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知母等40种中药对猪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醛糖还原酶在糖性白内障和其它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从大量中草药及其化学成份中筛选有效低毒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建立了猪晶状体AR的测定方法,其研究了知母等40种中药水提取液对AR的抑制作用发现知母对AR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基IC50为19ml/L。  相似文献   

2.
中药巴戟天对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中药巴戟天对晶状体醛糖还原酶(AR)的抑制作用,以期找到一种治疗糖性白内障的中药。方法提取了中药巴戟天水溶性成分,以比色法检测其对大鼠和猪的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结果①本实验制备的酶液的比活性分别为:猪晶状体0.166μmol.min-1.mg-1protein,大鼠晶状体0.82μmol.min-1.mg-1protein;②巴戟天对猪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5 mg.L-1,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IC50为46 mg.L-1。结论中药巴戟天水溶性成分对大鼠和猪晶状体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4种药物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筛选有效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用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应用体外酶动力学抑制实验了/观察了4种药物对牛睾丸纯化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双倒数作图法确定抑制类型,Dixon和Cornish-Bowden作图法求取药物对酶的抑制常数。  相似文献   

4.
筛选有效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用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应用体外酶动力学抑制实验,观察了4种药物对牛睾丸纯化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双倒数作图法(Lineweaver-Burkplots)确定抑制类型,Dixon和Cor-nish-Bowden作图法求取药物对酶的抑制常数。结果:索比尼尔为非竞争性抑制剂,托瑞斯他为反竞争性抑制剂,黄岑甙、黄连素为混合性抑制剂,抑制常数(Ki)分别为:1.08μmol/L,0.12μmol/L,5.0μg/ml和2.7μg/ml结论:本实验方法简便有效,可用于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5.
21种中药不同提取部位对人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血糖引发的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慢性并发症(DCC)诸如神经、肾脏、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等,极大地增加了心脏病、中风、失明、截肢和肾衰竭的危险性[1].现代医学研究证明DCC与多元醇通路相关,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作为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就成了延缓和防治DCC的关键因素[2].为此我们研究了21种治疗消渴症中药的不同提取部位对人AR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这21种中药对人AR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大鼠肾脏醛糖还原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依帕司他对大鼠肾脏AR mRNA水平和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运用在单侧肾结扎的基础上注射STZ的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给予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灌胃4周,R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AR mRNA水平.观察依帕司他对AR mRNA是否有影响以及血清和尿液中尿素氮(BUN)、肌酐(Cr)和总蛋白(TP)的变化。结果:给药组大鼠肾脏AR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给予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4周后,低剂量组(L组)、高剂量组(H组)AR mRNA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M组)(P〈0.05),但L组和H组之间没有差别(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AR mRNA水平明显升高,说明AR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关: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没有影响,但可降低AR mRNA水平。  相似文献   

7.
8.
醛糖还原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醛糖还原酶是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此酶的激活被认为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关。本文主要就醛糖还原酶的基因结构、代谢特点及可能的作用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玄参中环烯醚萜Epibueropyridinium A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Epibueropyridium A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方法:醛糖还原酶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从牛眼晶状体中提取,在含有DL-甘油醛、醛糖还原酶、NADPH的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浓度的Epibueropyridium A,通过340 nm处光密度的变化来反映Epibueropyridium A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阳性对照为依帕司他,采用双倒数作图的方法确定抑制类型,二次作图法求Ki,以抑制剂浓度对抑制率作图求IC50.结果:Epibueropyridium A能显著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为竞争性抑制,其半数抑制剂量IC50为4.2μg/ml,Ki值为4.88 μg/ml.结论:Epibueropyridium A是醛糖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
研究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防治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意义。利用糖尿病SD大鼠动物模型观察了醛糖还原酶抑制剂sorbinil对大鼠尿蛋白和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糖尿病鼠用sorbinil治疗后尿蛋白呈下降趋势,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堆积明显减少。结论: sorbinil对肾脏病变有明显疗效,使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防治糖尿病肾病将是一条有希望的新路。  相似文献   

11.
利用离心、盐析及DEAE-纤维素、羟基磷灰石、葡聚糖-G100多步层析法将牛睾丸AR分离纯化,醛糖还原酶(aldosereductase,AR),并利用体外酶动力学方法测定其底物特异性,为寻找有效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提供线索。结果:纯化的酶经SDS-pAGE电泳鉴定示一单一蛋白条带,牛睾丸ARMr约为(40000±1000)u,AR底物特异性,按1/km大小依次排列为:P-硝基苯醛,DL-甘油醛,D-葡萄糖醛酸,D-木糖,D-半乳糖,D-葡萄糖。  相似文献   

12.
高血糖对人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人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ldosereductase,AR)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DEAE-纤维素(DE-52)柱层析法,将正常人、糖尿病患者及体外高浓度葡萄糖孵育的红细胞醛糖还原酶部分纯化,测定其活性,并对其性质作进一步分析。结果①高浓度葡萄糖孵育的红细胞醛糖还原酶Km值下降约6~7倍;②糖尿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酶活性升高程度与血糖值正相关;③高糖时醛糖还原酶不仅对多种底物的Km值(包括葡萄糖)显著下降,而且对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ldosereductaseinhibitors,ARIs)的抑制不敏感。结论①高血糖时ARIs的用量需加大,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②(DE-52)柱层析法测定红细胞AR活性准确、方便,可以作为判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情及评估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糖尿病SD大鼠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糖尿病SD大鼠动物模型观察了3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ldosereductaseinhibitors,ARIs)Sorbinil、黄岑甙、黄连素对大鼠神经传导过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糖尿病鼠用上述3种ARIs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糖尿病鼠为38.4±3.51m/s,3种ARIs分别为45.6±5.55m/s,45.8±5.02m/s和42.0±3.74m/s),结果提示ARIs对神经病变有效,使用ARIs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将是一条有希望的新路。  相似文献   

14.
红细胞醛糖还原酶荧光法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测定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方法。方法利用NADPH、DL-甘油醛、磷酸缓冲液和适量红细胞溶血液组成的反应体系,以荧光法测定了红细胞AR活性,并对酶反应最佳条件进行了实验探讨。结果①血红蛋白浓度在1~10μl范围内,随着所加量的增加,反应后的NADPH消耗也逐渐增加,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②反应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不很明显;③以NADPH作辅酶时测得酶活性约为NADPH的1/3,这两种辅酶测得的荧光读数有良好的相关性(r=0.92);④pH6.0~6.5时NADPH的消耗最大;⑤批内变异系数(CV)5.27%;批间变异系数(CV)8.98%;⑥该法测定20例正常对照和40例糖尿病人红细胞AR结果表明,糖尿病人AR活性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且AR活性与血糖值正相关(P<0.01)。结论荧光法灵敏、准确、稳定、特异,为深入研究AR与慢性并发症(DCC)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利用离心、盐析及多步层析法将鼠睾丸醛糖还原酶(aldosereductase,AR)分离纯化,纯化的酶经SDS-PAGE电泳鉴定示一单一蛋白条带,AR分子量为39000±1000,AR底物特异性,按1/Km大小依次排列为:P-硝基苯醛,DL-甘油醛,D-葡萄糖醛酸,D-木糖,D-半乳糖,D-葡萄糖。  相似文献   

16.
应用荧光法、C18反相高压液相层析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17例正常人和3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17例有并发症)红细胞内的醛糖还原酶活性、某些核普酸和糖醇浓度。结果显示: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内醛糖还原酶的活性高于正常人;有并发症患者的酶活性又高于无并发症患者,证明高血糖能激活醛糖还原酶,激活程度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患者红细胞内NADP+、山梨醇和果糖的浓度高于正常对照;NADPH和NAD+浓度低于正常对照,而此5项指标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探讨染色体7q35区醛糖还原酶(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相关性。②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DNA测序技术及高浓度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技术,对139例按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早期DN组(DN+组,61例)和非DN组(DN—组,78例)2型DM病人的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进行了检测,并以63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CON组)。③结果 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位点存在T、C两种等位基因和CC、CT、TT三种基因型,DM组T、C等位基因频率和CT、CC基因型频率与CON组差异无显著性(X^2=1.77、1.23,P〉0.05);DN+组T等位基因频率和C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DNG—组和CON组(X^2=8.63~12.71,P〈0.01),C等位基因频率和CC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DN—组和CON组(X^=8.42~14.10,P〈0.01)。④结论 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醛糖还原酶(AR)基因5’端(AC)n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色技术分析了139例2型糖尿病病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61例,非糖尿病肾病组78例)和63例正常对照者AR基因5’端(AC)n的多态性。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Z-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x^2=6.88、10.51,P〈0.01);含Z~2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也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X^2=4.95、8.15,P〈0.05、0.01)。结论AR基因Z-2等位基因与青岛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