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从中获益.我院于2004年开展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已成趋势。2005年1月-2008年7月我院共有19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已成趋势.2005年1月-2008年7月我院共有19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ULMCA)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40例ULMCA病变患者采用PCI治疗,随访6~20个月,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PCI治疗即时成功率10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随访6~20(7±2)个月,术后4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l例,CAG证实回旋支开口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PCI治愈;术后动员28例患者在6~12个月进行CAG复查,其中回旋支开口支架内再狭窄3例,左主干远端-前降支开口再狭窄1例,2例再狭窄患者有心绞痛症状,3例再次行PCI,无需要CABG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心血管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12.5% (5/40),再狭窄率10.0%(4/40).结论 对经过选择的ULMCA病变进行PCI是安全可行的,有良好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PCI)术后股动脉穿刺口的止血,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目前采用止血的方法很多,如传统手压、使用Angioseal和Perclose血管闭合器等,各种方法各有利弊,止血效果也不尽相同~[1-2].笔者应用Boomerang血管封堵器对冠状动脉造影或PCI术后患者的股动脉入口进行封闭止血,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地尔硫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即刻降压效果。方法 :5 1例术中高血压病人经动脉或静脉注射地尔硫 (0 .2~ 0 .3mg·kg- 1) ,3min推注完毕 ,记录即刻 ,5 ,10 ,2 0 ,30min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 :地尔硫能使收缩压从注射前的 (2 5 .1± 2 .5 )kPa降至注射后即刻的 (2 0 .1± 2 .4 )kPa(P<0 .0 1)。 10min后逐渐回升 ,30min时为 (2 3.2±2 .5 )kPa ,仍明显低于用药前 (P <0 .0 1) ;舒张压由注射前的 (12 .7± 1.5 )kPa降至即刻的 (10 .4±1.3)kPa(P <0 .0 1) ,10min后逐渐回升 ,30min时为 (11.5± 1.3)kPa ,仍低于用药前 (P <0 .0 1)。结论 :经动脉或静脉注射地尔硫能迅速有效地控制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高血压 ,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优缺点。方法选择进行CAG和(或)PCI患者115例,按途径分为桡动脉组55例和股动脉组60例。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CAG和PCI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血管并发症、血肿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CAG和(或)PCI,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舒适度高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入路急性心肌梗死(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CI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首选经桡动脉入路330例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分组为:PCI成功组300例、导丝操作困难组20例、导管操作困难组10例。结果性别、年龄、血型、腕周径对经桡动脉入路PCI术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身高、体质量指数(BMI)、脉压、运动对经桡动脉入路PCI术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是安全和可靠的,根据临床资料可以成功选择动脉入路,提高手术成功率,节省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
张锦春  王健 《中国医药》2010,5(9):864-865
目的 比较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中采用桡动脉和股动脉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如舒适度、并发症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介入途径分为2组,经桡动脉介入的23例患者为桡动脉组,经股动脉介入的25例患者为股动脉组.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股动脉组皮下淤血2例,神经反射性低血压1例,刺激部位血肿1例,有腰酸背疼感20例,夜眠差15例,烦躁不安5例,尿潴留3例,术侧肢体肌肉痉挛4例;桡动脉组动脉闭塞1例,夜眠差3例.股动脉组成功率为100%(25/25),桡动脉组成功率为95.7%(22/23),其1例因桡动脉闭塞而改为股动脉后穿刺成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较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更安全、有效,值得广泛应用.护理过程中,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严密观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杨政  李志忠 《中国医药》2010,5(9):870-872
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unprotected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ULMCA)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禁忌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CABG)是ULMCA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来观察急性心梗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我院诊断明确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83例(男性64例),均为血液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波动良好、Allen's试验阳性患者,随机分组.经桡动脉介入组为38例,经股动脉介入组为49例.结果:PCI总成功率为100%,桡动脉组插管成功率为94.7%(36/38),股动脉组插管成功率为100%(49/49),p>0.05,无统计学意义.罪犯血管最终开通率(TIMI3级)桡动脉组为86.8%(33/36)其中2例因导管不能到位改为股动脉入径.股动脉组为91.8%(45/49),p>0.05,无统计学意义.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和整个手术时间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桡动脉组为45.7±20.3min,股动脉组为48.5±16.3min.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出血并发症桡动脉组为0,股动脉组为11%(5/4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血流稳定的AMI患者,两种介入途径的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桡动脉组并发症明显减少,更有利于治疗安全,可作为AMI患者行急诊PCI的常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11月30日在我中心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共83例,其中急诊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血栓抽吸组共40例,同期条件相当仅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常规PCI组共43例,研究初级终点为术后即刻心肌灌注、术后2 h ST段回落率;次级终点为30 d、6个月和1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和主要心血管病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冠状动脉心肌灌注分级(TMP)2~3级获得率在血栓抽吸组为90.0%(36例),常规PCI组为69.8%(3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P<0.05).校正的TIMI记帧法(CTFC)值[(30.3±8.1)比43.1±7.6),t=7.43,P<0.01]及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率(37例,92.5%比28例,65.1%,x2=9.15,P<0.01),血栓抽吸组均明显优于常规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结果显示,2组累计MACE发生率在血栓抽吸组为2.5%,常规PCI组为9.3%;LVEF在随访30 d、6个月和1年时分别为[(56.3±2.9)%比(53.7±3.1)%,(58.1±2.5)%比(54.6±2.9)%,(62.4±2.7)%比(58.7±3.2)%],血栓抽吸组随访结果均优于常规PC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栓抽吸在STEMI急诊PCI中安全可行,可以明显改善心肌灌注水平并促进ST段回落,减少随访1年时的临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马静  王宁  刘志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430-1431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分别以沙袋加弹力绷带压迫和止血器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 将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止血器组(n=60)和沙袋加弹力绷带组(n=60),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压迫止血的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不舒适感和住院天数等.结果 止血器组止血成功率高于绷带组,不舒适感、局部并发症(皮下淤血)的发生率低于绷带组(P〈0.01);操作时间、压迫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绷带组(P〈0.01).结论 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应用止血器止血,操作简便,定位准确,便于穿刺部位观察,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压迫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Partner药物洗脱支架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患者68例,分为Partner支架组和Cypher支架组,比较PCI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患者的再狭窄率。结果Partner支架组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为(3.1±0.8)mm,Cypher支架组为(3.1±0.3)mm,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再狭窄率Partner支架组为4%,Cypher支架组为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PCI中,应用Partner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亚急性血栓致急性心肌梗死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男,70岁.主因阵发性胸闷、胸痛3年,加重3 d人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及帕金森病史.查体:血压180/80 mmHg,心率为80/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界不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倒置或双向(Ⅲ,Ⅴ<,1~4>).  相似文献   

16.
[例1] 男,70岁.主因阵发性胸闷、胸痛3年,加重3 d人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及帕金森病史.查体:血压180/80 mmHg,心率为80/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界不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倒置或双向(Ⅲ,Ⅴ<,1~4>).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一2009年5月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314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157)和股动脉组(n=157),观察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外周血管并发症和术后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49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52例。两组间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脉穿刺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多于股动脉组(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在股动脉组术后肺栓塞发生2例,而桡动脉组0例。总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8.1%(308/314)。结论只要规范化操作,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且可行,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18.
李卫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68-3070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行PIC手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急诊PCI前1h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心功能改善情况,记录术后1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观察组出血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23.3%)(x2=15.594,P<0.01),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10.0%)(x2=13.366,P<0.01).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E峰A峰比显著上升,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3% (10/30),对照组为66.7%( 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24,P<0.01).结论 替罗非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对于介入治疗的ACS患者,术前使用替罗非班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心脏介入诊疗是用来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手段,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准确方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内支架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MI)的主要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可使梗死的冠状动脉更早和更完全的获得再通,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患者介入诊疗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反射性低血压相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因各种原因接受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后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A)联合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者53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128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25例。结果心肌梗死6例,心律失常5例,穿刺部位出血6例,造影剂过敏2例,另外5例于PTA中突发低血压,3例于术后24 h后发生低血压。经积极抢救,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均得到及时救治,未引发严重后果,术后2个月内均康复出院。结论针对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应当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中及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加强患者饮食指导,详细了解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是提高心脏介入诊疗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