。随咪唑安定剂量加大,降低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咪唑安定对丙泊酚TCI镇静催眠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时镇静催眠效应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单纯丙泊酚组,B组为咪唑安定0.04mg/kg 丙泊酚组,C组为咪唑安定0.06mg/kg 丙泊酚组。A组直接靶控输注丙泊酚,B组和C组分别输注咪唑安定0.04mg/kg或0.06mg/kg,8min后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记录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为1、2、3、4、5μg/ml时BIS值和OAA/S评分,并记录OAA/S评分达到4、3、2、1时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和BIS值。结果:①随丙泊酚浓度升高3组患者BIS值和OAA/S评分逐渐下降。②相同丙泊酚浓度时BIS值和OAA/S评分随咪唑安定剂量增加呈降低趋势。③B、C二组患者OAA/S评分达到3、2、1所需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均显著降低于A组。达到相同OAA/S评分C组所需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显著低于B组。结论:预先给予咪唑安定能显著降低丙泊酚靶控浓度以达到需要的镇静深度。随咪唑安定剂量加大,降低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139-142
目的探讨EGDS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共收治的6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ICU镇静、镇痛策略,观察组给予EGDS策略。对比两组的镇静、镇痛效果;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天数;镇痛、镇静药物使用情况;VAP和UE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入院2 h、入院4 h后,两组CVP、SVV、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 h后观察组SVI、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4 h后观察组H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与总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和镇静药物使用剂量为(203.23±52.13)mg、(206.32±49.67)m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2.32±41.56)mg、(331.46±42.48)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和UE发生率为3.33%、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EGDS策略能够提升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少镇痛镇静药物使用,不增加VAP和UE的发生率,有利于减轻患者家属负担,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