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前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超观察68例88条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浅深静脉、穿静脉的二维、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的特点。结果:68例88条大隐静脉曲张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22条,占25%,伴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6条,占75%,伴穿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5条,占17%,发生深静脉血栓4条,占4.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检查能够方便准确评价下肢深静脉、浅静脉、穿静脉的血流及瓣膜功能情况,对术前明确病因、确定手术方案、评估疗效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喉罩全麻下大隐静脉微创剥脱高频消融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03例,回顾性分析其进行手术治疗及护理情况。结果20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喉罩全麻下大隐静脉微创剥脱高频消融术治疗后,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随访也无局部静脉曲张复发。结论采用喉罩全麻下大隐静脉微创剥脱高频消融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效果显著,病人舒适度提高,完善的护理是下肢静脉曲张手术顺利实施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3例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对大隐静脉术后发生LDVT 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发生术后LDVT的原因和治疗效果。结论:总结评估大隐静脉曲张术前危险因素、手术规范操作、降低术后L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患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98例患者(共110条肢体)在术前行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 110条肢体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62.7%,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占28.2%,深静脉血栓后遗症Ⅱb或Ⅲ型占5.5%,先天性静脉畸形占3.6%.结论 下肢深静脉造影能动态、直观、系统地观察下肢静脉系统的形态与功能,是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下肢深静脉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超检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状况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彩声对我院收治的87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26条患肢)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流状况检测,观察管腔形态、管壁回声、管腔内血流充盈状况、有无血栓形成,并测量管腔内径及静脉管壁、瓣膜厚度。结果本组126条患肢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而深静脉血流正常30条,占总数的23.81%。其余96条患肢均并发有血流或瓣膜异常,其中伴交通支静脉瓣功能不全29条,占总数的23.02%;伴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4条,占总数的66.67%;伴深静脉血栓6条,占总数的4.76%。所有患肢都存在静脉反流,股浅静脉瓣反流速度显著快于隐-股静脉瓣、腘浅静脉瓣、小腿交通静脉瓣(分别t=6.2576、8.3126、10.7914,均P0.01),股浅静脉瓣反流时间也显著长于隐-股静脉瓣、腘浅静脉瓣、小腿交通静脉瓣(分别t=11.0147、13.0900、15.2640,均P0.01)。结论大隐静脉曲张的下肢深静脉状况复杂,而彩超可以迅速、直观、准确的反映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流状况及瓣膜功能,对于检测病变性质、选择手术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方法 回顾分析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术后彩超检查显示大隐静脉主干内无血流信号,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访6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 该方法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对于并发症,应认真对待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药物与人》2013,(10):45
编辑同志:我父亲今年70岁了,年轻时干重活落下小腿静脉曲张的毛病,现在情况严重起来,出现了皮肤溃疡,听说开刀要"剥皮抽筋",想打听一下,有没有创伤小一点的办法?广西苍平赵恒赵读者:在下肢静脉曲张中,90%以上是大隐静脉曲张。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疾病,长期站立工作,特别是重体力劳动,是该病的诱因。大隐静脉曲张发病机理是大隐静脉瓣膜处瘤样扩张,使下肢浅静脉与深静脉汇合处的瓣膜失去"单向阀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大隐静脉曲张EVLT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操对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科100例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进行大隐静脉曲张EVLT术后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按照功能锻炼操进行功能锻炼,比较2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功能障碍率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随访1月,康复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功能障碍率分别为2.5%及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及20%(P<0.05)。康复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1月时生活能力评分达100分的比例分别为87.5%和77.5%,康复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锻炼操可避免大隐静脉曲张EVLT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患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98例患者(共110条肢体)在术前行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110条肢体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62.7%,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占28.2%,深静脉血栓后遗症Ⅱb或Ⅲ型占5.5%,先天性静脉畸形占3.6%。结论下肢深静脉造影能动态、直观、系统地观察下肢静脉系统的形态与功能,是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下肢深静脉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治疗术(EVLT)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行EVLT联合高位结扎治疗的140例(186条)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一次治愈率96.24%(179/186).7条肢体术后仍有少量曲张静脉存在.18例大隐静脉主干部位曲张静脉烧灼处局部出现条索状硬结、疼痛;24例发生皮下片状淤血;12例出现局部皮肤麻木;5例皮肤灼伤.随访2~12个月,全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下肢深静脉损伤发生.结论 EVLT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效果确切,创伤小.  相似文献   

11.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采用腔内激光治疗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218例(266条患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切口全部一期愈合,下肢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全部病例患肢胀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皮肤色素沉着明显好转.合并肢体溃疡患者于术后2~6个月溃疡基本愈合.1例静脉曲张消除不完全.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结论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周婷 《中国卫生产业》2011,(21):125-126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系指仅涉及下肢浅静脉者,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病变的浅静脉表现为伸长、扩张和蜿蜒屈曲,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和体力劳动的人群。近年来,随着双功彩超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诊断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和鉴别是否同时存在深静脉病变,都有较高的准确率。同时,随着材料科学和分子科学的进展,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 2 0 0 3年 6~ 12月应用DIOMD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30例 32条肢体。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30例中 ,男 18例 ,女 12例。年龄 38~ 89岁 ,平均年龄 5 8岁。病程 3~ 4 0年 ,平均 2 5年。其中有 2例为双下肢。其中 1例经硬化剂治疗 ;1例于 2 0年前双下肢已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1 2 临床表现和诊断 本组患者均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 ,有不同程度色素沉着 2 5条肢体 ,轻中度肿胀者 10条肢体 ,小腿溃疡 2例。术前均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及多普勒彩超检查。诊断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10例 12条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下,微创刨削抽吸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30例(40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深静脉造影。全部病例首先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经用充盈液扩张皮下浅筋膜层,通过2个小切口分别放置关节镜与刨削系统,对曲张成团的浅静脉刨削抽吸清除。结果术后40条患肢主要症状消失,皮肤营养明显改善,慢性溃疡在术后3~6周愈合。术后出现皮下血肿、局部轻度硬肿等不良反应,经处理后短期内消失。结论关节镜下微创刨削清除下肢浅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种手术方法联合微创化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采用大隐静脉腔内激光、电凝、点式切口剥脱,部分联合深静脉瓣膜修补、腔镜小腿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腘静脉外肌腱代瓣术联合微创化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7 a,9例浅静脉曲张5 a内复发(占3.2%),局部注射硬化剂1~2次消失.结论 采用联合术式微创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疾病具有微创、恢复快、效果可靠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6.
久站者要防下肢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大腿内侧的大隐静脉和小腿后外侧的小隐静脉。大腿部的大隐静脉曲张多见于男性,小腿部的小隐静脉曲张则多见于女性。下肢静脉曲张开始患上时可以没有什么感觉,只是腿上静脉外观蜿蜒、屈曲、伸长突出,当站立过久时,会感到下肢沉重、发胀、麻木,并且多在下午时发现小腿下端、踝关节出现水肿,  相似文献   

17.
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疾病,教师、营业员等长期站立工作的人患病率较高。静脉曲张轻者会感到小腿酸胀不适,严重者甚至会患脚踝溃疡。由于长时间站立,重力的作用导致下肢静脉压增高,下肢浅静脉与深静脉汇合处的瓣膜失去单向阀门的作用,造成下肢血液回流障碍、静脉血液倒流、大隐静脉瘀血,使静脉迂曲、扩张。  相似文献   

18.
下肢静脉曲张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大隐静脉汇入深静脉处的瓣膜关闭不全,导致血液倒流,使得静脉压力增加,日积月累后引起静脉扩张扭曲,称为静脉曲张。在人群中发病率在7%左右。一般位置低的地方容易先发生静脉曲张,如小腿。静脉曲张可以在发病数年,甚至十多年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仅是在下肢皮肤表面出现蓝色扭曲的静脉突起,影响美观。因此,积极求医者多是女性,男性患者大都认为无伤大雅而不去治疗。但是这不代表静脉曲张没有危害。当病情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治疗体会。方法38例患者(共52条惠肢)均进行手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然后对小腿严重屈曲成团的静脉进行泡沫硬化剂治疗。结果38例患者(52条患肢)均获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出现轻度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1例,后经抗凝等治疗痊愈。后期治疗病例中未见该类并发症。随访6~24个月未见患肢静脉曲张复发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采用大隐静脉近端高位结扎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大隐静脉属支的联合方法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一种微创、美观、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清国 《职业与健康》2005,21(8):1266-1267
目的了解彩超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在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80例大隐静脉曲张的病人,进行检查.结果有152例病人合并深静脉瓣关闭不全,占84.44%,其中10例为深静脉血栓继发性深静脉瓣关闭不全,1例为布-加氏综合征继发性深静脉关闭不全.结论彩超检查大隐静脉曲张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为临床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