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15例重症HFMD,在治疗前后患儿行心肌酶谱、cTnI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所有患儿治疗前心肌酶均有异常,cTnI升高10例(66.7%),心电图异常14例(93.3%),以ST-T改变及T波低平为主;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 重症HFMD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011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310例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肌酶可作为HFMD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以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心肌酶升高程度越高,心机损害越严重;心电图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但较少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或严重心肌缺血的表现。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大多数预后良好,但还需提高警惕,尤其是心肌酶谱显著升高或者是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患儿,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对心肌的损害,使该中毒患者得到更加全面的治疗.方法 对ACOP患者118例血清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 I(cTnI)的变化及心电图检查指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ACOP患者118例有心电图改变的91例(77.1%),其中ST-T改变的有85例(72.0%);有103例(87.3%)出现心肌损害,其中72例(61.9%)血清心肌酶谱及cTnI在急性期变化明显,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组较轻度中毒组心肌酶谱指标和cTnI水平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OP患者有较高的心肌损害发生率,中毒越重,心肌酶、cTnI升高越显著,心电图ST-T改变越明显,心肌损害越明显,需要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刘兴芬 《北方药学》2012,(12):42-43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对患儿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将76例粪便轮状病毒(Rotavirus,RV)抗原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同期住院的RV抗原阴性的72例肠炎患儿作对照组,将两组的心肌酶谱、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组患儿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肠炎组(P〈0.01),心电图异常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较非轮状病毒肠炎更容易出现心肌损害。通过检测患儿心肌酶谱、心电图等指标,动态观察其变化,对轮状病毒所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对患儿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将76例粪便轮状病毒(Rotavirus,RV)抗原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同期住院的RV抗原阴性的72例肠炎患儿作对照组,将两组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组患儿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肠炎组(P<0.01),心电图异常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轮状病毒肠炎较非轮状病毒肠炎更容易出现心肌损害。通过检测患儿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指标,动态观察其变化,对轮状病毒所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及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86例手足口病患儿常规行心肌酶学及心电图检查,观察治疗心肌酶学及心电图的变化及预后。结果大多数患儿存在CK—MB、CK等心肌酶不同程度升高且心肌酶升高程度越高,心肌损害越严重,心电图异常变化非特异性,但较少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合并心肌损害大多数预后良好,但心肌酶显著升高者易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患儿,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白乐平  刘艺飞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63-226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情况。方法:对75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等项目检查,以评价其心肌损害程度。结果:75例中并发心肌损害51例,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心电图异常44例。结论:血清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日本奥林帕斯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78例HF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LDH、CK、CK-MB)的活性;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TnI的水平。并与116例普通感染患儿(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LDH、CK、CK-MB及cTnI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检测HF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及cTnI可以了解HFMD对心肌损害的情况,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22例HFMD患儿,检测心肌酶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激酸激酶(CK)、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并且按常规都做了12导联心电图。针对心电图出现异常及心肌酶出现异常的患儿,采取了临床分析,并在抗病毒、抗感染、对症治疗基础上予营养心肌治疗。结果 HBDH的异常率为13.1%,CK的异常率为38.5%,CK-MB的异常率为31.1%,LDH的异常率为50.8%,AST的异常率为12.3%。心电图ST-T异常率为13.9%,发生期前收缩的为20.5%,传导阻滞的为16.4%,心动过速的仅为2.5%左右。通过临床诊断判断为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有13例,疑似心肌炎的仅有3例。22例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HFMD患儿易合并心肌损害,临床上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HFMD)是小儿时期很常见的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原,本病易合并心肌损害,血清心肌酶谱是反映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既往对HFMD的研究着重于血清心肌酶谱的测定。我科于2009年6月至12月临床确诊的40例HFMD患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心脏形态结构及运动方面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活性及心电图表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同时按1:1标准选取1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所有患儿入院后第二天清晨抽取静脉血行心肌酶检测,同时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d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逐渐降低(P〈0.05);治疗前患儿心电图异常情况主要有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传导阻滞及早搏等,治疗后表现为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降低,主要表现为T波双向或低平。结论对心电图和心肌酶的检查可早期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损害,对早期诊疗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对207例手足口病患儿在常规抗病毒、抗感染、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视患儿年龄情况加用磷酸肌酸钠0.25~0.5g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为7d。所有患儿均于入院第2天行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包括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对于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有异常的,则于用药7d后进行复查,以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心肌酶学的变化。结果CK、CK-MB及心电图异常患儿治疗后CK、CK-MB明显下降,心电图恢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K-MB及心电图无异常的患儿,均未继发心肌炎及脑炎,临床症状消失。207例患儿中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磷酸肌酸钠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保护作用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中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8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儿空腹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率分别为AST28.0%、LDH72.8%、CK43.8%、CK-MB38.6%,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测定血清心肌酶谱能及时了解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潍坊市人民院120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普通病例60例,重症病例60例),检测空腹状态下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和乳酸脱氢酶(LDH),同时检测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症病例组与普通病例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患儿观察组心肌酶谱异常率分别为AST 26.7%、CK 30.0%、CK-MB 28.3%、α-HBDH 90.8%、LDH 84.2%。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心肌容易受到侵害,应该重视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谱检测并及时应用营养心肌药物,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曹凤光 《淮海医药》2014,(4):329-331
目的:探讨检测心肌酶谱的变化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08例作为观察组(普通型172例、重型36例),另外,同期选择14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心肌酶谱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CK、CK-MB、LDH、AST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异常人数亦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检测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测参考指标之一,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在检测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72例手足口病患儿,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儿童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酶谱及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情况,检测其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可以较好的辅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发心肌损害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的心肌酶谱于治疗后均有下降,其中CK、CK-M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ST、LD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心电图异常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并发心肌损害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月所收治5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心肌损害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当心率分别为60~120次/min、120~140次/min、〉150次/min时,中重度中毒患者的心率改变比轻度患者变化明显(P〈0.05);所有患者中心电图异常17例(30.91%),心肌酶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有机磷中毒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密切观察心肌的损害及损害程度,早期保护心脏功能,将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85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与55例健康儿童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组患儿血清α-HBDH、CK、CK-MB、LDH及cTnI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水平的检测可以较好的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的情况,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探讨手足口病致下肢迟缓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手足口病所致下肢急性迟缓性麻痹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给予丙种球蛋白、利巴韦林、神经生长因子及弥可保等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并行病原学检查、头颅和脊髓磁共振检查、脑脊液检查、脑电图、肌电图、神经电图等检查及心肌酶检测.结果 手足口病所致下肢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麻痹前期均有典型手足口病的皮疹症状,瘫痪前驱期多伴有单峰热;76.2% (32/42) 的患儿脑脊液压力、生化或细胞数异常;咽拭子EVPCR和血清免疫学检查均显示有17例患儿肠道病毒EV71阳性;88.1%的患儿在病程的3~8 d患肢肌力开始恢复,病程2个月时,69.0%(29例)的患儿达到痊愈标准.结论 手足口病致下肢急性弛缓性麻痹主要由EV71感染所致,经积极治疗后患儿肌力恢复较快,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