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肺结核采用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4月—201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肺结核的病人150例,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中年组以及老年组三组,对其三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中青年组转阴率为92%,中年组转阴率为75%,老年组转阴率为72%,老年组转阴率明显低于中年组和中青年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中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老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老年组发生不良反应几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中青年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采用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是老年病人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有效性明显低于中年和青年病人,所以,对疑似患有肺结核的老年人应该采取及时确诊、及时治疗的原则,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科门诊免费抗痨化疗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上报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资料,计算该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民族、职业、诊断分型、诊断结果、治疗分类、治疗方案等方面的关系。[结果]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男、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和10.7%,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12.1%和21.5%,汉族、维吾尔族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0.3%。在不同职业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在前3位的是:离退职人员(26.9%)、农民(16.7%)、家政、家务及待业(15.2%)。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外地居民、青年组、粟粒患者,其调整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536(0.296~0.969)、0.410(0.243~0.691)、2.932(1.262~6.810)。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用药后半月至1月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53.1%,其次为用药后1~2个月者(50.0%)。[结论]乌鲁木齐市某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深入研究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探索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统一规范的不良反应识别、诊断标准以及临床治疗指南等,对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甲磺酸伊马替尼(简称伊马替尼)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及进展期的疗效差异及耐药性,为TKIs在CML患者不同分期的治疗效果及耐药性差异提供更多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62例,其中慢性期患者39例,进展期患者23例;根据年龄分组,慢性期老年组(年龄≥60岁)14例,和中青年组(年龄60岁)25例,进展期老年组11例,中青年组12例。慢性期患者给予伊马替尼400 mg/d,进展期患者则给予600 mg/d;随访时间为3~30个月,中位时间为16个月。用SPSS 19.0进行χ2检验,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耐药性影响因素。结果慢性期患者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100%、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为58.97%、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为92.31%、主要分子学缓解(MMoR)率为23.08%、完全分子学缓解(CMo R)率为7.69%;进展期患者CHR、CCyR、MCyR、MMoR和CMoR率分别为47.83%、13.04%、30.43%、8.70%和0。慢性期患者30个月存活率为92.31%,进展期为47.83%。慢性期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8例,20.51%)显著低于进展期患者(12例,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或进展期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治疗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中青年患者生存期(9~24个月)高于老年患者(3~20个月)。慢性期老年组和中青年组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6例(42.86%)和2例(8.00%),老年组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老年组和中青年组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9例(81.82%)和3例(25.00%),老年组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ML分期(OR=3.228,95%CI:1.138~9.158)、服药剂量(OR=3.254,95%CI:1.048~10.102)和复杂染色体异常(OR=3.386,95%CI:1.164~9.744)是CML患者发生耐药的影响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马替尼对慢性期CML患者治疗效果优于进展期患者,但其对各期老年和中青年患者治疗效果相似。但应重点关注进展期、用药低于标准剂量和染色体异常的患者,预防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4.
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切除末后并发症的特点及围手术期的处理. [方法]对1996年1月~2008年12月行胆囊切除术的618例老年患者.与同期施行胆囊切除术的401例中青年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引起并发症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胆囊切除术后老年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中青年组为10.22%,老年组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X2=8.7,P<0.05);直接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老年组发生率为6.23%,中青年组为6.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6,P>0.05);间接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老年组为11.00%,中青年组为3.90%,提示胆囊切除术后问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老年组较中青年组增高(X2=14.9,P<0.05). [结论]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中青年患者,应加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有手术机会的老年患者应积极给予手术治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表现。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以来收诊的150例肺结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用药情况,探讨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后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在150例肺结核患者中,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在45天之内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最多,并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年龄段。使用抗结核药物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其中比例最多的是肝胆系统的损害,其次是患者出现胃肠道系统的问题,第三是皮肤以及附件的问题。结论:对于肺结核患者,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容易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定期进行复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刘锐 《中国卫生产业》2014,(31):161-162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以期为该类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94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并设为老年组,与同期在我院就诊的94例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设为中青年组。所有患者都进行了胃镜、Hp和病理检查,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记录。结果老年组患者上腹节律性疼痛、呕血黑便和合并症与中青年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患者胃溃疡发生率分别为63.83%和29.79%,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胃窦幽门口胃角、胃体和胃低、十二指肠溃疡与中青年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溃疡大小〉2 cm、腺体萎缩和癌变与中青年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胃溃疡、高位溃疡和巨大溃疡发生率高,患者腺体萎缩和癌变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近1年内95例CAP患者的年龄段分布、临床表现及治疗时间。结果我院CAP患者主要分布在青年组(17~29岁)和老年组(60~90岁),分别占37.9%和49.5%;老年组有发热症状者为44.7%,而中青年组为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咳嗽等其它症状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时间为(17.6±8.8)d,而中青年组分别为(10.7±6.1)d和(8.4±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较中青年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当老年患者出现某些原因不明的症状时,应注意警惕肺炎的可能,并作相关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社区获得性肺炎95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近1年内95例CAP患者的年龄段分布、临床表现及治疗时间。结果我院CAP患者主要分布在青年组(17~29岁)和老年组(60~90岁),分别占37.9%和49.5%;老年组有发热症状者为44.7%,而中青年组为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咳嗽等其它症状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时间为(17.6±8.8)d,而中青年组分别为(10.7±6.1)d和(8.4±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较中青年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当老年患者出现某些原因不明的症状时,应注意警惕肺炎的可能,并作相关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与中青年胃癌不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新收治的3 009例胃癌患者资料,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结果]老年组患者1 835例(60.98%),中青年组患者1 174例(39.01%);胃癌患者男女比例为1:0.28,老年组中男性比例79.3%高于中青年中男性比例75.2%(X2=7.066,P=0.008);胃癌患者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比例为13.8:4.5:1,老年组中民族构成比与中青年中民族构成比分布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9,P=0.992);病变在胃体者占49.4%.其次为胃窦胃角占23.6%,贲门(食管胃交接处)胃底占13.4%,涉及多部位者占12.5%,残胃者占1.2%;病理类型构成比大小顺序为低分化腺癌45.7%、中分化腺癌31.4%、黏液腺癌12.9%、高分化腺癌8.5%、印戒细胞癌1.6%.[结论]老年组胃癌与中青年组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在临床上应采取相适应的诊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四川省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进行抗结核治疗引起不良反应(ADRs)的情况,为全省结核病防治规划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四川省雅安、资阳两市2011-07/2012-03期间,符合纳入"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结核病治疗新剂型研究课题条件的1 203例肺结核病患者,在全程督导下使用FDC抗结核治疗时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1 20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的ADRs为328例,ADRs发生率为27.27%,所有发生的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系统(41.56%)和神经系统(26.89%)最为常见。肝损害的发生率为5.07%。患者胃肠道系统和神经系统ADRs发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肝损害发生率月度分布的趋势不明显。男性(28.64%)与女性(32.56%)ADR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05);〈60岁组(33.26%)ADRs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组(19.27%)(χ2=21.13,P〈0.05)。结论服用FDC的患者ADRs总体发生率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与板式组合药相似。ADRs最常发生在治疗初期,因此治疗初期需要加强用药观察和监测,必要时采取对症治疗。ADRs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498例成分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输血前给予的处理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各249例。观察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预防性用药,对照组患者在输血前给予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体温升高3例,出现过敏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体温升高2例,出现过敏反应5例,出现支气管痉挛、休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分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明显预防作用,不推荐常规进行输血前预防性药物输注,科学合理地输血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类型、影响因素及其对治疗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2年泉州市惠安县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提取与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变量,单因素分析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特征,通过年龄匹配对照和χ~2检验分析其对治疗转归的影响。结果惠安县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率平均为17.25%,其中发生最多的是肝功能损害占45.27%,其次是胃肠道反应占20.95%;发生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者平均年龄较未发生者大(P0.01);发生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中复治的比例大于未发生者(P0.05);发生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较未发生者低(P0.01)。结论惠安县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以肝损害为主;年龄大、复治是其危险因素;不良反应影响治疗,导致治疗成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对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细菌清除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感染科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共100例,采用数字单双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使用利奈唑胺治疗,两组患者用药时间均为14 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结果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利奈唑胺有着良好的疗效,对细菌的清除率更高,可在临床使用,但该药品的不良反应多,此外抗结核药物本身不良反应多,因此临床使用时建议要加强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建议在相关指标支持下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科进行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50名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56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人数占总人数的52.56%,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道症状、肝肾功能损害、神经损害、过敏反应及骨关节疼痛。结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大,应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将对患者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老年人与青少年涂阳肺结核临床特点,意识到诊治老年肺结核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方法收集福建省疾控中心门诊部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组(60~85岁)初治肺结核病患者115例;中青年组(17~48岁)78例,从痰片涂阳率、痰片转阴率、病灶吸收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中青年组和老年组痰片涂阳率痰分别为43.6%、59.1%;治疗2月末和治疗6月末中青年组和老年组痰片转阴率分别为52.9%、30.9%,和91.2%、69.1%;从X线胸片上中青年组和老年组病灶吸收情况分为痊愈、好转、无变化及恶化3种,6个月末中青年组痊愈、好转、无变化及恶化分别为59.0%、37.0%、3.8%;老年组分别为35.0%、53.0%、7.8%,两组除6月末无变化和恶化外,各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肺结核比中青年治疗效果差病程长,年龄的差异对肺结核诊治过程起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症状及血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症状与血流变学的情况,为临床治疗评估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内科门诊与住院及体检门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中青年组与老年组各40例),记录并分析两组的症状及血流变学结果。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中青年组全血粘度低切数值比老年组低,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头晕的比率较老年组高,老年组耳鸣、失眠的比率较中青年组高,两者相比较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头晕症状的中青年组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比容数值较老年组高;有耳鸣、失眠的老年组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比容数值较中青年组高,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中青年组全血粘度低切数值比老年组低;头晕症状在中青年组中多见,耳鸣、失眠症状在老年组中多见;有头晕症状的中青年组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比容数值较老年组高;有耳鸣、失眠的老年组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比容数值较中青年组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的临床及胃镜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检查并确诊为胃溃疡患者98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中青年组60例,老年组38例。分析其临床及胃镜检查特点。结果老年组临床特点以不规律腹痛及腹胀为主,中青年患者以规律腹痛及返酸为主;老年患者胃溃疡主要位于胃底及胃体部,多部位溃疡的发生率亦高于中青年组,中青年组胃溃疡主要位于胃窦部;老年组宜并发穿孔、出血及幽门梗阻,而中青年组发生并发症的机率较小。结论老年及中青年患者胃溃疡的临床特点及胃镜表现不同,根据老年及中青年胃溃疡的临床及胃镜检查特点,指导临床胃溃疡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院》2018,(2):264-267
目的探讨中青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57例<60岁初诊MM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化疗反应,并与同期67例≥60岁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中青年MM患者57例,占同期124例MM患者的46%。分型以Ig G型为主,其次是轻链型。初诊时多处于Ⅲ期,DSⅢ期占87.7%,ISSⅢ期占57.9%。初诊时伴有感染、出血例数明显低于老年患者(43.9%VS64.2%,10.5%VS 23.9%,x~22=5.135、3.763,P=0.023、0.049)。白细胞减少、白蛋白低于<35 g/L、球蛋白≥40 g/L例数均少于老年组(14.0%VS 29.9%、59.6%VS 76.1%、63.2%VS 79.1%,x~22=4.407、3.875、3.866,均P<0.05)。中青年患者脊柱骨质破坏例数明显多于老年组(49.1%VS 29.9%,x~22=4.821,P=0.028),广泛骨质疏松例数少于老年组(21.1%VS 38.8%,x~22=4.567,P=0.033)。两组患者在Ca、s Cr、LDH、UA、β2-MG、ESR、CRP、浆细胞比例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中青年组VGPR+PR率高于老年组(61.7%VS 40.0%,x~22=4.565,P=0.033),中位OS(34.3个月)较老年组(29.9个月)稍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青年MM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大部分初诊患者处于Ⅲ期,临床及实验室特点与老年患者存在一定差别,对治疗的反应与生存期略好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715-17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0%(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P <0.05)。结论对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并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把该院2010年3月—2012年4月所接收的胆囊切除术后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按其年龄分成两组,≥60岁的患者一组,称为老年组;<60岁的患者一组,称为中青年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发食管炎、电子胃镜下的病变情况以及组织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老年组患者的上腹痛患者的发生率低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上腹饱胀、胆汁性呕吐要高于中青年组;中青年组的胃镜下病变程度要低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青年组的萎缩、肠化生以及低级别瘤样变的发生率都要低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并发食管炎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胆囊切除术后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特征没有中青年的典型,发生癌变的可能性较大,应该尽早发现,并尽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