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HBx单抗应用于肝癌导向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17KD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免疫动物,成功地制备了抗-HBx单克隆抗体,以此抗体对原发性肝癌(HCC)组织行相应抗原检测,并同时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检测。在HCC标本中,HBxAg在癌内及癌周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及48%,HBsAg为16%,及74%。HBcAg仅见于癌周,阳性率仅为18%。结果显示:HBxAg在HCC标本中的表达是HBV标志物中最活跃的。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131I-HBx单抗在荷人肝癌裸鼠体内的放射分布研究,给药后第7天瘤/血比值为1.5,瘤/肝比值为4.5,而对照组为0.44及1.04,表明131I-HBx单抗对肝癌组织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和力,有可能成为新的载体用于肝癌的导向治疗  相似文献   

2.
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敏  王文亮 《癌症》1994,13(2):156-158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发病及死亡率均较高,其中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较少见,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内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xAg和HBsAg,结果发现17例(85%)均呈HBV特异性抗原阳性反应,其中HBxAg阳性检出率甚高(80%)。提示,HBV感染与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密切相关;HBV的X基因可能在细胞癌变中起重要作用;HBxA  相似文献   

3.
HBV感染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值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瑞龙  陈士葆 《癌症》1995,14(4):277-279
本文报道测定108例PHC者的血清AFP值和HBV感染标记。71例(68.5%)AFP值〉20μg/L,其中65例AFP值〉100μg/L;HBsAg阳性者96例(88.9%),HBsAg阴性者12例(11.1%),HBsAg阳性者AFP值的中位数为505μg/L(20~2234μg/L)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的20μg/L(20~383μg/L),HBsAg阳性者AFP值升高的峰值年龄组与PH  相似文献   

4.
HBsAg阳性与阴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洪  周元平  徐启桓  姚集鲁  彭文伟 《癌症》2000,19(11):1033-1035
目的: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与HBsAg阴性肝癌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干预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9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全部测定肝炎标志物,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HBsAg阳性组及HBsAg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甲胎蛋白(AFP)及肝功能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HBsAg阳性254例(87.3%);HBsAg阳性组AFP阳性率78  相似文献   

5.
陈益  汤钊猷 《中华肿瘤杂志》1994,16(3):184-187,T008
用ABC免疫组化方法,对30例肝细胞性肝癌及其癌旁组织、1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穿刺活检组织石蜡标本进行了突变型P53蛋白和HBxAg表达的检测,结果发现:在HCC和癌旁组织中,突变型P53阳性和HBxAg均阳性者分别为13例(43.3%)和15例(50%);突变型P53阳性、HBxAg阴性者者分别5例(16.7%)和8例(26.7%);突变型P53阴性,HBxAg阳性性者分别为4例(13.3%)和1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细胞癌(HCC)、肝硬化(LC)和慢性活动性肝炎(CAH)K 的表达,应用微波内免疫组化技术,对55例HCC切除标本和57例肝穿刺活检标本进行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的标记。结果发现,HCC切除标本中PCNA阳性率70.9%(39/55),PCNA标记指数与HCC分级呈正相关,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显著,在肝穿刺活检标本中,PCNA阳性率:HCC为69.3%(9  相似文献   

7.
王金莹  王立新 《肿瘤》1999,19(3):139-141
目的 观察抗氧化剂2(3)-叔丁基-4-羟基茄香醚(BHA)对HBV转基因小鼠肝肿瘤的防护作用。方法26只HBV转基因和24只非转基因小鼠,用生化法测定肝脏混还原酶(QR)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内二醛(MDA)含量和免疫组化法研究肝肿瘤PCNA表达。结果 转基因小鼠HBA组肝癌发生率0,显著低于普饲组42%。BHA诱导肝脏QR和ST活性升高3-7倍,降低MDA。BHA组肝腺瘤PCNA标准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区肝细胞癌与HCV,HBV感染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小玲  周元平 《癌症》1995,14(5):328-330
在肝细胞癌(HCC)中度流行区广州地区,对64例HCC患者抗-HCV和HBsAg状况按性别、年龄配对和1:2数量比设对照组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HCC组抗-HCV和HBsAg阳性率分别为18.75%(12/64)和84.38%(54/64),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4%(3/128,P<0.001)和14.06%(18/128,P<0.001)。与抗-HCV、HBsAg双阴性组比较,仅抗-HCV阳性,仅HBsAg阳性时发生HCC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6.71和43.79,二者双阳性时上升至70.07。显示HCV、HBV均与HCC显著相关,两者重叠感染具有协同致癌作用。作者提出预防和控制HBV、HCV感染对降低HCC发病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肝硬变、肝细胞肝癌中的分布规律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核心抗原及HBxAg在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中的定位及分布。结果HCV核心抗原既定位于肝细胞或癌细胞胞核中,又可定位于这些细胞的胞浆中。在不同的病例,有时以胞浆阳性为主,有时以胞核阳性为主,或二者同时存在。肝硬化组织中,HCV核心抗原胞浆阳性细胞多呈灶性分布,而核阳性病例阳性细胞则为弥漫分布;肝细胞肝癌中HCV核心抗原以弥漫胞核阳性多见,癌旁肝组织多为HCV核心抗原胞浆阳性。HCV核心抗原在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及癌旁肝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3%(66/98),75.0%(78/104)及48.1%(25/52),χ2检验,肝细胞癌中核心抗原的胞核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肝硬化及癌旁肝中的胞核阳性率(P<0.01)。核心抗原在肝细胞肝癌中,其细胞核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胞浆阳性率(P<0.01)。结论HCV感染在我国肝硬化、肝细胞肝癌中比较普遍,除HBV以外,HCV可能在我国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和黄曲霉毒素与肝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陆培新  张启南 《中国肿瘤》1999,8(7):305-30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黄曲霉素素(AF)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562例HBsAg阳性的肝癌高危人群和719例HBsAg阴性的对照人群进行10年前瞻观察,同时采用抗AFM1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系统,以免疫浓和高压液相(HPLC)系列测定由25例肝癌和125例非肝癌对象组成的病例对照人(1:5)尿中AFM1排出量。结果 (1)HBsAgbj ntg xeg efh ukkmw rh f  相似文献   

11.
肝癌患者HBxAg与Fas/FasL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组织中 HBxAg与 Fas/FasL的表达状况及血清中 HBV X基因与 Fas/FasL的水平。方法:用SP法对34例肝癌组织HBxAg、Fas与FasL表达状况进行分析,用ELISA法对30例肝癌、32例肝硬化及20例正常人血清sFas与 sFasL含量进行分析,并用PCR法对肝癌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X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HBxAg、Fas与FasL在肝癌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7.06%、85.29%及100%。阳性信号均主要位于胞浆,且三者可在同一癌组织的相同区域出现阳性染色,Redit分析示三者的阳性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sFas在肝癌、肝硬化与正常人中的含量分别为(722.97±321.13)μg/L、(801.90±419.94)μg/L和(224.07±148.23)μg/L,其中肝癌与肝硬化组显著高于正常人(P< 0. 01);血清 sFasL在肝癌、肝硬化与正常人中的含量分别为(152. 27±7. 99)μg/L、( 162. 97±12. 40)μg/L和(154.99± 6.96)μg/L,其中肝硬化组含量高于肝癌与正常人( P<0.01)。血清HBV X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乙肝病毒(HBV)是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HBV中的x基因被认为是它的癌基因。为确定x基因在肝癌癌变中的重要性,我们主要针对HBsAg阴性的HCC,研究HBVx基因的存在、表达和突挛情况;同时也对x基因与P53基因249密码子热点突变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方法 应用PCR、RT-PCR、PCR-RFLP和DNA序列分析方法,重点针对1991年-1996年在启东北京手术的的、病理确诊为H  相似文献   

13.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细胞癌、肝硬化和慢性肝炎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细胞癌(HCC)、肝硬化(LC)和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中的表达,应用微波内免疫组化技术,对55例HCC切除标本和57例肝穿刺活检标本进行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的标记。结果发现,HCC切除标本中PCNA阳性率70.9%(39/55),PCNA标记指数与HCC分级呈正相关,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显著,在肝穿刺活检标本中,PCNA阳性率:HCC为69.3%(9/13);LC为23.8%(5/21),CAH为8.7%(2/23)。本研究中共检出肝细胞不典型增生27例,标记指数近似于HCCⅠ级,其中小细胞性不典型增生和大细胞性不典型增生的标记指数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观察抗氧化剂2(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对HBV转基因小鼠肝肿瘤的防护作用。方法26只HBV转基因和24只非转基因小鼠,用生化法测定肝脏醌还原酶(QR)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免疫组化法研究肝肿瘤PCNA表达。结果转基因小鼠BHA组肝癌发生率0,显著低于普饲组42%(5/12例)。BHA诱导肝脏QR和GST活性升高3~7倍,降低MDA。BHA组肝腺瘤PCNA标记指数3.49±2.42%,显著低于普饲组(5.48±2.29%)。结论BHA长期应用有效延缓了HBV转基因小鼠肝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肝癌高发区乙型肝炎疫苗的长期免疫效果观察李荣成,杨进业,王树声,龚健,李艳萍农远志,徐志一,刘崇柏,曹惠霖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和肝癌的关键是防止婴幼儿时期的乙肝病毒(HBV)感染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1),用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简称乙...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患者EB病毒与乙肝病毒双重感染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EB病毒和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检测5051健康康者和125例鼻咽癌患者的血清EBV-IgA/VCA和HBsAg。结果健康人群的EBV-IgA/VCA和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5.4%和11.3%;健康人群EB病毒感染者的HBsAg阳性率为9.7%;鼻咽癌患者的EBV-IgA/VCA和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97.6%、25.6%。鼻咽癌EB病毒、乙肝病毒双重感染率明显高于正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庚型肝炎病毒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PT-PCR)检测了67例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中的庚型肝炎病毒(HGV)RNA,以PC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分析了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结果显示,HGVRNA的检出率为19.4%(13/67),其在HBsAg阳性组和HBsAg/抗HCV阴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12.2%(6/49)和50%(7/14);5’非编码区(5’-NCR)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美国株GBV-C的同源性为91.7%,提示在我国PLC患者中存在HGV感染。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和黄曲霉毒素B1在树Ju肝癌形成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瑗  严瑞琪 《癌症》1999,18(2):129-132
动态观察乙肝病毒和黄典霉素素B1在树Ju原发性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成年树Ju按不同处理分为四组:A-HBV+AFB1组;B-HBV组;C-AFB1组;D-空白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肝原发性血管肉瘤(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3例肝原发性血管瘤,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2.7岁,占同期肝脏恶性肿瘤检出率的0.68%(3/436),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及包块,血清HBsAg及AFP阴性,本组资料还进行了网状纤维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本文讨论肝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肝动脉结扎加插管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报道肝动脉结扎(HAL)加插管法化疗(HAI)治疗原发性肝癌21例,其中19例为经剖腹探查而不能切了作者,2例为大肝癌切除术后行HAL+HAI加门静脉插管化疗者,19例不能切除的肝癌,其中HAL+HAI加瘤内无水酒精注射13例,HAL+HAI加瘤体冷冻3例,HAL+HAI加肿瘤周边微波固化1例,HAL+HAI加门静脉插管化疗及瘤内无水酒精注射2例,经治疗,未切除的肿瘤缩小率为38%,其中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