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ICU 1 999年 3月~ 2 0 0 0年 3月确诊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 1 6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文 1 6例中 ,男 1 0例 ,女 6例 ,出生体重<1 50 0g者 3例 ,~ 2 50 0 g者 8例 ,>2 50 0 g者 5例。胎龄 <30周 2例 ,31~ 38周 9例 ,>38周 5例。机械通气时日龄 <3d者 1 1例 ,>3d者 5例。原发病为新生儿窒息 4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3例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4例 ,呼吸暂停 2例 ,新生儿肺炎 3例。使用呼吸机时间均 >3d ,其中 3~ 5d 6例 ,~ 1 0d 7例 ,>1 0d 3例。均使用美国纽邦1 50呼吸机 ,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管内冲洗技术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的应用。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新生儿VAP 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冲洗组29例。两组撤机后,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并加强对症支持处理。冲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气管内冲洗治疗,每日2~3次。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与冲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9%,冲洗组为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二次或多次上呼吸机比例为24%,冲洗组为3%(P<0.05);冲洗组冲洗后2 h的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冲洗前(P<0.01)。结论:气管内冲洗可以减少患儿机械通气的次数,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3):195-197]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呼吸机撤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7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PA)预防措施,对1998年1月2000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呼吸机治疗的82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2例并发VAP47例,占57.3%,治愈32例,死亡10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原因与严重VAP有直接关系。因此,为减少VAP发生应注意:1.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2.有效洗手。3.避免呼吸机管道内凝水吸入。4.吸痰时动作轻柔,压力控制在13.3kPa以内。5.避免预防性制酸药。6.避免不必要的经验性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呼吸机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新生儿的重要措施,随着呼吸机在NICU中的广泛应用,很多危重患儿的生命得以抢救成功,但是由机械通气所导致的相关性肺炎也有所增加。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及有效治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我院NICU2002年11月至2003年11月应用呼吸机治疗患儿81例,其中并VAP42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为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临床特点,通过回顾性方法分析122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结果显示共有51例患儿发生VAP,发生率为41.8%,病死率为21.6%,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80.4%,其中以铜绿假单孢杆菌,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多见,提示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重视VAP,积极减少VAP发生率,正确合理选择抗生素,以提高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也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类型.随着呼吸机的广泛应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有增多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已经成为呼吸机依赖和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及时诊断和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是急待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主要阐述目前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疗进展,尤其是病原学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新生儿病房使用呼吸机患儿送检深部痰标本123份,接种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对生长优势菌(>2 )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根据NCCLS标准进行判断。结果获得阳性标本54例,共分离出致病菌60株,占致病菌前五位的细菌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25.0%)、大肠埃希氏菌(16.7%)、念珠菌(13.3%)、铜绿假单胞菌(11.7%)、鲍曼氏不动杆菌(6.7%)。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对AMP、CZ、CXM、CFP、PRL、CTX、CAZ、CRO等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90%,铜绿假单胞菌对SXT的耐药达71.4%。对于产ESBLS株,仅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高度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氏不动杆菌已成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儿机械通气所致的肺炎已逐渐受到重视,发生率高,尤其是上机3d以上的新生儿。其易感因素包括通气时间、污染的通气管路、抗酸剂的应用、体位及滥用抗生素等。常见致病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及大肠杆菌等。必须采用综合的防治措施,有依据地选用抗生素,并注意全身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因素,为VAP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NICU呼吸机治疗的145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45例机械通气患儿中发生VAP 52例,发生率为35.86%,主要相关因素为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及再插管情况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的革兰阴性杆菌.结论 VAP与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及再插管情况密切相关,规范应用呼吸机、加强无菌操作、选择有效抗生素,可以控制VAP的发生和发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neonatal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ed the clinical data of 145 critically ill neonates,who were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or from Jan 2006 to Dec 2009 in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Wenzhou City,NICU.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neonates were occurred VAP,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VAP group(52 cases) and without VAP group(93 cases).Results Fifty-two out of the 145 neonates developed VAP.The incidence of VAP was 35.86%,the main relevent factors were the gestational ages,birth weights,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the times of intubation.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 main pathogens were opportunistic bacteria,and mostly were G-bacilli.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VAP has a close conclusion with the gestational ages,the birth weights,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the times of intubation.Regulate the use of breathing machine,strengthen aseptic operation,and select effective antibiotic can control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VAP.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随着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 ,机械通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由此而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逐渐增多 ,并造成危重儿死亡。故该文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严重并发症VAP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方法对 133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进行分析。结果 有 6 2例患儿发生VAP ,发生率为 4 6 .6 % ,死亡 14例 ,病死率为 2 2 .6 %。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占 87.1% ,其中以铜绿假单胞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多见。死亡原因与严重VAP有直接关系。结论 提示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VAP ,积极减少VAP的发生率 ,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有效洗手 ,正确合理选择抗生素 ,加强支持治疗 ,避免呼吸机管道内凝水吸入 ,吸痰动作应轻柔 ,压力控制在 13.3kPa以内 ,以提高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1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VAP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8例机械通气患儿发生VAP 56例,发病率为40.6%.在营养不良、反复气管插管、反复吸痰、留置胃管、体位、肺透明膜病、胎龄、出生体重、插管天数、住院时间方面,VAP患儿与非VAP患儿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56例VAP患儿中,气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48例(86%).VAP的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阴沟肠杆菌.结论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避免反复气管插管、留置胃管、采取半卧体位可以降低VAP的发病率,耐药性条件致病菌的综合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环丙沙星治疗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associatedpneu monia ,VAP)是新生儿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 ,其发生率高 ,病原菌毒力强和耐药性发生率高 ,是呼吸机治疗延长或失败的重要原因。我院NICU自1998年 9月至 2 0 0 1年 1月使用环丙沙星治疗了 5 0例新生儿VAP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NICU 1998年 9月至 2 0 0 1年 1月住院病人中符合新生儿VAP诊断标准[1] 者 82例 ,其中男70例 ,女 12例。体重 <15 0 0 g19例 ,≥ 15 0 0 g6 3例。胎龄 <30周 14例 ,≥ 30周 6 8例。原有肺部感染 …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附2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病2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行机械通气的患儿有22例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结论:机械通气时间大于96h,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本病 2 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6例行机械通气的患儿有 2 2例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结论  机械通气时间大于 96h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儿科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病原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定殖菌,探讨机械通气(MV)的病原。方法:1995-2002年MV≥48h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3组,分析、比较气管插管内采样的下呼吸道定殖菌。结果:MV≥48h,患儿444例,VAP159例(35.8%),采样标本689例次,分离细菌441株,铜绿假单胞菌为首位,克雷伯菌次之。近2年,葡萄球菌第二位,产超β-内酰胺酶(ESBLs)菌位第三。结论:VAP的病原学可能发生变迁,在经验用药时除了考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外,还要警惕耐药葡萄球菌不产ESBLs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机械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出血及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等严重疾病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其并发感染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尤以肺炎较为常见,称为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ion pneumonia,VAP)。本研究对我院新生儿科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新生儿机械通气127例进行分析,以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相应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策略对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住院治疗、行有创机械通气(MV)≥48 h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并采取经验性防治措施的患儿为对照组,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并采取综合干预策略的患儿为干预组.综合干预策略包括集束化策略,教育培训,对实施过程、结果的监测及反馈.对干预前后各措施实施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并比较VAP发生率.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干预组手卫生依从性提升17.0%,吸痰操作、口腔护理、冷凝水及时清除、床头抬高以及抑酸剂使用的合格率分别提升11.4%、14.7%、18.2%、37.5%和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7~294.36,P均<0.01);但抗生素使用合格率干预后仅为66.1%,与对照组(55.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的VAP发生率分别为41.7/1 000呼吸机使用日和19.7/1 000呼吸机使用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使用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综合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82例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新生儿发生VAP的临床情况,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新生儿发生VAP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危险因素有胎龄(OR=6.209,95%CI=2.112~16.835)、机械通气时间(OR=5.842,95%CI=1.366~14.936)、气管内吸引次数(OR=4.764,95%CI=1.416~14.736)、再插管(OR=6.190,95%CI=1.669~16.019)、留置胃管(OR=6.794,95%CI=1.928~19.160)、应用中枢抑制剂(OR=4.297,95%CI=1.002~15.216).结论 新生儿VAP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出生时胎龄小、机械通气时间长、气管内吸引次数多、再插管、留置胃管、应用中枢抑制剂是新生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