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永香  岳修勤 《中国医药》2012,7(11):1424-1425
目的 观察地佐辛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8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静脉注射地佐辛注射液0.1 mg/kg,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药物维持麻醉.结果 观察组全身麻醉苏醒期Ramsay镇静评分1分的发生率在5、10、20、30 min分别为2.5%(1例)、5.0%(2例)、5.0%(2例)、7.5%(3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5例)、20.0%(8例)、30.0%(12例)、32.5%(13例),2、3、4分相同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组患者的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可有效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兴奋躁动的发生,采用0.1 mg/kg剂量时苏醒质量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王建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4):2167-2168
目的探讨麻醉前后尿管留置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于麻醉前给予尿管留置,而观察组患者50例,则于麻醉诱导后行尿管留置;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躁动评级及尿管拔除率等。结果对照组患者苏醒躁动评级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尿管拔除率分别为4.0%(2/50)、12.0%(6/50);观察组患者尿管拔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麻醉前尿管留置,麻醉后尿管留置可导致苏醒期不能控制躁动,严重影响苏醒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围苏醒期出现谵妄的诱发因素、产生机制、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研究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围苏醒期出现谵妄的临床资料,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谵妄的易感因素为术前存在系统性疾病、情绪上存在焦虑和脑缺氧;诱发因素为麻醉深度控制不当、术中因各种因素造成的缺血、缺氧、部分药物使用过量或不足;结论术前加强访视,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加强心理护理;术中确保输液通道畅通并积极准备抢救药品;完善麻醉管理,消除诱发因素;明确诊断后及时规则使用氟哌利多;防止意外伤害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3种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麻醉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选择6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年龄40~60岁,体质量45~70kg,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肠、肝胆、乳腺、甲状腺或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S组(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组)、P组(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组)及SP组(七氟烷、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组)各22例。三组患者均以脑电双频指数值等于60为时间起点记录此刻至患者睁眼及拔管的时间:用激越严重性量表(OAAS)对患者进行苏醒质量评分:观察并记录患者苏醒时的并发症如术后恶心呕吐(PONV)、苏醒期躁动(EA)、嗜睡等发生情况。结果SP组患者睁眼及拔管时间均较S、P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组OAAS评分在睁眼时及拔管时较SP组高,但三组各时点0A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EA及PONV发生率较P、SP组明显增高:而P组术后嗜睡发生率较S、SP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1例患者发生术中知晓,但三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患者EA、PONV、术后嗜睡较单独使用七氟烷或异丙酚发生更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对减轻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时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麻醉复苏室(PACU)2013年5~10月收治的全身麻醉术后气管插管且自主呼吸未恢复的高血压复苏患者4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滴鼻,对照组患者采用硝酸甘油滴鼻。观察两组患者从入PACU到拔管后15 min各时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拔管时,拔管后5、15 min 的HR、MAP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可有效抑制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时的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158-160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高龄患者腹部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实施腹部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分为Ⅰ组与Ⅱ组,Ⅰ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Ⅱ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对其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麻醉后PETCO_2、MAP、RR指标变化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麻醉后MAP、HR、RR、SPO_2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Ⅱ组患者谵妄发生率24.00%明显高于Ⅰ组患者谵妄发生率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Ⅰ组患者拔管时间、手术时间与苏醒时间均低于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有效的降低高龄患者腹部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保证高龄患者的手术质量,缩短拔管时间、手术时间与苏醒时间,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全麻术后苏醒患者转回病房途中的安全护理.方法 对2012年3-5月收治的948例全麻术后苏醒患者通过转送前、转送途中及转送后3个方面进行护理.结果 948例患者病情平稳,均安全返回原病房或重症监护病房(ICU).结论 麻醉苏醒后患者能否被安全转送回病房,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危,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emergence agitation, EA)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800例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以是否发生躁动为依据分为躁动组、非躁动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EA发生率为6.25%。躁动组与非躁动组在糖尿病、导尿管留置、麻醉诱导后导尿管留置、全身麻醉方式、手术类型、术后贫血、术后疼痛、术后镇痛、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导尿管留置、手术类型、全身麻醉方式和术后疼痛为全身麻醉患者E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P<0.01),而术后镇痛为保护因素(P<0.01)。结论影响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因素较多,需采取针对性、全面干预措施预防EA发生。  相似文献   

9.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本院42例全身麻醉施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患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2例患儿描绘评分法评分结果为,1分2例,2分31例,3分8例,4分1例。显示无痛12例,轻度不适疼痛21例,中度疼痛8例,剧烈疼痛1例。结论: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不仅要全面掌握小儿生理解剖及麻醉用药的特殊性,更要加强小儿护理和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 Dex)在下腹部手术全麻患者苏醒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全麻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76例依据临床麻醉方式分为A组19例、B组19例、C组20例和D组18例,A组不给予Dex,B、C、D组分别给予Dex 0.3、0.5、1.0μg/kg。观察4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SpO2)情况,比较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D组心率、血压及SpO2均低于A组,Ramsay评分高于A组,SAS和VRS评分均低于A组(P<0.05);D组心动过缓和苏醒延迟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中、高剂量Dex均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采用0.5 μg/kg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七氟烷具有无刺激性气味、诱导迅速及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等特点,是最常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剂之一,但七氟烷麻醉后导致的小儿苏醒期谵妄(Emergence delirium, ED)是术后管理的难题。七氟烷全麻后ED的发病机制复杂,其确切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为了解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后ED出现的原因,本文针对近年来七氟烷相关的小儿ED发病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上预防与治疗小儿七氟烷麻醉后E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毕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泊酚对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三组(A组丙泊酚0.6mg/kg,B组丙泊酚0.8 mg/kg,C组丙泊酚1.0 mg/kg);术终根据不同分组给患者静脉注射相应剂量的丙泊酚,比较三组患者麻醉苏醒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麻醉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睁眼时间与神志恢复时间A组低于C组(P<0.05).结论 术毕单次应用0.8 mg/kg的丙泊酚可提高患者舒适度,不会延长清醒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风险因素,探讨应对措施。方法选择1126例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进行诊断,计算躁动的发生率,同时分析风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6.93%(78/1126),糖尿病史、导尿术、吸入麻醉、手术时间延长均为造成躁动的风险因素。结论了解苏醒期躁动的风险因素,并高度重视,及时诊断躁动的发生,积极采用沟通、重复镇静等方式应对,是降低躁动发生率,减少坠床、窒息等护理事故,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徐信红 《黑龙江医药》2010,23(2):304-304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全身麻醉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全麻结束后,麻醉对病人的影响并未全部消除,一些保护性反射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全麻也有一些并发症易在苏醒期发生。因此,苏醒期要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患者在苏醒过程中随时可出现呼吸、循环、代谢等方面的异常。我院于2007年7月-2009年6月,对268例全麻患者苏醒期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为临床麻醉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躁动严重时可造成患者自身的意外伤害,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合理地预防以减少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是麻醉管理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旨在比较临床常用剂量的地佐辛和芬太尼预防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腹部手术患者应用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出110例样本,均是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分别是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试验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HR、DBP、SBP、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应用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能明显地减轻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同时还有助于减少其他不良事件、稳定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期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全身麻醉术后的老年患者,在护理期间通过分析总结并结合临床实践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准备必备的急救器材、维持呼吸通畅、防止患者躁动发生、防止意外伤害、维持患者体温恒定、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血糖水平的变化、对于患者用药情况进行严格检查。结果通过对60例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并制定出恰当的护理方法,患者均顺利度过了苏醒期。结论对于处于全身麻醉后苏醒期的老年患者采取结合临床实际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顺利苏醒至关重要,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尽快的恢复意识及避免意外的发生。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临床研究观察氟比洛芬酯应用于预防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择期行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和小儿疝气小儿精索鞘膜积液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于手术开始前15 mim与手术结束前15 mim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对照组于手术开始前15 mim与手术结束前15 mim静脉注射生理水2 mL,观察两组患儿在各观察点的躁动评分,以及各观察点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拔管与苏醒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各观察点的躁动评分以及心率、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预防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烦躁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9.
赵欣  姚瑶  冯丹丹  李淼 《中国医药》2013,8(2):268-269
目的观察曲马多防治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将60例全身麻醉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患者术毕缝皮前静脉用药,曲马多组给予曲马多100mg,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液2ml。观察心率、血压、躁动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曲马多组与对照组中无或轻度躁动的发生率分别为70.0%(21/30)、26.7%(8/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躁动的发生率分别为30.0%(9/30)、63.3%(1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拔管后10min曲马多组躁动明显减少。曲马多组与对照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6.7%(2/30)和10.0%(3/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低氧血症、嗜睡、呼吸抑制、喉痉挛、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结论曲马多可有效防治全身麻醉苏醒期间患者的躁动,应加强相应的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躁动发生情况,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行外科手术患者338例,术后均采取Riker镇静、躁动评分表(SAS)对躁动情况进行评分,观察记录其调查结果。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发生躁动24例(7.1%),无躁动314例(92.9%);两者在自身合并糖尿病、留置导尿管及年龄方面差别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无躁动组比较,躁动组患者静吸复合麻醉、乳腺手术、泌尿外科手术所占比例高,烧伤整形手术及妇科手术所占比例低,手术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吸复合麻醉、泌尿外科手术、乳腺手术、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留置导尿管等可能是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针对性的加以预防,尽可能减少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