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成功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复苏成功率提供相应的建议。方法对本院急诊2011年1月~2012年5月108例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越大,心肺复苏成功率就越低(P〈0.05);在5min内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成功率明显高于〉5min的患者(P〈0.05);电除颤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于未除颤者(P〈0.05);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插管的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于未插管者(P〈0.05)。结论早期实施心肺复苏、早期电除颤、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有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张伟  石雷  周明  顾月萍  尤学平 《江苏医药》2012,38(20):2437-2439
目的 探讨实习前简易模拟患者(SSP)综合护理训练对提高护理专业实习生临床适应能力的效果.方法 90名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学生实习前1个月接受SSP综合护理训练;B组学生接受常规实习前理论与操作训练.比较两组学生初始3个月实习期的评判性思维、人际沟通、临床护理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结果 两组学生训练前理论和操作考核结果相仿(P>0.05).临床实习2周和2个月时,A组学生在以上4项综合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1和P<0.05);实习3个月时,A组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 实习前SSP综合护理训练能明显提高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初期的临床综合适应能力,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实习护士角色的转换过程,填补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之间的环节缺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跨专业教育在临床医护实习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15年度实习的临床专业医学生和护理学生采取医护跨专业合作培训的方法进行心肺复苏培训,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学生对跨专业合作培训模式的效果评价,并与采用传统培训方法的上届学生对比理论及主要操作步骤的考核成绩.结果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七项主要的CPR技能动作中有五项实验组较对照组更规范、标准(P<0.05),学生对跨专业合作培训模式给予很高评价.结论 心肺复苏培训采取医护跨专业教育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团队抢救综合协作能力,提高心肺复苏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4.
汪俊兰  范大志  叶逵  杨婷  吴姗姗  刘思  潘发明 《安徽医药》2012,16(10):1456-1459
目的 了解某医科大学学生对防晒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防晒用品的使用情况.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整群选取某医科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医学生防晒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防晒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得到的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36名医学生中,女生有405名;生源地为城市的有230名;25.41%的学生有过日晒伤,男女生之间在日晒伤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5,P<0.001);91.44%(673/736)的医学生认为紫外线对人体有害,男、女在紫外线危害的认识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P<0.001);77.17%的医学生不知道SPF(Sun Protection Factor)和PA(Protection of UVA)的意义,来自城市的学生与来自农村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68,P<0.001);性别、肤质和日晒伤情况对医学生的防晒品使用情况有影响.结论 该校医学生的防晒知识水平有限,防晒用品的使用率较低,应加强对防晒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食道-气管联合导管在院前心肺复苏中建立紧急通气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9例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9例采用简易呼吸器,观察组70例采用食道-气管联合导管.对比操作的难易程度,操作所需时间,复苏成功率.结果 食道 -气管联合导管行机械通气操作简单,所需的时间较简易呼吸器长,但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复苏成功率高于简易呼吸器手控呼吸组(P<0.05).结论 食道-气管联合导管行机械通气操作简单、迅速、有效,气道管理方便,便于安全转运患者,进一步提高复苏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模拟场景下医学生急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按照2005年和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模拟不同场景对50名临床麻醉专业本科学生进行急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结果电除颤培训前后成绩分别为(75.24±15.47)分和(84.95±7.98)分(P<0.05);单人CPR培训前后成绩分别为(71.48±10.34)分和(80.86±9.25)分(P<0.05);双人CPR培训前后分别为(71.84±11.23)分和(78.62±8.36)分(P<0.05);气管插管成绩培训前后分别为(67.26±13.12)分和(74.36±9.15)分(P<0.05);综合演练培训前后分别为(59.24±11.42)分和(69.32±9.23)分(P<0.05)。结论模拟不同场景对医学本科生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可以提高急诊急救的技能和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2010心肺复苏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提供有效的考核评价系统,提高学生心肺复苏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方法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建立相关考核评分标准,依此培训并考核80名西藏大学医学本科在校学生。结果通过此考核评分标准,提高了学生心肺复苏的操作水平,规范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完善了心肺复苏的理论体系,使学生能更系统更有效的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技能。结论使用规范的心肺复苏考核评分标准可以更好的在医学生当中实现培训并普及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急救技能,确保其亲人在发生心脏骤停时,他们作为"第一目击者"能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进行急救,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住院的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360人进行调查并分批培训。结果培训前360名家属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理论考核合格率从培训前的13.19%上升到9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合格率达100%。结论 3年来我科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培训高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家属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患者存活出院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人气囊面罩心肺复苏方法与两人气囊面罩心肺复苏方法效果的比较。方法 8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传统的一人行胸外按压一人控制气囊的操作方法,B组采用一人行胸外按压两人控制气囊的操作方法并与C组胸外按压加气管插管通气复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成功率为36.0%,B组成功率53.3%,C组成功率53.6%。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人操作心肺复苏方法较两人操作心肺复苏方法成功率高,而与胸外按压加气管插管通气复苏效果进行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彦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98-3499
为更好地开展医学生肿瘤学临床实习,结合肿瘤学科的特点,以五年制医学本科生为对象,从强调开展肿瘤学实习的必要性、重要性,采用案例教学法带领学生实习,注重病历及病程记录书写、让学生亲自管理患者,加强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5个方面进行探讨,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使医学生对肿瘤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为培养肿瘤学专科人才、提高医学生日后临床工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ZOLLAutoPulse自动心肺复苏仪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并比较其与人工心肺复苏的不同和优点。方法将在院前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纽各30名患者。对观察组患者使用ZOLLAutoPulse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脏复苏,而对照组则采用人工心肺复苏术来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复苏时间、呼吸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和动脉压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苏成功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ZOLLAutoPulse自动心肺复苏仪在复苏患者心肺功能,提高复苏成功率以及减少复苏工作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的人工心肺复苏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50名护理人员进行心肺复苏(CPR)模拟训练比赛的调查,从中找出护理人员应用CPR技术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复苏成功率。方法使用复苏模型对50名护理人员进行了模拟培训比赛,将比赛中的问题记录并汇总分析。结果通过CPR培训比赛,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熟悉掌握了CPR的操作步骤,但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准确率欠佳,分别占8%和14%。结论每位护理人员都掌握了CPR急救知识和操作步骤,但对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准确程度还有待提高,应定期培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对323名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按照不同学历、医院级别及是否参加过心肺复苏演练等情况进行成绩对比。结果本科考生心肺复苏术中各种问题发生率均少于中专生和大专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学历考生成绩高于其他学历考生,地级医院成绩高于县级和乡级医院,参加过技术演练医院的考生成绩高于未参加过的考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心肺复苏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管理工作,提高救护人员的实践能力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加强院前医、护、司三人在心肺复苏中的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和评价急救小组在完成心肺复苏流程中的有效性和意义。方法试验组共选取医生、护士、司机75人,随机分为25个由医、护、司三人组成的急救小组,按照河北省急诊、急救专家组制定的“三人配合成人高级生命支持操作流程”的共识意见进行前期培训;对照组选取医生、护士各25人,随机分为25组,按照“全国急救大赛双人心肺复苏流程”进行培训。利用Laerdal高级心肺复苏训练模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观察并记录抢救过程中胸外按压参数、通气参数及是否能够完成高级生命支持操作。结果 CG组的各项按压参数和通气参数均优于SG组( P <0.05或<0.01),并能完成气管插管和锁骨下静脉注射,按压占复苏的时间提升到SG组的2倍。结论三人协作的团队配合能更好的完成复苏时的基本生命支持,并能完成复苏时急需的高级生命支持操作,更接近《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可以增加复苏成功的几率,在我国猝死患者的抢救中具有可行性、应用性、推广性。  相似文献   

15.
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考核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医学生、住院医师徒手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的效果和存在问题。方法对39名医学生、76名住院医师分别进行CPR理论和技能培训,统一进行考核,将两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结果住院医师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医学生,从操作的项目上分析,清理呼吸道、打开气道、人工呼吸、按压部位、按压姿势、操作后评价等方面两组有显著差异,住院医师组好于医学生组,其他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住院医师因为有一定临床工作基础,某些方面成绩高于医学生,但住院医师、医学生均应进行系统的CPR培训,利用模拟教学增加实践机会,全面提高其CPR技能水平,使这一临床基本技能得到更好的掌握,服务于临床,以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急诊中的心肺复苏术效果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复苏成功率、总结急救经验。方法选取于急诊实施心肺复苏术者共计54例且对心肺复苏术、复苏效果等进行回顾性观察,同时对所得的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和有效分析。结果心脏骤停至复苏时间不超过4 min者,其电除颤时间较超过4 min者明显延长、肾上腺素使用量较超过4 min者明显减少,且时间不超过4 min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复苏有效率和复苏成功率均较复苏时间超过4 min者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早期、规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是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理论强化、见习测评、实习训练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住院儿童心理因素的认知和护理.方法 (1)采用影响住院儿童适应因素量表对44位学生进行教学前后调查;(2)采用上海市中等卫生学校儿科整体护理考核表对44位学生进行整体护理个案考核.结果 (1)教学后总平均成绩为(56.65±14.28)分,高于教学前总平均成绩(49.80±12.14)分(P<0.05);其中六组影响因子中教学后比教学前在生活习惯因子、丧失因子、疾病因子、环境因子中的认知程度均有提高(P<0.05).(2)实习后平均总成绩为(91.36±3.55)分,明显高于实习前平均总成绩(80.43±4.94)分(P<0.01);其中对患儿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护理计划实施等内容平均成绩实习后明显高于实习前(P<0.01).结论 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有机的结合对于提高学生对住院儿童心理因索的认知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患者50例,其中,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1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9例。观察患者的复苏时间、电除颤时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以及急救中是否采取人工气道插管,评价这些因素是否对心肺复苏效果有影响。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成功心肺复苏3例(10.34%),非心脑血管疾病成功心肺复苏12例(57.24%),二者比较χ~2=25.139,P=0.000。电除颤时间>6 min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为8.70%(2/23),明显低于电除颤时间<6 min患者的44.44%(12/27)(P<0.05);复苏时间>6 min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为13.64%(3/22),明显低于复苏时间<6 min患者的52.00%(13/28)(P<0.05);人工气道:未插管患者成功心肺复苏7例(20.59%),插管患者成功心肺复苏8例(50.00%),二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χ~2=15.692,P=0.000。结论早期采用电除颤和人工气道插管,尽快实施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等因素对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技能实训环境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1级护理专科学生作为被试对象,其中3班设为研究班,4班设为对照班.研究班在临床技能中心采用高仿真模拟人系统进行实习上岗前技能训练,对照班则在一般的护理实验室利用模型人及其他传统教学媒体进行实习上岗前技能训练.两班学生均统一操作项目和每项操作所用的时间;并于培训结束后,均采用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进行施测.比较两班学生在不同实训环境下学业情绪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班学生在不同实训环境下培训后,学业情绪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两班积极高唤醒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用技能中心高仿真模拟系统进行上岗实习前技能操作演练,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业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探讨心肺复苏机在急诊CPR中对PetCO2、有创动脉舒张压的影响,了解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内发生心跳骤停的病例,依据按压方式随机分成徒手组15例、心肺复苏机组18例,其他抢救措施依据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进行,监测复苏即刻(0、10、20 min)PetCO2和有创动脉舒张压测定值,同时依据是否达到自主循环恢复(ROSC),分成ROSC成功组、失败组,分别记录例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肺复苏机组ROSC成功率55.56%大于徒手组26.67%(P0.05);ROSC成功组0 min点两组PetCO2和有创动脉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C成功组10、20 min点心肺复苏机组PetCO2和有创动脉舒张压均高于徒手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改善了心搏骤停患者的组织灌注,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