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Xu J  Yu LX  Deng WF  Fu SJ  Du CF  Wang YB  Liu XY  Miao Y  Li CJ  Ye JS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3):157-160
目的 探讨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1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2003年9月对1例终末期肝病合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患者行同期原位肝、异位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结果 术后移植胰腺功能良好,完全脱离胰岛素治疗。术后1周发生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患者已存活1年9个月,肝脏及胰腺功能均正常,一般情况良好。结论 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和终末期肾病者施行胰一肾同种移植(SPK)的1年生存率达1000/0而单独胰腺移植(PTA)和肾移植后再行胰移植(PAK)的移植胰1年存活率分别为54%和52%,明显低干SPK的刀%,三者移植排斥率分别为280%、32%和8%,以SPK为最低。设想经皮活检的标准组织学排斥分级或可改善单独胰移植体的生存。作者分析30例PAK和5例PTK的结果。移植胰包括脾、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置于受体的右髂窝,其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连接至供体的骼总动脉分叉,切除受体的脾脏。门静脉吻合至受体的骼外静脉,供体的Y型血管移植体的部总动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SPK)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11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行SPK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资料统计截至2019年12月1日,随访观察9~37月,人、肾、胰腺存活率分别为100%、100%、91%。11例患者术后1月血肌酐(101±28)μmol/L;末次复查血肌酐(96±24)μ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6±0.5)%。至资料统计截止时间,10例患者移植肾功能正常,1例患者新发移植肾肾病(血肌酐71~202μmol/L)。术后并发胰腺血栓形成2例,其中1例经肠系膜下静脉自脾静脉中取出血栓,胰腺功能恢复;另1例行移植胰腺切除。胰腺门静脉扭转1例,胰腺排斥反应1例,胰周脓肿1例,消化道出血1例,切口愈合不良5例。9例患者术后空腹、餐后血糖均正常,1例患者午餐后血糖稍高,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可。结论:SPK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疗效确切,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积极防治围手术期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糖尿病肾病已超过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ation, SPK)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手段, 并在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与1型糖尿病患者同样的疗效。胰腺移植蓬勃发展的50年间, 手术方式的改进和创新从未停止。然而, SPK术后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降低了移植物的存活率, 也限制了其广泛开展。如何早期诊治并发症、进一步改进手术方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SPK术后并发症的诊治及手术方式的演进, 相信随着血管及肠道吻合方式的不断改进和新术式的不断探索, SPK受者及移植物存活率会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死亡器官捐献供者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小剂量肝素静脉持续泵入预防移植胰腺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46例胰肾联合移植(SPK)受者。根据术后是否使用肝素分为两组,非肝素组27例受者术后第1天开始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肝素组19例受者术后第1天开始接受肝素纳静脉泵入,连续泵入5~7 d之后改为100 mg/d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统计两组术后移植胰腺血栓发生率、移植胰腺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抗凝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肝素组血栓形成1例,发生率5.3%(1/19);非肝素组血栓形成4例,发生率14.8%(4/27),肝素组移植胰腺丢失2例,非肝素组移植胰腺丢失共4例,肝素组比非肝素组移植血栓形成和移植物丢失明显减少(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肝素静脉持续泵入预防SPK术后血栓形成疗效确切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膀胱引流式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SPK)术后胰漏的治疗经验。方法 SPK术后胰漏病人3例,结合文献对SPK术后胰漏的临床诊疗进行探讨。结果 3例SPK受者的移植胰腺外分泌均为膀胱引流,其中2例早期胰漏,1例远期胰漏。对3例病人予以抗生素治疗、抑制胰腺外分泌、膀胱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根据具体情况行通畅引流或瘘口修补。所有病人胰漏均痊愈,无移植物丢失或病人死亡。结论 膀胱引流式SPK术后胰漏,可行抑制胰液外分泌、膀胱减压、通畅引流等治疗;胰漏长期不愈者,瘘口修补可作为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ation,SPK)可使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病人术后恢复正常血糖水平、解除饮食控制、摆脱胰岛素依赖、阻止甚至逆转糖尿病相关并发症~([1])。然而,由于手术创伤大、外分泌处理困难以及胰腺低血流灌注等问题,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作为术后早期严重外科并发症,肠道吻合口漏(intestinal anastomosis fistula,IAF)发生率为4%~10%,一旦出现,保胰极为困难,移植物丢失风险极高。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肾移植科成功治疗1例SPK术后发生IAF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胰肾一期联合移植中供体胰十二指肠及肾脏切取及修整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胰肾联合移植术中供体胰十二指肠及肾脏切取的方法与移植物的修整技巧。结果:无1例发生移植物损伤。联合移植术后9 d之内18例完全停用外源性胰岛素,空腹血糖正常,尿糖≤(+)。术后2~4 d,血肌酐和尿素氮降至正常。3例出现移植肾脏急性排斥反应,2例发生移植胰腺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术后因移植物加速排斥反应,术后11 d切除移植胰、肾。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手术中,供体胰十二指肠及肾脏的切取及修整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肝移植后再行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2例肝移植受者术前合并有2型糖尿病,分别于肝移植后7年余和4年余发生肾功能衰竭,遂行胰肾联合移植,2例的移植肝功能均正常.采取腹部器官联合快速切取技术整块切取双肾、全胰及十二指肠节段,先行肾移植,再行胰腺移植,供肾移植于左侧髂窝,供胰移植于右侧髂窝,供者的十二指肠与受者的空肠侧侧吻合,供者的十二指肠内置管,通过受者的空肠引流出体外.例1采用抗白细胞介素受体单克隆抗体诱导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预防排斥反应;例2术中给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甲泼尼龙,术后继续使用2d,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2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移植胰腺功能正常,血糖均于术后10d左右恢复正常,无需胰岛素治疗,移植肾功能1周时恢复正常,第2例1周后血清肌酐渐进性升高,经验性抗排斥反应治疗效果不明显,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未见明显排斥反应征象,遂将他克莫司替换为西罗莫司,之后受者的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目前2例受者已分别随访36个月及9个月,移植肝、肾及胰腺功能均正常.结论 肝移植后合并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时可考虑行胰肾联合移植,但术后免疫反应复杂,需严密监测移植物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胰、肾联合移植六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近期施行的6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6例患者分别于移植胰腺恢复血液循环后23h、第9d、17h、19h、第5d及1.5h停用外源性胰岛素,移植肾功能于术后第2-4d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有排斥反应和血尿,其中1例术后5d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无效,于术后11d切除移植胰、肾,其余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达到胰岛素依赖期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术后减少各种并发症、取得良好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