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2009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重症患儿中人类偏肺病毒(hMP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确诊为甲流重症患儿的呼吸道样本79份,用传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hMPV及其他呼吸道病毒。选择hMPV阳性样本PC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比对分析,并绘制基因进化树。结果79份甲流病毒阳性样本中,hMPV及其它呼吸道病毒阳性率20.25%(16,79),hMPV阳性PCR扩增产物4份,占甲流重症病例的5.06%(4,79)。其中3份hMPV阳性PCR扩增产物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9.1%~99.5%,与广东省流行株GD.165,泰国株155N及B1代表株高度相似,并且被GenBank收录。结论杭州地区确诊感染的2009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中存在与hMPV共同感染状况,且hMPV均为B1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儿童下呼吸道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儿童人类偏肺病毒(hMPV)呼吸道感染的流行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4年8月-2005年1月我院452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副流感病毒1~3型和腺病毒,以上病毒检测阴性的245份标本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hMPVM基因,随机挑选部分PCR扩增产物送核苷酸测序作基因分析。结果 245份标本中hMPV阳性例数为59例(241%),452例患儿中单一hMPV感染率13.1%。冬季月份中hMPV检出数高于其他呼吸道病毒。59例hMPV感染患儿,平均月龄27.7月,各年龄组hMPV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MPV感染者临床特征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无明显差异(P〉0.05)。23份hMPVM基因部分核苷酸片段与GenBank中hMPV M基因序列同源性为82.8%~100%,基因进化树分析提示存在2种不同的hMPV基因。不同hMPV基因型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MPV是2004年冬季我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流行的病毒病原,临床表现无特征性,2种不同基因型感染的临床特征也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人偏肺病毒(hMPV)在深圳汕头地区的感染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6月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及健康体检儿童鼻咽抽吸物及咽拭子标本共1217例,采用 RT-PCR方法对其进行 hMPV基因筛查,随机选取5份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核酸测序,将所得序列与 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较和进化树分析。同时,对阳性标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37份感染患儿标本中检测到hMPV 51份(阳性率4.49%),2,3,4月为发病高峰,感染患儿主要在3岁以下,占检出率的80.4%,5份阳性标本基因序列与 GenBank 中公布的多株 hMPV N 基因同源性达80.8%~98.4%。进化树分析显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基因进化族。51例阳性患儿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临床诊断主要为支气管肺炎24例,喘息型肺炎17例,毛细支气管炎9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80例健康体检儿童的呼吸道标本均未检测到 hMPV特异基因片段。结论 hMPV是引起深圳汕头地区3岁以下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并有一定的季节性,其感染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流行的 hMPV株存在两种不同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快速筛查技术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并对检出的hMPV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采用Luminex 100多功能悬浮点阵检测技术和多重PCR技术同时筛查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人类偏肺病毒等7种病毒、11个亚型.人类偏肺病毒的鉴定采用hMPV核蛋白基因特异性片段PCR扩增、核酸测序,并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 47份临床标本共筛查出病毒19株,检出率40.2%(19/47),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8份、占检出病毒的42.1%(8/19),流感病毒7份(占36.8%),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人类偏肺病毒各1份(占5.3%).检出的这例人类偏肺病毒为深圳地区首例,经hMPV核蛋白基因特异性片段核酸序列分析,其与hMPV日本株、北京株、泰国株的同源性>98%.进化树分析表明深圳株的病毒核蛋白基因与北京株、日本株、泰国株等在同一基因进化簇中.结论 人类偏肺病毒可能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之一,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多功能悬浮点阵和多重PCR技术对病毒感染件疾病的快速筛查具有实用价值,尤其在解决流行病病原学分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病毒是主要病原体之一。为获得人类偏肺病毒(hMPV)、鼻病毒(hRV)、冠状病毒(COV)等,三类RNA病毒在重庆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的流行病学资料,我们建立了hMPV、hRV、COV等RNAPCR检测技术,并对本地区25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中提取的病毒RNA同时进行检测,部分样品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产物进行核酸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0-2016年江西省243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人偏肺病毒感染情况和病毒基因型特征。方法于2010年4月至2016年12月采集江西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拭子或支气管灌洗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对人偏肺病毒进行核酸检测,对人偏肺病毒核酸阳性样本进行F基因扩增和测序,采用DNAStar和MEGA6.0软件对所得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6年共采集243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标本。其中54例患儿标本人偏肺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2.21%,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90.74%。不同月份间人偏肺病毒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流行月份在12月和1-3月;阳性率在男女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测序获得28株人偏肺病毒的F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江西地区流行的人偏肺病毒有A2,B1,B2基因型,其中以A2基因型为主。结论人偏肺病毒是引起江西省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冬春季高发,A2为优势流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鉴别不同基因型hMPV的RT-PCR方法.方法 根据不同基因型的hMPV G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A、B基因型的特异性引物,在一次双重PCR反应中根据扩增产物大小鉴别不同基因型.用该方法鉴别37份hMPV阳性的临床标本的基因型.结果 用hMPV G蛋白编码基因的分型引物进行PCR反应,对已知的hMPV阳性标本直接进行分型得到的扩增产物大小易于区分;对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无非特异扩增,显示引物特异性良好.对37份临床标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20份A基因型分型结果与M基因测序分型结果一致,17份经M基因测序分型为B基因型的阳性标本中有14份与M基因测序分型结果一致,3份未得到扩增产物从而不能分型,总符合率为91.9%[(20+14)/37].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可以鉴别不同基因型的hMPV的RT-PCR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临床标本中扩增人偏肺病毒(hMPV)基因片段进行亚克隆,为进一步全面深入地研究人偏肺病毒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GenBank中已知的hMPV全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收集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697例,提取病毒核酸,运用长片段RT-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切割含目的条带的凝胶进行纯化,并将目的片段连接到PJET1.2/blunt克隆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TOP10,经含氨苄青霉素的抗生素平板筛选,得到阳性克隆,提取质粒,最后对重组质粒进行PCR鉴定和测序鉴定.结果 随机选取5例所获的阳性条带经PCR和测序鉴定,证实确为hMPV基因片段.结论 成功构建了hMPV基因组亚克隆,可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URTI)住院患儿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的感染现状及hMPV优势亚型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和福田人民医院因ALRTI住院的患儿鼻咽吸取物或咽拭子标本1720份,同时收集同期健康儿童呼吸道标本6 0份,采用Qiagen One-step RT-PCR法对标本中的hMPV进行筛检,并随机选取6例hMPV阳性标本采用CEQ8800测序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正反测序,采用BLAST软件将测序所得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代表株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1 720例AURTI住院患儿的鼻咽吸取物或咽拭子标本共检出hMPV阳性标本362例,阳性率为21.05%(362/1720),其中男童阳性率为10.06%(173/1720),女童阳性率为10.99%(189/1720),不同性别患儿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7,P0.05),而健康儿童hMPV全为阴性;1岁组AURTI住院患儿hMPV感染阳性率为3 1.4 6%,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5~11.97 3,P(0.05~0.01);1~3月AURTI住院患儿感染hMPV阳性率最高为4 9.7 4%,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7~1 5.038,P0.05~0.01);6株hMPV阳性毒株的病毒核苷酸与代表株同源性为91.0%~100.0%;6株hMPV阳性毒株分别属于A2b和B1及B2亚型。结论 hMPV是引起深圳地区AURTI住院患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好发于冬春季节和1岁以下儿童,且同时存在A和B两个基因型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和汕头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新型人冠状病毒NL63(HCoV NL63)的存在状况,初步探讨其流行规律及其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呼吸道分泌物标本690份。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HCoV-NL63的1b基因,筛选出的阳性标本再进行HCoV-NL63的1a基因检测,未检测出HCoV-NL631a基因的阳性标本再进行核苷酸测序鉴定。同时,在所有HCoV-NL63阳性标本中检测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腺病毒和人博卡病毒。结果 690份标本中,共检出HCoV-NL63阳性7份,阳性率为1.0%(7/690),均为单一病毒感染。7份HCoV-NL63阳性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6.0%~97.4%,分属两种不同的基因簇。婴幼儿感染者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症状;感染高峰期在夏、秋季节,以10月感染率最高(3.8%)。结论深圳、汕头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存在HCoV-NL63。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原学分布。方法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1668侧7岁以下ARTI住院患儿新鲜痰液,细菌培养检测细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PCR)法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MPV)N基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结果1668例患儿中,病原检测阳性1107例(66.4%),其中单纯病毒感染359例(21.5%),单纯细菌感染271例(16.3%),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222例(13.3%),混合感染255例(15.3%)。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19.2%),人类偏肺病毒(hMPV)次之(12.0%);细菌则以肺炎链球菌为主(12.0%),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3.8%)。结论①本地区7岁以下ARTI儿童最常见病原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支原体。②RSV是本地区冬春季低年龄婴幼儿ARTI的主要病原。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无流行迹象。本地区hMPV在2008年3~5月有一流行高峰。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是主要的细菌病原。MP感染多见于1岁以上儿童。混合感染则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福州地区2006-2007年冬春季我院收治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其亚型流行情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17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拭子中RSV并进行亚型鉴定分析。结果:(1)在176例标本中,RSV阳性28例(15.9%)。其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阳性率为38%,显著高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4%(!2=33.15,P<0.05)。(2)28例RSV阳性标本中,A亚型23例(82%),B亚型4例(14%),不明分型者1例(4%);上、下呼吸道感染组患儿间RSV亚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都以A型为主。(3)RSV阳性患儿的年龄主要以3岁以下为主。结论:RSV是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福州地区2006-2007年冬春季RSV两种亚型同时流行,以A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前清蛋白(PA)水平在老年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1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对照组)血清PCT、CRP、PA水平。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清PCT、CRP、PA水平的差异。将11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根据病原学分型检查和疗效分为细菌感染组(40例)、病毒感染组(34例)和混合感染组(36例)。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患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患者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约值、阴性预约值及约登指数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PCT、CRP、PA可作为老年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指标,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老年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对疗效的判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呼吸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呼吸科4 086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呼吸科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85%;易感染部位中呼吸道占78.24%,胃肠道占10.46%,泌尿系占7.53%;医院感染与病人的基础疾病、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及入住重症监护室有关。结论积极采取综合的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