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移植及肺移植术后患者在ICU的监测治疗,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方法:分析4例肝移植及1例肺移植术后患者在ICU期间的情况,观察如下指标:拔管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利尿剂用量、尿量及在ICU滞留的时间.结果:4例肝移植患者平均拔管时间为23h,1例肺移植患者为60h,前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高于后者,其利尿剂用量和尿量也高于后者.4例肝移植患者在ICU的平均滞留时间为60h,1例肺移植患者为110h.结论:尽早拔管,维持较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加强利尿剂的用量,保证充足的尿量,并尽早转出ICU,可能是使肝移植术后患者在ICU监测治疗成功的关键措施.反之,适当延长拔管时间,防止肺水肿,适时转出ICU,则可能是肺移植患者顺利渡过ICU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电图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行心电图检查,并从手术开始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术中、术后心电图变化特点.结果:肝移植患者术前出现心电图异常29例,异常率为36.3%,表现为QTc间期延长、ST-T改变、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等,部分患者同时存在多种异常心电图表现.术中出现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30例,发生率37.5%;新发右束支阻滞10例(12.5%)、新发ST压低改变或加重19例(23.8%)、ST异常抬高3例(3.8%)、新发T波改变14例(17.5%)、T波高尖23例(28.8%),9例(11.3%)患者术中出现间歇房性心律和交界性心律,1例(1.3%)术中出现一过性的二度房室阻滞,1例(1.3%)出现间歇一度房室阻滞,1例(1.3%)术中部分时段出现Rv1异常增高,QRS时限增宽.术后出现VT 19例,发生率23.8%;新发右束支阻滞2例(2.5%)、新发ST压低改变或加重9例(11.3%)、ST异常抬高2例(2.5%)、新发T波改变11例(13.8%)、未出现T波高尖表现.结论:肝移植围手术期会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术中发生率较高,术后有所减少,所以术中需密切监测心电图的变化,对各种危险的心律失常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手术病人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诊治和护理经过.结果 7例患者术后1周肾功能明显好转,经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存在众多引起术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术后要严密观察血流动力学、尿量及肾功能的变化,调节体液平衡和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注意大剂量免疫抑制剂使用对肾功能的影响,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和探讨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腹腔内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从而为诊断、治疗提供线索.方法 总结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6例早期腹腔内出血的资料,总结各项监护指标对早期腹腔内出血诊断的意义及护理措施.结果 术后24h至48h内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及腹腔引流液、尿量的改变,能及时发现腹腔内出血,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结论 应加强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和凝血功能、引流液的监护与观察,及时发现腹腔内出血,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亲体部分原位肝移植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通过对一例母子间进行的部分原位肝移植的麻醉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该类手术麻醉的处理要点和注意事项,包括凝血功能、心血管功能、内环境、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持。结果手术历时9h,腔静脉阻断45min,术中出血3000mL,输浓缩红细胞和自体血回输,维持Hb80~90g/L。术中在阻断和开放静脉后血压均有明显降低,需积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处理。血氨浓度新肝期恢复在正常范围,术中体温最低34.5℃,无肝期尿量50mL,术中尿量共计450mL。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结论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注重术中麻醉管理,加强监测,根据不同阶段循环系统变化特点进行针对性处理,努力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是保证活体肝移植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殷琴  郑芳  陈小凤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667-2669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方法:加强医护合作,通过对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临床症状的改变;有效预防感染,严格保护性隔离措施;及早发现和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断提高护士的观察护理能力.结果:5例患者至今生存良好.结论:细致的早期监测与护理,是预防和及早发现肝移植术后并发症,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心脏患者术后需要严密监测每小时尿量,计算累计尿量,因为尿量监测方便,且能直接反映肾血流灌注及体液平衡的变化,所以准确观察及记录每小时尿量是观察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而常规引流袋上的刻度所反映的尿量与实际值误差较大。从2003年6月起,我科一直使用自制一次性集尿器,不仅减少护士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能准确反映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肺水肿(APE)的临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处理提供线索。方法 分析行原位肝移植术后APE患者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围手术期(包括术前,术后前3天)肾功能(尿量,血肌酐)的变化情况;记录移植术中及术后前3天总入量、总出量和液体平衡量。结果 肝移植术后APE患者(14例)术前MELD评分较非肺水肿组(127例)显著增高(P<0.01),且术后死亡率明显上升(P<0.01); APE组患者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术后血肌酐、尿量延迟恢复;术中、术后液体正平衡显著增加,与非APE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APE与术前高MELD分值、术前肾功能障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及术中大量输液、术后限液不足密切相关,术中、术后严格控制出入量平衡,尽快恢复患者肾功能及相关重要脏器支持是防止肝移植早期APE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活体部分供肝移植围术期患者肾功能的变化。 方法 选择施行活体部分供肝原位肝移植术的晚期肝病患者20例,均采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分别于切皮前即刻(T1)、切皮后60 min(T2)、无肝期30 min(T3)、新肝期60 min(T4)及新肝期240 min(T5)测定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指标。记录无肝期尿量、术中总尿量、呋塞米用量及术后24 h尿量;并连续检测术后1周内肾功能指标。 结果 术中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均维持在目标范围内,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各时点血清胱抑素C(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Cr)及肌酐清除率(Ccr)均在正常范围内;无肝期尿量(90±19)mL、术中总尿量(2 109±862)mL、呋噻米用量(35±17)mg、术后24 h尿量(2724±911)mL;术后1周内各时点血清β2-MG、Cr及Ccr也均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 活体部分供肝移植围术期患者肾功能未发生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和探讨中老年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出现精神状态异常的原因、处理及护理.方法 采用术前术后对比研究的方法,观察分析3例肝移植术后监护期患者精神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3例患者均出现精神异常.结论 疾病本身、药物、环境及心理因素等为肝移植术后早期患者出现精神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循环变化和容量管理。方法选取本院肝胆外科择期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患者64例,术中记录各时段出血量、尿量及补液种类、补液量,监测血流动力学、血气、生化指标、凝血机能、血糖和体温变化等。结果血流动力学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变化显著(P<0.01),pH值和碱剩余(BE)值也有显著变化(P<0.05或P<0.01),电解质和凝血功能由于术中不断及时调整纠正变化不大。结论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时机体循环变化和内环境紊乱较为显著,术中容量管理十分重要。应选择合适液体合理补液以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相关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尽可能避免发生与容量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移植麻醉的术中处理。方法 对4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全麻下实施肝移植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处理,术中有创动脉压、上下腔静脉压、尿量、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气、电解质、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监测及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新肝开放过程顺利,提示麻醉、监测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得当。结论 肝移植麻醉中,维持麻醉和循环稳定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监测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活化T细胞膜分子p140在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T淋巴细胞的表达。方法: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p140的表达,并用移植肝病理检查证实急性排斥反应。结果:p140在肝移植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活化T细胞有弱表达,急性排斥反应时表达增强。结论:p140为一种新的移植抗原诱导的T细胞活化分子。有可能成为特异的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4.
围手术期肝移植病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监测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肝移植术后找到一种敏感而有效的检查与监测手段是降低移植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图超声扫描仪对7例肝移植病人进行术前和术后检查与监测。结果:1周之内的移植肝脏血管重建显示再通及血流灌注良好,各血流参数范围包括动脉、门静脉、肝静脉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第8-180天不等时间内7例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并发症,主要为胆道和缺血性两种。讨论:肝动脉狭窄或肝动脉血栓形成视为肝移植术后为最为严重和致命性的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特异性,该方法仅次于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5.
原位肝移植术后临床监测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处理,提高医护人员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的监护能力。方法 参照原位肝移植术后常用观察指标,对4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进行严密监护、对比、分析。结果 1例术后6天出血,1例拔除气管插管后,肺不张,24天后出现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1例术后二次插管、随后气管切开,并发ARDS;1例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结论 肝移植术后呼吸功能、循环功能、出血、感染、移植肝功能、排斥反应及精神心理反应是监护重点,对于患者安全度过术后危险期,提高近远期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背驮式原住肘移植(PBOLT)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酸碱电解质和凝血等的变化规律并总结分析。方法:56例肝炳晚期行PBOLT的病人,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分别于切皮前、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采集血流动力学指标,酸碱电解质、血糖及凝血功能等检测结果,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无肝期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和心率(HR)增快,新肝期5min体循环阻力(SVR)和MAP下降,而HR进一步增快,并出现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无肝期及新肝期出现明疑的低钙血症,新肿再灌注后救糖持续升高,与切皮前比较差异最著(P〈0.05)。结论:PBOLT病人,在无肝期和新肝再灌注期仍会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酸碱电解质和血糖的变化,良好的麻醉管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12例肝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并发症及预后。结果12例患者死亡5例,病死率41.7%,治疗效果较既往得到改善。结论肝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抗曲霉菌药物,进行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调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论述肝移植手术期间受体的病理生理变化及麻醉管理和用药的最新进展;方法:阅读关于肝移植及其麻醉方面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肝移植期间受体的病理生理变化涉及到血流动力学、血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改变,以及缺血与再灌注损伤,麻醉有其特殊性;结论:肝移植麻醉的重点应放在对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灌注期血流动力学的调整,血糖、血钾及酸碱平衡的纠正上。无肝期和新肝期要特别注意预防缺血与再灌注损伤,以免造成术后肝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他可莫司(FK506)血药浓度与血糖、血脂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测定FK506血药浓度;酶法测定血糖、血脂,动态观察血糖、血脂与不同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FK506血药浓度与血糖呈直线正相关关系;FK506血药浓度与甘油三酯呈直线正相关关系;FK506血药浓度与总胆固醇相关程度较低。结论肝移植患者使用FK506后应进行血糖、血脂的动态监测,避免因血糖、血脂升高给机体带来的一系列损害。  相似文献   

20.
李建华  王兰君  韩炜  梁韶明 《医学综述》2008,14(23):3640-3642
传统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肝脏位置较深或体积较小的病灶缺乏良好的对比度,限制了临床应用。以微气泡超声对比剂为介质的超声造影技术提高了传统超声对血流的探测能力,并能动态观察组织的增强过程,有效反映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提高了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超声造影技术在提高肝癌的检出率,鉴别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方面显示出比常规超声和增强CT更多的优势,可以为肝肿瘤介入治疗后评估疗效提供新的途径。本文就目前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及其在评估治疗后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