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2)基因的动态定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实验家兔30只,随机分成6组,取右桡骨用骨磨钻制成20 mm的骨缺损模型为实验组,取自体髂骨制成大小1~2 mm的颗粒状移植于右桡骨骨缺损处.术后3天、1、2、4、6、8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具体观察和分析骨缺损修复过程中TGF-β2基因的动态定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3天、1、2、4、6、8周时TGF-β2的相对表达量为0.57、1.00、1.40、1.44、1.59、1.27.结论:骨缺损修复过程中TGF-β2基因的动态定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为骨折和骨缺损的治疗从分子生物学基因动态定量变化方面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独及联合应用修复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60只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中段制作1.5 cm骨缺损,海水浸泡3 h,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5只兔。A组为对照组,植入自体髂骨;B、C、D三组为实验组,B组植入自体髂骨/可吸收胶原海绵(ACS)/BMP-2;C组植入自体髂骨/ACS/VEGF;D组植入自体髂骨/ACS/BMP-2/VEGF。分别于术后1、2、4、8及12周切取标本,每组每个时相点根据随机原则取6个标本,通过X线摄片、骨痂灰度值、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各时相点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①1、2周时,四组X线差异不明显,4、8、12周时B、C、D三组与A组的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C两组平均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平均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骨缺损修复早期BMP-2、VEGF二者相互促进,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结论①BMP-2、VEGF单独应用均能促进海水浸泡兔桡骨开放性骨缺损的修复。②BMP-2和VEGF联合应用能显著促进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修复,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BMP-7)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和胶原蛋白粉末混合制备NHAC人工骨,再将混合粉末与含VEGF、BMP-7的蒸馏水调和,制备NHAC/VEGF/BMP-7、NHAC/VEGF人工骨。建立大鼠桡骨缺损模型,按随机原则分为3组,NHAC/VEGF/BMP-7组植入NHAC/VEGF/BMP-7,NHAC/VEGF组植入NHAC/VEGF,NHAC组植入NHAC人工骨。术后2、4、8周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材料成骨及血管化情况。结果各时间点组织学评分NHAC/VEGF/BMP-7组高于其他两组,NHAc/VEGF组高于NHAC植入组。在4周内,血管计数以NHAC/VEGF/BMP-7组最多。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7能更好的促进成骨,比单纯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更好的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诱导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填充组和填充+TFDR组,每组20只,建立大鼠长段骨缺损模型,模型组骨缺损处仅克氏针固定,填充组及填充+TFDR组骨缺损处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并用克氏针固定;填充+TFDR组ig给予TFDR (67.5 mg/kg),模型组及填充组ig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6周。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切取骨水泥周围包绕的白色膜状物,模型组切取对应阶段的瘢痕组织,Elisa定量及免疫组化法观察诱导膜中BMP-2、VEGF表达变化。结果 填充组BMP-2、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填充+TFDR组BMP-2、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填充组和模型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相同趋势。结论 TFDR促进Masquelet技术诱导膜中BMP-2和VEGF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各期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收集2012~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原发性膝关节OA患者滑膜组织标本,男性35例,女性45例,作为试验组,根据Kellgren-Lawrence(K-L)分级标准将试验组分为OA1组(10例,K-LⅠ级)、OA2组(16例,K-LⅡ级)、OA3组(28例,K-LⅢ级)、OA4组(26例,K-LⅣ级)。另选取4例正常膝关节滑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BMP-2、TGF-β1和VEGF在各组滑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各细胞因子的表达(BMP-2:0.087±0.015,TGF-β1:0.103±0.018,VEGF:0.095±0.017)比较,试验组4组滑膜中BMP-2、TGF-β1和VEGF表达率(OA1组,BMP-2:0.112±0.022,TGF-β1:0.173±0.019,VEGF:0.135±0.008;OA2组,BMP-2:0.214±0.012,TGF-β1:0.288±0.03,VEGF:0.271±0.021;OA3组,BMP-2:0.298±0.030,TGF-β1:0.416±0.032,VEGF:0.368±0.025;OA4组,BMP-2:0.330±0.024,TGF-β1:0.471±0.020,VEGF:0.300±0.033)增高(P<0.05)。OA1、OA2、OA3、OA4各组滑膜中BMP-2、TGF-β1和VEGF表达水平依次递增,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滑膜中高表达的BMP-2、TGF-β1和VEGF可能是OA的病理进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在用“补肾壮骨合剂”治疗骨缺损过程中的表达及影响。方法普通级健康家兔48只,其中36只完全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均在无菌条件下取右侧桡骨中下1/3用骨磨钻制成15mm的骨缺损模型;另外12只家兔处死后,取髂骨制成颗粒状骨,植入以上骨缺损处。实验组用“补肾壮骨合剂”复合饲料喂养。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分别于术后3d和1、2、4、6、8周处死实验组与对照组家兔各3只,取骨缺损处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VEGF和TGF—β基因的表达。结果VEGF和TGF—β的目的基因,在校正结果后,以对照组术后1周时测得的基因拷贝值为基础,其他各组与其比值:对照组VEGF的值分别为2.08、1.00、0.88、3.40、1.71、1.17,实验组VEGF的值分别为6.50、2.25、1.86、3.13、3.33、3.31;对照组TGF—β的值分别为0.57、1.OO、1.40、1.44、1.59、1.27,实验组TGF—β的值分别为0.58、2.05、2.35、2.59、3.18、2.67。实验组和对照组VEGF基因校正值分别为3.3±1.4比1.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5,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TGF—β基因校正值分别为2.2±0.9比1.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4,P〈0.05)。结论补肾壮骨合剂能促进VEGF与TGF—β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杨文成  陈涛  甘洪全  王志强  白俊清 《河北医药》2011,33(11):1612-1614
目的探讨采用同种异体骨治疗兔桡骨骨缺损疗效的试验研究。方法将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同种异体骨供体,28只作为试验受体。按美国组织库标准制备同种异体骨。将受体试验动物双侧桡骨中段切除10mm,制成骨缺损模型。受体试验动物右侧桡骨骨缺损内植入自体髂骨骨粒(对照组);左侧取等量同种异体骨粒同法植入(试验组)。于术后2、4、8、12周,对骨缺损修复组织内OPG蛋白的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术后12周,检测2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结果术后2组未见感染现象发生。术后2、4周试验组OPG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周2组OPG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2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其骨性愈合过程与自体骨移植相似,并且来源广泛,能够避免因自体骨移植带来的诸多并发症,可以成为治疗骨缺损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转染BMP2和VEGF165双基因共表达质粒在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脂质体介导下将双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IRES-BMP2-VEGF165导入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MP2和VEGF165双基因在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内的表达。结果转染BMP2、VEGF165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有明显的BMP2和VEGF165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论转染BMP2和VEGF165双基因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同时表达以上两种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牵张成骨过程中BMP-6以及VEGF的表达分布模式以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在建立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牵张成骨不同时期骨组织中BMP-6以及VEGF的表达以及分布情况。结果牵张结束后1周,血管内皮细胞和新生骨小梁边缘的成骨细胞VEGF表达强阳性染色。新生骨小梁表面附着的成骨细胞可见BMP-6强阳性染色。随着时间的延长,两者表达阳性率逐渐减弱。6周后,VEGF主要定位于牵张区新生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BMP-6主要局限在骨膜处,呈弱阳性表达。结论BMP-6很可能是在牵张成骨早期以旁分泌和自分泌机制诱导新骨的形成。VEGF生成早期通过加强局部血管的增生、渗入和牵张间隙的血流量,促进新骨生成。  相似文献   

10.
唐周舟  许永涛  马亮 《河北医药》2016,(9):1297-1299
目的:动态观察糖尿病模型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变化趋势,探索影响糖尿病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选取Wester 雄性大鼠7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造模]和对照组,每组35只。采用线锯锯断2组大鼠的左侧胫骨,采用外固定复位处理,观察2组大鼠术后第1、3、5、7周的血清及骨痂中VEGF、BMP-2、BMP-7的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大鼠术后第1周、术后第3周的VEGF、BMP-2、BMP-7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构.05),术后第5、第7周2组大鼠骨痂组织中的VEGF、BMP-2、BMP-7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大鼠的血清中VEGF、BMP-2、BMP-7在术后第1~7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糖尿病大鼠术后第1、第3周BMP-7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血清、骨痂组织中BMP-7、BMP-2及VEGF表达减少可能是其延迟愈合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效的间充质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对细胞的生长、运动和形态具有调节作用,可促进血管生成,并抗纤维化和抑制细胞凋亡,对心血管细胞有重要的保护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一员,近年来,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与心血管疾病形成之间的研究越来越多,不同骨形态发生蛋白分型在机体各组织和器官中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结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科研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CHA作为VEGF的可吸附性载体,制备成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兔尺骨中段10mm骨缺损处,以单纯CHA组,自体骨移植组和空白组作为对照,在术后2、4、8、12周,进行大体解剖、X线摄片、病理组织切片、生物力学测试等方法观察,研究各组骨愈合,血管化情况及力学强度。结果在2、4、8周病理组织切片及X线摄片显示骨缺损修复程度CHA/VEGF组明显优于自体移植骨组优于单纯CHA组,而空白组骨缺损处被纤维组织及肌组织等填充。生物力学测试显示术后12周CHA/VEGF组抗扭转强度明显优于自体骨移植组。结论CHA与VEGF结合有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强于自体骨移植及单纯CHA移植。二者协同,可用于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畸胎瘤源性生长因子(PCDGF)和血管内皮因子(VEGF)在老年男性肺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肺鳞癌标本、20例不典型增生、20例鳞状上皮化生、20例炎症肺组织中PCDGF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以CD105抗体标记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PCDGF、VEGF在老年肺鳞癌、不典型增生、鳞状上皮化生、炎症肺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增加(P<0.01);PCDGF和肿瘤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VEGF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MVD值在PCDGF与VEGF强阳性组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非强阳性组(P<0.01);PCDGF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a=0.861,P<0.01)。结论 PCDGF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而破坏肿瘤细胞的基底膜、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参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及转移。联合检测PCDGF、VEGF和CD105蛋白的表达可能作为判断老年男性肺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过程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雌激素对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80只20月龄的雌性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只,麻醉下制作左股骨骨折模型,术后实验组每隔1d注射1次雌激素,分别于1、2、3、4周取骨痂,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利用骨矿分析仪测定骨痂的密度。结果 VEGF在骨折部位被多种细胞表达,且成骨细胞最明显,其表达强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3周左右达到高峰,实验组比对照组表达更明显,实验组骨痂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雌激素可促进成骨细胞VEGF的表达,VEGF是雌激素调节骨代谢的机制之一,可促进骨质疏松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甲状腺癌组织中TGFβ1与VEGF表达及肿瘤微血管计数(MVC).结果 46例甲状腺癌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率为63.04%(29/46),TGFβ1阳性表达者MVC值(26.18±4.05)显著大于阴性表达者(20.13±4.29),VEGF阳性表达者35例,阳性表达率为79.06%,VEGF阳性表达者MVC值(25.82±3.61)亦显著大于阴性表达者(19.65±6.32)(均P<0.05),TGFβ1、VEGF阳性表达率在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Ⅱ、Ⅲ、Ⅳ期甲状腺癌中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与VEGF表达与甲状腺癌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无关,但参与甲状腺癌肿瘤血管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肝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VEGF及Ⅷ因子的表达。结果VEGF在原发性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原发性肝癌中MVD为(30·76±11·56),其中VEGF表达阳性者MVD为(46·37±15·85),VEGF表达阴性者MVD为(18·97±8·6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和有无门脉癌栓明显相关(P<0·01),而与肿瘤有无包膜、分化程度、AFP水平、HBsAg阳性无关(P>0·05)。结论VEGF能促进肿瘤中微血管的形成,与原发性肝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子宫螺旋动脉,与孕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相结合,分析子痫前期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和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0例子痫前期孕妇及38名健康孕妇,在未经任何药物治疗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子宫螺旋动脉,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和比较。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VEGF含量。结果①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子痫前期组较对照组搏动指数(PI)值、阻力指数(RI)值、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之比值(S/D)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痫前期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清VEGF含量子痫前期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痫前期重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子痫前期血清VEGF水平分别与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PI(r=-0.79,P<0.01)、RI(r=-0.78,P<0.01)、S/D(r=-0.83,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①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可以预测子痫前期严重程度。②子痫前期孕妇血清VEGF表达与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排卵周期卵巢反应不良组、对照组血清和卵泡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性激素水平与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的关系,以揭示卵巢反应不良的发病机制。方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应不良的不孕患者29例、对照组43例,采集其取卵日血清和卵泡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性激素水平和VEGF。结果①卵泡液中的VEGF明显高于血清,约为血清中的6倍;②反应不良组卵泡液中VEGF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③反应不良组血清中的VEGF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VEGF不能反映妊娠结局。结论卵泡液中的VEGF通过负反馈机制以及与酪氨酸受体结合,介导一氧化氮释放,使VEGF浓度增加;结合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值、雌激素水平以及卵泡液中VEGF能够预测卵巢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