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从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出现骨折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进行研究,再次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记录患者再次术前、术后自理生活能力评估(ADL)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再次PKP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再次术后24 h、3个月的ADL和VAS评分较之再次术前差异均显著,(均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出现骨折的患者再次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显著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有患者均利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2.0年,平均1.3年,失访1例1椎,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VAS评分从术前(8.07±0.76)分至术后第1天(3.20±0.80)分,术后1个月(2.77±0.83)分,随访期末(1.95±0.64)分(P〈0.05)。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脊柱后凸角显著降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明显增加,但实验组效果明显更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较少,且服用药物明显较少。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不错,且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球囊扩张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6例共8个椎体的压缩性骨折,均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前术后行VAS评分,测量手术前后各病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均安全完成手术,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为50m in;失血每例约为5~10m l;平均每个椎体注入PMMA4.6m l,术前的VAS评分平均为8.0分,术后第1天平均为3.3分,术后1周为2.8分,术后1个月平均2.6分,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骨折椎体前缘的平均高度为16.05mm,术后为21.02mm(P<0.01);术前骨折椎体中线的平均高度为13.73mm,术后为18.33mm(P<0.01);术前骨折椎体后缘的平均高度为22.7mm,术后为25.30mm(P>0.05)。术后CR、CT检查发现椎间隙骨水泥渗漏2例,无临床症状。结论应用球囊扩张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较安全,近期疗效较好,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椎体新鲜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共78例96节骨质疏松性、肿瘤性椎体新鲜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单侧经椎弓根入路单球囊58例69节椎体,双侧经椎弓根入路20例27节椎体,其中肿瘤病椎2例4节椎体,采用单球囊或双球囊扩张器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术后2周、2年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Cobb角.结果 经2周~2年随访,单侧组及双侧组术后2周及术后2年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减少(P<0.05).术后2周、后2年后凸Cobb角恢复率单侧组分别为51.2%、44.5%;双侧组为53.2%、47.8%.术后2周、2年椎高恢复率单侧组分别为47.2%、44.5%;双侧组分别为51.3%、47.2%.术后2周、2年VAS评分、后凸Cobb角及椎高恢复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后2年较术后2周骨折均能恢复伤椎体高度、纠正后凸Cobb角并缓解疼痛.术后针对骨质疏松症、肿瘤的病因治疗可提高疗效.结论 采用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肿瘤性椎体新鲜性压缩性骨折均能恢复伤椎体高度、纠正后凸Cobb角并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李鹏  陈是煌  郭志宏 《江苏医药》2012,38(8):960-961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9月,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20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椎体高度、局部Cobb角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VAS评分由术前(8.0±0.9)分降至术后(2.8±1.4)分,椎体前缘高度提高,Cobb角改善.结论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并对30例患者术后应用国际通用疼痛目测分级评分法(VAS)进行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缓解明显29例,缓解不明显2例。术后2例患者骨水泥渗漏但没有表现任何不适。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0~2.20分,平均2.0分。术后未发生神经根、脊髓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维持椎体稳定性,足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沃晔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425-1426
目的 研究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术中和术后护理对策,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水平.方法 对50例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术前进行健康宣教、体位训练等;术中按标准操作,协助医生按标准流程,完成手术,并严密检测生命体征;术后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功能锻炼,并进行详细的出院宣教.结果 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没有发生护理并发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是患者接受手术、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6例33个伤椎,均经单侧椎弓根置入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然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随访5个月至2.5年,平均1.1年。平均疼痛视觉评分由术前(8.8±0.2)分到术后(2.1±0.2)分和最终随访(2.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12.7±0.4)mm到术后(22.0±0.5)mm和最终随访(21.0±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bb角平均由术前(23.2±0.6)°到术后(11.1±0.4)°和最终随访(11.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5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出现邻近阶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的高度,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明显减少骨水泥的渗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联合即时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96例(126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X线透视辅助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评价术后3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结果 96例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percutaneons kyphoplasty)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OVCF,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本院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37例56椎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术前和预后的疼痛得分(VAS,visual analog scale)、椎体高度、Cobbs角大小及术后并发症评价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患者术后VAS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椎体或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末次随访侧位X线片测得骨折椎体前、中部的高度恢复为原椎体高度的(72.34±19.36)%、(76.21±20.04)%,较术前(55.26±18.64)%、(57.17±19.13)%显著升高(P<0.05),骨折复位良好;Cobb角较术前23.1°±4.7°显著降低(P<0.05),骨折处脊柱后凸明显得到矫正;患者完成6~24个月随访,无感染、骨水泥渗漏、椎管狭窄加重、循环及呼吸系统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可明显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和形态,且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显著,临床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10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48例,患者均经进行双光子骨密度测定、磁共振显影、术前X线、CT/MRI等临床影像学检测进行病症诊断。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经皮穿刺双侧(或单侧)椎弓根入路,在X线透视注射骨水泥。术后观察X线下患者椎体高度变化,采用视觉模式数字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衡量评价。结果:术后随访48例患者病椎椎体高度均无再塌陷或高度丢失。术后3 d内,患者胸、腰背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无症状加重者,且未出现脊神经损伤症状,患者中4例出现骨水泥于椎体前方少量外溢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前后VAS分别为(8.75±0.77)分及(2.31±1.32)分,P〈0.01;伤椎体高度分别为(14.4±3.1)mm及(24.8±2.7)mm,P〈0.01。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技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PKP组),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SF-36量表行疼痛评分及健康状况评分,并观察患者椎体后凸角度、椎体压缩率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SF-36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凸角度、椎体压缩率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VAS评分、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及PKP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椎体复位,PKP较PVP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椎体成形术组和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感染、血肿、神经根损伤及相邻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1年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微创特点.PKP可有效纠正后凸畸形、大大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较PVP安全性高,但费用较高;PVP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廉,但骨水泥渗漏率相对较高.临床上应结合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4例经PKP治疗的OVCF患者的143个椎体。根据患者病程及MRI的T1、T2信号强度分为陈旧组与新鲜组。新鲜组共62例71个椎体,男11例,女51例,年龄(70.21±8.05)岁;陈旧组共42例72个椎体,男4例,女38例,年龄(70.05±5.17)岁。所有患者均在G臂透视下完成手术。记录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椎体前缘高度、矢状位后凸Cobb角、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相关并发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两组104例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0例:新鲜组9例,其中椎间隙渗漏4例,椎旁渗漏5例;陈旧组1例,为椎间隙渗漏。术后1年相邻椎体骨折,新鲜组1例,陈旧组5例,椎体前缘高度压缩范围均小于10%,经保守治疗治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5)。新鲜组手术时间短于陈旧组[(44.24±17.32)min比(56.12±30.05)min,t=-2.552,P<0.05];新鲜组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多于陈旧组[(3.90±1.07)ml比(3.53±0.9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2,P<0.05)。随访13~15个月,两组术后VAS评分、ODI、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改善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 025.591、7 257.375、5 638.076、1 548.607,均P<0.05);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改善情况在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65.683、31.669,均P<0.05);两组VAS评分、ODI在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041、0.892,均P>0.05)。结论 新鲜组与陈旧组OVCF在PKP术后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术后1年相邻椎体骨折、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方面,新鲜组优于陈旧组,但骨水泥渗漏率高于陈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2011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d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7±1.1)分,术后评分为(2.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角度增加及Cobb角恢复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骨水泥渗漏4例4个椎体。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迅速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骨水泥的分布形态对病人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就诊的109例OVCF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椎体内骨水泥是否发生偏侧分为中位组68例,偏侧组41例.对比两组术前的临床资料;统计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期的手术效果指标及术后骨水泥渗漏率、再次骨折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Cobb角、骨折椎体的前后缘高度比(AH/PH)及骨密度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后凸Cobb角及手术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3月VAS评分、ODI、后凸Cobb角及AH/PH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中位组ODI[(24.09±4.26)%比(26.96±3.92)%]、后凸Cobb角[(19.57±4.01)°比(21.65±3.76)°]改善均优于偏侧组(P<0.05);中位组骨水泥渗透率(5.88%比21.95%)及再次骨折发生率(2.94%比17.07%)均明显低于偏侧组(P<0.05);骨水泥分布形态及骨水泥渗漏率均是影响OVCF病人PKP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KP术后骨水泥的分布形态影响OVCF病人预后效果,其偏侧可增加病人骨水泥渗漏及再次骨折的几率,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使骨水泥中位分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球囊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s,OVCF)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7月解放军180医院73例多节段OVCF患者,其中2节段OVCF 60例,3节段OVCF 13例,共159节椎体。对新鲜骨折椎体行PKP治疗。术前术后采取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采用椎体压缩程度、椎体高度恢复程度、术后1年后凸丢失程度等指标评估影像学疗效。所有患者术后行CT平扫,了解骨水泥分布及渗漏情况。结果临床症状缓解率达到95.89%(70/73),术后CT扫描显示总渗漏发生率为31.51%。术后1周、1年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1年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后1周降低(P<0.01)。结论 PKP是治疗多节段OVCF的有效手段,能够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但存在较高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和远期再次骨折的风险,需要抗骨质疏松药物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治疗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连云港市中医院及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PKP治疗的OVCFs 183例(225个椎体),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裂隙组(伴椎体内裂隙样变)44例(53个椎体)和无裂隙组(不伴椎体内裂隙样变)139例(172个椎体)。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椎体分布,骨水泥注入量、渗透率、渗漏类型,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DOI),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裂隙组、无裂隙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4、42 min,无明显差异。2裂隙组骨折椎体集中分布在T11-L2,无裂隙组骨折椎体主要分布在T7-9及T11-L5。3裂隙组、无裂隙组平均骨水泥注入量为4.3、4.5 ml,骨水泥渗漏率为45.3%、4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裂隙组骨水泥主要向椎体周围渗漏,无裂隙组骨水泥主要沿血管渗漏。4两组术后骨折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恢复(P〈0.01),裂隙组较无裂隙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明显(P〈0.01)。5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和DOI均低于术前(P〈0.01),两组间VAS评分和D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除骨水泥渗漏外,无裂隙组发生血压下降3例,裂隙组发生不典型肺栓塞1例,两组均发生术后邻椎骨折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采用PKP治疗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OVCFs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