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分析1200例患者24小时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房性早搏发生率名列第1位(81%),室性早搏发生率60 41%,短阵房性心动过速42 25%,心房颤动发生率8 08%,交接性心律和交接性逸搏心律发生率分别为6 4%、19 67%,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逸搏心律发生率分别为2 6%、2 9%,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为3 92%、5 83%,心脏停搏1 41%,老年人在各类心律失常中发生率居首位.结论:通过对1200例心律失常患者其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诊断显示,房性早搏发生率高于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又高于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检测上的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门诊以及住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以来收治的86例要求检测动态心电图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3导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组患者采用12导动态心电图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结果:观察组检测出ST段下斜型以及ST段抬高患者的例数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分析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测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房性期除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能够及时检测出缺血性ST-T段的改变,并且准确定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以及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2导联和3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老年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接诊的1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采用12导联、3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分析比较三种检查手段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12导联组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检出率(78.33%、76.67%)明显高于3导联组(61.67%、63.33%)和常规组(46.67%、51.67%),3导联组明显高于常规组.12导联组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左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3导联组和常规组,3导联组明显高于常规组.12导联组对下壁、侧壁的检出率(16.67%、11.67%)明显高于3导联组,对ST段抬高、压低的检出率(46.67%、55.00%)明显高于3导联组(28.33%、26.67%).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良好,可显著提高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率,且对心律失常分型的诊断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AECG)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方法对78例冠心病患者同期进行AECG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 AECG检出78例患者心肌缺血阳性率高于常规心电图(〈0.05);室性/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房性期前收缩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事件,AECG的检出率都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均〈0.05)。结论通过AECG对心血管疾病心电图的观察,可以做到早期诊治,并对心绞痛型、隐匿型及心律失常型冠心病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人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特征。方法 713例老年患者均先作12导联心电图检查,然后采用美国PI 12导联动态心电分析系统,作24 h DCG监测并详细记录活动情况及临床症状。经计算机处理回放分析、经人机对话方式,进行编辑和总结。结果7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年龄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老年人心律失常以房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检出率为93.41%。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63.39%。窦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23.98%。传导阻滞检出率为15.29%。其中房性期前收缩检出率最高,其余依次为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动过速。232例有缺血性ST-T改变,发生率为32.54%,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远多于有症状心肌缺血。结论 动态心电图能捕捉一过性、间歇性的恶性的心电变化,老年人行DCG检查,可及早发现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窦房结病变。  相似文献   

6.
12导动态心电图与12导常规心电图ST-T差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2导动态心电图与12导常规心电图ST-T的差别,为提出12导动态心电图(AECG)ST-T的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12导心电图(RECG)的连接方式和12导动态心电图的连接方式分别描记心电图,然后比较两种连接方式心电图ST?T的差别。结果:两种导联联接方式,ST段正常或改变基本一致的555例,一致率为92.5%,但AECG的ST改变较RECG显著;T波正常或改变基本一致的561例,一致率为94.8%(T波的一致是指:在QRS波群主波向上的导联,T波方向一致,T波的电压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形态大致相同);Q-Tc间期:两种连接方式均在正常范围内586例,一致率为97.5%。结论:①两种联接方式,虽然ST段的一致率为92.5%,但AECG的ST改变较RECG显著,所以AECG的ST诊断标准应比RECG的ST诊断标准更为严格;②两种联接方式T波的一致率为94.8%差别较ST段小,在分析12导联AECG T波时,可适当考虑这一情况;③两种联接方式Q-Tc间期一致率为97.5%,可考虑使用同一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的24h12导联动态心电图改变。方法60例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例,行24h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所有病例动态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其中以室性早搏为最常见(97%),其次是ST-T改变(60%)和室性心动过速(50%)。心功能越差,复合心律失常越多见。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且多样,有复合心律失常的患者有必要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EASI导联心电图在诊断心肌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心肌缺血患者200例,均记录其12导联及EASI导联心电图,统计EASI导联组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诊断心律失常效果,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价值与心电图ST-T改变幅度.结果:EASI导联组检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及心肌缺血比例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P<0.05),EASI导联组发生电极滑脱、基线漂移及肌电干扰比例低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P<0.05),EASI导联组检出ST-T上抬幅度大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P<0.05),ST-T下移幅度大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组(P<0.05).结论:EA-SI导联诊断心肌缺血所受外界干扰小,尤其适用于长时间检查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6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于成对房性/室性期前收缩,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及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对于早发房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及室速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82.29%)高于常规心电图(6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能够更准确地监测患者心电信号的变化,在心律失常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吕淑范 《黑龙江医学》2009,33(7):534-535
目的探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对有胸闷症状者心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数字化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系统监测24h后分析心电情况。结果980例中,共发现ST-T改变及心律失常694例,检出率为71%。结论心悸、胸闷为临床上的常见症状,DCG检查分析有助于病因的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患者131例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论 :1目前动态心电图是记录日常生活状态下心肌缺血活动 ,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高并且较可靠检查方法 ;2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病情重 ,并且多见于老年人 ;3无症状心肌缺血日间发作多于夜间 ,发作时心率多增快 ;4无症状心肌缺血易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观察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各种心脏病、非心脏病及正常人。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是目前心律失常和电生理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衡、局灶性房性早搏的触发作用、局灶驱动源驱动心房的活动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Af的发生和维持[1],因此治疗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常规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AECG)采用Einthoven-Wilson12导联系统(A系统)和Mason-Likar12导联系统(B系统)不同连接方式时ST-T的差异性.方法 对100例接受ECG、AECG检查者,分别采用A系统和B系统描记,每例患者的4种描记方式在10 min内完成.结果 ECG检查中,与A系统比较,B系统Ⅲ、V1、V5导联的J点及Ⅲ、V1、V3、V4导联的ST段下移明显,aVR、V1~5导联的T波振幅降低,Ⅰ、Ⅱ导联的T波振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G检查中,与A系统比较,B系统Ⅱ、Ⅲ、aVR、V2、V6导联的J点下移,Ⅱ、Ⅲ、V1、V2、V6导联的ST段下移,aVR、V2、V3、V5、V6导联的T波振幅降低,aVR、aVL导联的ST段抬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系统与B系统ST-T的改变并不相同,不能以ECG的标准诊断AECG,AECG诊断心肌缺血时应慎重,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4.
王静  刘玺芳  郝崴  武杨  邵君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7):1086-1087
目的:探讨24h动态脑电图(AEEG)和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对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同顾分析11 5例晕厥患者的24h AEEG和AECG监测结果.结果:115例患者中诊断为脑源性晕厥或症状性癫痫12例,心源性晕厥36例,疑为反射性或其他晕厥67例.结论:24h AEEG,AECG监测对晕厥的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24小时动态心脑电图同步监测对疑为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4h动态脑电图(AEEG)和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对疑为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疑为晕厥患者的24h AEEG和AECG监测结果。结果 30例患者中诊断为脑源性晕厥或症状性癫痫3例,心源性晕厥9例,疑为反射性或其他晕厥18例。结论 24h AEEG/AECG监测对疑为晕厥的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启超 《当代医学》2021,27(18):46-48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超联合动态心电图(A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为影像科诊断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颈动脉彩超、AECG、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依据诊断,分析颈动脉彩超、AECG单一诊断与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显示,6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41例确诊为阳性,占比61.19%,26例为阴性,占比38.81%.颈动脉彩超与AECG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彩超与AECG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各项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应用颈动脉彩超联合AECG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铅暴露环境中产妇血铅、脐血铅及乳汁铅测定的意义。方法前瞻性选择45名电子垃圾拆解场周围产妇作为观察组,对其分娩时母血铅、脐血铅及乳汁铅进行测定,同时随机选取非铅高暴露环境的40名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血铅、脐血铅及乳汁铅测定值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9名、对照组38名完成研究。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较对照组降低(P < 0.05),观察组新生儿身长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血铅、脐血铅、初乳铅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电子垃圾拆解场周围产妇妊娠期暴露在铅高环境中,可导致胎儿宫内铅暴露,且较高初乳铅亦可能导致哺乳期铅暴露,建议加强铅暴露环境中妇女孕期的防铅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