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针钳”为外科手术中最常用医疗器械之一,通常使用的持针钳仅有单一的持针功能,作者经多年潜心研究,设计制作了一种多功能持针钳,在临床手术中实用、方便,并于1996年9月获国家发明专利。这项医疗器械具有多种操作功能,除具有在手术中进行持针缝合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对术区渗血渗液的吸引及深部手术操作的照明功能。此外对持针钳的持针面  相似文献   

2.
持针钳为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通常使用的持针钳仅有单一的持针功能。作者经多年潜心研究,设计制作了一种“多功能持针钳”,经临床试用十分方便,并于1995年9月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5222279.5),填补了医疗器械的一项空白。1多功能持针钳介绍本项医疗器  相似文献   

3.
在门诊进行清创缝合及其它小手术时,多由单人操作,既要缝合、打结,又要剪线,需频繁地交替使用持针器及剪刀,十分不便。为解决上述不足,笔发明了持针、剪线两用器。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变传统实心缝合针的结构和穿针线方式,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手术缝合器械。在1991年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912044632。该器械由空心缝合针、缝合线线卷、导线构件与持针器结为一体,在手术缝合中,缝合线盒装在持针器上固定位置。针与线相连,线易拉出不断延长,不管缝合多少针,剪断多少次线,针线只需穿一次,并实现针不离开持针器,简便,易操作,线不散乱,可防止线被污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及医疗器械领域的快速发展,腹腔镜技术在胃肠手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直肠癌手术中,由于盆腔操作空间狭窄,开腹手术操作困难且解剖不清晰,因此腔镜的优势更为凸显,目前已成为各大医院的主流术式~([1])。相较开放手术而言,腔镜手术尤其重视整个团队的默契及和谐配合,一台完美的腔镜手术必然是包括主刀、第一助手、持镜手等人,通过"眼和手"心领神会的协调配合而实现的。其中持镜手担当整个手术团队的"眼睛",他的表现直接关系到整台手术的顺利完成,以及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手足部骨质直径细小,内固定手术中操作空间小,现有持骨器均较大,无有效持骨固定器械。笔者将组织钳改良成手足骨折持骨器,临床手术操作灵活、有力、方便,所需手术空间小,方便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克氏针是骨科中最常用的器械之一,需要用手摇钻或电钻操作,急诊时一名医生很难进行操作。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手把(钳),很方便安装固定克氏针,术者只需左手固定骨折处,右手即可持手把(钳)作克氏针操作。实现了一名术者即能行克氏针内固定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控制性降压常用于减少术中出血,改善手术条件。虽然鼓室成形术出血量并不多,但由于在显微镜下操作.手术渗血可使视野模糊.妨碍精细的手术操作。控制性降压可使中耳骨质渗血明显减少.鼓室内结构清晰,有利于面神经管的显露和听小骨链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显微操作针制作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操作针是显微操作中必备的工具之一,其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操作的成败,本文介绍了显微操作针的清洗硅化,显微操作针的拉制、锻造,持卵针口径的煅烧,piezo注射针的锻针、烤弯,手动注射针磨尖、拔尖等方法,及一些在显微操作针制作过程中的可能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加以总结,以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门诊进行清创缝合及其它小手术时,多由单人操作,既要缝合、打结,又要剪线,需频繁地交替使用持针器及剪刀,十分不便。为解决上述不足,笔者发明了持针、剪线两用器。 1 器械特点 在原持针器的钳身后部设计两个紧密对合的剪刃(附图),使用时用持针器钳身前部缝合、打结,再用后部剪刃剪线。本产品已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权,专  相似文献   

11.
笔者单位在大张皮片移植术中 ,应用自制的植皮缝合专用持针切线钳进行缝合固定 ,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1.组成与结构 :普通持针钳 1把 ,“U”形刀片固定夹 1只(图 1) ,弧形手指保护夹 1只 (图 2 ) ,后两部分由 0 .6mm厚的铝合金材料自制而成。2 .操作方法 :拧松“U”形刀片固定夹的固定螺钉 ,套入持针钳 1条力臂的中 1/ 3处 ,拧紧螺钉固定后 ,取 1片 11号尖刀片将刀刃向内侧装入刀片卡槽 ,其刀刃与力臂外缘形成 15~ 30°的夹角 (图 3) ,再将弧形手指保护夹装入对侧力臂的相对位置 ,使两臂内收时弧形保护片刚好能遮盖住刀刃 ,然后拧紧螺…  相似文献   

12.
肌内注射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肌内注射拔针后采用错位按压法可避免注射处渗血、渗液。  相似文献   

13.
多功能克氏针导向器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术中准确打入克氏针的新方法,方法 通过研制多功能克氏针导向器,进行各种需应用克氏针的内固定手术124例,结果,临床使用该导向器,术中定位准确,导针均一次置入,能快速完成手术的关键操作,结论 该导向器设计合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弹力克氏针闭合复位结合功能训练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新方法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1997年6月--2002年6月应用直径2mm、长30cm的克氏针3根以及自制前臂外固定圈组成的外固定架,经闭合穿针徽创手术弹性外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18例,透视下复位穿针外固定,术后第一天开始功能训练。结果:18例均在6周--12周内临床愈合,肘关节功能均恢复满意。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弹力克氏针微创手术弹性固定结合功能训练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无须二次手术,功能恢复完全,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可行而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已逐渐普及,手术技术也不断发展,包括腹腔镜下针持持针行疝囊缝合结扎、单孔法使用自制带线钩针或雪橇针缝合等,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自2006年2月起,我院对该手术方法做了适当改良,即在腹腔镜监视下,于体表使用常规针持持大圆针刺入腹腔高位缝扎疝囊,截至2010年10月已完成77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克氏针治疗锁骨中外1/3骨折的疗效。方法 运用克氏针对30例锁骨中外1/3骨折行内固定术。结果 经过6~12个月随访,无一例骨不愈合及克氏针脱出。所有病例上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手术操作简单,复位固定可靠,无畸形愈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手术中缝针丢失情况的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蕤  曾俊 《护理学杂志》2005,20(8):46-47
目的探讨手术中缝针丢失的原因及危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60名手术室护士在2004年亲历的缝针丢失情况进行调查,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结果60名护士共经历丢针48人次,每人0~3次。其中,手术医生发生丢针22次,占45.8%;手术助手发生丢针12次,占25.0%;手术护士发生丢针14次,占29.2%。手术医生丢针概率高于护士。结论医护人员应具备高度工作责任感,养成良好的手术操作习惯,手术中及时清点器械,减少缝针丢失,从而避免医疗纠纷与事故隐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钳持端提回旋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随机将201例锁骨骨折分为治疗组101例,应用钳持端提回旋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纽100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所有病例进行4~21个月(平均10.6个月)随访观察,并采用SPSS软件对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优良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8-49d,平均(34.5±2.7)(i,肩关节功能优良率100%;对照纽4例骨折未愈合,96例骨折愈合时间36-92d,平均(55.3±4.8)d,肩关节功能优良率83%。分别采用t检验及X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钳持端提回旋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适用于各种类型锁骨干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固定准确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短、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无手术切口瘢痕影响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熟练掌握外科手术操作基本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术是目前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方法。手术水平的高低,关键是手术基本功的高低。手术技能自然成为临床外科技能的核心技能。加强“练功”和手术实践锻炼是熟练掌握手术技能的突破口和主要途径。练—熟—巧三步曲是长功得功的规律,可达到操作稳、准、轻、快、巧的金标准。重点介绍:手的训练与要求、止血钳套指飞转训练.打结的要求与训练,持剪训练、掌握法持针器训练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相关渗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渗血预测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01例,根据是否发生留置针相关渗血事件分为对照组和渗血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渗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模型。在14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验证模型预测价值。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留置针相关渗血发生率为51.5%。年龄≥65岁、血管条件Ⅱ~Ⅲ级、置管侧肢体频繁测血压、凝血异常为渗血的危险因素,软管外留为保护因素(P0.05,P0.01)。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回归方程,该方程预测渗血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95%CI 0.741~0.888,P0.01),预测一致率为73.4%。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存在高危渗血风险,以年龄、血管条件、凝血功能、置管侧肢体频繁测血压及软管外留构建的回归方程对预测留置针渗血事件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