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在鉴别胶质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及正常组织中的应用,及其在胶质瘤良、恶性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1.5T Inter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39例胶质瘤患者均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在x,y,z轴3个方向施加弥散梯度。弥散系数(b值):b=0s/mm2及b=1000s/mm2,测量了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及正常组织的ADC值。结果:脑肿瘤实质部分的DWI和ADC图信号分别高于和低于正常脑组织。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1.72±0.78)×10-3(mm2/s)及瘤周水肿的ADC值(1.44±0.31)×10-3(mm2/s)与正常组织的ADC值(0.93±0.59)×10-3(mm2/s)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肿瘤组织与瘤周水肿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1~2级低度胶质瘤的平均ADC值高于3~4级恶性胶质瘤的平均ADC值(P<0.05)。结论:DWI、ADC图及ADC值的测量能够用于胶质瘤的肿瘤实质及瘤周水肿与正常脑组织的区分,但不能可靠地鉴别肿瘤组织及瘤周水肿。ADC值能够反映肿瘤的细胞构成,MR弥散加权成像对于良、恶性胶质瘤的分级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MR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肌缺血情况。方法 选取20例HCM患者(HCM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CMR检查(包括左心室短轴电影、心肌首过灌注成像和延迟增强扫描),测量舒张末期心肌厚度(EDTH),绘制左心室基底部、中部及心尖部的血池-信号强度心肌灌注曲线,获得各节段达峰时间(tpeak)、心肌信号强度最大上升斜率(Slopemax)、峰值信号强度(SIpeak)等。根据EDTH,将HCM组各心肌节段分为非肥厚亚组和肥厚亚组,肥厚亚组又分为轻度肥厚(15~19 mm)、中度肥厚(20~24 mm)和重度肥厚(25~29 mm)节段3个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所有组别tpeak、Slopemax、SIpeak的总体差异,对HCM各亚组及各水平的tpeak、Slopemax、SIpeak行两两检验。结果 对照组与HCM非肥厚亚组的Slopemax、tpea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CM非肥厚亚组与HCM肥厚亚组Slopemax、tpeak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M肥厚亚组中,轻度肥厚水平Slopemax明显高于中度和重度肥厚(P均<0.05),中度肥厚水平tpeak高于轻度肥厚(P<0.05);中度与重度肥厚间Slopemax、tpeak及轻度、中度和重度肥厚间SIpea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心肌首过灌注成像可反映HCM不同肥厚节段的心肌缺血情况,有助于对HCM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制定治疗计划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DSC MR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28例胶质瘤病人进行DSC MR灌注检查,分析不同级别胶质瘤MR灌注曲线及伪彩图像,测量肿瘤实质部分及瘤周水肿区最大rCBV值及rMTT数值并将所测量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MR灌注曲线图像中,高级别胶质瘤实体和瘤周水肿区最大灌注处表现为高灌注;低级别胶质瘤表现为等或低灌注为主.不同级别胶质瘤实质部分和瘤周水肿区最大rCBV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级别胶质瘤之间rMTT值无统计意义差异(P>0.05).结论 DSC MR灌注成像对胶质瘤术前分级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胶质瘤MR灌注成像和病理分级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和相对脑血流量(rCBF)在评估脑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的患者(低级别胶质瘤13例,高级别胶质瘤23例)行MR灌注成像及常规MRI检查。由灌注数据获取脑血流容积(CBV)图和脑血流量(CBF)图,计算出最大rCBV值和最大rCBF值。结果:高级别胶质瘤最大rCBV值及最大rCBF值分别为6.55±4.23和3.34±1.85,低级别胶质瘤分别为1.70±0.49和1.18±0.36,两组间最大rCBV值和rCBF值均有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1);非参数相关性分析表明最大rCBV值和最大rCBF值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812,P<0.05)。对于脑胶质瘤的定性评价,MR灌注成像结果与常规T1增强图像结果有时不吻合,不吻合率达30%。结论:MR灌注成像能有效地在术前评价脑胶质瘤的病理级别,最大rCBV值结合最大rCBF值可以更好地评估脑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分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膜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SOMATOM PLUS4螺旋CT扫描机,对24例脑肿瘤患者(转移瘤11例,脑膜瘤13例)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计算出肿瘤与对侧脑组织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删)、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和增强高度(平扫与峰值CT值之差),求出肿瘤与对侧脑组织rCBF、rCBV、MTT之比,比较两组间各灌注参数值及比值有无差异。结果:脑膜瘤的rCBV及其比值和rCBF比值明显高于转移瘤(P〈0.05),但2种肿瘤的rCBF及M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约15%的脑膜瘤与转移瘤的灌注参数相近。2例复发脑膜瘤的rCBF、rCBV值与原发脑肿瘤相近。转移瘤灌注曲线峰值明显低于脑膜瘤(P〈0.02),但2种肿瘤的TTP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转移瘤灌注曲线形态大多与脑膜瘤相似,但一小部分转移瘤(2/11)灌注曲线呈速升-速降-缓降型,有别于脑膜瘤。结论:CT灌注成像有助于脑膜瘤与转移瘤的鉴别,并可检出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 PWI鉴别诊断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内单发转移瘤患者18例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25例的MR PWI特征。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平扫、PWI及增强检查。分别测量瘤体、瘤周水肿区(瘤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脑血容量(CBV)值,得出瘤体、瘤周水肿区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同时测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肿瘤瘤体及瘤周水肿区的相对峰值(rPH)、瘤体的信号强度恢复百分比(PS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瘤体区的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周区rCBV大于单发脑转移瘤(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及瘤周区rPH均高于转移瘤组(P均<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区PSR大于转移瘤(P<0.05)。结论 MR PWI可提供瘤体、瘤周区的血流灌注特征以及瘤体血脑屏障破坏情况,有助于鉴别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WI)在单发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单发转移瘤(n=12)或高级别星形细胞瘤(n=22)的MR PWI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PWI中,高级别胶质瘤在对比剂首过后信号强度恢复快速,而转移瘤在对比剂首过后信号回复缓慢且明显不足。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的rCBV值无显著差异;但高级别胶质瘤瘤旁及瘤周rCBV值明显高于转移瘤。结论:MR灌注成像能显示肿瘤及瘤周区域血流灌注特性,对单发性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MR脑灌注与弥散加权成像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近年来 ,随着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 ,基于平面回波技术 (echoplanarimaging ,EPI)的脑灌注加权成像 (perfu sionweightedimaging ,PWI)和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研究成为 相似文献
9.
3.0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及与脑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低级别15例,高级别17例)和单发转移瘤患者14例的MR灌注加权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算肿瘤实质区与瘤周水肿区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肿瘤实质区,低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为(1.982±0.436)低于高级别胶质瘤rCBV值(5.574±1.124),在瘤周水肿区,低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为(0.796±0.215)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1.497±0.1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肿瘤实质区,单发转移瘤的rCBV值为(3.087±1.017)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5.574±1.124),在瘤周水肿区,单发转移瘤的rCBV值为(0.356±0.145)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1.497±0.1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注加权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评价手段,可以提高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准确性,并在与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丁玉桃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22):74-75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应用磁共振再灌注成像的诊断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33例临床资料,根据脑胶质瘤级别分为低级别脑胶质瘤组(低级组17例)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组(高级组16例),对于两组患者均实施应用磁共振再灌注成像检查,对于肿瘤周围水肿及实质区域的脑血容量值实施对比.结果:低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DSC MR灌注成像的合理扫描技术.方法使用1.5 T MR对25例正常脑及35例脑肿瘤患者进行常规MRI及不同参数的DSC MR灌注扫描,将原始数据资料输入工作站后处理并行统计分析.结果行脂肪抑制TR/TE=1800/40 ms,FA=60°的GE EPI序列者均获得较为理想的灌注图像及曲线.行SE EPI序列和脂肪抑制FA=30°的GE EPI序列检查者灌注图像质量一般,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满意.不同剂量对比剂所得结果无统计意义差异(P>0.05).结论脂肪抑制TR=1800 ms,TE=40 ms,FA=60°的GE EPI序列为脑DSC MR灌注成像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PI)和MR 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对38例临床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I联合DWI检查,扫描结束后,经CT灌注软件和Funtiontool软件进行评估,统计各参数值。 结果 梗死脑区与对侧脑区比较,脑灌注(Perfusion)、强化峰值(PE)、达峰时间(TTP)、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脑血容量(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灌注值(rP)与相对CBV值(rCBV)具有显著相关性(r=0.721,P<0.05);rCBV与相对ADC值(rADC)具有相关性(r=0.476,P<0.05)。 结论 CTPI各参数中,以TTP值和PE值的变化能最敏感地反映出急性梗死时血流动力学变化。rCBV与rADC共同反映梗死脑区的病理变化特征,具有本质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软组织肿瘤的MR灌注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良恶性软组织肿瘤MR灌注成像各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阐明MRI各灌注参数对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临床意义.方法 27例软组织肿瘤患者行MR-PWI,采用GRE-EPI-T2*WI序列成像,取肿瘤T1WI增强最显著的部分为感兴趣区(ROI)得到时间-信号曲线、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流量(BF)以及最大下降斜率(MSD)、最大上升斜率(MSI)值,应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对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MR灌注各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恶性软组织肿瘤间的BV、BF、MSD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MTT、MSI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微血管数量丰富,肿瘤血管血流灌注量较良性肿瘤大,有助于良恶性软组织肿瘤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弥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价值.方法:52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对放疗后影像随访过程中首次出现异常强化病灶的患者进行常规MR及PWI、DWI检查,测量病灶强化区域的最大相对脑血容积(rCBVmax)值、强化实质区的最小ADC(ADCmin)值,根据病理及临床随诊结果,分析联合应用PWI与DWI在肿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中的价值.结果:52例患者中,胶质瘤复发30例,放射性损伤22例,肿瘤复发区rCBVmax值为2.43±1.52、ADCmin值为0.86±0.21,与放射性损伤的rCBVmax值0.67±0.44、ADCmin值1.17±0.27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DWI诊断准确率为76.9%,PWI诊断准确率为82.7%,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为90.4%.结论:DWI与PWI可用于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鉴别诊断,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首过灌注及心肌活力分析在猪心肌梗死存活心肌诊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心肌灌注成像、心肌活力及运动分析MRI在猪心肌梗死存活心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猪心肌梗死3天模型14例、3周模型12例进行心脏MR检查。BFFE用于观察心肌运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T1-TFE)用于观察首过心肌灌注表现;反转恢复梯度回波序列用于观察延迟时相心肌活力表现。结果猪梗死心肌内的首过灌注诊断敏感性为92%。心肌活力分析示左心室心肌内存在不同范围的强化灶或心肌变薄,诊断敏感性为75%。心肌运动减弱节段与强化节段基本一致,诊断敏感性为92%。明显纤维化或瘢痕心肌表现为心肌变薄并始终保持低信号。结论通过综合分析延迟强化,运动能力显著降低和可能存在的首过灌注缺损,可以更有效地识别梗死或瘢痕心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硬件与软件技术的发展,灌注加权磁共振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作者根据近年的相关文献,就其基本原理与成像方法、成像技术、质量评价、对比剂、临床应用等作一综述.重点在于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以及未来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三维梯度回波血管成像与PWI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缺血性卒中患者病灶周围小静脉改变与脑血流灌注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9例单侧大脑半球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T1WI、T2WI、3DSWAN、DSC—PWI扫描,其中10例治疗1周后复查,共39例次MR扫描。观察SWAN序列梗死灶周围小静脉改变,判断PWI病侧脑血流灌注状态,以卡方检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39例次脑梗死患者中,26例病灶周围小静脉显示多、粗、黑,其中23例血流灌注量增加(19例呈侧支循环建立,1例再灌注,31N过度灌注),3N灌注不足;13例病灶周围小静脉显示稀、细、浅,其中9例呈灌注不足,3例侧支循环建立,1例再灌注,无过度灌注。经卡方检验,病灶周围小静脉改变与血流灌注状态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缺血性脑梗死病灶周围小静脉改变间接体现了缺血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病灶周围小静脉显示多、粗、黑可能与血流灌注量增加相关,小静脉显示稀、细、浅与灌注不足相关。 相似文献
18.
血池对比剂Gd-DTPA-链霉亲和素对裸鼠肝癌模型的MR增强显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池型MR对比剂Gd-DTPA-链霉亲和素对荷瘤裸鼠的MR强化模式。材料与方法:制备血池型MR对比剂Gd-DTPA-SA,测定其R1弛豫率。制作荷瘤裸鼠模型后,静脉注射Gd-DTPA-链霉亲和素进行MR扫描,测量SE T1WI平扫及增强后30′、60′、3h、6h、12h、24h图像内肿瘤中心、肿瘤周边及肌肉组织的信号强度,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并计算对比度噪声比。结果:Gd-DTPA-SA的体外R1弛豫率约为18.0l?蛐(mmol·s)。静脉注射对比剂后,肿瘤表现为持续缓慢的强化方式,其中瘤周的强化峰值出现在注射对比剂6小时,其信号强度较平扫提高了54.3%,CNR值最大,与平扫有显著性差异(P<0.01)。肿瘤中心的最大强化时间出现在注射对比剂12小时,其信号强度较平扫提高了61.2%,随之强化程度降低,信号强度下降,但在24小时仍保持相对较高的信号强度。最后全瘤的信号强度趋于一致。而肌肉在各时间点的强化不明显。结论:Gd-DTPA-SA具有较大的R1弛豫率和较长的血液停留时间,具有应用价值,可对肿瘤微血管的渗透性和血管容量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