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了用窦房结电图直接测定窦房传导时间7例。其中,5例窦房结功能正常,SACTd<120ms;1例病窦综合征,SACTd180ms;1例存在第1度房室传导阻滞,其SACTd不能准确测量。介绍了测定方法,并对窦房结电图的应用价值和记录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测定21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ACHD)患者的直接窦房传导时间(SACTd)、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和矫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结果分别为88±18ms,990±192ms和232±104ms,提示ACHD一般不影响窦房结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一组窦房结电图的描记结果。全组病例包括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及6例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1~52岁,平均35.2岁。测定的窦房传导时间:病窦者30~120ms,非病窦者133~200ms,两者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有关窦房结电图描记的其他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 Gomes 氏法Ⅱ记录了48例窦房结电图,其中正常对照组25例,可疑病窦组7例,病窦组16例。记录成功者41例。窦房传导时间:对照组75.5±17.8ms,可疑病窦组88.0±3.5ms,病窦组171.7±39.4ms。经统计学比较,对照组可凝病窦组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病窦组差异明显。本文还观察了不同下限截止频率对记录窦房结电图的影响;按压颈动脉窦、注射阿托品及心房刺激对窦房传导时间的影响。分析了 Gomes 氏法Ⅱ的优劣,直接测量窦房传导时间的优点及限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确认窦房结电图诊断窦房结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对40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心电图(ECG)窦房结电图(SNEb)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SNEb以反映各分组窦地功能。结论:窦房结电图在诊断窦房结功能障碍中是一种无创的,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 SSS)亦称为窦房结功能障碍(sinus node dysfunction SND),是由窦房结(SAN)和(或)SAN周围组织的病变,导致SAN起搏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征。简称病窦(SSS)或窦障(SNO)。本症于1912年Cohn和Lewis首次发现,由Lown于1966年命名;同年我国颜和昌、陶清等报告5例,1977年Cramer记录了家兔窦房结电图,据统计50岁以上就诊人群中,每5000人有3例SSS;在65岁以上就诊人群中,每600人即有1例。近20年来,SSS诊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4-15]。  相似文献   

7.
观察阿托品2.0mg静注对21例窦房结(SN)功能正常病人及20例病窦综合征(SSS)病人的直接窦房传导时间(SACTd)的作用。用药前两组SACTd分别为88±16ms和170±50ms,用药后为44±9ms和134±35ms。用药前后SSS组的SACTd均较SN功能正常组为长(P<0.0005)。用药后SAcTd缩短百分率分别为49±10%和20±13%,SSS组者显著为小(P<0.0005);用阿托品后,4例SSS的SACTd恢复正常(<120ms)。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14例的心电生理检查资料,所有患者SNRT>1600ms,其中3例SACT>120ms;14例希氏束电图中正常者7例,异常者7例,其中3例为同时出现2个部位的传导阻滞,作者认为SSS常为全传导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9.
采用体表窦房结电图检测系统,通过C导联及程控双时值放大器等,分别对90例正常人、9例窦缓及46例病窦患者检测,对后二者还通过食道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窦房传导时间、ECG、24h动态心电监测及阿托品试验,并加以比较。认为体表窦房结电图较稳定可靠,便于重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采用程控双时值放大器非叠加实时检测法,检测116例健康大学生的体表窦房结电图。结果有96例检测到P前波,成功率为82.8%;10例在干扰情况下不能看到P前波;10例在无干扰,稳定图形下仍不能检测到P前波。P前波的表达受心率,呼吸,伪差及低频波等因素干扰。  相似文献   

11.
用Ag—AgCl电极于50例正常人的前胸体表,记录到每搏窦房结电位。它在相应的心电图P波前出现,窦房传导时间为54~174ms,舒张期斜坡不明显,向上斜坡之dv/dt为0.33~2.17mv/s,波幅7~45μv。在4条麻醉狗,同步记录体表窦房结电图、腔内窦房结电图和肢体导联心电图,作对比定性观察,证实了从体表记录到的P前波是窦房结区电活动在体表的反映。通过对1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简称SSS)及10例其他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显示出它在反映心脏传导系统各部分、特别是窦房结的电活动方面的优越性,能起到常规心电图无法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QRS波电交替现象的初步探讨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室陈敏关键词体表窦房结电图,QRS波电交替中图号R540.41电交替现象可见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产生机理一直受到关注,但仍未完全阐明。本文通过1例体表窦房结电图(SNEb)对其产生的机理作初步探讨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记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8~14岁)窦房结功能(SNF)正常小儿的窦房结电图(SNE),以探讨SNE在小儿科的应用价值及其特点。结果:27例成功,3例失败,成功率90%。直接测定窦房传导时间(SACTd)为52±20ms,与成人组(21例)比较,小儿组显著为短(P<0.01)。其正常上限为90ms。表明不能用成人正常值标准来评定小儿SNF;描记SNE测定SACTd是评价小儿SNF的一项有价值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将7F双极心导管电极,从颈外静脉插入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记录到以P前波为特征的窦房结电图。它与兔的窦房结电图相似。P前波出现在相对应的心电图P波之前,窦房传导时间为16~37ms,舒张期斜坡之dv/dt为0.10~0.63mv/sec,向上斜坡之dv/dt为4.7~23.5mv/sec。波幅为100~600μv。P前波在刺激颈迷走神经或窦房结局部注入肾上腺素时发生改变,局部注入异搏定时消失,证实了P前波即窦房结电位。  相似文献   

15.
体表窦房结电图对窦房结功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体表窦房结电图对窦房结起搏与传导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南京生产的体表窦房结检测仪对210例患者进行窦房结功能检测,并对其中126例施行阿托品试验。结果210例中,正常窦性心律组70例中仅有2例窦房传导时间(SACT)延长,而窦性心动过缓组140例中有91例SACT延长。窦房传导时间延长的93例中,注射阿托品后恢复正常的有68例,未恢复正常25例,两组有显著性判别。结论:采用体表窦房结电图检测仪检测窦房功能同时结合阿托品,不仅可以排除因迷走神经亢奋所导致的SACT延长,而且SACT检测也可纠正阿托品单凭心律变化来判定假阳性的片面性,增强对窦房结功能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慢性心房颤动(AF)患者窦房结及房室结的功能。方法:3例风心病慢性AF患者在瓣膜手术时进行心外膜标测,电复律后测量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结果:28例电转复为窦性心律,成功率94%,28例中无1例有窦房结功能低下表现,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为(840.7±199.1) ms,矫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c) 为(231.8±103.1) ms,房室结文氏点均在130 min-1以上,平均为(327.1±37.1) ms,房室结2∶1阻滞点均>150 min-1。结论:风心病慢性AF患者电复律后窦房结、房室结功能仍在正常范围,对于二尖瓣疾患合并慢性AF的患者应积极争取复律治疗。  相似文献   

17.
体表窦房结电图对窦房结病变的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例临床诊断为窦房结病变的患者及50例临床诊断为非窦房结病变的心脏病患者,进行体表窦房结区电活动的非叠加实时检测(体表窦房结电图,简称SNE_b),发现常规心电图不能直接检出的窦性静止、窦房传导阻滞及窦房结内有多个起搏点等在SNE_b上均有反映。它是目前直接了解窦房结的功能、窦房结与心房之间传导情况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食道心房调搏术测定,212例正常小儿和26例窦房结功能不良(SND)患儿的窦房结功能,结果正常小儿窦房结功能上限为: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6岁1050ms,>6岁1150ms;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350ms;窦房结恢复时间指数(SNRTI)l.6;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6岁130ms,>6岁150ms。SND患儿各项结果均明显高于正常上限,部分患儿检出异位逸搏和窦房结恢复时间继发延长现象。本文证实,经食道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结功能为一种无创性心电生理检查,其结果可靠,耐受性好,是小儿SND诊断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46例窦房结功能正常者(甲组)和3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乙组)作食道心房调搏,分别测定其窦房传导时间(SACT)、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及高峰起搏周期(PCLp)。结果:SSS组的PCLp明显长于甲组(乙组为647±146ms, 甲组为539±127ms,P<0.001)。PCLp>600ms者,甲组占6例,乙组占22例,其差异呈高度显著性,P<0.005。将PCLp>600ms与CSNRT延长结合起来诊断SSS,可显著提高CSNRT的诊断敏感性,而不降低其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作者认为,PCLp>600ms可作为诊断SSS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67-1368
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律后窦房结的功能。方法:采用食管心房调搏技术检测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1周及3个月窦房结功能的变化,测定指标包括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间窦房结功能的差异。结果:患者复律后1周SNRT(1332±149)ms、CSNRT(460±81)ms及SACT(168±29)ms,较复律后3月(1130±121)、(356±74)、(140±25)ms及对照组(1134±80)、(348±83)、(138±19)ms均明显延长,复律后3月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可以影响窦房结的功能,而房颤复律后窦房结功能可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