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产科收治的192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6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产妇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DVT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2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育龄妇女中妊娠妇女较非妊娠妇女DVT的发生率约高5倍,已成为剖宫产术后产褥期妇女并发症之一,并越来越受广泛关注,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VT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院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并发DVT24例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范化优质护理措施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对剖宫产分娩的378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90例产妇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890例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宣教取得产妇配合,术后早期进行肢体被动和主动活动等规范化优质护理。结果:对照组发生DVT18例,发生率为0.95%,观察组发生DVT3例,发生率为0.16%,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进行规范化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9月聊城市高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剖宫产产妇396例纳入观察组,采用围产期护理干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强干预。另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择期剖宫产产妇87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下肢症状发生情况、术后肝素用药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症状发生率、术后肝素应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围产期护理干预,可降低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周俊俊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777-477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剖宫产术后有深静脉血栓(DVT)的高风险患者6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剖宫产术后24h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2500U,1~2次/日,连续3日;对照组不用。比较两组DVT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5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王晓敏 《中国保健》2008,16(10):309-3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静脉血栓栓塞(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为0.5‰~7‰.由于血栓形成可引起肺栓塞及下肢功能障碍,现已成为妊娠期及产褥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2000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流程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20例行剖宫产的高危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纽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定了预防产妇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流程,从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加强身心健康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DVT的临床发生率。结果:实验组DVT发生率为1.7%,对照组为5.0%。两组DVT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深静脉血栓采取护理流程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降低高危产妇剖宫产后DVT的发生率,有效的预防了产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当前,产科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妊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粘度的孕妇又是剖产的指征之一。因此,术后对产妇加强下肢功能锻炼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为此,本院对剖宫产术产妇亦重视下肢功能锻炼,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围产期护理方式。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5月9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剖宫产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的平均时间、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配合度;护理前后产妇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剖宫产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的平均时间、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配合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产妇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提高产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和护理配合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减轻不良情绪,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徐肖珍 《医疗装备》2020,(5):182-183
目的探讨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7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的9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踝泵运动,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APTT与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能有效改善剖宫产产妇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降低下肢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加压治疗仪和医用弹力袜分别结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及对产妇下肢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产妇术后均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采用医用弹力袜,观察组采用加压治疗仪,两组产妇均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下肢疼痛程度,术前和术后7 d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术后3、7、14 d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产妇下肢静脉平均流速和下肢胫后静脉平均流速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产妇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产妇下肢DVT和下肢肿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于医用弹...  相似文献   

12.
杨钧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1541-1542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D-二聚体检测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6年收治的9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D-二聚体检测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水平及血常规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D-二聚体、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可明显降低产妇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统计55%发生于分娩或手术后3周内^[1],术后一旦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严重者还会致残,甚至发生肺梗塞而危及生命。因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越来越受到妇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视。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共实施刮宫产术6667例,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联用齐征与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rrjk》2017,(8)
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剖宫产术产妇,按随机盲选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9例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在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三项指标发生率上,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起到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并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基于Delphi法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监测及功能锻炼方案,初步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初步确定下肢深静脉血栓监测及功能锻炼项目清单.采用Delphi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确定康复锻炼方案.选择242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21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对患者的危害。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6例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包括心理疏导、患肢护理、加强病情的观察、合理饮食,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6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实施全面有效地护理,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探讨预防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的产妇50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自然分娩的产妇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实验组10例,占20.00%;对照组3例,占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无一例合并肺栓塞。结论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且以髂总静脉血栓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8.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苑 《现代医院》2010,10(2):92-94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2009年收治的169例骨科术后发生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评估,以此指导护理人员制定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69例患者术后发生DVT80例(47.34%),年龄、BMI、抗凝药使用情况及术后双下肢功能锻炼是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产后和妇产科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高龄孕产妇的增多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的发生逐渐增多。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共行剖宫产术2686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于剖宫产术后产妇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高危(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产妇2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5例,其中对照组术后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治疗组产妇的术后双下肢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下肢肿胀指数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双下肢DVT发生,有效改善下肢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