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和苯巴比妥对癫癎患儿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60例癫癎患儿,分别予丙戊酸钠及苯巴比妥单药治疗6个月,测定服药前后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丙戊酸钠组治疗前尿β2-MG为(0.27±0.04)mg/L,治疗后为(0.31±0.06)mg/L,t=2.60.P<0.01.苯巴比妥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丙戊酸钠对癫癎患儿肾小管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癎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脑电图改变及治疗。方法对46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癎患者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脑电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547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癎46例(8.409%)。早发型明显多于迟发型,起病时间与病变性质无关;癫癎的发生与卒中部位、颅内高压及电解质紊乱有关。脑电图改变以慢波、尖/棘波多见,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性运动发作多见。结论脑卒中累及大脑皮质或脑血液循环障碍或机械牵拉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时癫癎易发作,早期预防,可减少卒中患者继发性癫癎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05-2013-05我院收治的72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卡马西平,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托吡酯,比较2组临床疗效、癫(癎)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为80.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和6个月内癫(癎)发作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吡酯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卡马西平,可有效降低癫(癎)的发作次数,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丙戊酸钠注射液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中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2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组予以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使用杨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价症状改善情况,使用连线(TMT)测验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TS)测验比较2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对比2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YMR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治疗后1周2组YM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Y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TMT与WCTS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复发次数、约束时间和约束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治疗中应用丙戊酸钠注射液的效果优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更好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节省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82例脑卒中患者继发癫癎72例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后继发癫癎的发生率是10.5%,与脑卒中的病灶部位有明显相关,皮质病灶显著高于皮质下病灶(P<0.01),卒中早期型癫癎较迟发型癫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早发型癫癎经积极治疗原发病症状较易控制,迟发型癫癎需正规长期服用抗癫癎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术后癫疒间复发后,添加奥卡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外伤性癫疒间效果。方法以治疗前3个月癫疒间发作频度为对照,对治疗12个月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进行自身对比观察。结果应用奥卡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12个月后,患者发作频率均较用药前明显减少;发作频率减少≥50%的患者分别为89.2%和89.7%,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两组间差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联合丙戊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9.3%,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1%,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卡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外伤性癫疒间复发疗效确切,副作用拉莫三嗪组明显低于奥卡西平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癎)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8-03-2011-03收治难治性癫(癎)持续状态患者29例,应用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结果 26例于1 h 内完全控制,控制率89.65%,本组起效时间5~15 min,平均(6±7)min,发作控制时间25~52 min,平均(38.56±10.85) min.结论 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难治性癫(癎)持续状态具有起效快、应用安全,临床疗效确切等优点,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8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丙戊酸钠联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使用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ANSS评分、认知功能、不良反应等,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阳性量表、阴性量表、精神病理和总分均有明显的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77.38%(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且治疗后与治疗前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ESS评分为(8.34±2.71),对照组TESS评分为(8.12±2.64)(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治疗癫痫性精神障碍疗效显著,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副作用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卒中与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对447例脑卒中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癫癎发生率8.05%(36/447),其中早发癫癎63.9%(23/36),迟发癫癎36.1%(13/36).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多.皮层病灶继发癫癎高于皮质下.结论 脑卒中继发癫癎的原因与卒中类型和病程相关,早发癫癎以全身发作为主,迟发癫癎以部分发作为主.早发癫癎多取短程治疗,迟发癫癎需规范长期治疗,脑电图异常对指导临床用药、预防性治疗癫癎有益.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与癫癎共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偏头痛与癫癎共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7例偏头痛患者中有癫癎发作6例,其中为局灶性发作2例,全面性发作4例;脑电图有疒间样放电57例,其中6例癫癎患者还有暴发性节律.6例偏头痛和癫癎共病患者经丙戊酸钠治疗后偏头痛和癫癎发作均得到控制;脑电图恢复正常.结论 偏头痛与癫癎存在共病现象,丙戊酸钠治疗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564例脑卒中患者中48例继发性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癎)的发生率为8.5%,其中早发型癫(癎)35例(72.9%),复发8例,均在3周内死亡,死于脑疝、再出血、感染性疾病或癫(癎)持续状态.晚发型癫(癎)13例(27.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癎)以早发型为主,以皮质病灶多见,早发型癫(癎)伴全面性发作患者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西农村部分地区癫(癎)的发病情况、治疗缺口以及丙戊酸钠的疗效.方法 利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广西田东、田阳、平果、天等县已确定或怀疑癫(癎)的患者进行调查,再经神经科医生复查后确诊,并对适合使用丙戊酸钠的病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共诊断癫(癎)患者303例,未经治疗46.2%,西药治疗45.5%,仅中药、偏方治疗6.3%,治疗不详2.0%,其中活动性癫(癎)人数295例,治疗缺口达81.0%.295例患者进入丙戊酸钠治疗的随访研究,显效率为58.6%,总有效率为75.2%.结论 广西农村地区癫(癎)的治疗缺口较全国其他农村地区高,经丙戊酸钠治疗后,约75%患者发作可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不正规治疗可影响患者的预后,故应重视癫(癎)患者的正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癫痫患儿治疗中,选择丙戊酸钠、拉莫三嗪联合心理干预的价值,并分析该方案对患儿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癫痫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处理,一组接受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对照组),一组接受丙戊酸钠、拉莫三嗪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癫痫发作次数和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50例患儿经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后,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统计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戊酸钠、拉莫三嗪联合心理干预对在癫痫患儿治疗中可行性较高,通过改善其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可减轻疾病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作为一种传统的一线广谱抗癫痫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文献报道VPA可影响儿童癫痫患者糖脂代谢,而对脑卒中后癫痢患者糖脂代谢影响的报道并不多见。本文观察VPA对脑卒中后继发癫痢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安全、合理地选择抗癫痴药物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作为一种传统的一线广谱抗癫痫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文献报道VPA可影响儿童癫痫患者糖脂代谢,而对脑卒中后癫痢患者糖脂代谢影响的报道并不多见。本文观察VPA对脑卒中后继发癫痢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安全、合理地选择抗癫痴药物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对癫癎患儿血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影响。方法观察22例癫癎患儿,男12例,女10例,年龄1·5~11岁,均丙戊酸钠单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测定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浓度。结果血淀粉酶浓度治疗前为(61·14±12·96)IU/L,治疗后为(69·09±9·22)IU/L,二者相比较,t=2·24,P=0·036。血脂肪酶浓度治疗前为(62·50±11·88)IU/L,治疗后为(71·14±14·59)IU/L,二者相比较t=2·46,P=0·023。结论丙戊酸钠可升高癫癎患儿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及发生癫(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6-2012-06本院收治的76例(病例组)脑卒中后继发癫(癎)的患者资料,同时随机抽取神经内科住院的76例(对照组)未继发癫(癎)的脑卒中患者资料,分析脑卒中后癫(癎)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脑卒中继发癫(癎)发生率7.7%(76/986),其中缺血性脑卒中82.9%,出血脑卒中17.1%;早发性癫(癎)25.0%,迟发性癫(癎)75.0%;皮质病灶继发癫((癎))69.7%,皮质下病灶继发癫((癎))30.3%.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与受累半球侧别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出血性脑卒中和皮质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继发癫(癎)以迟发性癫(癎)多见.出血性脑卒中和皮质病灶是脑卒中继发癫(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学龄期癫癎患儿的认知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调查新近确诊的38例发作控制在75%以上且时间超过一年的学龄期癫癎患儿的临床资料,运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定所有癫癎患儿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同30例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癫癎患儿的智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癫癎患儿治疗后总智商与病程、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时间呈正相关(γ=0.523,P=0.013;γ=0.432,P=0.043;γ=0.487,P=0.048),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γ=-0.452,P=0.046);癫癎患儿单药治疗控制发作1年后平均智商从81.97提高到90.9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药治疗平均智商从85.89提高到88.78,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癎患儿智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与发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有关,药物控制癫癎发作对患儿认知功能有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药物治疗小儿失神性癫(癎)的疗效.方法 68例患儿中,40例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后发作完全控制29例,发作完全控制率72.5%,其余28例加用氯硝西泮后,发作均得到完全控制,全部患儿发作完全控制率83.8%.随访40例遵医嘱服药2~3 a,服药期间无发作.结果 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小儿失神发作能使大部分患儿发作完全控制,但有20%患者出现嗜睡、烦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作不能完全控制者加用氯硝西泮,二者联合用药疗效显著.结论 丙戊酸钠治疗小儿失神性癫(癎)起效快,价格低,不良反应轻而少,值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和苯巴比妥对癫患儿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60例癫患儿,分别予丙戊酸钠及苯巴比妥单药治疗6个月,测定服药前后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结果丙戊酸钠组治疗前尿β2-MG为(0.27±0.04)mg/L,治疗后为(0.31±0.06)mg/L,t=2.60,P<0.01。苯巴比妥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别无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钠对癫患儿肾小管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