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粉防己碱对小鼠吗啡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研究钙拮抗剂粉防己碱对小鼠吗啡奖赏效应的影响 .实验采用有倾向性程序 .吗啡 ( 5mg· kg-1,sc,每日 1次 ,5d)引起小鼠显著的位置偏爱效应 .在训练阶段每天 sc吗啡前 30 min预先给予粉防己碱 ( 1 0 ,2 0和 40 mg·kg-1,ip)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吗啡引起的小鼠位置偏爱效应 .而粉防己碱 ( 1 0 ,2 0和 40 mg· kg-1,ip)只在测试前 30 min给药 1次 ,不影响吗啡已形成的小鼠位置偏爱 .结果说明粉防己碱能有效地抑制吗啡偏爱效应的获得 ,但不影响其表达 .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药青风藤及其有效成分青藤碱对吗啡诱导的小鼠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及其与中枢cAMP水平的关系。方法 连续给予吗啡(9mg/kg ,1次/d ,sc) 5d ,引起小鼠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用两种方式给予青风藤醇提液(5 ,10g/kg ,ig)和青藤碱(60mg/kg ,ig) ,即在训练阶段每天sc吗啡前4 5min给予和在d6测定位置偏爱前4 5min仅给药一次。大脑皮层cAMP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 吗啡对照组小鼠在伴药箱中停留的时间明显延长,小鼠脑组织的cAMP水平亦显著升高。青风藤或青藤碱连续用药可显著抑制吗啡引起的小鼠位置偏爱的形成,对小鼠已形成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脑内cAMP含量。结论 青风藤及青藤碱能消除吗啡产生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其作用机制与降低中枢cAM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青风藤及其有效成分青藤碱对吗啡诱导的小鼠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及其与中枢cAMP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给予吗啡 (9mg/kg, 1次/d,sc) 5d,引起小鼠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用两种方式给予青风藤醇提液(5,10g/kg, ig)和青藤碱 (60mg/kg, ig) ,即在训练阶段每天sc吗啡前 45min给予和在d 6测定位置偏爱前45min仅给药一次.大脑皮层cAMP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结果吗啡对照组小鼠在伴药箱中停留的时间明显延长, 小鼠脑组织的cAMP水平亦显著升高. 青风藤或青藤碱连续用药可显著抑制吗啡引起的小鼠位置偏爱的形成,对小鼠已形成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脑内cAMP含量.结论青风藤及青藤碱能消除吗啡产生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其作用机制与降低中枢cAM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钩藤碱对大鼠苯丙胺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钩藤碱对大鼠苯丙胺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及钩藤碱的奖赏效应或厌恶效应.方法:连续给予苯丙胺(2 mg/kg,sc,每日1次)4 d,引起大鼠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建立苯丙胺位置偏爱模型.钩藤碱低、中、高剂量(10、20、60 mg/kg) 苯丙胺组在训练阶段第2天sc苯丙胺12 h后分别按剂量ip给予钩藤碱,氯胺酮 苯丙胺组在训练阶段第3天sc苯丙胺之前15 min给予氯胺酮(15 mg/kg,ip),均连续3 d.钩藤碱 生理盐水组连续给予钩藤碱(60 mg/kg,ip,每日1次)4 d.结果:钩藤碱各剂量组和阳性药氯胺酮组大鼠在伴药箱的逗留时间均明显缩短,钩藤碱三剂量组随剂量的增加其作用相应增强.钩藤碱 生理盐水组大鼠不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结论:预先给予钩藤碱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苯丙胺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而钩藤碱本身未显示精神依赖性潜力.  相似文献   

5.
青藤碱对小鼠吗啡的精神依赖以及cAMP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中药单体成分青藤碱 (sinomenine ,Sin)对吗啡诱导的小鼠精神依赖及其中枢cAMP水平的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有倾向性程序引起小鼠显著的位置偏爱效应 ,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观察ipSin 10、30、6 0mg·kg-1对小鼠吗啡奖赏效应的影响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脑中cAMP含量。结果 Sin可剂量依赖性地缩短小鼠在吗啡伴药箱的时间 ,对吗啡慢性作用引起的小鼠脑内cAMP含量增加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Sin能减弱小鼠对吗啡的精神依赖 ,降低中枢cAMP水平 ,且其本身未显示精神依赖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奥丹西隆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5 -HT3 型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奥丹西隆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效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吗啡CPP模型 ,观察奥丹西隆对CPP的影响。结果 :吗啡 (5mg·kg-1,sc)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CPP ;测试前 30min注射奥丹西隆 (0 0 1- 1mg·kg-1,sc)不影响小鼠已形成的对吗啡的位置偏爱 ;而训练阶段于每次注射吗啡同时注射奥丹西隆 (0 0 1- 0 1mg·kg-1,ip)可拮抗小鼠对吗啡的CPP效应 ,但较大剂量奥丹西隆 (1mg·kg-1,ip)则不影响其效应 ,而且此剂量单独给药亦表现出自身的CPP潜力。结论 :一定剂量的奥丹西隆可拮抗小鼠对吗啡的偏爱效应的获得 ,但不影响其表达 ,提示该类药物有治疗阿片类依赖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酸枣仁提取物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吗啡(MOR)诱导建立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行为的影响。方法:连续给予吗啡(6mg·kg-1,sc)5d,引起小鼠产生显著的CPP效应,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CPP效应的影响。结果:吗啡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位置偏爱;训练阶段于每次给予吗啡前30min给予酸枣仁醇提物800mg·kg-1可拮抗小鼠对吗啡产生的CPP效应(与吗啡对照组比较P<0.05),但酸枣仁醇提物200和400mg·kg-1不影响其效应(P>0.05);酸枣仁乙酸乙酯提取物13mg·kg-1、20mg·kg-1,正丁醇提取物160mg·kg-1可拮抗小鼠对吗啡产生的CPP效应(P<0.05),但酸枣仁石油醚提取物、乙醚提取物、水提物均不影响其效应(P>0.05)。结论:酸枣仁醇提物及其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诱导小鼠建立的CPP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与睾酮诱导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关系。方法:通过皮下注射睾酮训练小鼠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在注射睾酮前注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和他莫西芬,通过观察睾酮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变化来判断雌激素受体是否在其中起作用。结果:0.5、1、2 mg.kg-1睾酮训练12 d,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条件性位置偏爱。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2 mg.kg-1)或他莫西芬(1 mg.kg-1)可以抑制睾酮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结论:睾酮具有奖赏效应,雌激素受体可能参与睾酮的奖赏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阿片类镇痛药盐酸替利定的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潜力。方法:采用小鼠、大鼠催促戒断试验、大鼠自然戒断试验、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和大鼠药物辨别试验对盐酸替利定进行评价,并与吗啡进行比较。结果:在小鼠、大鼠催促戒断试验中,ig替利定后有不同程度的催促戒断反应。长期给予大剂量的替利定(30d),大鼠体重明显下降(P<0·01)。在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中,替利定表现有明显的强化效应。在大鼠药物辨别试验中,吗啡和替利定(ig)可分别替代2·5mg·kg-1吗啡(sc)的辨别效应,其完全替代的ED50值为8·4mg·kg-1和5·6mg·kg-1。结论:盐酸替利定具有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的潜力,但其产生身体依赖性的潜力比等剂量的吗啡小。  相似文献   

10.
归元片对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戒毒中药归元片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 ,CPP)的影响及其自身是否引起CPP。方法:(1)♂Wistar大鼠sc吗啡(5mg·kg-1)训练7d ,干预组于每次给吗啡前15min注射不同剂量的归元片(12 . 5 - 37 .5mg·kg-1,sc) ,观察其对吗啡CPP效应的干预作用;(2 )♂Wistar大鼠sc归元片(2 5mg·kg-1及5 0mg·kg-1)训练7d ,d8测定大鼠对伴药侧的偏爱效应。结果:(1) 5mg·kg-1吗啡可以诱导大鼠对伴药侧产生显著的CPP ;而两个剂量的归元片均不能使大鼠形成CPP ;(2 ) 2. 5mg·kg-1和37 .5mg·kg-1的归元片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吗啡诱导的CPP的形成。结论:一定剂量的归元片可拮抗大鼠对吗啡偏爱效应的获得,且自身不引起CPP ,提示该药有治疗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青藤碱的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青藤碱是否具有身体依赖性及精神依赖性,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大、小鼠催促戒断模型、大鼠自然戒断模型及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检测青藤碱的药物依赖性.结果:在催促戒断试验中,受试的大、小鼠连续注射青藤碱10天后经纳洛酮催促,均未出现戒断症状及体重下降现象.在大鼠自然戒断试验中,青藤碱低(总给药剂量为1.05 g·kg1)、高(总给药剂量为2.1 g·kg1)两个剂量连续使用28天,停药后大鼠没有出现戒断反应及体重下降现象.在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中,青藤碱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连续用药6天后,小鼠在伴药盒的逗留时间均无明显延长,不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结论:青藤碱不具有身体依赖性及精神依赖性,无成瘾性,使用该药安全性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左旋四氢巴马汀 (1 THP)对可卡因引起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以及自身是否引起条件性位置偏爱。方法 :采用倾向性实验程序 ,(1)♂SD大鼠ip可卡因 (10mg·kg- 1 )训练 8d ,d9测定大鼠对伴药侧的偏爱效应及测试前 30min注射不同剂量的 1 THP(0 6 2 5 - 5mg·kg- 1 )观察其对该效应的影响 ;(2 )测量注射 1 THP2 4h及 4 8h后的作用效应 ;(3)♂SD大鼠ipl-THP(1 2 5mg·kg- 1 及 5mg·kg- 1 )训练 8d ,d9测定大鼠对伴药侧产生的偏爱效应。结果 :10mg·kg- 1 可卡因可以诱导大鼠对伴药盒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测试前分别注射 2 5mg·kg- 1 和 5mg kg- 1 的l-THP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可卡因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表达 ,且 2 5mg·kg- 1 的l-THP 2 4h后效应仍比较显著。两个剂量的l-THP均不能诱导大鼠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结论 :l-THP对可卡因的强化效应有抑制作用 ,且自身不引起条件性位置偏爱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丰富环境对小鼠吗啡成瘾性的影响。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丰富环境组(n=20)和普通环境组(n=20),利用行为敏化和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评价动物的精神依赖性。结果:丰富环境降低小鼠吗啡(10mg·kg-1)行为敏化的形成,阻断吗啡(5mg·kg-1)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建立。结论:丰富环境可能对吗啡的精神依赖性具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苯丙胺致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及偏爱重现实验中纹状体c-fos和p-CREB的表达。方法:采用行为学和免疫组化技术。结果:(1)苯丙胺2·0mg·kg-1可使大鼠产生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氢化可的松10mg·kg-1可使已消失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重现;(2)苯丙胺可引起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纹状体的c-fos和p-CREB的高水平表达;(3)在氢化可的松诱发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重现实验中,氢化可的松组在纹状体有c-fos和p-CREB的高水平表达。结论:c-fos和p-CREB蛋白表达参与了苯丙胺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及重现效应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丹参、黄芪小复方抑制吗啡依赖小鼠复吸行为的药理作用。方法: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方法,建立吗啡精神依赖小鼠复吸模型,给予丹参、黄芪小复方,研究其对吗啡依赖小鼠复吸行为的作用。结果:与吗啡对照组比较,在sc小剂量(3mg·kg-1)吗啡引燃刺激前30min应用丹参、黄芪小复方60、120mg·kg-1急性治疗,可以使小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5);而丹参、黄芪小复方30mg·kg-1急性治疗使小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有一定程度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黄芪小复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吗啡引燃的吗啡依赖小鼠的复吸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以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为模型,探讨咖啡因对阿片类物质奖赏效应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分为四组:吗啡组、吗啡+咖啡因组、咖啡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前三组大鼠隔日分别皮下注射(sc)吗啡(5mg·kg-1)、吗啡+咖啡因(5mg·kg-1+5mg·kg-1)、咖啡因(5mg·kg-1)和生理盐水进行CPP训练。生理盐水组大鼠一直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CPP建立后,比较CPP效应强度。待各组大鼠CPP消退后,均sc咖啡因(5mg.kg-1)观察CPP重现情况。结果:吗啡组、吗啡+咖啡因组、咖啡因组大鼠均形成了CPP。吗啡+咖啡因组大鼠CPP强度最高,但与吗啡组、咖啡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单次sc咖啡因可使咖啡因+吗啡组CPP重现,但没有使吗啡组和咖啡因组大鼠CPP重现。结论:咖啡因与吗啡的奖赏作用可能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单剂量咖啡因给药可使吗啡和咖啡因的混合物形成的CPP重现;实验结果提示阿片类物质中掺杂咖啡因不但是成瘾形成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是诱导复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el)对大鼠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效应表达的影响及此过程中脑内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其磷酸化的变化。方法:(1)大鼠连续6 d给予吗啡(sc,5 mg.kg-1/d)建立CPP模型,于CPP测试前20 min ip Mel(50和25 mg.kg-1),观察Mel对大鼠吗啡诱导的CPP效应表达的影响。(2)大鼠同上建立吗啡CPP模型,d7上、下午,d8上午ip Mel 50 mg.kg-1,共3次,最后一次ip后6 h,采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测定脑内伏隔核、海马内CREB及磷酸化CREB(p-CREB)的免疫阳性反应强度。结果:Mel 50 mg.kg-1可显著翻转大鼠吗啡诱导的CPP评分升高(P<0.01),同时显著降低吗啡诱导的大鼠伏隔核、海马内p-CREB的上调(P<0.01)。结论:Mel抑制大鼠吗啡奖赏效应的表达,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吗啡诱导的伏隔核、海马内p-CREB蛋白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抑制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GLUT)的功能活性对MA精神依赖的影响。方法以囊泡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抑制剂芝加哥天蓝(CSB6B)为工具药脑室注射给药,伴随MA给药;通过小鼠行为敏化试验测定芝加哥天蓝对MA慢性处理致精神依赖形成、转化、表达的影响;通过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测定芝加哥天蓝对MA精神依赖形成的影响。结果 (1)CSB6B(每只7.5μg,25μg)单次及多次脑室注射给药120 min后对大鼠、小鼠的自发活动无明显影响。(2)CSB6B(每只7.5μg,25μg)单次脑室注射给药显著抑制MA(1 mg·kg-1,sc)引起的大鼠、小鼠自发活动增加(P<0.05)。(3)MA(1 mg·kg-1.d-1,sc)慢性处理小鼠7 d,停药5 d,再次给予MA(1 mg·kg-1,sc)建立行为敏化模型;CSB6B(每只7.5μg.d-1)分别形成期伴随MA给药、转化期给药及表达期给药显著抑制MA行为敏化的形成(P<0.05)、转化(P<0.05)和表达(P<0.05)。(4)CSB6B(每只25μg.d-1)伴随MA(1 mg·kg-1.d-1,sc)慢性处理大鼠7 d显著抑制MA致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形成(P<0.05)。结论抑制囊泡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活性显著抑制MA致动物精神依赖形成,提示囊泡谷氨酸转运体可能成为精神依赖防治药物新靶标。  相似文献   

19.
左旋四氢巴马汀对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左旋四氢巴马汀(lTetrahydropalmatine,lTHP)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影响以及自身能否产生CPP效应。方法本实验采用倾向性实验程序,①对♂SD大鼠sc吗啡(5.00mg·kg-1)或生理盐水(NS)训练8d,d9测定大鼠对伴药侧的偏爱效应或测试前40minipNS或不同剂量的lTHP(1.25~5.00mg·kg-1),观察这些预处理对该效应的影响;②测量不同剂量的lTHP(1.25~5.00mg·kg-1)慢性用药(每天1次,ip)对CPP效应消退的影响;③测试ipNS或lTHP(1.25~5.00mg·kg-1)能否诱导大鼠对伴药侧产生偏爱(方法同吗啡)。结果5.00mg·kg-1吗啡诱导大鼠对伴药盒产生明显的CPP;测试前ip2.50mg·kg-1或5.00mg·kg-1的lTHP明显降低吗啡诱导的CPP效应的表达(P<0.05),其慢性给药明显加速吗啡CPP效应的消退;3个剂量的lTHP均不能诱导大鼠形成CPP。结论lTHP能抑制吗啡的奖赏效应,可在吗啡成瘾的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大鼠复吸行为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大鼠复吸行为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 (sc)吗啡 6d建立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模型 ,d7用生理盐水替代吗啡训练大鼠 10d ,以使形成的CPP逐渐消退。单次sc 4mg·kg- 1 吗啡以唤起消退的CPP的恢复。部分大鼠在注射吗啡前 30min分别腹腔注射 (ip)褪黑素 2 0、4 0和 80mg·kg- 1 进行治疗。结果 :与吗啡依赖组相比 ,在sc 4mg·kg- 1 吗啡引燃刺激前 30min应用褪黑素 4 0和 80mg·kg- 1 急性治疗 ,可以使大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5、P <0 0 1) ;而褪黑素 2 0mg·kg- 1 急性治疗亦使大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缩短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褪黑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吗啡引燃的吗啡依赖大鼠的复吸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