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先用过硫酸铵引发苯胺的聚合,然后再将纳米二氧化锰(nm-MnO2)加入过硫酸铵和苯胺的反应体系中。原住制备了导电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PANL/nm-MnO2),并有效地避免了nm-MnO2在苯胺氧化聚合中的消耗。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显示复合材料中nm-MnO2为聚苯胺所包裹。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nm-MnO2的晶型未发生变化,在复合材料中聚苯胺为非晶相结构。  相似文献   

2.
以苯胺和过硫酸胺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聚苯胺/碳化钨(PANI/WC)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体系中碳化钨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聚合条件,并且通过FT-IR、XRD、XPS和DSC-TGA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碳化钨(WC)的加入提高了聚苯胺的电子导电性能,复合材料中聚苯胺组分为无定型, WC的晶型在反应前后并未发生变化,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好并且质子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的MnO2纳米棒,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改性后与苯胺单体在低温下混和,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二氧化锰(PANI-Mn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FESEM、FT-IR、XRD、TG、循环伏安以及恒电流充放电等测试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MnO2纳米棒穿插在聚苯胺纳米线网络中,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的网络结构,随着MnO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比容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m(An)∶m(MnO2)=1∶3、电流密度为1 mA/c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5,27(4):350-353
.论著.日本和中国的慢性病人多方面健康控制点的研究木尾……………田悦子江藤真纪镜森定信等(1:1)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吴一民陈建庭孙炜(1:11)节段性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高斌礼杨勇李昶等(1:14)中国居民饮食因素与胃癌关系的M eta分析…………………………高玉敏王海生高玉芬等(1:18)4-异丙基苯甲醛缩胺基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杨慧布仁高乌恩等(1:22)…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可溶性的聚苯胺/聚乙烯醇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体系中聚苯胺的含量、反应时间、温度及酸浓度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聚合反应条件,并且通过红外、紫外、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锰(nm-MnO2),并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在苯胺/nm-MnO2的盐酸反应体系中,nm-MnO2可以使苯胺氧化聚合。在一定的nm-MnO2用量下,聚苯胺的产率随苯胺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nm-MnO2在产物中的含量也随之下降,且含量很低。在苯胺:/nm-MnO2/过硫酸铵的反应体系中,研究了Nm-MnO2通过两种不同的加料方式原位制备PA-NI/nm-MnO2复合材料的合成条件。第一种方式为nm-MnO2和过硫酸铵同时与苯胺混合,一起参与苯胺的氧化聚合。第二种方法是先将过硫酸铵和苯胺混合,3min后再将nm-MnO2加入反应体系中。研究表明:第一种加料方式得到的队NI/nm-MnO2中nm-MnO2的含量很低;第二种加料方式可以得到高nm-MnO2含量(w=0.14-0.73)的产物,其电导率约10^-4S/cm。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材料在低频段下的吸波性能,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和物理共混法制备聚苯胺和羰基铁聚苯胺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矢量网络分析(PNA)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物相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0~6 GHz,羰基铁-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较纯羰基铁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其吸收峰向低频区移动,当导电聚苯胺的质量分数为0.06时,其吸波性能最佳,最大吸收峰值为-39.1 dB,-10 dB以下频宽为1 639 MHz。  相似文献   

8.
以有机二磺酸作为掺杂剂合成了具有高热稳定性的二磺酸掺杂导电聚苯胺。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酸/苯胺摩尔比等因素对产率、产物的导电率与分子量的影响。利用微波加热的方法测试有机二磺酸掺杂聚苯胺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有机二磺酸掺杂的导电聚苯胺在微波场中升温速率快,并且具有良好的反复升温性能。  相似文献   

9.
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是纳米材料研究中一个重要部分。着重综述了导电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在合成技术、材料性质和各领域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导电聚苯胺四氧化三钴(PANICo3O4)复合材料。研究了Co3O4含量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失重法(TGA)和微分热失重法(DTG)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复合材料在硫酸铜电解液体系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mCo3O4:mAn=0.05时,PANI-Co3O4复合材料电导率最高为4.56 S/cm;PANI与Co3O4粒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适量Co3O4的加入能够提高PANI的热稳定性及在硫酸铜电解液体系中的催化活性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11.
以海藻酸钙/壳聚糖微球为载体、用戊二醛共价交联固定于微球表面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合成水溶性导电聚苯胺。考察了酶的固定化效果、负载率、比活力、贮存稳定性及酶促聚合特性,并对酶促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价交联微球固定化HRP可有效地用于水溶性导电聚苯胺的模板导向合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合成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并检测其吸附效果。方法 制备聚乙二醇(PEG)/蒙脱石(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PEG/MMT插层复合物的结构;应用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做血脂和血清蛋白吸附实验。结果 较大相对分子质量的PEG与MMT插层后的层间距更大。PEG/MMT纳米复合材料对血清中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附性强,对血清中白蛋白的吸附性能相对较弱,而MMT吸附性能差。结论 PEG/MMT纳米复合材料可以进一步开发为血脂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3.
第一期研究论文侧链液晶离聚物对PA10 10 /PP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李远明 , 张宝砚 , 王 俊  ( 1)……………………………………………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阻醇质子导电聚乙烯醇 -聚苯乙烯磺酸共混膜 吴 洪 , 王宇新 , 王世昌  ( 6)…………………………有机硅参与的聚电解质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张立伟 , 李 峰 , 夏海平 , 周勇亮 , 林华水  ( 11)…………………………………具有苯烷基侧链的芳香液晶聚酯的合成及性质 郭大建 , AlfredHerman  ( 15)………………………………………………………干苔多糖的分离…  相似文献   

14.
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是开发同时具有电、磁性能的功能材料的最佳选择之一,是制备电磁屏蔽材料,电磁波吸收剂等功能材料的重要途径。导电聚合物与磁性纳米粒子复合,既可实现电、磁性能的复合,又可通过调节各组元的组成和结构实现对材料电、磁性能的调节。对目前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方法,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控制,材料的性能与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缓慢搅拌,在甲苯-水界面采用双原位复合法制备了银-聚苯胺(Ag-PANI)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CV)、四探针测试仪、热重分析(TG)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苯胺、过硫酸铵和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5:0.1时,产物纤维状形貌均一,直径约120 nm,银纳米粒子(粒径约10 nm)均匀分布在PANI中。 与结构相似的纯PANI纤维比较,该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电导率(13.3 S/cm)、热分解温度(482 ℃)和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导电聚苯胺(PANI)和铕/铽稀土配合物掺杂到高分子基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中,制备出荧光导电复合纳米纤维。用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仪(FL)、宽频介电松驰谱仪对荧光导电复合纳米纤维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270 nm紫外光激发下,铕系列与铽系列复合纳米纤维分别发出红光和绿光。同时,复合纳米纤维的电导率可以达到1.18×10-6 S/cm,两种复合纳米纤维同时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及良好的导电功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不同分散剂体系中合成聚苯胺,考察分散剂对聚苯胺性能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仪、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四探针电阻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手段研究聚苯胺的结构、导电性、粒径分布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分散剂能降低聚苯胺的粒径分布,提高聚苯胺的导电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当分散剂聚乙二醇占苯胺单体质量的20%时,聚苯胺的平均粒径为3.85 μm,导电率为4.68 S/cm,极化电位为0.73 V。  相似文献   

18.
<正>导电聚合物又称导电高分子,是指通过掺杂等手段将电导率控制在半导体和导体之间的聚合物。在众多导电聚合物中,聚苯胺(polyaniline,PANi)具有许多优异性能如导电性、氧化还原性、催化性能、电致变色行为、质子交换性质及光电性质等,而且原料易得、合成简便,易于工业化,因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一步法绿色合成了CdSe-聚氨酯(CdSe-PU)纳米复合发光材料。在N2保护下,将单质硒(Se)溶于蓖麻油,以蓖麻油酸作为氧化镉(CdO)的配体,合成硒化镉(CdSe)纳米晶。将聚丙二醇2000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合成的预聚体,加入含CdSe纳米晶的蓖麻油溶液,通过交联作用得到CdSe-PU纳米复合发光材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荧光光谱仪(PL)、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dSe纳米晶和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的CdSe纳米晶性能良好,能在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且性能稳定,CdSe-PU纳米复合材料耐热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刘刚  刘明宇  李修靖  余跃 《安徽医学》2023,44(6):623-628
目的 探究负载双氢青蒿素(DHA)的中空介孔二氧化锰纳米颗粒对胰腺癌BxPC-3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 利用二氧化硅模板法合成了纳米中空介孔二氧化锰,通过DHA及聚乙二醇-2000(PEG-2000)共孵育后合成了PEG@MnO2-DHA和未载药的PEG@MnO2,并对其进行表征和催化性能验证。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分别检测0、1、2和4 h内BxPC-3细胞对纳米颗粒的摄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氧浓度下经PEG@MnO2-DHA处理后BxPC-3细胞内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以探究PEG@MnO2-DHA改善肿瘤微环境乏氧情况。最后用噻唑蓝比色法(MTT)和活死细胞染色法观察纳米颗粒对BxP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本研究成功制备出粒径约为105 nm的PEG@MnO2-DHA,并且其能够在RPMI-1640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中稳定保存。CLSM结果显示,PEG@MnO2-DHA在1h后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