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同时服用钙剂,治疗组另按照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脾肾气虚型、气滞血瘀型的症状特点对患者进行分型,对应用左归丸、归脾丸、参苓白术散、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180天后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脾肾气虚型、气滞血瘀型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90%、90%、90%,总有效率达到91.2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独特的疗效,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18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调查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系统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和规律,从而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关依据与参考.方法依据严格的取样标准,选择1 8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中医理论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三型,对其常见证候的发生、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平均值Ⅱ、Ⅲ度的患病率逐渐增多(P<0.01),男性的Ⅰ度患病率显著低于女性(P<0.01),而Ⅲ度的患病率则显著高于女性(P<0.01),瘀血阻络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脾肾气虚和脾肾阳虚型(P<0.01),中医证型中Ⅰ度者以脾肾气虚者最多,以瘀血阻络者最少(P<0.01).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都与中医证候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姚石安 《中医杂志》2002,43(2):153-153
答: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妇女常见的代谢性骨病,随着妇女绝经与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日益加重,骨折的危险性和发病率相应增加,严重影响老年妇女的健康,该病属中医“丹矮”范畴,兹就具证治要点阐述如下。在诊断方面,骨质疏松症的早期无明显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往对其诊断主要依赖于X线掇片检查及疼痛症状等一般当骨量减少25%一3。环时才可能出现异常,并很难判断其程度,近年来主要从骨代谢产物及其参数测定判断。(1)血清丹钙蛋白测定,是判断骨质疏松者骨形成的首选非损伤性方法(2)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3)尿钙和尿释脯氨酸的排泄量测定.,L常尿钙/肌醉比值为。.l()一0.45。轻脯氨酸是骨基质的主要氨基酸,空腹尿HPo/Cr正常值为。.。。6一。.()l6,绝经后妇女尿钙与尿羚脯氨酸均增高,此比值测定可作为评价骨质疏松者药物疗法的监视和筛选高危患者的手段。骨密度测定是近助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有单光子骨矿含量检测法(SP八),双光子骨矿分析法(DPA),计算机断层定量扫描(QCT)等.临床可根据技术条件酌情选用。在辨证方面,本病应注意分析患者绝经前后症状的演变、体质状况和饮食消化吸收的能力,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肾之精气的盛衰关系到骨髓的盈亏及骨功能的状态山护肾精虚衰而使骨髓失充,骨骼失养故出现使巧不灵.毛发易脱,腰膝酸软,腰能疼痛为主的见症,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证候学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小梁连接性降低,骨皮质变薄,骨胳脆性增加,容易引起骨折的疾病。自Pommer和Bauer首次对OP进行描述后,其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本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尤其是女性,已跃居为中老年第四大  相似文献   

6.
7.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结构疏松、承载能力降低、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尤以绝经后妇女发病率甚高。我院自1995年4月起应用邓福树教授的经验方健骨灵对62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患者中,男9例,女53例;年龄60~75岁,平均65岁;症状:均有1~10年以上时轻时重的腰背酸痛史,伴有四肢乏力,食欲不佳。其中1/2的病例伴有肩、髋、膝部酸痛、翻身坐起疼痛,且行走不便。临床检查:圆背畸形40例,其中重度10例,中度18例,轻度12例。所有病例胸腰段及中下腰部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179例无锡地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聚类分析,找寻其中医证候分布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选择2014年1月 ~ 2015年1月在无锡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79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把相关证候进行系统变量聚类分析,再进行主成分分析,最后归纳出证型。【结果】(1)纳入研究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证候条目共53 条,其中腰膝酸软、腰背刺痛、神疲乏力、齿摇发脱、纳呆食少等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 59.78%(107/179)、56.42%(101/179)、52.51%(94/179)、45.81%(82/179)、41.34%(74/179)。(2)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聚为脾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阴虚证和肾精不足证等4型,分布较清晰,比较符合临床实际。【结论】 无锡地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脾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阴虚证和肾精不足证等4个证型,病机以虚证、瘀证为主,病位在肾、脾、肝。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有人称骨质疏松症为无声的流行病,他所引起的致残率、致死率较高,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近几年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开展了临床方面的研究,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0例均选自1999~2001年底我科门诊及 住院患者。女性69例,男性51例;50岁以下3例,50~59岁32例,60~69岁75例,70岁以上10例,平均年龄67.2±4.6岁。通过检查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且3个月内均未使用过皮质类固醇、肝素及雌激素、降钙素类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由于不同年龄阶段患者骨丢失的速度不同,因此将患者按4个年龄段进行配对随机分组,共分3组。疏康灵胶囊治疗组,中药回骨丸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经统计等处理,是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辨治中风先兆证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明 《北京中医》2003,22(2):21-22
目的 积极预防中风病的发生。方法 把中风先兆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38例)辨证分为肝胆火旺、痰瘀闭阻,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和气阴两虚、脉络瘀阻3型,分别施以清利肝胆、豁痰化瘀,健脾除痰、疏风通络及升清益阴、活血通脉等法;对照组(30例)以阿司匹林、维脑路通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无中风发生;对照组总有效率66.66%,中风发生2例。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在预防中风先兆症方面,有不可否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1 0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证候分布与组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系统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和规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科学的证据与参考。方法选择10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中医理论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证,对其常见证候的发生、分布、组合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组合有一定规律.证候发生概率依次是:瘀血阻络40.8%,脾肾阳虚38.5%,脾肾气虚35.3%,肝肾阴虚23.1%。证候的发生概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结论以4个基本证候独立诊断的方法,能够更灵活、更准确地反映中医证候多变的特性,使证候诊断具有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2.
张鹏  罗伟 《山东中医杂志》2020,(3):265-267,276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中医证型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及特点。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并进行了骨标志物检查的154例OP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型,分为气滞血瘀组、脾气虚弱组、肝肾阴虚组、肾阳虚衰组和肾精不足组。观察各组病例骨代谢标志物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I)、总I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血清骨钙素(BGP)和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结果:CTX-I指标气滞血瘀组和肾阳虚衰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NP指标气滞血瘀组和肝肾阴虚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GP水平各证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P指标气滞血瘀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气虚弱组和肾精不足组在各指标中均为低水平。结论:OP气滞血瘀组有较高骨代谢水平,多为高转换状态,其次为肾阳虚衰和肝肾阴虚组,肾精不足和脾气虚弱组骨代谢水平较低,多为低转换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整理219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证型分布,探讨中医证型与性别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EAP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219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证型分布、性别和CEAP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EAP分级C4级患者最多,C3级次之;其中C2~C3级女性多于男性,C4~C6级的男性多于女性;证型以气滞血瘀型为最多,劳倦伤气型次之。劳倦伤气和湿热下注证型中女性多于男性,气滞血瘀和气血两虚证则男性居多。劳倦伤气证多见于C2~C3,气滞血瘀证多见于C4,而气血两虚证只见于C6。结论:劳倦伤气证和气滞血瘀证最常见;疾病早期女性多见,中晚期则男女差异不大;CEAP分级中C分级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劳倦伤气证多见于C2~C3,气滞血瘀证多见于C4,而气血两虚证只见于C6。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学特征,明确各证候的症状构成特点.[方法]通过对我院2005年9月至2005年11月间连续就诊的门诊或住院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进行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在全部接受调查的肾衰患者中出现的频率为90~95%,其次较常出现的症状是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舌苔多色白稍厚,脉象多以沉脉为主.[结论]"乏力"几乎在每个慢性肾衰患者都可见到,是慢性肾衰竭常见的全身伴随症状,在确定中医证候主次症时,应考虑将其作为各类证候的主症之一.同时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时要分清标本虚实并着重从脾肾论治.  相似文献   

15.
开展证候特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危险证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证候研究需要紧密结合临床,明确疾病的证候分布规律、疾病证候的演变规律及不同证候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如何。针对此问题,作者提出了“危险证型”的概念,并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开展证候特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血浆中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按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Ⅱ有关诊断标准选择病例123例,按中医分型标准再分为肝郁气滞组25例,肝气乘脾组40例,脾胃虚弱组35例,大肠燥热组23例,检测患者血浆中P物质(SP)、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结果:肝气郁结组和大肠燥热组SS、CCK较健康对照组升高,SP下降(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肝气乘脾组SS、VIP、CCK升高(P<0.05);脾胃虚弱组SP、SS、VIP、CCK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SS含量肝气乘脾组与脾胃虚弱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肝气郁结组与大肠燥热组无明显差异,但前两组的要高于后两组的(P<0.05);VIP含量肝气郁结组、大肠燥热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异常,肝气乘脾组与脾胃虚弱组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SP含量肝气郁结组与大肠燥热组都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间无差异,脾胃虚弱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气乘脾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胃肠激素变化与IBS不同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非特异性,不能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发病率增高,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研究甲亢的证候学特点,为甲亢的辨证处方提供直接数据支持。[方法]我们于2011年3月—2011年10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按照自愿如实的原则,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记录101例确诊为甲亢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脉象,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汇总以上材料,由两名主任中医师确认甲亢患者的证候。[结果]①常见症状按频率依次为:烦躁、心悸、手震颤、乏力、消瘦、甲状腺肿大等。②舌象特点:舌质最多的是舌质鲜红,58(58%);舌苔最多的是少苔,73(73%)。③脉象最多的是脉弦数,45(45%);④辩证分型:甲亢的证候按出现频率依次为肝肾阴虚证、心肝火旺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痰火内扰证。FT4 4倍正常值上限的这组中,肝肾阴虚证最多,占总数的44%。正常值上限FT4 4倍正常值上限这组中,肝肾阴虚证最多,占总数的60%。[结论]中药治疗甲亢应以滋补肝肾之阴为主,佐以疏肝、化痰及活血之品,为中医辨证用药治疗甲亢在证候学方面提供直接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以及现代医学分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85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分型的关系。结果:过敏性紫癜以单纯型较为多见(45.8%),同时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为其主要诱因,皮肤型以外感风热证型为主,腹型以胃肠湿热证为主,关节型以湿热入络型为主,混合型以风湿热困、与血热妄型证多见,肾型以虚证多见。85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实证73例、虚证6例,虚实夹杂6例。58例初发患者中实证56例,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各1例,而在27例复发患者中,实证17例,虚证和虚实夹杂证患者各5例,初发与复发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感和热毒是过敏性紫癜重要发病因素,初发者以外感、湿热、热毒等实证为主-复发者病机较为复杂,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骨质疏松胶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治疗组采用骨质疏松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仙灵骨葆治疗。观察指标主要为临床疗效、骨密度测定、中医证候等。结果:治疗组在总疗效率、骨密度改善情况、中医证候改善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骨质疏松胶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明确,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医“补肾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OP)的,晦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两组均予适当体力运动和西药碳酸钙D3咀嚼片、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中药治疗,根据阴阳虚损不同分别选用左归丸或右归丸加减。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0%、6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骨密度和血钙、血磷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组间比较,骨痛、腰酸腿软、疲乏无力和自汗盗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中药左归丸或右归丸加减联合西药用于治疗OP,临床疗效良好,在改善临床症状、提升骨密度和血钙、血磷水平方面优于单纯西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