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颈内静脉留置静脉导管行胃肠外营养(PN)的护理。方法 对200例病人进行了静脉置管行PN。结果 深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效果好。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行PN的方法,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轻了护士工作量、促进疾病的愈合、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术中留置深静脉导管,不仅能满足术中快速输血、输液的要求,而且可供术后大量输液、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化疗[1].由于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比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故国内外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在临床深静脉导管护理中,发现导管堵塞的频率很高,导致治疗中断[2].  相似文献   

3.
全胃肠外营养(TPN)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TPN导管可供给病人维持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但也成为一条发生感染及其它危险并发症的通道。因此,TPN导管皮肤创面的换药若不妥,可出现局部明显疼痛,红肿,全身寒战、发热,造成败血症,重则危及生命。我们于1990年起采用碘仿纱布对15例TPN导管创面换药,并设对照组观察,收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分组 将本组29例接受TPN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  相似文献   

4.
全胃肠道外营养(TPN)病人,经中心静脉导管输注高浓度糖、脂肪和其他营养溶液往往使发生败血症的危险性增加,因此,进行TPN治疗需要专用的单腔中心静脉通路。本文对多用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TPN治疗的并发症和改变常规更换导管的做法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明锋  金烈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80-1381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7例建立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了解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217例中共发生与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的感染25例(12.5%),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拔管或抗生素从透析导管动静脉端缓慢注入结合尿激酶封管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 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拔管或抗生素从透析导管动静脉端缓慢注入结合尿激酶封管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孟晓静翟颖  闫有梅 《现代护理》2006,12(27):2580-2581
目的探讨为老年胸腔积液病人应用深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特点。方法采用双腔深静脉导管植入胸腔对30例老年胸腔积液病人进行引流治疗,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和护理。结果30例病人均置管成功,取得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论深静脉导管植入胸腔行闭式引流是治疗老年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护理简单易行,病人易耐受,避免了反复胸腔穿刺.有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金凤娟 《天津护理》2008,16(2):122-123
肠外营养(PN)也称全肠外营养(TPN),是短肠综合征、吸收不良以及严重肠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营养治疗同样适用于营养平衡失调或癌症根治术后恢复不良的病人.这些病人在恢复肠内饮食前需要数周或数月的肠外营养,其中有些甚至需要长期进行全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8.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种种优质穿刺测压导管的临床普及,深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插管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深静脉穿刺主要途径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  相似文献   

9.
肠外营养支持程序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外营养支持是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营养途径,经几十年的临床应用证实,它在危重病人治疗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使许多难以救治的病人得以康复和生存。由于肠外营养(TPN)支持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导管感染、发热反应等并发症时有发生。因导管感染与其穿刺口局部清洁消毒程度、无菌技术等操作的严谨性有关,故对TPN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对TPN护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护理工作被动,方法不得当,操作不规范,使护理问题的发生率高达23.3%,影响了TPN的实施效果。对此,  相似文献   

10.
完全胃场外静脉营养(TPN)有助于改善危重及大手术后病人的全身状况,缓解分解代谢,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近年来,随着营养支持研究的发展,全胃肠外静脉营养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许多病人因此而获益。TPN由于它特殊的配方,还有多种成份所带来的相互作用,对TPN输注的监护,使护理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院普外科自1999年6月~2002年8月对62例危重及大手术后病人进行TPN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金如 《护理研究》2004,18(11):2030-2031
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具有方便、快捷、输液速度快,并可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及心功能状态等特点,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但由此引起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给病人带来的威胁已不容忽视。为此我科采取早期的预防和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感染率下降,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普通外科危重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普通外科危重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5年以来147例普通外科危重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腹部手术138例(93.9%),颈部手术9例(6.1%),采用以全胃肠外营养(TPN)为主的阶段性营养支持方法补充营养。深静脉置管方法:经颈内静脉置管132例(89.8%)、腋静脉11例(7.5%)、股静脉4例(2.7%),使用单腔导管127例(86.4%),双腔20例(13.6%),41例(27.9%),放置肠内营养(EN)管。106例(72.1%)为TPN→PN 口服饮食→口服饮食,41例(27.9%)为TPN→PN EN→EN→EN 口服饮食→口服饮食。结果:本组营养支持期间无置管和代谢并发症。142例(96.6%)康复,5例(3.4%)死于原发病。结论:普通外科危重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重要辅助治疗方法,可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术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刘斌 《护理研究》2004,18(7):584-586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术 (PICC)是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 ,将一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 ,能以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 ,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1]。其穿刺点在外周静脉 ,比较直观 ,穿刺成功率高 ,血管选择性较大 ,穿刺点表浅 ,止血较容易 ,创伤小 ,感染机会少 ,置管时不需局部麻醉及缝线固定 ,置管后液体流速不受体位影响[2 ]。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在国外已普遍使用 ,1997年PICC开始进入我国临床应用[3 ,4],逐渐用于长期输液、化疗、家庭病床等病人及早产儿和TPN。现对此综述如下。1 临床应…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双向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用尿激酶双向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2例已确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导管在血栓近端及经足背静脉同时注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并应用肝素、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药物,观察临床症状及深静脉造影等指标了解溶栓效果.结果:本组12例病人痊愈4例(33.3%);显效7例(58.3%);无效1例(8.4%). 结论:采取血栓近侧及远侧同时注射尿激酶进行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局部溶栓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发病时肢体肿胀、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血栓脱落致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疾病,传统的静脉输注溶栓剂及口服抗凝药物的治疗方法,小剂量效果不明显,大剂量又易导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6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采取经导管局部溶栓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任蓓  石泽亚  周晶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84-1286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及个体化阶段性营养组(个体化组)各25例,比较并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个体化组的导管并发症、二重感染、肝功损害、腹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TPN组(P〈0.05);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TPN组(P〈0.05)。【结论】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可以改善SAP病人的营养状况和预后,是治疗SAP较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7.
PICC在临床的应用与管理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目的 探讨PICC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管理。方法 针对临床开展的科学、规范、有序的整体化护理管理下,对115例经重大手术、需要匀速长期补充高渗营养液、以维持术前及术后静脉营养支持病人,采用PICC(周围-中心静脉留置针)。它经过严密无菌操作过程将一种特制导管经过上肢的深静脉植入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并能长时间的保留。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证营养供应,加速病人术后切口愈合及身体康复。结果 其中108例成功的用于TPN(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应用成功率为93.9%。有35例病人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其中严重并发症(细菌感染、异位输液)发生率占2.7%。4例穿刺失败及3例应用失败。结论 病人不同年龄及身体状况、植入导管时间、导管植入时注意事项和在临床上开展科学的、有效的管理都对PICC应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及合理应用胃肠内(Enteral nutrkion,EN)和胃肠外(Parenteml nutrition,PN)或全胃肠外营养(Tto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补充情况,采用EN和PN或TPN两种途径,术前和术后协调互补的方法,观察病人的一般状态,测量病人围手术期的血清蛋白和周围血液总淋巴细胞计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情况。统计学分析应用t检验。结果肠内营养不足时应用肠外营养加强。应用TPN前、后病人的血清蛋白和周围血液总淋巴细胞数分别为:(23、21±2.62)g/L、(27.36±2.95)g/L和(1.32±0.37)×10^9/L、(2.09±0.42)×10^9/L,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TPN后病人的营养状态明显改善。结论围手术期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和护理,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移位胸外侧静脉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s,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因其操作简便,留管时间长,住院和门诊的病人均可应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病人输液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病人。PICC避免了病人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很大程度减轻了病人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PICC有许多优点,但亦存在一些并发症,现报告1例导管移位。  相似文献   

20.
TPN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PN即全胃肠外营养,是指由胃肠外途径(通常由静脉)供给机体足够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达到营养治疗的目的。TPN在外科主要用于胃、肠、肝、胰、胆道术后及肿瘤切除术后,近年来在我科广泛应用。大量临床资料表明,TPN对于加快术后病人和机体恢复、促进伤口愈合、增加病人抵抗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TPN浓度高,对血管刺激性较大,或因穿刺方法不当等原因,最易导致不同程度的静脉炎,现就我科多年来静脉输入TIN治疗并发静脉炎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