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氏经椎弓多钉固定撑压装置矫正脊柱侧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池氏经椎弓多钉固定撑压装置矫治脊柱侧凸患者150例,Cobb角大于100°的侧凸矫正率为59.2%,50°~100°为68.63%,50°以下为76.71%。术中并发推弓定位不准2.4%,螺钉过长0.54%,胸膜和脊膜刺破0.27%,神经根损伤0.13%。术后并发断律为3.3%,断钉为0.41%,折弯为0.82%,脱出为0.41%,创口感染为2%,畸形复发率4%,假关节为3.3%。  相似文献   

2.
自行设计一种新型脊柱侧凸内固定器-GYL棒经椎弓多钉固定撑压器。临床应用150例,术前Cobb角35°~130°,平均54.95°。Cobb角大于100°者10例,平均侧凸矫正率59.26%,50°~100°者78例,平均矫正率68.63%。50°以下者62例,娇正率76.71%。所有病例脊髓功能正常,术后勿需外固定。术中主要操作失误有:椎弓定位不准(18/730枚,占2.4%);螺钉过长(4/730枚,占0.54%);胸膜和脊膜刺破(2/730枚,占0.27%);神经根损伤(1/730枚,占0.13%)。术后并发症有:断棒(5/150例,占3.3%);断钉3/730枚,占0.41%);折弯(6/730枚,占0.82%);脱出(3/730枚,0.41%)。创口感染3例(2%),畸形复发6例(4%),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例。文中对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经椎弓根多钉固定的脊柱侧凸矫正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池永龙  洪如康 《中华外科杂志》1991,29(8):468-471,T023
  相似文献   

4.
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治脊柱侧凸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正脊柱侧凸三维畸形的效果。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治特发性脊柱侧凸23例,年龄14~28岁,平均17岁;冠状面Cobb角38°~108°,平均62.46°,矢状面后凸角(T1~T12)-8°~60°,平均43°;旋转畸形Ⅰ~Ⅲ度。采用撑开、加压和旋转的方法对脊柱畸形进行矫正,最上达T2椎弓根水平。结果术中椎弓根螺钉一次置入成功率为96%,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脊髓损伤及神经功能障碍,术后Cobb角5°~42°,平均20°,平均矫正率71.06%。矢状面后凸角(T1~T12)5°~41°,平均24°。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末次随访冠状面角度丢失率平均5.8%,无内置物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椎弓根钉棒矫形系统具备三维矫形能力,操作方便,用椎弓根钉连接矫形棒和脊柱增加了矫正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钉棒三维矫正器治疗脊柱侧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大量治疗脊柱侧凸过程中,深感后路钩棒矫正系统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缺点。为此,特对T1~8的椎弓根进行了观测研究,取得了多项数据,充分肯定了全部上胸椎均可以打入椎弓根钉,并确定了准确的进钉点,制定了打钉方法。同时研制出一套钉棒三维矫正器,并用此器械治疗了脊柱侧凸154例,矫正率提高到57.5%。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将椎弓根钉与矫形棒之间的连接设计为滑动式,使之可随脊柱生长而延长。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32例,对照术前和术后的脊柱侧凸cobb’s角并统计矫形率。结果 32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cobb’s角矫形平均39°(27°-53°)。患者术后身高平均增加3.2 cm,肺活量平均增加6%,有一例出现皮肤破溃。结论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确切疗效,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随访来评价。  相似文献   

7.
经椎弓根脊柱侧凸体外矫正并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椎弓根脊柱侧凸体外矫正并4例报告蒋化龙1刘海鹰1冯传汉1后路脊柱侧凸矫正术的共同特点是在术中一次完成侧凸矫正,但存在脊髓牵拉伤的危险,且内固定物存留体内可能引起并发症,多需要第二次手术取出。作者在1988年采用自行设计的经椎弓根钉撑开棍内固定治疗脊...  相似文献   

8.
经椎弓根固定矫正脊柱侧凸失误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行研制的经椎弓根多钉固定撑压系统治疗脊柱侧凸50例取得显著疗效。报告了术中操作失误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术中操作失误主要是:椎弓根定位不准(5.3%)、螺钉过长、折弯。预防的关键是椎弓根螺钉的准确定位及选择合适的螺钉。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断棒、脱钉及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对上述并发症提出了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最常见的脊柱畸形有两种,一是脊柱侧凸(Scoliosis),二是脊柱后凸(Kyphosis).脊柱侧凸的矫正方法是矫正其冠状面上的不对称、不平衡,达到治疗脊柱侧凸的目的.对侧弯曲度不大、椎骨间关节松动、顺应性较好的病例可用单纯置入器械的方法作凸侧压缩、凹侧撑开,并同时矫正旋转畸形的方法,达到三维矫形的目的.对侧弯曲度大、顺应性不好的病例,除术前牵引改善其顺应性外,应配合脊柱截骨术和置入器械内固定术来达到矫正脊柱畸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6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别采用钩-棒、钩-钉-棒或钉-棒固定的方法进行矫正,对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畸形程度、矫正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各组在畸形程度、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无显著性差异,椎弓根钉-棒固定组在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正率和维持矫正效果均较钩-棒或钩-钉-棒固定组明显提高。结论: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提高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1.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矫治脊柱后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矫治脊柱后凸中的应用及截骨方法的选择。方法 :本组 2 5例全部采用单节段截骨。椎板、小关节截骨 8例 ;三柱楔形截骨 17例。全部采用短节段的椎弓根内固定装置 ,其中RF 12例 ,CD 3例 ,STB 10例。结果 :本组 2 1例得到 3、6、12个月的随访 ,其腰背痛消失或大部分缓解 ,截骨部位获得骨性愈合 ,后凸角度由手术前平均 70° ,矫正到平均 33° ,矫正角度丢失平均 2 .5° ,矫正率为 5 2 .9%。内固定装置无松脱和断裂。结论 :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治脊柱后凸牢固可靠 ,对于年龄小、无腹腔血管钙化、后凸 <6 0°可选用椎板、小关节截骨 ,相反选用三柱楔形截骨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椎管减压、全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31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间Vigor植入、全节段椎弓根钉棒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5年,31例患者腰椎侧凸矫形良好、腰椎生理前凸恢复满意,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路减压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可达到矫形、固定、重建脊柱稳定的目的,有利于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腰背痛及神经根性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32例,通过主客观两方面评价术后疗效并浅谈体会.[方法]2005年4月~2009年4月,通过一期后路全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治32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12~18岁,平均14.3岁;双肩相对高度平均为2.5 cm;交界性后凸25例病人未在正常范围内;术前冠状面主凸Cobb角平均为59.5°(41.4°~89.7°);通过影像学检查对手术效果及躯干平衡情况进行分析,并记录术前、术后随访时cobb角,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观评价指标应用脊柱侧凸SRS-22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24~48个月),双肩相对高度平均为0.5 cm,外形明显改善;术前交界性后凸未在正常范围内的25例病人,术后22例已恢复正常;术后冠状面主凸平均Cobb角为22.4°,平均矫正率为62%,按P=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将术前、术后随访时Cobb角进行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应用脊柱侧凸 SRS-22量表进行测试,所有家属对手术效果均表示较满意.[结论]后路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只要固定椎选择合理、椎弓根钉准确植入、同时掌握正确的转棒技术,就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经椎弓根多钉固定撑压器的生物力学实验与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作者设计一种新型脊柱侧凸内固定矫正器──经椎弓根多钉固定撑压器。经生物力学测定,其抗扭转能力比哈氏棒和鲁氏棒联合固定提高34.00%~46.48%,比双根鲁氏棒固定提高35.34%~47.96%。其抗侧屈能力是哈氏棒与鲁氏棒联合固定的1.30~1.41倍,是双根鲁氏棒固定的1.30~1.45倍。统计学上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经临床应用20例,Cobb角大于100°者,平均侧凸矫正率和驼峰矫正率分别是64.2%和81.5%;50°~100°者分别是67.5%和87%;50°以内者为76.3%和90%。全部病例术后无神经并发症,不需任何外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单椎体截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3年11月,采用经后路椎弓根截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6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4~51岁。强直性脊柱炎12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脱位伴不完全截瘫2例,椎体发育不良2例。病程7~25年,平均12.8年。手术前、后均行脊柱全长X线片检查,测量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骶骨水平角及骶骨后上角至脊柱矢状轴线的距离,评定植骨愈合情况、内固定位置及手术并发症。按Bridwell-Dewald脊柱疾患疼痛及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手术前后疗效评价。结果术中出血700~2000ml,平均1100ml;术中硬脊膜破裂1例;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1例,下肢短暂性麻痹2例。术后获随访18~35个月,平均25.6个月。植骨愈合满意,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最后随访时,腰椎前凸角从术前9.6±16.4°,矫正至术后42.6±14.3°(P<0.05),平均矫正角度为33°;骶骨水平角的改变与此类似。胸椎后凸角手术前后改变不明显,而骶骨后上角至脊柱矢状轴线的距离由术前97.5±45.6mm降至术后10.7±9.6mm(P<0.05)。术后疼痛、工作及社交情况较术前都有明显改善。结论经后路椎弓根椎体截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度数大,手术相对安全,可取得较理想的放射学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寻求更好的矫正器材,作者选用C-D棒治疗脊柱侧凸症。方法:自1994年始选用C-D棒治疗脊柱侧凸21例,术前Cobb角平均522°,术后矫正率731%,畸形严重者先行头盆环牵引,双凸畸形可一次矫正,术中用异体骨+自体肋骨植骨。作者还探讨了脊柱侧凸椎体旋转的置钉技术。结果:经1~4年随访,效果良好,无脱钩及断棒,无脊髓神经损伤,19例患者角度丢失<5°,2例患儿角度丢失达30°,需再手术治疗。结论:C-D棒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可预先折弯以适合脊柱生理弧度,脆性小,不易折断,并具有三维矫正功能,其效果优于其它内固定器材  相似文献   

17.
内固定矫形治疗为治疗脊柱侧凸的重要方法。随着生物力学和材料学的发展,各种新型的内固定系统不断涌现,这些内固定系统各具优点但又都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脊柱侧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节段内固定治疗脊柱侧凸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总结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方法。方法选取入组患者1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7例,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9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2~19岁,平均15.9岁。脊柱冠状面Cobb角为30~82°,而平均为52°。全部采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后路三维矫形内固定,均获得骨性融合,其中10例行胸廓成形术。结果术中术后无神经、血管并发症。手术切口I期愈合。术后随访3~44个月,平均23.5个月,无术后疼痛,X线正侧位及动态位片未发现断钉、假关节形成。术后平均矫正Cobb角41°,16例患者术后Cobb角平均为11°,矫正率达78.8%。所有患者均在4~8个月内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结论后路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内固定矫形治疗脊柱侧凸,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且并发症发生概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固定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6例完全性半椎体畸形患儿,手术时年龄12~27(15.56±3.79)个月。术前侧凸 Cobb 角为32°~45°(38.35°±3.44°),Bending 位侧凸26°~72°(53.26°±7.28°)。结果手术时间145~210(185±25)min,术中出血量220~580(375±58)ml,输血量300~480(450±38)ml;固定节段4~6(5.12±0.75)个椎体。患儿均获随访,时间13~26(18.5±3.2)个月。术后患儿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 X线片示侧凸 Cobb 角9°~15°(12.26°±2.06°),平均矫正率68.4%;末次随访时侧凸 Cobb 角12°~20°(17°±1.56°),丢失约5°,平均矫正率55.3%。术后伤口愈合不良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固定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幼儿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TSRH钉棒结构在脊柱侧凸后路矫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钉棒结构治疗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 TSRH钉棒结构治疗各种脊柱侧凸2 2例 ,术前平均 Cobb角 6 2°,2 2例术前均对畸形脊柱进行标准俯卧位 CT加密扫描 ,测量入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和椎体的旋转角度 ,根据测得数据确定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深度和方向 ,术后再次行 CT扫描 ,评价置钉的准确性。结果 经 3~ 14个月随访 ,术后 Cobb角平均 18°,矫正率为 72 .5 % ;平均手术时间 3h 2 0 min,平均出血量 10 5 0 m L ,无感染 ,无神经并发症 ,无假关节形成 ,置钉准确率 96 .8%。结论 术前采用标准俯卧位 CT扫描 ,根据扫描图象测得的相关数据可为术中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提供重要参考。钉棒结构具有良好的三维矫正控制力 ,由于内固定部件较少 ,所以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 ,费用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