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目的比较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和单纯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及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连续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组(G+E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20例,G+E组采用硬膜外镇痛(PCEA),G组采用静脉镇痛(PCIA)。记录诱导、插管、停药至睁眼、至清醒和拔管时间;记录每个病人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的用量;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和72 h(T3)采集静脉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浓度。结果与G+E组比较,G组芬太尼用量大(P<0.01),达到同样肌松条件时G组维库溴铵用量大(P<0.05),停药至睁眼和停药至拔管时间G组用时长(P<0.01)。NE:组内比较,与T0相比G+E组和G组在T1、T2、T3时升高(P<0.01);组间比较,与G+E组比较,G组在T1、T2、T3时高于G+E组(P<0.01)。E:组内比较,与T0相比G+E组和G组在T1、T2、T3时升高(P<0.01);组间比较,与G+E组比较,G组在T1、T2、T3时高于G+E组(P<0.01)。结论连续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具有可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节约全麻药的用量,且病人全麻苏醒的早、苏醒更彻底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研究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麻醉复苏前及术后第1天血糖水平(BS)、胰岛素抵抗指数(1R)以及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浓度的变化.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BS、IR、Cor及A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复苏前研究组BS、IR、Cor及A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天研究组BS、IR、Cor及A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患者应激反应,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增加手术及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3.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 6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 ,随机分为全麻组 (A组 )和硬膜外组 (B组 ) ,每组 3 0例 ,A组行常规气管插管全麻 ,B组选择T8~ 9或T9~ 1 0 行硬膜外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 5min、2 0min ,放气后 5min的血压 (B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SpO2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等。结果 :B组气腹后血压、心率及呼气末PETCO2 较麻醉前升高 (P <0 .0 5 ) ,且比A组同一时间点的相应数值为高 (P <0 .0 5 )。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中 ,气管插管全麻较硬膜外麻醉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为单纯全麻组,分别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气变化及全麻药用量。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期各时段HR、MAP变化A组均较B组轻且平稳;两组病人血气分析PaO2、HCO3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但两组无明显差异;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小于B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较单纯应用全身麻醉,全麻药用量明显减少,循环呼吸功能平稳,且便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胃肠功能、肝功能、免疫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0例直肠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靶控麻醉,观察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分析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7.43±2.81)h,进食时间平均(31.54±2.61)h,下床活动时间平均(29.94±3.03)h,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D4~+为(38.02%±4.13%),CD8~+为(30.16%±3.43%),CD4~+/CD8~+为(1.55%±0.29%),免疫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肝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麻醉并发症(5.00%vs. 21.6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应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免疫抑制更轻微,可降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胸段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对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分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Y组)和全麻组(Q组),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分别记录入室时、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5分钟、拔管即刻、拔管后5分钟的SBP、DBP、HR.结果:Y组患者各时点的SBP、DBP均显著低于Q组(P<0.01).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比全身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要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用于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巴中市中心医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术并符合本研究纳入条件的直肠癌患者共178例,其中男84例,女94例;年龄34~72岁,(51.9±10.255)岁;按麻醉方式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93例)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组(85例),观察2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麻醉不良反应来看,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组在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组(P〈0.05),2组在心动过缓、室性早搏发生率及胃肠道恢复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下肢神经功能异常发生。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用于直肠癌根治术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不仅能取得相同的麻醉效果,在减少麻醉不良反应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6例接受LC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患者入室后(T_0)、气管插管即刻(T_1)、气腹后15 min(T_2)、气管拔管后10 min(T_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术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2 h疼痛程度及苏醒期烦躁发生率。结果 (1)2组患者T_0时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T_1、 T_2、T_3时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高于T_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T_1、T_2、T_3时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2 h疼痛程度VSA评分和苏醒期烦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LC,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和降低苏醒期疼痛和烦躁程度,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全麻组(GA组)各15例,于麻醉前10min(T0)、气腹后5min(T1)、气腹后25min(T2)和术后10min(T3)4个时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glucose,GLU)、皮质醇(cortisone,COR)和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的浓度,并观察SBP、DBP、HR、PETCO2及SpO2的变化。结果:与T0相比,GA组T1、T2时SBP、DBP、HR、GLU、COR和CA明显升高(P0.05);组间相比,EA组术中、术后各时点SBP、DBP、HR、GLU、COR和CA显著低于GA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丙泊酚静注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满意,能有效调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4~10岁ASAⅠ~Ⅱ级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疝囊腹壁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常规气管插管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静脉全麻。B组30例,基础麻醉后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紧闭面罩给氧、辅助呼吸;术中连续监测HR、SBP、DBP、SpO2、PETCO2。结果:两组患儿术中安静、麻醉满意、肌松良好。气腹后HR、SBP、DBP、PETCO2均高于气腹前(P<0.05),但尚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放气后10m in上述参数恢复至气腹前水平。两组SpO2为98%~100%,无差异。苏醒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手术时间较短的腹腔镜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轻,术毕苏醒快,是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兔实验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目的 研究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TEA)与否对兔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组兔于气管切开插管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下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在不同的时段取血,测血浆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酶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一氧化氮(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对照组不作TEA,其余处理与实验组相同。结果 实验组兔有不同时间段CK、LDH活性变化与时间关系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高位或低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胸、腹部手术病人围术期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以探讨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状态。方法择期行胸、腹部手术病人25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随机分为2组:低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组(L组,n=13,行腹部手术,T12-L1或T11,12硬膜外穿刺置管)、高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组(H组,n=12,行胸科手术,T6,7或T7,8硬膜外腔穿刺置管)。静脉注射异丙酚、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术中吸入60%N2O及异氟醚,维持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1.0 MAC。术前1 d、入室后、硬膜外麻醉平面稳定后、复合全麻后即刻、拔管后及术后1、2 d观察HRV: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LF/HF)的变化。结果感觉阻滞平面稳定后,L组阻滞平面上界T8.8±2.0,H组T3.0±0.3。与入室后比较,两组硬膜外麻醉平面稳定后、复合全麻后即刻、拔管后LF、HF及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术后1、2 d LF、HF降低,L组术后1 d LF、术后2 d LF/HF高于H组(P<0.05)。结论高位或低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病人围术期HRV无明显改变;术后高位硬膜外麻醉病人自主神经系统张力降低,但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维持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腔镜疝修补术中气腹不同阶段应激反应的变化。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40例患者,20~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55~8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Ⅰ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3μg/ml),间断推注芬太尼维持麻醉,根据血压(BP)、心率(HR)变化调整药物浓度,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Ⅱ组选择L2~3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针注入0.5%等比重布比卡因15 mg,靶控输注异丙酚1~1.5μg/ml维持镇静。分别于麻醉前(T0)、气腹前5 min(T1)、气腹后15 min(T2)、气腹后30 min(T3)监测BP与HR,于各时点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同时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plasma 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的浓度,记录患者术后清醒时间。结果:与T0相比,Ⅰ组T2时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升高,T2、T3时血浆NE、E浓度,T3时Cor浓度升高(P<0.05);Ⅱ组T1、T2时HR升高,T1时MAP下降,T3时Cor浓度升高(P<0.05),T1、T2时pH(potential of hydrogen)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与Ⅰ组相比,Ⅱ组T2、T3血浆NE、E浓度降低(P<0.05),T3时Cor浓度降低(P<0.05),T1时HR升高,T1、T2时MAP、pH下降,T1、T2时PaCO2升高(P<0.05),Ⅱ组术后患者清醒时间短(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可更好地控制应激反应,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4.
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研究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目的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34例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ASAI~Ⅱ级,随机分为研究组(Ⅰ)和对照组(Ⅱ),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安定0.1mg·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720例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腰-硬联合麻醉,分为普外科组(A组)和妇科组(B组),观察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及术后不良反应,于麻醉前(T1)、气腹前5min(T2)、气腹压力达12mm Hg后10min(T3)、放气后5min(T4)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PETCO2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过程顺利,阻滞平面最高达T6,均顺利完成手术,术毕直接送回病房,术后患者情况良好,均无明显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2例皮下气肿。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下腹部手术安全、有效,可取得完善的镇痛效果,辅助镇静剂可消除不适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CSEA)复合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40例ASA分级I或Ⅱ级的L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复合组采用CSEA复合喉罩通气,全麻组采用静脉复合插管全麻。记录两组患者MAP、HR、PETCO2、镇痛情况、血糖、麻醉费用等相关指标。结果:全麻组术中血糖高于复合组(P〈0.05);复合麻醉组镇痛满意度更高,麻醉费用更低。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CSEA复合喉罩可更好地抑制IA术中患者的应激反应,全麻药物用量减少,术后镇痛效果好,费用低,是基层医院LA术中麻醉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指导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将9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A组应用FTS处理措施行开腹手术;B组采用FTS处理措施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再住院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费用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入院率(2.2%)低于B组(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指导下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可促进胃肠蠕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再住院率,但与FTS指导下的开腹直肠癌手术相比,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林格氏溶液的容量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确定全麻复合硬膜外时麻醉林格氏溶液的容量动力学模型参数,评价硬膜外复合全麻对晶体液扩容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肝癌切除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组Ⅰ麻醉诱导前行扩容治疗,组Ⅱ硬膜外复合全麻诱导后行扩容治疗。扩容采用30ml/kg乳酸钠林格氏溶液(LR)恒速输注,30min内输完,输注LR开始后90min内每5min测定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并记录总尿量及血液动力学数据。用容量动力学数学模型和物质守恒定律处理数据,获得结果。结果 组Ⅱ容量增加量、容量扩张效率、输注结束时液体保留率均高于组Ⅰ(P〈0.05)。一级容量动力学分析结果:组Ⅰ目标容积(V)和清除率(k1)均大于组Ⅱ(P〈0.05)。二级容量动力学分析结果:组Ⅱ的V1、k1、k1均高于组Ⅱ(P〈0.05)。扩容后组Ⅱ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均小于组Ⅰ(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提高晶体液的容量扩张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胸段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TEA+GA)与全凭静脉麻醉(TIVA)这两种麻醉方法在上腹部手术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方法 自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选择44例拟行择期上腹部手术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患者,麻醉诱导前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麻醉诱导及气管内插管完成后,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维持静脉麻醉.然后患者被随机双盲分入TEA+GA组(n=22)或TIVA组(n=22).TEA+GA组患者在单次硬膜外腔注入0.25%布比卡因0.2 ml/kg后继以0.2 ml·kg-1·h-1的剂量持续输注;而TIVA组则单次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后继之持续输注之,其容积和速率与上组相同.监测指标为:心电图、动脉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心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SVR)、脉搏氧饱和度和呼气末CO2水平,间断进行血气分析.两组的观测时间均为90 min.结果 在硬膜外腔应用布比卡因或生理盐水后的观察时点,TEA+GA组SAP、DAP、MAP、HR和SVR呈显著性降低;与TIVA组相比,TEA+GA组SAP、DAP、MAP和SVR的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EA+GA组CI、SV改变不大,与TIV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EA+GA麻醉中尽管血压呈一定程度下降,但可能与体循环阻力降低有关,而其心功能并未受到明显抑制.提示TEA+GA麻醉方法具有较好的心血管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