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0)防治低体重儿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0例低体重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生后第7天起给予EPO及铁剂(力蜚能)治疗,对照组仅予铁剂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两组在生后Hb、RBC、HCT均有下降,其中治疗组下降程度较轻,两组有显著差异性。两组血清Fe^ 生后均逐渐下降,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有显著差异性。但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血清Fe^ 上升。结论:早期使用EPO能减轻低体重儿的贫血程度;补充足够的铁剂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不只局限于治疗贫血,研究表明EPO及其受体在心血管系统有广泛表达,并参与心肌保护,可能与其抗凋亡机制及磷酸肌酸-3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介导相关,这将在以后为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不但能促进红细胞生成,还表现出非促红细胞生成作用,包括阻止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凋亡,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具有强大的细胞保护作用,从而在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中发挥重要的心血管保护作用.EPO不但可以预防,而且可以治疗心脏缺血事件,具有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潜在价值.本文就EPO在缺血性心脏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主要是由肾脏产生的一种糖蛋白,用于调节红细胞的生成,它的缺乏导致贫血。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慢性肾衰引起的贫血是有效的和安全的。本文就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理功能、临床应用和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黎颖  白瑜  尹如铁 《四川医学》2007,28(11):1215-1217
恶性肿瘤伴贫血的患者很常见,发生率为20%~60%。化疗和放疗所致的骨髓抑制都可能造成贫血或者加重本来存在的贫血。贫血不仅能降低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而且还可导致肿瘤细胞低氧,降低其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改善贫血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的关键。目前,治疗贫血的方法主要有口服补血药物和食疗、输血以及运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fin,EPO)。药物和食疗起效缓慢,输血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EPO的使用为患者提供了另一种可选择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大量的研究证明,EPO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Hb)水平、QOL和生存率,可作为治疗贫血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6.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巨平  张军  余学清 《广东医学》2001,22(3):213-214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7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3 6例接受EPO治疗 ,另外 40例为对照组 ,都进行常规透析 ,治疗 6个月后 ,观察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铁及血脂变化。结果 EPO治疗组Hb ,Hct明显上升 (P <0 0 5 ) ,血清铁、TC、TG、LDL、LP(a)明显下降 (P <0 0 5 )。Hct与血清铁、LP(a)呈负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r =-0 42 ,r =-0 3 6,P <0 0 5 ) ,血清铁与LDL、LP(a)呈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r=0 40 ,r=0 3 5 ,P <0 0 5 )。两组透析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透析后治疗组Hb、Hct上升 ,血清铁、TC、TG、LDL和LP(a)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PO治疗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 ,减少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叶酸对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叶酸对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2例尿毒症患者中对rHuEpo疗效差的9例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5例作为治疗组加用叶酸10mg,每日3次,余4例作为对照组,不补充叶酸。两组均持续应用rHuEpo及剂。结果:治疗组病人红细胞压积(HCT)较前显著升高(P〈0.01),红细胞体积(MCV)显著下降(P〈0.05),网织红细胞(RC)显著升高(P〈0.01)。结论:叶酸可改善rHuEpo的疗效。当用rHuEpo治疗肾性贫血时,如果疗效差,MCV升高,应据病情补充叶酸。  相似文献   

8.
叶酸改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血是慢性肾衰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现研究认为肾性贫血主要是由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的。 1986年Winearl等[1] 首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治疗肾性贫血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临床上广泛使用。但仍有应用EPO疗效不佳者 ,但原因不明。如何提高EPO的疗效 ,是当务之急解决的问题。我们观察叶酸对EPO疗效的改善作用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均为我院住院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 75例 ,应用EPO治疗 3~ 2 4月 ,治疗前血红蛋白均低于 90g/L ,2周内未接受输血。均除外感染、甲旁亢、骨髓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浓度谷氨酸刺激条件下Mtiller细胞的变化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保护作用是否与维持Mtiller细胞的谷氨酸转运功能相关。方法用M1Tr法检测不同浓度谷氨酸处理大鼠原代视网膜Mtiller细胞和大鼠视网膜Miiller细胞系rMC一1所引起的细胞活力变化。选择能显著降低细胞活力的最低谷氨酸剂量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并研究不同浓度EPO干预后细胞活力的变化。TUNEL(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谷氨酸转运体GLSAT在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无论是在原代大鼠Mtiller细胞还是rMC-1细胞系中,谷氨酸的细胞毒性作用均呈剂量依赖趋势。原代Miiller细胞中,12mmol/L谷氨酸使细胞活力降低15.5%,10mmol/L谷氨酸使rMC-1细胞活力降低15.6%;此时细胞凋亡明显增加,GLAST表达降低。0.2U/ml和0.5U/mlEPO分别对原代Mfiller细胞和rMC-1细胞的保护作用最佳,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减少,并防止了GLAST蛋白水平的降低。结论体外高浓度谷氨酸可损伤Mtiller细胞,EPO可以通过维持谷氨酸转运体GLAST水平等机制维持Mfiller对谷氨酸的正常摄取、抑制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31例未经治疗的NSCLC组织EPO/EPO-R的表达情况,以2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分析EPO/EPO-R的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EPO和EPO-R的表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但EPO/EPO-R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TNM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高表达EPO/EPO-R,提示EPO/EPO-R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1.
程晓华  熊玉卿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12):1935-1939
目的 研究熊果酸在 Caco-2 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转运机制。方法 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 Caco-2 细胞单层模型研究熊果酸在有或无 P-糖蛋白专属性抑制维拉帕米存在时,评价其双向转运特征,并考察时间、药物浓度、体系温度以及培养介质 pH 值对 Caco-2 细胞摄取熊果酸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对熊果酸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其表现渗透系数 (Papp)。结果 浓度在 10~40 μmol/L 内,Caco-2 细胞对熊果酸摄取量呈线性增加。双向转运研究发现加入 P糖蛋白专属性抑制剂维拉帕米后,其 Papp 发生显著改变,表观渗透率由 3.445 下降至 1.386。结论 熊果酸在 Caco2 细胞模型的吸收转运机制以被动转运为主,P-糖蛋白参与主动转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茯苓酸在人源肠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吸收和转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中药茯苓中茯苓酸(pachymic acid,PA)在人肠的吸收和转运。 方法:人源肠Caco-2细胞单层作为药物的肠吸收转运模型,测定PA从绒毛面(AP)到基底面(BL)的渗透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A在AP和BL的浓度,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与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呈良好吸收转运的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不良吸收转运的阳性对照药阿替洛尔进行比较。 结果:PA由AP到BL方向的Papp值为(9.50±2.20)×10^-7cm/s,由BL到AP方向的Papp值为(11.30±5.90)×10^-7cm/s。在本项研究条件下,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的Papp值分别为1.45×10^-5cm/s和4.22×10^-7cm/s。 结论:PA在Caco-2细胞单层馍型的吸收转运呈浓度依赖性,与转运时间呈线性关系;由AP到BL和BL到AP两个方向的转运不良,其Papp值与阿替洛尔的接近;除被动扩散机制外,ATP部分地参与了PA的转运。  相似文献   

13.
张渊  孟祥龙  梁静  王莉 《四川医学》2013,(11):1644-1645
目的 观察叶酸、维生素B12联合重组促人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口服叶酸及维生素B12),对照组22例.两组病例都合并使用EPO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清蛋白(Alb)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 Hb、 Hct、Alb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Hb、 Hct、Alb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 叶酸、VitB12联合EPO较单纯使用EPO可以更好的改善血透患者的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乳糖化-去甲斑蝥素(Lac-NCTD)及其壳聚糖纳米粒(Lac-NCTD-NPs)的细胞摄取、转运机制。方法 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Lac-NCTD和Lac-NCTD-NPs的摄取和跨膜转运;考察了时间、温度、pH值、药物质量浓度、吸收抑制剂和促进剂对药物跨膜吸收的影响,并比较两种剂型吸收过程的差异。结果 Lac-NCTD以主动转运为主要方式被细胞摄取和转运,少部分通过旁路转运。药物的摄取和时间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抑制剂能增加Lac-NCTD的细胞摄取(P<0.05)。药物从基底侧(basolateral,BL)到肠腔侧(apical,AP)的渗透系数(Papp(BL→AP))大于Papp(AP→BL)。内吞抑制剂氧化苯砷对药物的转运无影响,旁路转运促进剂去氧胆酸钠能增加药物转运。结论 Lac-NCTD主要以主动转运方式被吸收,少部分通过旁路转运被Caco-2细胞摄取和转运,此过程受P-gp和MRP2外排蛋白作用,且药物纳米粒的摄取和转运较其溶液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32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患者中,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治疗8周后测观察贫血改善情况,并筛选出具有较高临床意义的预测参数。方法 32名AcD老年患者应用rhEPO治疗8周,8周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上升20 g/L设为治疗有效。选用血清EPO水平、Hb、网状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 count,Ret)、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血清铁(serum iron,SI)、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erum,S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作为观测指标,观察患者8周时血红球蛋白的改变并进一步统计分析其与各观测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32例老年AcD患者应用rhEPO治疗8周后Hb升高,SI、LgSF下降,sTfR升高(P<0.05)。20例患者8周时获得预期疗效,多元回归分析提示rhEPO治疗8周后Hb改变与LgEPO及基线sTfR水平呈负相关(P<0.05)。根据设定的评价方法将32例患者分为rhEPO治疗有效组及治疗无效组,绘制sTfR及LgEPO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后者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AUC更大(AUC为0.81,P<0.05,95%CI:0.627~0.993),并通过最大Youden指数寻找到最佳诊断点为EPO≤58 mIU/mL。如患者EPO≤58 mIU/mL,可预测其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rhEPO在老年慢性病贫血中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EPO水平是具有较高临床意义的预测参数。  相似文献   

16.
芍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吸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芍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方法 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芍药苷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药物质量浓度对芍药苷吸收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芍药苷质量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芍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从单层细胞层顶端到基底端的转运与基底端到顶端的转运大致相同;随着芍药苷质量浓度的增加,顶端到基底端方向的吸收量近似线性增加,基底端到顶端方向的分泌量近似线性增加.结论 芍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吸收主要是被动转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来观察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铁生物利用的影响,并验证在本实验室建立的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的有效性.方法 利用一个带透析膜的插入环将体外消化和Caco-2细胞培养结合在一起,模拟体内环境,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在该模型中能同时进行.并在含铁样品液中分别加入维生素C和柠檬酸,以Caco-2细胞的铁蛋白形成量作为反映铁生物利用率的指标.结果 在样品液铁浓度<100μmol/L时,细胞中铁蛋白形成量随着铁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加维生素C组的细胞铁蛋白形成量高于加柠檬酸组;加入维生素C使方法更灵敏,加入柠檬酸使测定的铁浓度范围更宽.结论 在本实验室建立的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是成功的,维生素C对铁生物利用的促进作用高于柠檬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TPGS)对宝藿苷I在Caco-2细胞模型转运的影响。方法 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不同浓度的TPGS对宝藿苷I细胞转运行为的影响,以超高压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细胞样品溶液中宝藿苷I的浓度,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在应用TPGS后,宝藿苷I从细胞绒毛面供给侧(AP)→基底面外侧(BL)的跨膜转运量明显增高(P<0.05),外排比率显著下降(P<0.05)。当宝藿苷I与TPGS比例分别为1∶1、1∶3、1∶9时,宝藿苷I的外排比率分别为1.978 8、1.779 8、1.609 0,与仅用宝藿苷I相比分别下降了73%、76%、78%。结论 在Caco-2细胞模型上,TPGS可显著促进宝藿苷I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叶酸治疗对胃癌癌前状态内叶酸水平的影响。方法:胃镜活组织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癌前状态38例(包括胃粘膜结肠型肠上皮化生18例和轻、中度不典型增生20例),采用美国DPC公司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以上组织中叶酸浓度。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9例(每组含胃粘膜结肠型肠上皮化生9例和轻、中度不典型增生10例)。治疗组给予叶酸10mg,每天3次,连续3个月,对照组给予硫糖铝1.0g,第天3次,连续3个月,复查组织细胞中叶酸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细胞内叶酸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叶酸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叶酸可使胃癌癌前状态细胞叶酸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Caco-2细胞模型模拟槲皮素和芦丁在小肠的吸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药物分子槲皮素、芦丁的小肠吸收情况。方法: 利用Caco-2细胞模型观察药物分子由细胞绒毛面(A面)到基底面(B面)、基底面(B面)到细胞绒毛面(A面)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 结果: 由细胞绒毛面(A面)到基底面(B面)槲皮素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5.15±0.65)×10-6cm•s-1 ,芦丁Papp=(0.05±0.01)×10-6cm•s-1,由基底面(B面)到细胞绒毛面(A面)槲皮素及芦丁的Papp分别为(10.54±1.35)×10-6cm•s-1和(0.07±0.01)×10-6cm•s-1 。结论: 槲皮素、芦丁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体内,槲皮素较芦丁更易于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