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IL-33/ST2信号通路在比索洛尔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 DHF)中的作用。方法24只舒张性心力衰竭老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及比索洛尔组(n=12),分别用蒸馏水及比索洛尔溶液治疗,疗程6周。观察2组的左室压力、左室充盈时间( LVFT)、左室舒张压、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及心肌细胞ST2蛋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浓度。结果比索洛尔组小鼠左室收缩压、左心室平均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左室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比索洛尔组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左室充盈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IL-3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P<0.05),但ST2表达量和血清中TNF-α浓度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比索洛尔可有效降低舒张性心力衰竭小鼠的左室血压,改善左心室顺应性,其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内IL-33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
比索洛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文学 《河北医药》2010,32(1):35-36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老年高血压舒张功能不全患者89例,随机分成比索洛尔干预组45例及对照组44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高血压的常规治疗。比索洛尔干预组患者加用比索洛尔1.25~20mg/d,疗程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超声舒张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左心室等容松弛减慢指标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心室早期充盈减慢指标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最大速度E峰、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E峰减速时间(DT),以及左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比索洛尔干预组IVRT、E、E/A、LAD、HR等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比索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可显著降低心率和血压,并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张海涛  邵辉  董秋立  王忠明 《河北医药》2016,(22):3457-3459
目的:研究研究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8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 n =94)和比索洛尔组( n =93)。2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上按照各自给药方案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心率、6 min步行试验,进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6 min步行试验、LVEF、LVESD、LVEDD进行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比索洛尔组心率下降较卡维地洛组明显,而卡维地洛组LVEF改善优于比索洛尔组。2组患者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相似,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张德春  向阳 《中国药房》2012,(36):3417-3419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门诊或住院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给予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2组均治疗12个月。结果:2组治疗后肝肾功能、血常规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2组治疗后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T)、心肌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射血分数(EF)与E/A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并能够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分为比索洛尔组与维地洛组。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均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邓国兰  贺代成  冯静  秦俭 《中国药房》2007,18(11):848-850
目的:比较比索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已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彩超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40%)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治疗,渐增至最大剂量后,维持6mo。结果:治疗后,心功能、血压、心率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比索洛尔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较卡维地洛组改善更明显(P<0.05);卡维地洛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比索洛尔组改善更明显(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比索洛尔组为35%,卡维地洛组为60%,有统计学差异(P<0.01);无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者。结论:比索洛尔与卡维地洛均可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但不同的β受体阻滞药改善的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美托洛尔与比索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2月我院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0例,随机分为两组。美托洛尔组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比索洛尔组采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末期内径的变化情况。结果美托洛尔组的有效率为70.40%(176/250),比索洛尔组为71.20%(178/250),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末期内径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美托洛尔与比索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均有效,且临床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益心舒胶囊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疗程为8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改善情况、胸痛缓解情况以及心电图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自觉症状改善、胸痛缓解以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益心舒胶囊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安全、高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柏胜男 《黑龙江医药》2011,24(6):897-898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模型.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压力负荷型舒张性心衰模型,并通过十六导生理记录仪测定心肌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心肌舒张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 dp/dtma...  相似文献   

10.
培哚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确诊,心功能NYHA分级,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强心利尿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2~8mg和比索洛尔1.25~10.00mg,均为每天1次。培哚普利初始剂量为2mg,收缩压不低于90mmHg加至4mg,血压仍然高者,可加至8mg;比索洛尔开始服用剂量为1.25mg,逐渐增加剂量至患者能耐受之最大剂量且能长期维持治疗到本试验结束。定期门诊随访,长期坚持服药,随访时间为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都经胸片、心电图以及进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共有96例完成试验(治疗组、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72.9%,两组都使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较慢、心功能改善超声心电图对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比索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40例和卡维地洛组38例,比索洛尔组在继续常规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比索洛尔治疗;卡维地洛组在继续常规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3服卡维地洛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测量血压和心率。治疗一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索洛尔组和卡维地洛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LVEDV、LVESV、LVEF、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只有LVEF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相似,均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代文(缬沙坦)和雅施达(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防空兵学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代文(缬沙坦)80mg/d和雅施达(培哚普利)40mg/d,随访半年,观察治疗后的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LVESD、LVEDD及LVEF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代文(缬沙坦)联合雅施达(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得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2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测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心室早期充盈速度及心房充盈速度,计算心室早期充盈速度/心房充盈速度比值,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壁相对厚度,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等容舒张期、等容收缩期、左室射血分数,计算左室Tei指数,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明显延长,射血分数明显缩短,导致左心室Tei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i指数为临床评价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提供了一个简便、敏感、准确且全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参宁心胶囊对血栓性心肌缺血小型猪心室重构和室壁运动的改善作用。方法小型猪LAD经心导管介入自体血栓制备心肌缺血模型,喂饲双参宁心胶囊6d后,应用常规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观察心脏形态、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及左心室壁运动的改变。结果各组造模给药6d后行超声检查,模型对照组小型猪心脏室壁变薄,心腔扩大,出现心室重构,室壁运动减弱,双参宁心胶囊可明显降低模型动物LVIDd、LVIDs、ESV、EDV和IVRT,增加EF、左室前壁心尖段的室壁运动速度和追踪距离。结论双参宁心胶囊可通过改善左室重构,增加左心做功,改善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增加左心室壁运动,发挥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法舒地尔治疗组与对照组,连续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心率、舒张早期左心室充盈峰速度(E)、心房收缩期左心室充盈峰速度(A)、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血浆BNP、CRP、IL-6、IL-10、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EF改善显著(P<0.05);6MWT显著增加(P<0.05),收缩压、舒张压降低(P<0.05),及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血浆BNP、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法舒地尔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可能与其降低血压和干预炎症细胞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5/6肾切除引起慢性肾衰诱发左室心衰大鼠模型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经“两次手术切除法”行5/6肾切除,6周后造成慢性肾衰,8周后诱发左室心衰。试剂盒法测定血清钙、磷、肌酐、尿素氮。Bradford法测定24h尿蛋白量。左心室插管术测定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及左室最大压力上升速度(dp/dtmax)和下降速度(-dp/dtmax)。称重法测定心脏重量参数。病理切片HE染色观测心肌病理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除血清钙水平外,病理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表明慢性肾衰造模成功。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病理组大鼠LVSP下降,LVDP和LVEDP均上升。病理组心脏重量参数均比假手术组升高。提示左室舒张和收缩(主要是舒张)功能损伤,发生左室心衰和左室心肌肥厚重构。结论5/6肾切除慢性肾衰诱发的大鼠左室心衰,病理生理学特点是左室舒张和收缩(主要是舒张)功能衰竭,和左室心肌肥厚重构。  相似文献   

17.
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心脏功能及血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环维黄杨星D(CVB-D)对正常大鼠在体心脏功能和血压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灌胃给予CVB-D 3.35 mg·kg~(-1)·d~(-1),分别于给药2,4和6周后,用血流动力学方法观察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dp/dt_(max))以及心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灌胃给予CVB-D 6周后,大鼠LVSP增高,收缩压降低。而各时间点给药组LVEDP、±dp/dt_(max)、舒张压及心率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CVB-D对在体大鼠有一定的增强心脏功能和降低主动脉压力效应,同时不会引起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重复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sD大鼠经氯胺酮麻醉后,经口人工呼吸,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①心电图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成功建立了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梗死面积40%-45%(平均42%);②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大鼠左室收缩末径、左室舒张末径和非梗死区增厚指数明显增加(P〈0.01),左室后壁、左室前壁、梗死区变薄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显著降低(P〈0.05,P〈0.01);③心肌梗死大鼠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左室收缩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心率和左心室舒张末压高于假手术组(P〈0.01);④两组大鼠左、右心室实际和相对重量以及胶原容积积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文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比索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ce图书馆(2012年第1期)、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Springer Link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纳入比索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截止到2012年3月31日。按照Cochranc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1软件对2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表明,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第8周、第12周、第14周、第16周、第2022周、第24周、第30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差异。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比索洛尔具有与卡维地洛相似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伊伐布雷定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某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及对照组(n=42),观察组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1.25 mg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比索洛尔5~10 mg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12周时监测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实验的距离、6 min步行实验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壁厚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12周时,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LVEF及左室正常舒张功能的比例明显增加,LVEDD、LVESD及6 min步行实验时的心室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4周及12周时,观察组的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LVEF及左室正常舒张功能的比例明显增加,LVEDD、LVESD及6 min步行实验时的心室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的长期效果优于单纯比索洛尔治疗,不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