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IgA肾病(IgAN)患者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IgAN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IgA肾病(IgAN)患者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IgAN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IgA肾病(IgAN)患者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IgAN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IgA肾病(IgAN)患者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IgAN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IgA肾病(IgAN)患者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IgAN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IgA肾病(IgAN)患者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IgAN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IgA肾病(IgAN)患者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IgAN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IgA肾病(IgAN)患者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IgAN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IgA肾病(IgAN)患者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IgAN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IgA肾病(IgAN)患者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IgAN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血清、尿液TGF-β1表达以及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对其表达的影响,揭示MMF治疗IgAN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ELISA法检测健康对照组19例(Ⅰ组)、与MMF组匹配初诊未治疗IgAN 39例(Ⅱ组)、MMF治疗组48例(Ⅲ组)血清、尿液TGF-β1的水平,并比较各组表达差异性.结果 血清中TGF-β1的表达,Ⅱ组较Ⅰ组表达增加(P<0.05);Ⅲ组较Ⅱ组表达下降(P <0.0001).尿液中TGF-β1的表达,Ⅱ组、Ⅲ组均较Ⅰ组表达增加(P<0.05);Ⅲ组较Ⅱ组表达下降(P<0.05).IgAN患者血清TGF-β1的表达与病理级别、尿蛋白排泄呈正相关(P=0.044、0.001),尿液TGF-β1的表达与GFR呈负相关(P=0.012),与病理级别、血肌酐、尿蛋白排泄呈正相关(P=0.01、0.013、<0.0001).血清TGF-β1与尿液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IgAN LEE分级≤3级与>3级的患者相比,后者血清、尿液TGF-β1表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49,0.028).MMF治疗组疗程3~6个月与≥6个月的患者相比,后者血清、尿液TGF-β1表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6).结论 IgAN患者血清、尿液TGF-β1表达显著增加,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肾功能进展及严重程度等密切相关,MMF可显著下调IgAN患者血清、尿液中TGF-β1表达.因此,血清、尿液TGF-β1可作为预测IgAN疾病进展及评估MMF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IgAN肾间质纤维化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肾活检明确诊断的微小病变性肾病(MCD)患者20例、IgAN患者67例。根据肾间质纤维化程度,IgAN分为轻度组(31例)、中度组(20例)、重度组(16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ol-Ⅰ、PDGF、TGF-β1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l、Jaggedl表达情况。结果:IgAN组的Scr、Alb水平均显著高于MCD组,24 h UPro、eGFR水平显著低于MCD组(P 0. 05),且随纤维化程度加重,Scr逐渐升高,eGFR逐渐下降。随纤维化程度加重,IgAN组血清Col-Ⅰ、PDGF、TGF-β1水平均逐渐升高,均明显高于MCD组(P 0. 05)。随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IgAN患者肾组织Notch 1、Jagged1蛋白表达阳性部位面积比例逐渐增加(P 0. 05)。IgAN组Notch 1阳性面积比例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Jagged 1、Col-Ⅰ、PDGF、TGF-β1、CR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 0. 05),与eGF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 0. 05)。结论:Notch信号通路的活化在Ig AN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Col-Ⅰ、PDGF、TGF-β1等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IgAN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4~+ T淋巴细胞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中致病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肾脏科住院治疗且经首次肾活检证实为IgAN患者作为IgAN组(45例),另外纳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49例),采集健康对照组和IgAN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液样本,分离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血清。采用ELISA检测外周血清CD4~+ T淋巴细胞因子,包括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IL)-4、IL-17、IL-2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细胞的分布比例。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JAK/STAT信号通路各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IgAN组血清IL-4、IL-17、TGF-β1、IL-2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γ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激素治疗1月后,IgAN组外周血清IL-4、IL-17、TGF-β1、IL-2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IgAN组患者Th2及Treg细胞在T细胞中占比显著升高(P0.05),而Th1的占比在两组受试者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治疗前IgAN组JAK1、JAK3、STAT3和STAT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STAT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JAK2、TYK2、STAT1和STAT4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 T细胞亚群失调可能参与IgAN患者的发病机制,与JAK/STAT信号通路表达失衡有关。因此,CD4~+ T细胞因子(IL-4、IL-17、TGF-β1和IL-21)可能成为治疗IgAN的新靶点和监测IgAN病情的无创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肾3号方对IgA肾病大鼠的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3号方对IgA肾病(IgAN)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牛血清球蛋白(bovine gamma globulin,BGG)免疫Lewis大鼠建立IgA 肾病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IgAN组、IgAN 肾3号方治疗组.IgAN 肾3号方治疗组于第4周末~第8周末每日灌服肾3号方水提取液.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免疫组化测IgA肾内沉积,进行尿红细胞、肾组织学检测.结果:与IgAN组比较,IgAN 肾3号方治疗组8周末无明显血尿(P<0.01),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减轻,免疫组化IgA在肾小球沉积明显减轻(P<0.01),免疫组化TGF-β1 肾小球阳性显著减轻(P<0.05),Western blot TGF-β1明显减少(P<0.05).结论:肾3号方能减轻IgAN鼠血尿,减轻肾组织病理损害,减轻肾小球IgA沉积和肾TGF-β1的表达和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IgA肾病(IgAN)伴扁桃体炎患者辅助T细胞22(Th2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轴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肾脏病理类型及是否合并扁桃体炎分为IgAN合并扁桃体炎(IgAN+扁桃体炎)组、单纯IgAN(IgAN)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组和对照组(H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h22细胞及Th22细胞CC型趋化因子受体(CCR)4、CCR6、CCR10表达阳性细胞占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h22细胞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IL)-22,促分化因子IL-1β、IL-6、TNF-α、CC型趋化因子配体(CCL)22、CCL20、CCL27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肾组织中CCL22、CCL20和CCL27的表达。比较分析各组临床病理指标、Th22细胞占比及相关趋化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4例IgAN患者,其中14例合并扁桃体炎,另纳入10例MsPGN患者及1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各组性别、年龄匹配,血压、肾功能、血脂等生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gAN组、MsPGN组及IgAN+扁桃体炎组外周血Th22细胞、CCR10表达阳性细胞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IL-22、IL-1β、IL-6、TNF-α、CCL20、CCL22、CCL27水平亦较高,且IgAN+扁桃体炎组更为显著(均P<0.05)。各组肾脏组织CCL20、CCL22、CCL27表达改变与其外周血变化一致。合并血尿的IgAN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占比显著高于无血尿组患者。病理分型(E1、S1或T1-2)较重的IgAN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占比显著高于病理分型较轻者(E0、S0或T0)。结论Th22细胞及CCL27/CCR10轴参与了IgAN发病过程,扁桃体炎可加重IgAN的临床与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6.
IgA肾病(IgAN)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近期发现IgA1分子糖基化异常可能是其关键发病机制。IgAN患者外周血B细胞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β1,3GT)活性较健康人显著下降。β1,3GT具有特殊的蛋白伴侣Cosmc(核心Ⅰβ3-半乳糖基转移酶特异性分子伴侣)。本研究观察IgAN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核心β1,3GT基因C1GALT1和Cosmc表达水平,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尿液miR-34a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等的相关关系,进而探讨尿液miR-34a作为IgAN生物学标志物可行性。方法:收集新发33例IgA肾病患者尿液标本(IgAN组),来自15例健康志愿者尿液标本(健康对照组),新发33例患者中19例随访大于3个月,收集治疗3个月时患者尿液标本。另外收集我院门诊规律随访1年的IgAN患者79例尿液标本。用荧光实时定量PCR行尿液miR-34a检测,比较新发IgAN组与健康对照组,治疗前后尿液miR-34a表达差异性,并分析尿液miR-34a表达与IgAN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gAN组尿液miR-34a表达上调(P=0.025 5),治疗后其水平下调(P=0.033 6)。新发IgAN及治疗1年的IgAN患者尿液miR-34a表达与尿蛋白、血清肌酐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e GFR负相关关系(P0.05);治疗1年的IgAN患者尿液miR-34a与病理Lee分级及牛津分级密切相关,Lee分级及牛津分级越高的患者,其尿液miR-34a水平表达越高(均P0.05)。预后分析提示,治疗1年时尿液miR-34低表达的IgAN患者肾功能预后较好(P=0.000 5)。进一步通过ROC曲线发现,尿液miR-34a预测IgAN患者肾功能进展的曲线下面积为0.842,临界点为0.014 3,即尿液miR-34a水平低于0.014 3的患者,其肾功能进展较为缓慢。结论:尿液miR-34a可预测IgAN患者肾功能进展,可作为反映IgAN疾病活动,预测IgAN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进一步阐明紫癜性肾炎(HSPN)及IgA肾病(IgAN)二者在发病机理上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 用PCR方法对43例HSPN,97例IgAN患者和98名正常人IL-l受体拮抗剂(IL-lra)基因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VNTR)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HSPN患者白细胞介素l受体拮抗剂等位基因(IL IRN 2)的携带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2)和IgAN患者(P<0.05)。在IgAN患者中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者其IL IRN 2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高于其它临床类型IgAN患者(P<0.o1),而与HSPN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SPN患者IL-lra基因特定的遗传背景在其发病机理中可能起一定作用。IgAN患者中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者较其它临床类型IgAN患者与HSPN有更多的相似之处,而ILlRN 2等位基因高携带率可能是二者发病机理的共同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探讨单纯糖皮质激素对Ig A肾病(Ig A nephropathy,IgA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Chinese Biomedical Database、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万方、CNKI等文献数据库,收集1966年01月~2018年12月国内外单纯GC治疗IgAN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阅读摘要和全文,评价研究质量并独立进行数据提取。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及95%可信区间(95%CI)描述效应量,用Stata15.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952例IgAN患者(激素组483例,对照组469例)。meta分析(meta-analysis)结果显示:(1)GC能有效降低IgAN患者蛋白尿水平,并降低IgAN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风险;(2)泼尼松>30 mg/d(甲泼尼龙>24 mg/d)或泼尼松≤30 mg/d(甲泼尼龙≤24 mg/d)对IgAN患者的蛋白尿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小剂量GC不能降低IgAN患者进入ESRD的风险;(3)使用不同疗程(≥1年或<1年)的GC对IgAN患者的蛋白尿均有改善作用,而仅短疗程的GC能降低IgAN患者进入ESRD的风险;(4)IgAN患者的基线eGFR水平无论是≥50 ml·min-1·1.73 m-2,还是<50 ml·min-1·1.73 m-2,GC治疗均能降低患者蛋白尿水平及进入ESRD的风险。(5)GC治疗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结论:GC治疗IgAN蛋白尿总体疗效确切,并能有效降低IgAN患者进入ESRD的风险;不同剂量的GC均能降低IgAN的蛋白尿水平,仅有大剂量GC能有效降低患者进入ESRD的风险;GC治疗的总疗程以6~12个月为佳;GC对GFR<50 ml·min-1·1.73 m-2的Ig A肾病患者仍然有效,但应用时要更加谨慎;GC治疗中,需要密切监测其不良反应。GC为IgAN患者提供了肾脏保护,但增加了不良事件的风险,GC用于治疗IgAN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尿中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与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集143例原发性IgAN患者肾穿刺前新鲜晨尿,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Alb、TRF、IgG、α1-MG、β2-MG的浓度;收集患者血压、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以及病理分级、肾小球病变积分、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血管病变等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3例IgAN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升高的比例分别为95.8%、100%、91.6%、63.6%、74.1%。IgAN患者血压升高组较血压正常组尿Alb、IgG、α1-MG明显升高;肾功能异常组较肾功能正常组尿IgG、α1-MG、β2-MG明显升高。随病理Lee氏分级、肾小球硬化程度、肾小管间质损害加重,尿Alb、IgG、α1-MG明显升高;随肾小球系膜增殖程度加重,尿Alb、IgG、α1-MG以及TRF明显升高;随血管病变出现,尿α1-MG明显升高。结论:IgAN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与多种反应疾病进展的临床及病理指标变化一致而又各有侧重,可以更全面地反映IgAN患者肾脏病变的程度,对判断病情、随访疗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