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支力强  段宁  董博  吴俊龙  曾思翔  马巍 《重庆医学》2016,(4):465-468,471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CCS)后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及术后C5神经根麻痹(C5P)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颈椎手术的CCS患者80例,其中40例行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观察组),40例行椎板切除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均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影像学评估.结果 两种术式均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术后6个月内每次复查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提高(P<0.05),且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C5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C5P患者椎间孔宽度与未发生者相比存在明显的狭窄(P<0.05).结论 脊髓漂移程度和椎间孔狭窄可能是C5P发生的重要因素,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后C5P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蔡文涛  沈宁江  林明侠 《海南医学》2014,(11):1594-1596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同时在随访的影像资料上测量术后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曲度指数改变及丢失程度、术后椎管扩大率及椎板开门角度。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7.1±16.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0.0±28.7)ml,椎板开门角度为(48.0±3.1)°。术后椎管扩大率为(69.7±13.5)%;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丢失程度为(3.4±2.7)%;平均脊髓后移距离为(3.1±0.7)mm;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JOA评分改善率与脊髓后移距离无明显相关性(r=0.161,P=0.301)。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避免开门后再关门;并可获得手术后即刻的稳定性,减少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和后凸畸形的发生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是一种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右江医学》2019,(3):192-196
目的探讨C3椎板切除的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7年10月74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C3椎板切除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32例患者作为改良组,将接受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JOA评分、颈椎活动范围(ROM)、颈椎曲度指数(CCI)、轴性症状(AS)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术后6个月评分以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AS评级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ROM值及ROM丢失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术后的ROM值低于对照组,ROM丢失值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CI丢失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的CCI丢失值少于对照组。结论 C3椎板切除的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与传统手术同样神经改善率的同时,可以明显降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有利于颈椎活动度及曲度的维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3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前、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颈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总的运动范围(ROM)及术后根性、轴性症状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月(8-42月),术前JOA平均为(7.2±2.1)分,术后JOA评分为(13.7±3.5)分,改善率66.3%,颈椎总活动度较术前减小(12.6±3.4)°,术后有4例(10.8%)出现C5神经根麻痹,11例(29.7%)发生轴性症状。结论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能有效促进脊髓型颈椎病神经功能恢复,相当程度保留了颈椎运动范围,但其相关并发症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评价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3年6月对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A组),与同期38例行常规单开门丝线悬吊手术的患者(B组)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手术时间、轴性症状及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结果:A组患者均获随访10~23个月,平均15个月。B组患者均获随访11~25个月,平均16个月。手术时间:A组125±20分钟,B组80±25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A组恢复率为61.4±24.4%,B组为61.7±17.9%(P>0.05);A组8例(17.8%)、B组18例(47.4%)术后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曲度指数术后丢失2.34±1.35%,B组术后丢失5.17±3.2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可有效减少颈椎曲度的丢失和轴性症状的发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两种颈椎后路不同术式治疗发育性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为临床两种术式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文回顾了73例采用颈椎后路两种不同术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或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3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38例。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情程度、C5神经根麻痹症、JOA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种术式差异。结果:本研究中患者术后症状及体征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周JOA评分及其改善率、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术可以早期较好地减轻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症状,两种术式末次随访疗效相近,但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颈椎管成形术与椎板切除内固定术对术后患者C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方法 9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39例(A组),行椎板切除内固定术51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手术后1周时颈脊髓的神经功能状态的JOA评分、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CCI)及Cs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Cobb角及C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颈椎管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更低,可作为颈后路手术的推荐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应用Centerpiece开门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术中应用Centerpiece开门钢板维持椎板的开门状态。结果:1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6~17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门轴断裂及再关门现象。术前和术后应用改良JOA17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总体改善率为82.7%。仅有3例患者在术后6月残留轻度轴性症状。结论:Centerpiece开门钢板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简单、安全,能可靠固定椎板于开门状态,最大限度的减少对颈椎活动度的干扰,有效减轻术后轴性症状,短期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4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中采用刚性门轴固定。用侧块螺钉悬吊固定椎板并保持在开门状态,在颈2脊突上用PDS-Ⅱ可吸收缝线重建伸颈肌群止点,术后3周开始颈部肌肉锻炼。术后检测由日本骨科协会(JOA)制定的评分标准的变化、开门的幅度、颈椎的总活动度及轴性、根性症状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12~36个月),术前JOA平均为(7.2±3.2)分,术后平均为(14.1±2.1)分,术后开门幅度为(16.7±4.9)mm,颈椎总活动度较术前减小(10.6±4.7)°,术后12个月时轴性症状的发生率为17.83%,根性症状的发生率为7%。按照Odom术后评定标准,优秀:24例;良好:19例;尚可:3例;差:0例。结论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较传统方法开门幅度大,患者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MRI测量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脊髓后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以C3~C7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的颈脊髓病患者,根据术前X线片颈椎曲度将患者分为后凸畸形组(n=15)、曲度变直组(n=14)和曲度正常组(n=23),对比3组患者术前、术后颈椎C3~C7节段脊髓后移距离(posterior shift of center of spinal cord,PCS)的差异;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JOA评分),计算并比较3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术后3组患者脊髓均后移,但C3~C75个节段的PCS测量值、末次随访JOA得分、术后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不同颈椎曲度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手术后脊髓均能后移,并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神经功能改善率与术前颈椎曲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治疗近视术后使用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的准确性。方法:于LASIK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不同程度(等值球镜-2.00 D~-26.63 D)近视的 1005只眼的眼压,并进行比较。同时,将术后眼压变化结果与术后角膜厚度及曲率变化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LASIK术后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近视矫治程度越高,即术后角膜越薄、角膜曲率越小,则眼压降低越明显。结论:LASIK术后使用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较实际值偏低,其原因可能是术后角膜变薄、曲率变小所致。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胆管炎是复杂性胆管结石各式胆肠内引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与失括约肌功能有关。为了防止肠液逆流,我们在间置空肠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乳头括约肌成形术。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前,在间置空肠远端,环剥2cm浆膜纵肌层折叠成1cm制作人工乳头,插入十二指肠降段。本文11例病人做了此手术,术后半个月进行测压和钡餐检查,结果重建胆道压平均1373Pa、十二指肠内压1015Pa,无1例钡剂返流。随访半年至2年半(平均1.5年)无1例复发性胆管炎,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肾积水发生的原因及手术要点。方法:对1984~1995年儿童肾积水手术病例回顾性研究。结果:40只肾脏行肾盂部分切除再吻合术,手术成功率92.5%。并发症7.5%18例行γ-闪烁照相显示肾功能恢复情况:15例引流状况较术前明显好转,3例肾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对儿童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所致肾积水行肾盂成形术,对改善肾功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要:回顾下肢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进展,介绍一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方法:随访应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顺行剥脱术治疗的患者204例(228条患肢),随访率92.5%,平均随访时间2.6a。结果:手术效果满意,与传统术式相比,采用该术式可大大缩短术后病人的住院及恢复时间,患肢术后无明显瘢痕,美观程度高,复发率低(1.75%)。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合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胸腔细针吸取活检对肺外周型肿块、肺的弥漫性病变和纵隔肿块细胞学、病理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8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肺外周型肿块、肺弥漫性病变或纵隔肿块,而痰细胞学和支气管镜检查阴性的病例。应用 ALOKA-SSD 650实时灰阶超声仪。采用日本18G与 21G细针活检。 68例全部做细胞涂片,40例除做涂片外同时吸取组织块做石蜡切片。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经细胞学、组织学两种方法诊断恶性肿瘤43例,仅细胞学诊断为恶性肿瘤40例,良性病变28例,其中3例假阴性。细胞学检查敏感度为93%,特异性100%。细胞学总准确率为95.6%。被检查者无气胸或出血等合并症。结论:该方法简便、迅速、安全且准确。尤其对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国产WGW-1吻合器在贲门癌和胃癌经腹切除、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0例贲门癌、胃癌经腹切除后,利用国产WGW-1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92例、食管空肠吻合28例。结果 手术后共发生各类并发症11例次,但示发生吻合口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病理切片未发现眄残端阳性病例。结论 利用国产吻合器经腹实施贲门癌、胃癌的争除吻合具有价格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根治度等特点,值得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及预测性。方法:采用SCMD气动式角膜切割刀及SCHWINDKERATOM-F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对高度近视[等值球镜-6.25D~-30.00D,平均(-12.50±5.39)D]104例164只眼行LASIK手术,其中屈光度-6.25D~-9.50D(A组)74只眼;屈光度-10.13D~-15.00D(B组)35只眼;屈光度-15.50D~-30.00D(组)55只眼。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结果;术后自觉症状轻微,无角膜雾状混浊及眼压升高。术后6个月探眼视力≥1.0者A、B、C3组分别达73.0%、57.1%及7.3%,裸眼视力≥0.5者分别达100.0%、91.4%及50.9%;屈光度在±1.00D以内的分别达75.7%、45.7%及16.4%,在±3.00D以内的分别达1000%、91.4%及58.2%。99.4%术眼,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未有低于2行以上者。结论:LASIK手术对于矫治高度近视有很好的疗效,无明显并发症,对于远期结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椎管前外侧减压术对陈旧必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伴不全瘫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术前Frankel分级为B级的9例,术后肌力进步、感觉改善;术前C-D级15例中13例恢复满意,恢复到E级的共8例,其中1例病程长达24年,术后肌力进步Ⅰ-Ⅱ级。2例疗效欠佳。结论:椎管前外侧减压术对晚期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者有效。  相似文献   

19.
颅咽管瘤179例手术治疗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回顾7年间179例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患者,总结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按与三脑室底的位置关系,将肿瘤分为三脑室底上型和三脑室底下型。前者生长于三脑室底上部;后者从垂体柄、漏斗、灰结节向上往三脑室底生长阻塞三脑室或向下生长通过鞍膈裂孔进入鞍内。对于三脑室底下型,进行翼点入路手术,共150例,额下入路16例。对于三脑室底上型采用经胼胝体入路进入三脑室,共13例。在三脑室底下型手术中应特别注意保护进入三脑室底神经结构的穿动脉。三脑室底上型肿瘤经胼胝体入路术中到达三脑室底前部时应避免损伤三脑室底神经结构。结果:179例手术病例中,肿瘤获得全切161例,次全切12例,部分切除6例。垂体柄保留99例,切断46例,未发现34例。所有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到5年,平均1、5年。随访结果按GOS评分评估。154例(88%)正常生活,14例(8%)生活自理,7例(4%)生活需要帮助。7例(4%)随访MR发现复发,其中4例为半年内,3例为1年内复发。5例复发肿瘤再次手术,另2例分别行肿瘤外放疗和伽马刀治疗。结论:颅咽管瘤切除手术需采用不同的入路以获得最好的显露和最小的肿瘤周围结构损伤。在尝试进行肿瘤全切除时获得好的手术效果的关键是避免损伤下丘脑结构和保护好下丘脑穿动脉。  相似文献   

20.
本病通过对29例48眼高度近视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巩膜硬度、屈光度、视力的检查,分析施行后巩膜增强术对眼内压的影响,经观察患者术后大部分视功能获得改善,眼压得以降低,48眼术后降低眼压达30眼,占62.5%,平均每眼术后比术前眼压降低0.399kPa,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手术可以改善降低眼内压,同时亦说明高度近视患者多伴有低巩膜硬度及眼压偏高现象,因此,开展后巩膜增强术对防治高度近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