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高分辨率CT征象。方法对24例BAC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结节型、多发结节型和实变型BAC的HRCT征象,分析有助于诊断的征象及病理基础。结果11例结节型病灶中82%位于肺野外周或胸膜下,55%呈不规则形,空泡征出现率55%,磨玻璃密度36%,胸膜尾征73%;多发结节型的单个病灶与前者相同;10例实变型中磨玻璃密度、多发结节和段叶实变混合存在的6例,肺段实变周围或其他肺野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影内伴随网格影,其中1例呈“碎石路样”。结论(1)周围性结节以及伴空泡征、磨玻璃密度、胸膜尾征4项中有3项者高度提示结节型BAC的诊断。(2)肺段叶“蜂房样”实变并其他肺野的“碎石路样”影对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DBAC)的诊断具有特征性。(3)HRCT是BAC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粟粒性肺结核、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和粟粒性肺转移瘤的螺旋CT表现特征,提高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影像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40例粟粒性肺结核、32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33例粟粒性肺转移瘤的螺旋CT图像资料,观察肺粟粒结节的形态、分布、大小、密度及伴随征象。结果 CT图像上,40例粟粒性肺结核中,结节均匀分布34例(85.0%),大小一致35例(87.5%),密度均匀33例(82.5%),磨玻璃征31例(77.5%);32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中,中下肺分布27例(84.4%),大小不一致23例(71.9%),密度不均匀26例(81.3%),支气管充气征13例(40.6%);33例粟粒性肺转移瘤中,中下肺分布29例(87.9%),大小不一致28例(84.8%),密度不均匀29例(87.9%),克氏线19例(57.6%)。结论粟粒性肺结核、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和粟粒性肺转移瘤在结节分布、大小、密度等方面螺旋CT表现特征明显不同,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三种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CT表现、临床特点、病理学基础,以提高CT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搜集临床资料完整,并经手术切除,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或CT导引下经皮肺活检病理证实的BAC共10例。根据CT表现分为孤立结节型(2例)、多发结节型(1例)、弥漫实变型(7例),误诊8例,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各型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结果孤立结节型BAC(2例)主要表现为:结节或肿块位于胸膜下或肺外围,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具有毛刺征、分叶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征等周围型肺癌的一般表现;多发结节型(1例)两肺中、下叶为栗粒结节样改变,部分结节有融合、实变趋势,类似亚急性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弥漫实变型(7例),单叶/段实变3例、多叶/段实变4例,CT表现相对特异性征象较多。支气管枯树枝征(6例)、蜂窝征(7例)、磨玻璃征(5例),小叶间隔增厚(3例)、叶间胸膜膨出(4例)。误诊率高,主要误诊为炎症和结核。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特点、影像表现复杂多样。误诊主要原因是对BAC的重视和认识不够,熟悉BAC影像、分型及各型CT征象,必要时辅助CT导引经皮肺活检或纤支镜检查,能够提高对BAC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卢洪林 《吉林医学》2012,33(31):6784-6785
目的:研究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其CT影像形态及分布特点。结果:3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中,孤立结节型21例(均位于肺野外周),占60.0%。结节大小1.2~6.3 cm,平均(2.9±1.4)cm。其中,肿块内空泡征或细支气管充气征19例(90.5%),边缘毛刺16例(76.2%),磨玻璃密度影15例(71.4%),胸膜凹陷13例(61.9%),血管集束7例(33.3%),纯的磨玻璃密度影6例(28.6%);实变型9例,占25.7%。病灶中均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实变以右肺为主,内支气管气象略有僵直,实变周边可见毛玻璃影,左肺出现小斑片影。部分内现大量大小不一的泡状影,并叶间胸膜膨出;弥漫或多结节型5例,占14.3%。病灶中均可见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纵隔旁结节多呈分叶状,有短毛刺,远侧现毛玻璃影;双肺可见弥漫性粟粒样结节影。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表现复杂多样,结合临床特点,充分了解和掌握各型BAC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林勇 《当代医学》2011,17(12):51-51,164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PAP患者胸部CT影像资料.结果 胸部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斑片影、磨玻璃影15例,呈如地图样改变9例,5例因两肺磨玻璃影与小叶间隔增厚交织成铺路石样改变,2例在肺泡实变区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结论 弥漫性磨玻璃样阴影与地图样、铺路石样改变、空气支气管征等征象具有特征,胸部CT检查可为PAP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曾东求  谭利华 《当代医学》2009,15(12):112-113
目的总结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临床及CT表现,以提高对其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40例经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及CT资料,分析各型的临床表现与CT特征。结果孤立结节型17例,16例位于肺下野胸膜下,12例同时具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11例出现空泡征.2例出现钙化征。弥漫型9例,有6例表现为弥漫分布的腺泡结节影,病灶以两下肺野分布为主,3例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征与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征5例,3例有融合现象。肺炎型14例,其中均匀实变7例,10例可见细支气管气像,5例见血管造影征,4例见碎石路征。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影像表现复杂多样,熟悉其各型表现特点,便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J  Song W  Jin ZY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1):58-60,i0010
目的回顾性分析5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COP患者5例,行胸部CT扫描。将COP的CT表现分为实变、磨玻璃样变、肺结节、线样或网格样改变等4型;病变的分布按单肺或双肺,上肺或下肺,胸膜下或沿支气管束走行等分类,对病变的类型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4例可见肺实变,3例可见磨玻璃样变,2例可见肺结节改变,1例可见网格样改变,常多种表现混合存在。肺实变常在胸膜下或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分布。磨玻璃样变和肺结节分布无特异性。结论COP最常见的是肺实变和磨玻璃样变。磨玻璃样变分布特征不具有特异性,而肺实变多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或胸膜下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及分型,进一步提高本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收集到27例肺泡癌CT检查所见征象,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资料。结果CT表现具有特征性的孤立、弥漫多发结节影8例,磨玻璃样斑片状、片状肺炎样浸润8例,呈广泛肺纹理增强6例。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可分为结节型、肿块型、肺炎样型、肺纹理增强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特征及其病理学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支气管镜活检、经皮穿刺活检、开胸肺活检等病理证实的炎症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评价其在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5例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在CT上表现为实变影伴有磨玻璃影、磨玻璃背景上多发结节、蜂窝征、病理性支气管充气征、病理性血管造影征等多种混合征象,肺容积未见缩小;抗感染治疗病灶反而增大;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无或少量胸腔积液,无远处转移。结论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过程有较一致的相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肺结核涂片阳性患者的CT征象.方法 398例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部分加以HRCT扫描,分析其影像学征象及其特点.结果 空洞324例,大树芽征42例,小树芽征252例,微树芽征25例,小叶中心结节135例,腺泡结节26例,小叶实变296例,亚段实变、段实变165例,磨玻璃征78例,支气管壁增厚、狭窄及支气管引流91例,弥散粟粒样结节10例.结论 典型的活动性肺结核具有一定的CT影像特点,为多叶、段不同部位多发分布的基础上,出现空洞、树芽征、小叶样实变等征象.  相似文献   

11.
MSCT在弥漫实变型肺泡癌与肺炎性实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蕊  温志红  于浩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35-1537
目的:分析弥漫实变型肺泡癌(DCBAC)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探讨与大叶性肺炎(LP)、干酪性肺炎(CP)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弥漫实变型肺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并与同期证实的8例肺炎性实变病例的CT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例弥漫实变型肺泡癌在CT平扫出现"蜂窝征"(7例)、斑片状及腺泡样结节影(6例)、叶间裂膨隆(3例)。增强后病灶CT值均低于同层肌肉组织。动态观察肺实变范围扩大,原为腺泡结节和磨玻璃密度影的区域发展为肺实变。而在8例肺炎性实变中均未显示。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可显著提高弥漫实变型肺泡癌与肺炎性实变的CT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特异性肺感染的CT影像表现,提高对特异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49例肾移植术后合并肺部特异性感染的病例,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2岁。发病时间分别为肾移植术后12d~7年。49例患者均进行了胸部螺旋CT及高分辨CT(HRCT)扫描,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膈面,螺旋CT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HRCT扫描层厚1mm或0.625mm,层间距10mm。其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29例,卡氏肺囊虫肺炎12例,巨细胞病毒肺炎4例,肺结核4例。19例经痰培养证实,2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及支气管肺活检证实,8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2例经尸检证实。影像结果由3位放射科医师进行分析。结果49例患者的CT检查均可见肺内病灶特征性改变。29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出现最多的肺内异常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23/29);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灶(22/29),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结节灶(15/29);肺内实变影(18/29),肺内楔形实变影(11/29);晕征(17/29)。12例卡氏肺囊虫肺炎CT影像中均出现肺内弥漫磨玻璃样改变。4例巨细胞病毒肺炎CT影像中都有肺内散在磨玻璃影表现,并伴有小叶间隔增厚;其中3例伴有双肺多发粟粒结节灶;2例伴有胸腔积液。4例肾移植术后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中均表现为双肺多发粟粒结节灶,其中1例呈"树芽征"表现。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特异性感染患者中,卡氏肺囊虫肺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巨细胞病毒肺炎、肺结核等在CT影像表现上各有特点,CT检查能较早发现肺部异常,并可以在发病早期或病情危重难以获得病原学证据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初步判断感染的病原体而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王卉  周祥  朱凯  曹瑞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38-1139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经确诊的29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为两肺野斑片状密度增高的实变影16例,磨玻璃样阴影11例,两肺间质改变、肺纹理增粗2例。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主要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两肺支气管周围和胸膜下非对称性、多发斑片状实变影及磨玻璃样阴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RCT(High-resolution CT)在诊断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1例肝移植术后确诊为CMV肺炎患者的HRCT,由两名放射科医生统计分析病灶的形态及分布特征。结果毛玻璃影10例,多发结节8例,斑片状实变影4例。100%(11/11)患者肺内见到多种形态病灶共同存在:毛玻璃影与多发结节4例,毛玻璃影与实变影3例,实变影与多发结节1例,毛玻璃影、实变影与多发结节三者共同存在3例。100%(11/11)例病变均累及双肺,9例病灶分布于肺内外带,仅分布于外带和内带各3例。病变累及下叶11例,累及中叶与上叶分别为10例、9例。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肺部病变的HRCT表现为双肺混合存在的毛玻璃影、多发结节及斑片实变影时,提示肺内病变为CMV肺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的实变型BA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征像及其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中,单发肺叶实变7例(63.6%),单发肺段实变2例(18.1%),多发肺叶实变2例(18.1%);实变肺伴血管造影征7例(63.6%)、支气管气像征9例(81.8%)、伴枯树枝征6例(54.5%);实变肺周见蜂窝肺征9例(81.8%),磨玻璃征7例(63.6%)、多发小结节2例(18.1%);少量胸水1例(9.1%),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9.1%).11例首诊误诊为肺炎.结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肺实变密度低、蜂窝肺征、血管造影征、枯树枝征及多发腺泡结节是实变型BAC的主要CT表现特点;CT引导肺穿刺活检是较理想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6.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的高分辨率CT征象(附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过敏性肺泡炎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特征,以期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4例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的HRCT表现,其中,急性期7例,亚急性期13例,慢性期4例。结果24例HRCT图像上18例表现为数量不等的边界模糊的小叶中心结节,13例见磨玻璃样密度影,呈散在分布或均匀分布,其中11例磨玻璃样影内见低密度影,按2级小叶分布,2例见气腔实变影,4例见肺外围的低密度区,5例显示局限性空气残留,2例肺内见薄壁囊性损害,2例发生肺纤维化并形成蜂窝状改变。结论HRCT可以清晰显示过敏性肺泡炎病变的类型和分布范围。HRCT上表现为边界模糊的小叶中心结节与磨玻璃影同时存在磨玻璃影内出现低密度影且呈2级小叶分布时,应考虑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 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IPFI患者的CT检查资料和病历资料.观察三种主要CT表现在肺野内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免疫状态IPFI患者CT表现.结果 IPFI主要CT表现为结节或肿块、肺内实变影及磨玻璃影,病变以两肺分布为主(P<0.05),结节或肿块、肺内实变影下肺野分布率高于上肺野(P<0.05),肺野外周区域分布率高于肺野中央区域(P<0.05).免疫抑制患者多发肺实变率高于免疫正常患者,而单发肺实变率低于免疫正常患者,胸腔积液发生率高于免疫正常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FI主要CT表现为结节或肿块、肺内实变影及磨玻璃影,而结节或肿块影以两肺下野及外周区域分布为主,不同免疫状态IPFI患者CT表现有所不同,多发肺内实变影常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而单发实变影则多见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不典型性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78例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及MSCT影像特征情况。结果 78例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其次为发热、乏力消瘦、胸闷或呼吸困难、咯血、胸痛、胸水,且有19例患者(24.36%)无临床症状。78例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临床体征以呼吸音减弱为主,其次为肺部湿罗音,且有47例患者(60.26%)无肺部体征。78例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MSCT影像特征主要有肺炎实变型(38例,48.72%),弥漫间质型(16例,20.51%),单发结节型(13例,16.67%),多发结节型(11例,14.10%);其中肺炎实变型MSCT表现主要为支气管充气征、边界模糊、树芽征、空洞、磨玻璃影等,弥漫间质型MSCT表现主要为树芽征、结节灶、间质性改变、磨玻璃影、空洞,单发结节型MSCT表现主要为结节灶、淋巴结肿大、空洞、条索灶、钙化灶等,多发结节型MSCT表现主要为结节灶、空洞、条索灶、树芽征、淋巴结肿大等。结论不典型性肺结核的MSCT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临床应综合实验室检查等多种特征完成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高分辨CT(HR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HRCT表现,分析有助诊断的HRCT征象及病理基础。结果孤立结节型18例,其中15例位于肺外围或胸膜下,磨玻璃密度影10例,形状不规则或斑片状影8例,空泡征或/和空气支气管征14例,胸膜凹陷征12例;弥漫型14例,其中均匀实变7例,蜂房征4例,磨玻璃密度8例,支气管气像6例,腺泡样结节6例。结论HRCT是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