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颖甫先生一生研究仲景学说,擅长使用大承气汤。通过对曹颖甫及其门人撰写的《经方实验录》中大承气汤医案的分析,归纳总结曹颖甫先生对大承气汤运用的经验以及临床辨证思路。先生临床治病求本,紧抓病机,通过细查舌苔推测疾病转归,并指出阙上痛为阳明浊气上冲所致,善用大承气汤祛邪,使经方圆机活法,获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耕云医话     
二十九、曹公曹公者谁?曹颖甫也。何为而话曹公?悼念曹颖甫先生殉难五十一周年也。前话《眩晕》与《肠痈》都曾介绍过曹先生。颖甫先生生于1866年,幼时就读于江阴著名的南菁书院,汉学根底深厚,有诗文大家之  相似文献   

3.
从成长环境、学习经历、业医过程、教学实践、培养后贤、时代背景、精神人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对中医经方家曹颖甫先生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深厚的文化功底是其自学中医的基础,博文约礼、实事求是的精神为其行医实践提供了支撑,选择经典和经方是其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阳明病阳明病分表里两证,表证即阳明经证,以白虎汤证为主,里证即阳明府证,以承气汤证为主,必须细辨。表证阳明表证即阳明经证,以白虎汤证为主。但有纯实与兼虚之分,纯实如白虎汤证,兼虚如白虎加人参汤证等。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阳明病属“胃家实”,“胃家实”是概括阳明病的“经证”和“府证”而言。凡伤寒病热盛化燥的则病人阳明,其  相似文献   

5.
世传防眩汤是由近代经方家曹颖甫先生创立,著名中医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铁涛先生推广临床的治疗虚性眩晕有效方剂.笔者近10年来运用于临床,疗效卓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曹颖甫先生为近代著名中医教育学家、理论家。在对其研究方面,仍有不同见解和误读,作者广泛查阅和实地考证,整理梳理了经方大家曹颖甫生平,并对其品格、教学和主要学术思想提出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张锡纯先生系河北省盐山县已故著名老中医。对吐血、衄血证的辨证论治、选药立方颇有独创见解。现将学习、运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以下简称原书)《论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和《治吐衄方》两篇的体会略述如下: 张氏治吐血、衄血证,主张平逆降胃气,重用赭石,立论正确,很值得后人遵循。如原书指出:“《内经·厥逆篇》谓‘阳明厥逆,衄、呕血’,此阳明指胃腑而言也。盖胃腑以腐熟水谷,传送饮食为职,一其中气化原以息息下行为  相似文献   

8.
阳明腑实证是《伤寒论》阳明病之腑证。因其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邪人阳明,燥热与糟粕相煎于胃肠,气血壅盛邪从燥热所化而证多热实。其症状主要是:潮热,转矢气,大便难,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腹胀满,绕脐痛,脉沉实等。本证是针灸临床的多发证和常见证,所以对其临床针灸配方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辨阳明腑实证的成因主要有三条。在《素问·阴阳类论》中说:“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就是说:太阳为诸经之首主表,阳明为人身前腹部的维系主里,少阳游行于表里之间。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101条日:“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但见一证便是”虽然是对小柴胡汤主证而言,但后世医家引申其义,运用于临床辨证,已不局限于小柴胡汤证。例如,曹颖甫治一人,神思恍惚,歌唱无序,腹不胀满,亦不拒按,饮食二便悉如常人。曹氏初凭“阙上热气”辨为阳明腑实而用大承气汤;继凭“两胁胀痛”辨为:少阳病而用小柴胡汤;后凭“常苦自汗”辨为太阳表虚而用桂枝加龙牡汤。其弟子按曰:“顾饮食二便如常,腹不痛,亦不拒按,谁复有胆,敢用承气? 乃吾师独以阙上热气之故,遂尔放胆用之,殆所谓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意乎?”(《经方实验录》)从上可以看出,临床辨证时,引申这种“但见一证便是”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也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胃家实浅识     
仲景著《伤寒论》本为救急,欲使后人见病知源,其实并不复杂,但后世医家未得其要,愈注愈繁,脱离本义者多。阳明病胃家实一证,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在此略谈管见。何谓阳明?古人根据日照关系,把一日分为阴阳两类,昼阳夜阴,进而分为三阳三阴,日出为太阳,日中为阳明,日入为少阳。一日如此,一年如此,天人相应,人身亦如此。阳明即日头正中前后一段时间,也就是太阳大放光明、日照最多之时,故称阳明,绝非手足阳明经之阳明,故仲景称阳明病而不叫阳明经病。阳明前为太阳,后为少阳,故阳明病有太阳阳明(从太阳传来)、少阳阳明(从少阳传来)、正阳阳明(阳明自受邪)。  相似文献   

11.
承淡安著述钩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承淡安是近现代著名针灸教育家、临床家。他创立了我国最早的针灸函授机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创办了中医历史上最早的针灸专业杂志——《针灸杂志》,为推动针灸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承淡安一生著作颇丰,对承淡安学术思想及其著作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近现代针灸学的发展与演变。本文选择《中国针灸治疗学》等7本著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李孔定(1926-),男,汉族,四川省绵阳市农工民主党主委,绵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他1926年出生于四川省蓬溪县,1958年毕业于重庆中医进修学校,受教于任应秋、胡光慈等名家,一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是国家第一、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第一批“十大名中医”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从医风淳朴,医术精湛;敬业求实,硕果累累;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勤奋不怠,笔耕不辍;妙手仁心,大医本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6个方面回顾王自立主任医师矢志岐黄五十余载,仁心妙手大医本色,献身杏林的传略及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李鼎 《中医药文化》2008,3(3):38-41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家和医药学家陶弘景,一生经历宋、齐、梁三朝,周旋于朝廷和山林之间.通过对其隐居前后几次东游浙江各地和"南霍"的史实作详细考证,并记隐居生活中从事服食、养生、本草、医方和炼丹的研究.分别论述陶弘景早年博涉文史、访道寻山及其与南朝文士沈约的交往和诗作.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儒、道、佛"三大教派是中医药学形成和发展的主体,而又以佛教和道教为其核心。葛洪是中国历史上儒、道兼综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以炼丹为毕生事业,他精辟的炼丹术理论和高超的炼丹技术是他成就医业的坚强基石,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学。他的炼丹术也为中药化学的研究开创了先河;由他的炼丹术演绎出来的"内丹修炼法"为气功的起源开辟了道路。这是葛洪炼丹术的两大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孙思邈学术创新思想及其对医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约生于公元581~682年,后世尊为“药王”。孙氏品性高雅,博学多闻,对诸子百家以及佛、道典籍无不通晓,故其知识渊博,学养深厚。他幼年曾患寒疾,求医服药,未获良效,因而从青年时期即奋志学医,终身不懈。孙氏在医学上,勤奋诚笃,终  相似文献   

17.
著名中医学家潘澄濂研究员(公元1910年11月-1993年4月)是浙江省中医研究所(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的前身)的创建人之一,曾任该所的副所长、所长等职。我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凝结着潘老和历届领导以及广大科技人员的无数心血。值此潘老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缅怀潘老生前的业绩,  相似文献   

18.
张子和是我国金元时期著名医家,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著《儒门事亲》,创立的“攻邪”学说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甚至波及海外。历代医家对其效仿、发挥、研究者众多,有对张子和的生平事迹进行研究者,有对《儒门事亲》一书中学术观点和用药规律进行探讨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将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认真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以期该项研究能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介绍著名学者丁福保先生生平及其著作,以此了解他在医学、文字学、佛学、数学、古钱收藏等方面的造诣,以及他一生不慕名利、勤勉治学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小P爱美丽     
这是一个美女层出不穷的时代,在镁光灯下巧笑嫣然的,今天是你,明天是她——他永远应接不暇,而这些人中,谁是天生丽质,谁是“麻雀变凤凰”,恐怕只有他心里最清楚。教人扮靓,是小P日复一日的工作.然而在他的眼里,到底怎样的女人才够得上“美丽”,作为一个资深造型师,他又怎样保养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